第五節(jié) 失眠失眠是由于情志、飲食內傷,病后及年邁,稟賦不足,心虛膽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養(yǎng)或心神不安,從而導致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類病證。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與精力,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則徹夜不寐。 失眠是臨床常見病證之一,雖不屬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礙人們正常生活、工作、學習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誘發(fā)心悸、胸痹、眩暈、頭痛、中風病等病證。頑固性的失眠,給病人帶來長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對安眠藥物的依賴,而長期服用安眠藥物又可引起醫(yī)源性疾病。中醫(yī)藥通過調整人體臟腑氣血陰陽的功能,常能明顯改善睡眠狀況,且不引起藥物依賴及醫(yī)源性疾患,因而頗受歡迎。 失眠在《內經》中稱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臥”,并認為失眠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其他病證影響,如咳嗽、嘔吐、腹?jié)M等,使人不得安臥;二是氣血陰陽失和,使人不能人寐,如《素問·病能論》曰:“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何也?……臟有所傷及,精有所寄,則安,故人不能懸其病也。”《素問·逆調論》還記載有“胃不和則臥不安”是指“陽明逆不得從其道”“逆氣不得臥,而息有音者”,后世醫(yī)家延伸為凡脾胃不和,痰濕、食滯內擾,以致寐寢不安者均屬于此?!峨y經》最早提出“不寐”這一病名,《難經·四十六難》認為老人不寐的病機為“血氣衰,肌肉不滑,榮衛(wèi)之道澀,故晝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漢代張仲景在《傷寒論》及《金匱要略》中記載了用黃連阿膠湯及酸棗仁湯治療失眠,至今臨床仍有應用價值?!豆沤襻t(yī)統(tǒng)大全·不得臥》較詳細地分析了失眠的病因病機,并對臨床表現及其治療原則作了較為詳細的論述。張景岳《景岳全書·不寐》較全面地歸納和總結了不寐的病因病機及其辨證施治方法,“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氣之擾,廣由營氣之不足耳”,還認為“飲濃茶則不寐,心有事亦不寐者,以心氣之被伐也。”《景岳全書·不寐·論治》中指出:“無邪而不寐者,……宜以養(yǎng)營氣為主治……即有微痰微火皆不必顧,只宜培養(yǎng)氣血,血氣復則諸癥自退,若兼顧而雜治之,則十曝一寒,病必難愈,漸至元神俱竭而不可救者有矣”;“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夺t(yī)宗必讀,不得臥》將失眠原因概括為“一曰氣盛,一曰陰虛,一曰痰滯,一日水停,一日胃不和”五個方面?!夺t(yī)效秘傳·不得眠》將病后失眠病機分析為“夜以陰為主,陰氣盛則目閉而安臥,若陰虛為陽所勝,則終夜煩擾而不眠也。心藏神,大汗后則陽氣虛,故不眠。心主血,大下后則陰氣弱,故不眠,熱病邪熱盛,神不精,故不眠。新瘥后,陰氣未復,故不眠。若汗出鼻干而不得眠者,又為邪人表也。” 失眠是以不能獲得正常睡眠,以睡眠時間、深度及消除疲勞作用不足為主的一種病證。由于其他疾病而影響睡眠者,不屬本篇討論范圍;.西醫(yī)學中神經官能癥、更年期綜合征等以失眠為主要臨床表現時可參考本節(jié)內容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1.情志所傷或由情志不遂,肝氣郁結,肝郁化火,邪火擾動心神,心神不安而不寐?;蛴晌逯具^極,心火內熾,心神擾動而不寐?;蛴伤紤]太過,損傷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虛生化乏源,營血虧虛,不能奉養(yǎng)心神,即《類證治裁·不寐》曰:“思慮傷脾,脾血虧損,經年不寐。” 2.飲食不節(jié)脾胃受損,宿食停滯,壅遏于中,胃氣失和,陽氣浮越于外而臥寐不安,如《張氏醫(yī)通·不得臥》云:“脈滑數有力不得臥者,中有宿滯痰火,此為胃不和則臥不安也。”或由過食肥甘厚味,釀生痰熱,擾動心神而不眠?;蛴娠嬍巢还?jié),脾胃受傷,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不足,心血不足,心失所養(yǎng)而失眠。 3.病后、年邁久病血虛,產后失血,年邁血少等,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養(yǎng),心神不安而不寐。正如《景岳全書,不寐》所說:“無邪而不寐者,必營氣之不足也,營主血,血虛則無以養(yǎng)心,心虛則神不守舍。” 4.稟賦不足,心虛膽怯素體陰盛,兼因房勞過度,腎陰耗傷,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濟,心火獨亢;或肝腎陰虛,肝陽偏亢,火盛神動,心腎失交而神志不寧。如《景岳全書,不寐》所說:“真陰精血不足,陰陽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亦有因心虛膽怯,暴受驚恐,神魂不安,以致夜不能寐或寐而不酣,如《雜病源流犀燭·不寐多寐源流》所說:“有心膽懼怯,觸事易驚,夢多不祥,虛煩不寐者。” 綜上所述,失眠的病因雖多,但以情志、飲食或氣血虧虛等內傷病因居多,由這些病因引起心、肝、膽、脾、胃、腎的氣血失和,陰陽失調,其基本病機以心血虛、膽虛、脾虛、腎陰虧虛進而導致心失所養(yǎng)及由心火偏亢、肝郁、痰熱、胃失和降進而導致心神不安兩方面為主。其病位在心,但與肝、膽、脾、胃、腎關系密切。失眠虛證多由心脾兩虛,心虛膽怯,陰虛火旺,引起心神失養(yǎng)所致。失眠實證則多由心火熾盛,肝郁化火,痰熱內擾,引起心神不安所致。但失眠久病可表現為虛實兼夾,或為瘀血所致,故清代王清任用血府逐瘀湯治療。 【臨床表現】 失眠以睡眠時間不足,睡眠深度不夠及不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與精力為主要證候特征。其中睡眠時間不足者可表現為人睡困難,夜寐易醒,醒后難以再睡,嚴重者甚至徹夜不寐。睡眠深度不夠者常表現為夜間時醒時寐,寐則不酣,或夜寐夢多。由于睡眠時間及深度質量的不夠,致使醒后不能消除波勞,表現為頭暈、頭痛、神疲乏力、心悸、健忘,甚至心神不寧等。由于個體差異,對睡眠時間和質量的要求亦不相同,故臨床判斷失眠不僅要根據睡眠的時間和質量,更重要的是以能否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與精力為依據。 【診斷】 1.輕者入睡困難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連續(xù)3周以上,重者徹夜難眠。 2.常伴有頭痛頭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寧、多夢等。 3.經各系統(tǒng)及實驗室檢查,未發(fā)現有妨礙睡眠的其他器質性病變。 【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1.辨臟腑失眠的主要病位在心,由于心神失養(yǎng)或不安,神不守舍而失眠,但與肝、膽、脾、胃、腎的陰陽氣血失調相關。如急躁易怒而失眠,多為肝火內擾;遇事易驚,多夢易醒,多為心膽氣虛;面色少華,肢倦神疲而失眠,多為脾虛不運,心神失養(yǎng);噯腐吞酸,脘腹脹滿而失眠,多為胃腑宿食,心神被擾;胸悶,頭重目眩,多為痰熱內擾心神;心煩心悸,頭暈健忘而失眠,多為陰虛火旺,心腎不交,心神不安等。 2.辨虛實失眠虛證,多屬陰血不足,心失所養(yǎng),臨床特點為體質瘦弱,面色無華,神疲懶言,心悸健忘,多因脾失運化,肝失藏血,腎失藏精所致。實證為火盛擾心,臨床特點為心煩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多因心火亢盛或肝郁化火所致。 治療原則 在補虛瀉實,調整臟腑氣血陰陽的基礎上輔以安神定志是本病的基本治療方法。實證宜瀉其有余,如疏肝解郁,降火滌痰,消導和中。虛證宜補其不足,如益氣養(yǎng)血,健脾、補肝、益腎。實證日久,氣血耗傷,亦可轉為虛證,虛實夾雜者,治宜攻補兼施。安神定志法的使用要結合臨床,分別選用養(yǎng)血安神、鎮(zhèn)驚安神、清心安神等具體治法,并注意配合精神治療,以消除緊張焦慮,保持精神舒暢。 分證論治 ·心火偏亢 癥狀:心煩不寐,躁擾不寧,怔忡,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瘡,舌尖紅,苔薄黃,脈細數。 治法:清心瀉火,寧心安神。 方藥:朱砂安神丸。 方中朱砂性寒可勝熱,重鎮(zhèn)安神;黃連清心瀉火除煩;生地、當歸滋陰養(yǎng)血,養(yǎng)陰以配陽??杉?a title=中藥材:黃芩 target=_blank>黃芩、山梔、連翹,加強本方清心瀉火之功。本方宜改丸為湯,朱砂用少量沖服。 若胸中懊儂,胸悶泛惡,加豆豉、竹茹,宜通胸中郁火;若便秘溲赤,加大黃、淡竹葉、琥珀,引火下行,以安心神。 ·肝郁化火 癥狀:急躁昂怒,不寐多夢,甚至徹夜不眠,伴有頭暈頭脹,目赤耳鳴,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弦而數。 治法:清肝瀉火,鎮(zhèn)心安神。 方藥:龍膽瀉肝湯。 方用龍膽草、黃芩、梔子清肝瀉火;木通、車前子利小便而清熱;柴胡疏肝解郁;當歸、生地養(yǎng)血滋陰柔肝;甘草和中??杉又燔蛏瘛⑸埞恰⑸?a title=中藥材:牡蠣 target=_blank>牡蠣鎮(zhèn)心安神。若胸悶脅脹,善太息者,加香附、郁金以疏肝解郁。 ·痰熱內擾 癥狀:不寐,胸悶心煩,泛惡,噯氣,伴有頭重目眩,口苦,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化痰熱,和中安神。 方藥:黃連溫膽湯。 方中半夏、陳皮、竹茹化痰降逆;茯苓健脾化痰;枳實理氣和胃降逆;黃連清心瀉火。 若心悸動甚,驚惕不安,加珍珠母、朱砂以鎮(zhèn)驚安神定志。 若實熱頑痰內擾,經久不寐,或徹夜不寐,大便秘結者,可用礞石滾痰丸降火瀉熱,逐痰安神。 ·胃氣失和 癥狀:不寐,脘腹脹滿,胸悶噯氣,噯腐吞酸,或見惡心嘔吐,大便不爽,舌苔膩,脈滑。 治法:和胃化滯,寧心安神。 方藥:保和丸。 方中山楂、神曲助消化,消食滯;半夏、陳皮、茯苓降逆和胃;萊菔子消食導滯;連翹散食滯所致的郁熱??杉?a title=中藥材:遠志 target=_blank>遠志、柏子仁、夜交藤以寧心安神。 ·陰虛火旺 癥狀:心煩不寐,心悸不安,腰酸足軟,伴頭暈,耳鳴,健忘,遺精,口干津少,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而數。 治法:滋陰降火,清心安神。 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黃連、黃芩直折心火;芍藥、阿膠、雞子黃滋養(yǎng)陰血。兩方共奏滋陰降火之效。若心煩心悸,夢遺失精,可加肉桂引火歸元,與黃連共用即為交泰丸以交通心腎,則心神可安。 ·心脾兩虛 癥狀:多夢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頭暈目眩,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華,舌淡苔薄,脈細無力。 治法:補益心脾,養(yǎng)心安神。 方藥:歸脾湯。 方用人參、白術、黃芪、甘草益氣健脾;當歸補血;遠志、酸棗仁、茯神、龍眼肉補心益脾,安神定志;木香行氣健脾,使全方補而不滯。若心血不足,加熟地、芍藥、阿膠以養(yǎng);心血;失眠較重,加五味子、柏子仁有助養(yǎng)心寧神,或加夜交藤、合歡皮、龍骨、牡蠣以鎮(zhèn)靜安神。若脘悶、納呆、苔膩,加半夏、陳皮、茯苓、厚樸以健脾理氣化痰。 若產后虛煩不寐,形體消瘦,面色觥白,易疲勞,舌淡,脈細弱,或老人夜寐早醒而無虛煩之證,多屬氣血不足,治宜養(yǎng)血安神,亦可用歸脾湯合酸棗仁湯。 ·心膽氣虛 癥狀:心煩不寐,多夢易醒,膽怯心悸,觸事易驚,伴有氣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脈弦細。; 治法:益氣鎮(zhèn)驚,安神定志。 方藥:安神定志丸合酸棗仁湯。; 前方重于鎮(zhèn)驚安神,后方偏于養(yǎng)血清熱除煩,合用則益心膽之氣;清心膽之虛熱而定驚;安神寧心。方中人參益心膽之氣;茯苓、茯神、遠志化痰寧心;龍齒、石菖蒲鎮(zhèn)驚開竅寧;神;酸棗仁養(yǎng)肝、安神、寧心;知母瀉熱除煩;川芎調血安神。若心悸甚,驚惕不安者,加生龍骨、生牡蠣、朱砂。; 【轉歸預后】 失眠一病除部分病程短,病情單純者治療收效較快外,大多屬病程較長,病情復雜,治療難以速效,而且病因不除或治療失當,易使病情更加復雜。屬心脾兩虛證者,如飲食不當;或過用滋膩之晶,易致脾虛加重,化源不足,氣血更虛,又食滯內停,往往導致虛實錯雜。 本病的預后一般較好。 【預防與調攝】 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按時睡覺,不經常熬夜,睡前不飲濃茶、咖啡和抽煙等,保持心情愉快及加強體質鍛煉等對失眠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本病因屬心神病變,故尤應注意精神調攝,做到喜惡有節(jié),解除憂思焦慮,保持精神舒暢;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改善睡眠環(huán)境;勞逸結合等,對于提高治療失眠的效果,改善體質及提高工作、學習效率,均有促進作用。 【結語】 失眠多為情志所傷,久病體虛,飲食不節(jié),勞逸失度等引起陰陽失調,陽不人陰而發(fā);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膽、脾、胃、腎。病性有虛實之分,且虛多實少。其實證者,多因心火偏亢,肝郁化火,痰熱內擾,胃氣失和,引起心神不安所致,治當清心瀉火,清肝瀉火,清化痰熱,和中導滯,佐以安神寧心,常用朱砂安神丸、龍膽瀉肝湯、黃連溫膽湯、保和丸等。其虛證者,多由陰虛火旺,心脾兩虛,心膽氣虛引起心神失養(yǎng)所致,治當滋陰降火,補益心脾,益氣鎮(zhèn)驚,佐以養(yǎng)心安神,常用六味地黃丸合黃連阿膠湯、·歸脾湯、安神定志丸合酸棗仁湯等。
[附] 健忘 健忘是指記憶力減退,遇事善忘的一種病證。亦稱“喜忘”、“善忘”。歷代醫(yī)家認為本證多與心脾虧虛,腎精不足有關,亦有因氣血逆亂,痰濁上擾所致?!夺t(yī)方集解·補養(yǎng)之劑》指出:“人之精與志,,皆藏于腎,腎精不足則腎氣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健忘證治》曰:“脾主意與思,意者記所往事,思則兼心之所為也。……今脾受病,則意舍不清,心神不寧,使人健忘,盡心力思量不來者,是也。,,可見本病多由心脾不足,腎精虛衰所致。心主血,脾生血,腎主精髓,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則陰血暗損;房事不節(jié),則精虧髓減,腦失所養(yǎng),皆令人健忘。高年神衰,亦多血虛、精少而健忘。氣血逆亂,痰濁上擾亦可引起健忘,如《素問·調經論》說:“血并于下,氣并于上,亂而喜忘。”;《丹溪心法·健忘》則認為“健忘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 健忘以虛證居多,如思慮過度,陰血損耗,勞傷心脾,化生無源,心腦失養(yǎng);或久病損傷精血,腦髓不充;或年邁氣血虧虛,腎精虧虛,心腦失養(yǎng)均可導致健忘。實證則見于情志不遂,痰濁上蒙所致。其病位在心腦,但與脾腎關系密切。 本篇所討論的健忘是指后天失養(yǎng),腦力漸致衰弱者。先天不足,生性愚鈍的健忘不屬于此范圍。 健忘的主要證治如下: ·心脾不足 癥狀:健忘失眠,精神疲倦,食少心悸,舌淡,脈細。 治法:補益心脾。 方藥:歸脾湯。 本方具有補益心脾、養(yǎng)心安神的作用。 ·腎精虧耗 癥狀:健忘,腰酸腿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泄,五心煩熱,舌紅,脈細數。 治法:補腎益精。 方藥:六味地黃丸加味。 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加酸棗仁、五味子、遠志、石菖蒲養(yǎng)心安神開竅。若兼腎陽虛者加鹿角膠、肉蓯蓉、巴戟天、紫河車,以陰陽同補,填精補腦。 ·痰濁上擾 癥狀:健忘,頭暈,胸悶,嘔惡,苔黃膩,脈滑。 治法:降逆化痰開竅。 方藥:溫膽湯加味。 溫膽湯健脾化痰,理氣降逆,加石菖蒲、郁金開竅解郁。 ·肝郁氣滯 癥狀:健忘心悸,胸悶脅脹,易怒,喜太息,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解郁,通絡開竅。 方藥;柴胡疏肝散加味。 柴胡疏肝散疏肝養(yǎng)肝,理氣活血解郁,加郁金、石菖蒲解郁開竅。 【文獻摘要】 《素問·逆調論》:“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也。下經曰‘胃不和則臥不安’,此之謂也。”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不得臥》:“痰火擾亂,心神不寧,思慮過傷,火熾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有因腎水不足,真陰不升而心陽獨亢,亦不得眠。有脾倦火郁,夜臥遂不疏散,每至五更隨氣上升而發(fā)躁,便不成寐,此宜快脾發(fā)郁,清痰抑火之法也”。 《景岳全書·不寐》:“如痰如火,如寒氣水氣,如飲食忿怒之不寐者,此皆內邪滯逆之擾也……。思慮勞倦,驚恐憂疑,及別無所累而常多不寐者,總屬真陰精血之不足,陰陽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毒霸廊珪?#183;不寐》引徐東皋曰:“痰火擾亂,心神不寧,思慮過傷,火熾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有因腎水不足,真陰不升,而心陽獨亢者,亦不得眠。……有體氣素盛偶為痰火所致,不得眠者,宜先用滾痰丸,次用安神丸清心涼膈之類。有體素弱,或因過勞,或因病后,此為不足,宜用養(yǎng)血安神之類。凡病后及婦人產后不得眠者,此皆氣虛而心脾二臟不足,雖有痰火,亦不宜過于攻,治仍當以補養(yǎng)為君,或佐以清痰降火之藥。” 《類證治裁·不寐》:“陽氣自動而之靜,則寐;陰氣自靜而之動,則寤;不寐者,病在陽不交陰也。” 《靈樞·大惑論》:“黃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氣使然?岐伯曰:上氣不足,下氣有余,腸胃實而心肺虛,虛則營衛(wèi)留下,久之不以時上,故善忘也。” 《重訂嚴氏濟生方·驚悸怔忡健忘門》:“夫健忘者,常常喜忘也。蓋脾主意與思,心亦主思,思慮過度,意舍不精,神宮不職,使人健忘。治之之法,當理心脾,使神意清寧,思則得之矣。” 《丹溪心法·健忘》:“健忘,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戴云:健忘者,為事有始無終,言談不知首尾,此以為病名,非比生成之愚頑不知人事者。……此證皆由憂思過度,損其心胞,以致神舍不清,遇事多忘,乃思慮過度,病在心脾。治之以歸脾湯,須兼理心脾,神寧意定,其證自除也。” 【現代研究】 ·辨證論治 尤氏辨證治療神經衰弱107例,心脾虧損型用黨參30g、茯神20g、黃芪20G,淮山藥20g、遠志10g、白術10S。棗仁10G、龍眼肉15S。夜交藤15G,甘草6g;陰虛火旺型用生地20g、山萸肉20g、茯苓20g、澤瀉15g、知母15g、淮山藥15G,丹皮10G,棗仁10g、參須10g、黃柏8g、麥冬12g、遠志6g;脾胃不和型用法半夏10g、枳實10g、川厚樸10S、棗仁10g、太子參10g、陳皮6g、茯苓12S、竹茹5g,水煎送服保和丸和五積散。治愈82例,有效17例,總有效率92.52%[湖南中醫(yī)雜志19N;(5):38)。 ·專方專藥 (1)從瘀血論治:趙氏用血府逐瘀湯治療血瘀性失眠40例,基本方:當歸15s。生地12g、赤芍12g、川芎10g、桃仁6-10g、枳殼6g、柴胡6g、桔梗6G、川牛膝15g、西紅花2g(另煎),日1劑,水煎服。癥狀改善后,氣虛加西洋參或太子參,陰虛加阿膠、龜板、知母、鹿角膠,脾虛加白術、茯苓、山藥,適當選用重鎮(zhèn)安神藥如磁石、朱砂、琥珀、生龍牡等。治愈20例,顯效16例,無效4例[湖南中醫(yī)雜志1994;(5):38)。周氏以活血化瘀為主的基本方(芍藥、川芎、當歸、生地、丹參、紅花)加減治療老年失眠22例,對照組18例予谷維素、維生素B6及Bl。治療期間兩組均不給予抗焦慮藥和催眠藥,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4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5.55%,P<0.01[湖南中醫(yī)藥導報1998;(8):25]。 (2)從心論治:李氏用復方酸棗仁安神膠囊治療失眠癥134例,治療組71例,用本品1-2粒,對照I組31例,用朱砂安神丸log;對照Ⅱ組32例,用安眠酮1-2片。均于睡前半小時服。結果:3組分別顯效(睡眠顯著改善,連續(xù)3夜睡眠時間延長大于2小時,癥狀消失或減輕)33例、6例、11例,有效26例、8例、14例,總有效率83%、45.2%、78.2%,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工組(P<0.01),與對照Ⅱ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服2粒療效優(yōu)于1粒(P<0.05),病程較長者療效差,無明顯毒副作用[成都中醫(yī)學院學報1995;(1):28]。 (3)從心脾論治:華氏用健腦丸治療神經衰弱證候群153例,藥用紅參須9G,蜜制黃芪12g、淡水龜甲(打碎先煎)12g、麥冬12g、益智仁12g、石菖蒲(后下)15g、北五味子log、甘松15g、遠志6G,當歸8g,日1劑,水煎,1個月1療程,用2個療程。治愈23例,顯效78例,有效44例,無效8例??傆行?4.77%[新中醫(yī)1994;(1):28]。 (4)從肝膽論治:葛氏從肝膽論治頑固性失眠,久郁傷神者,疏肝解郁,調氣暢血;肝火擾神者,滋陰潤燥,清熱平肝;膽氣失和者,補氣益膽,化痰寧心;肝血不足者,滋陰養(yǎng)血,柔肝安神[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97;(7):13]。 (5)從肝腎論治:顧氏治療頑固性失眠:①內服湯:法半夏log,夏枯草log,生地、白芍、女貞子、墨早蓮草、丹參、合歡皮各15g,生牡蠣、夜交藤各30g,肝郁加甘菊花、白蒺藜,心腎不交加黃連、肉桂,睡前l(fā)小時服頭煎,夜間醒后服2煎,夜間不醒者,次日早晨服2煎。②按摩,睡前溫水洗腳,按涌泉(雙)15分鐘。結果治愈24例,好轉12例(夜眠時間>6小時)[廣西中醫(yī)藥1990;(6):6]。 (6)從肝脾論治:朱氏報道以氨杞精口服液(多種氨基酸、枸杞、黃精組成)對18例神經衰弱伴有典型失眠癥狀者的實驗研究表明,該藥有提前睡眠的作用,優(yōu)于對照組(安慰劑),P<0.001(中醫(yī)藥信息1997;(6):37)。呻卜治法吳氏總結失眠的外治法主要包括穴位敷貼法、安眠藥枕法、手心敷藥法、指壓法、洗足法、藥帽法等[中醫(yī)雜志1998;(7):442]。
|
|
來自: 昵稱WugsQ > 《第三章 心腦病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