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中醫(yī)基礎(chǔ)知識之一

 淺墨言紫 2011-06-22
陰陽學(xué)說
陰陽對立

陽-天、晝、外、動、熱、男、氣、火的、向上的、明亮的、亢進(jìn)的、強(qiáng)壯的等。
陰-地、夜、內(nèi)、靜、寒、女、味、水的、向下的、黑暗的、衰退的、虛弱的等。

陰陽互根
對立著的兩面,相互資生,相互依存,相互為用。

陰陽消長
陰陽對立、依存關(guān)系不是靜止不變的。不斷處于陽消陰長或陰消陽長的變化中。

陰陽轉(zhuǎn)化
事物或現(xiàn)象的陰陽屬性,在一定條件下,可向相反的方向變化。

人體臟腑組織的陰陽性:
上為陽,下為陰;體表為陽,體內(nèi)為陰;四肢為陽,軀干為陰;背屬陽,腹屬陰;外側(cè)為陽,內(nèi)側(cè)為陰。
五臟屬陰,六腑屬陽。
器官的功能屬陽,形體屬陰。


五行的相生相克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的相生相克,不是絕對的。相生之中,寓有相克;相克之中,也寓有相克生。
 

臟腑學(xué)說
臟腑學(xué)說是以五臟為中心,配合六腑,聯(lián)系五體、五官九竅(眼、舌、口、鼻、耳、前陰、后陰)、五志等,連結(jié)成一個“五臟系統(tǒng)”的整體。精、氣、血、津液是構(gòu)成人體的基本物質(zhì),也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chǔ)。

五臟:肝、心、脾、肺、腎。
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包。


五臟
心:心為君主之官,主神明。心主血脈,其華在面。開竅于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
心包絡(luò):亦稱心包,是包裹在心臟外圍的一層衣膜,膜上分布著明顯的脈絡(luò)。護(hù)衛(wèi)心臟,傳導(dǎo)心主的命令。
肝:肝藏血。主疏泄,調(diào)節(jié)精神情志,促進(jìn)消化吸收。肝主筋,其華在爪。開竅于目。 肝氣通于目, 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
脾:主運(yùn)化,主統(tǒng)血,主肌肉、四肢。開竅于口,其華在唇。
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fā),外合皮毛。主肅降,通調(diào)水道。開竅于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與喉嚨、聲音有關(guān)。(金實不鳴,金破不鳴)。
腎:藏精氣,主生殖,發(fā)育。主滋養(yǎng)和溫煦各臟腑組織。主水。主納氣。 主骨、生髓、充腦, 其華在發(fā)。開竅于耳,司二陰。
命門:部位在兩腎各一寸五分之間(肚臍后面遙遙相對,脊椎骨上面)。命門即是腎陽, ‘腎無此即無以作強(qiáng),而技巧不出矣;膀胱無此即三焦之氣不化而水道不行; 脾胃無此則不能蒸化水谷,而五味不出矣,肝膽無此則將軍無決斷而謀慮不出矣; 大小腸無此則變化不行,而二便閉矣;心無此則神明昏,而萬事不能應(yīng)矣’。

六腑
膽:附于肝,與肝相連,和肝共同發(fā)揮疏泄作用。膽內(nèi)貯藏〝精汁″(膽汁)。因膽汁清凈,又稱為〝中精之腑″。 臨床上對驚悸、膽怯、失眠,多夢等證,常由膽來治療。
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連小腸。分上、中、下三部。上口為賁門,稱為上脘;下口為幽門,稱為下脘: 上下脘之間名為中脘。主要功能是受納和熟腐水谷。
小腸:上連于胃,下通大腸。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吸收具有營養(yǎng)作用的精華部分, 歸之于脾,轉(zhuǎn)輸五臟。同時將糟粕中的水液,滲入膀胱,雜檅下送大腸。小腸的功能,往往概括在脾的功能中。
大腸:上端接小腸,交換之處稱闌門;下端為肛門。生理功能是傳瀉糟糪粕。
膀胱:位于小腹,接受由腎和三焦下注的水液,有貯藏和排泄小便的作用。
三焦:上中下三焦的總稱。因它不是一個具體的臟器,而是人體胸腹之上中下三部及其所在臟腑的概括, 有〝孤腑″、〝外腑″之別稱。主要功能是運(yùn)行水液,敷布原氣,主持諸氣,司人體氣化以推動臟腑的功能活動。病理上,上焦病包括心、肺的病變, 中焦病包括脾、胃的病變,下焦病主要指肝腎的病變。

腑與腑之間的關(guān)系
消化功能在胃、小腸與膽的協(xié)同作用下完成;吸收功能主要在小腸,同時與大腸、三焦也有關(guān); 排泄功能則在膀胱、大腸和三焦共同作用而完成
 
病因
發(fā)病原理
人體內(nèi)部(臟腑組織的生理功能和機(j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即正氣)和外界環(huán)境(各種致病因素,即邪氣)相互斗爭中,邪氣處于暫時的優(yōu)勢。

致病因素
六淫:風(fēng)、寒、暑、濕、燥、火(伏氣)
疫癘:具有強(qiáng)烈傳染性的外來致病因素,形成的主要原因為氣候的特殊變化及環(huán)境衛(wèi)生不良。
七情:

喜:喜樂過度影響到肺。
怒:不獨傷肝,亦可傷及其他臟器。
憂:憂傷肺,亦能傷脾。
思:思慮傷神(心),也能傷脾。
悲:傷心,也有因內(nèi)臟發(fā)生變化,而后產(chǎn)生悲哀癥狀。
恐:傷腎。腎藏志,心藏神,血不足則志歉,志歉則易恐,恐則神祛。
驚: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
飲食和勞逸
房室不潔:**過度,損傷腎中所藏之精氣。
創(chuàng)傷和蟲獸傷害。
蟲積:因飲食不慎,恣食生冷瓜果以及油膩肥甘之品,致濕停熱生,醞釀生蟲,久而成積?;蛘`食污穢不潔的食物所致。
中毒:毒蛇猛獸,飲食中毒,藥物中毒。
遺傳。
痰飲:內(nèi)臟功能失調(diào),津液凝聚而成的病理性產(chǎn)物。一般以質(zhì)稠濁的叫痰,清稀的稱飲。
瘀血:又稱蓄血,因氣虛、氣滯或血寒等原因,使血液運(yùn)行不暢,或離經(jīng)之血不能及時消散。瘀血形成后,導(dǎo)致臟腑功能失調(diào)。
 
診法
望診

望全身
望神
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
望色
色是臟腑氣血的外在表現(xiàn)。以鮮明、榮潤、含蓄為佳。
望形體
觀察病人體質(zhì)強(qiáng)弱和體形的肥瘦,以及頭、背、腰、膝、骨的異常表現(xiàn)。有〝肥人多濕″,〝肥人多痰″,〝瘦人多火″,〝瘦人多勞嗽″之說。
望姿態(tài)
觀察病人坐、臥、行、立的動態(tài)。

望局部
望頭面部
頭、發(fā)、面、目、鼻、耳、口、唇、齒、咽喉、頸項。

望軀干四肢
胸、腹、背、腰、四肢、皮膚、二陰。

頭:諸陽之會,內(nèi)藏腦髓,是精明之府,為腎所主。
 
望舌
望舌質(zhì):神,色,形,態(tài)。
望舌苔:
苔質(zhì):厚薄,潤燥,腐膩,剝落,有無根。
苔色:白,黃,灰,黑四種苔色。
望苔、質(zhì)合參:
望排出物
望痰涎
望嘔吐物
聞診
聽聲音 - 語言、呼吸、咳嗽、嘆息、嘔吐、呃逆和噯氣
聞氣臭 - 病體氣臭、口氣味、排出物氣味。
問診
一般情況
問主訴和現(xiàn)病史
對五味的偏嗜,也可測知臟氣的偏盛偏衰:好食甘者脾虛,好食辛者肺病,好食酸者肝虛,好食咸者腎虛,好食苦者心病。

《十問歌》: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dāng)辨,九問舊病十問因。

問寒熱
問頭身
問口渴與飲水
問飲食與口味
問二便
問耳鳴、耳聾
問睡眠
問婦女病
問小兒病
問既往史、家族史和個人生活史
切診
脈診
六綱脈:浮、沉、遲、數(shù)、滑、澀。
浮脈主表證,沉脈主里證,遲脈主寒證,數(shù)脈主熱證,滑脈主虛證,澀脈主實證。
遍診:應(yīng)用不便,已不常用。切按全身可以觸摸到的動脈,包括頭(上)、手(中)、足(下)三部,每部各分天、地、人三候。
三部診法:應(yīng)用不便,已不常用。頭部的人迎(以候胃氣),腕部的寸口(以候十二經(jīng)),足部的跗陽(以候胃氣)。病情危篤寸口無脈時,常診人迎、跗陽來斷胃氣的存亡。
 
按診
按肌表:察寒熱、察潤燥、察腫脹、察瘡瘍。
按頭頸
按胸腹:心下滿而痛者為“結(jié)胸”,屬實。心下滿,按之濡軟而不痛的為“痞氣”,屬虛。
按手足
手足俱寒:陽虛寒盛。
身熱而手足不溫:熱厥證
身涼而四肢厥冷:寒厥證
手背熱甚:外感發(fā)熱
手心與小腹熱甚:內(nèi)傷發(fā)熱
手心熱甚于額者:虛熱纏綿
額熱甚于手心:表熱
小兒高熱指尖發(fā)涼:驚厥。
按腧穴:膽病可在膽俞出現(xiàn)壓痛,肝病在肝俞和期門穴有壓痛,肺病在肺俞可摸到結(jié)節(jié), 胃痛可在胃俞和足三里穴有壓痛。
 
 
四診心法

(一)總綱

望、聞、問、切,為識病之要道  
望以目察,聞以耳占、問以言審、切以指參,明斯診道,識病根源,能合色脈,可以萬全。

(二)望診

天以五行,人以五臟,化生五色,相生如環(huán)之常德。
五行五色,青赤黃白,黑復(fù)生青,如環(huán)常德。

五色生克順逆,相兼合化之變色。
變色大要,生克順逆,青赤合化,赤黃合一,黃白淡黃,黑青深碧,白黑淡黑,白青淺碧,赤白化紅,青黃變綠,黑赤紫成,黑黃黧立。

色之本原,出于天,征乎人,五藏不病常色之診法。
天有五氣,食人入鼻,藏于五藏,上華面頤,肝青心赤,脾藏色黃,肺白腎黑,五藏之常。

四時不病常色之診法
藏色為主,時色為客,春青夏赤,秋白冬黑,長夏四季,色黃常則,客勝主善,主勝客惡。

色脈相合相反,生死之診法。
色脈相合,青弦赤洪,黃緩白浮,黑沉乃平,已見其色,不得其脈,得克則死,得生則生。

色脈相合,診病新久難易之法
新病脈奪,其色不奪,久病色奪,其脈不奪,新病易已,色脈不奪,久病難治,色脈聚奪。

五色合五氣之診法  
色見皮外,氣含皮中,內(nèi)光外澤,氣色相融,有色無氣,不病命傾,有氣無色,雖困不兇。

氣色病至容狀之診法
縞裹雄黃,脾狀并臻,縞裹紅肺,縞裹朱心,縞裹黑赤,紫艷腎緣,縞裹藍(lán)赤,石青屬肝。

四時百病五藏五部五官五色生死之診法
青如蒼璧,不欲如藍(lán),赤白裹朱,血赭死原,黑重漆炱,白羽枯鹽,雄黃羅裹,黃土終難。

五色合五官主病虛實之診法
舌赤卷短,心官病常,肺鼻白喘,胸滿喘張,肝目眥青,脾病唇黃,耳黑腎病,深淺分彰。

五色合五部主虛實賊微正五邪之診法
左頰部肝,右頰部肺,額心頦腎,鼻脾部位,部見本色,深淺病累,若見他色,按法類推。

上部候頭,下部候足,中部候藏府,合五色主病之診法
天庭面首,闕上候咽,闕中印堂,候肺之原,山根候心,年壽候肝,兩傍候膽,脾胃鼻端,
頰腎腰臍,顴下大腸,顴內(nèi)小府,面王子膀,當(dāng)顴候肩,顴外候臂,顴外之下,乃候手位,
根傍乳膺,繩上候背,牙車下股,膝脛足位。

五官五部強(qiáng)弱壽夭之診法
庭闕鼻端,高起直平,顴頰蕃蔽,大廣豐隆,骨骸明顯,壽享遐齡,骨骼陷弱,易受邪攻。

五色隨其所在,五官五部內(nèi)部外部上部下部主部之診法
黃赤風(fēng)熱,青白主寒,青黑為痛,甚則痹攣,恍白脫血,微黑水寒,痿黃諸虛,顴赤勞纏。

五色傳乘官部之診法
視色之銳,所向部官,內(nèi)走外易,外走內(nèi)難,官部色脈,五病交參,上逆下順,左右反阽。

五色晦明聚散,別久重新輕之病,易治難治之診法
沉濁晦暗,內(nèi)久而重,浮澤明顯,外新而輕,其病不甚,半澤半明,云散易治,博聚難攻。

非常之色,診人暴死之法
黑庭赤顴,出如姆指,病雖小愈,亦必卒死,唇面黑青,五官黑起,擦殘汗粉,白色皆死。

見其色不見其病之診法
善色不病,于義誠當(dāng),惡色不病,必主兇殃,五官陷弱,庭闕不張,蕃蔽卑小,不病神強(qiáng)。

肝病自病,虛實之診法
肝病善怒,面色當(dāng)青,左有動氣,轉(zhuǎn)筋脅疼,諸風(fēng)掉眩,疝病耳聾,目視慌慌,如將補(bǔ)驚。

心病自病虛實之診法
心赤善喜,舌紅口干,臍上動氣,心胸痛煩,健忘驚悸,怔忡不安,實狂昏冒,虛悲凄然。

脾病自病虛實之診法
脾黃善憂,當(dāng)臍動氣,善思食少,倦怠乏力,腹?jié)M腸鳴,痛而下利,實則身重,脹滿便閉。

肺病自病虛實之診法
肺白善悲,臍右動氣.灑淅寒熱,咳唾噴嚏,喘呼氣促,膚痛胸痹,虛則氣短,不能續(xù)息。

腎病自病虛實之診法
腎黑善恐,臍下動氣,腹脹腫喘,溲便不利,腰背少腹,骨痛欠氣,心懸如饑,足寒厥逆。

五色合五病順逆生死之診法
正病正色,為病多順,病色交錯,為病多逆,母乘子順,子乘母逆,相克逆兇,相生順吉。

色合二目之神,診病生死之法
色生于藏,各命其部,神藏于心,外候在目,光晦神短,了了神足,單失久病,雙失即故。

色合二目之色,診病生死之法
面目之色,各有相當(dāng),交戶錯見,皆主身亡,面黃有救,皆紅疹瘍,眥黃病愈,睛黃發(fā)黃。

診目陰陽生死之法
閉目陰病,開目病陽,朦朧熱盛,時瞑衄常,陽絕戴眼,陰脫目盲,氣脫眶陷,睛定神亡。

(三)聞診

五音乃天地之正氣,人之中聲
五色既審,五音當(dāng)明,聲為音本,音以聲生,聲之余韻,音遂以名,角征宮商,并羽五聲。

聲音各有所主之診法
中空有竅,故肺主聲,喉為聲路,會厭門戶,舌為聲機(jī),唇齒扇助,寬隘銳純,厚薄不故。

五藏聲音不病之診法
舌居中發(fā),喉音正宮,極長下濁,沉厚雄洪,開口張顎,口音商成,次長下濁,鏗鏘肅清,
撮口唇音,極短高清,柔細(xì)透徹,尖利羽聲,舌點齒音,次短高清,抑揚(yáng)詠越,微聲始通,
角縮舌音,條暢正中,長短高下,清濁和平。

前以咽喉會厭舌齒口唇稟賦不同,以別非病之音,此又復(fù)以人之情感物成聲,以明非病之聲
喜心所感,祈散之聲,怒心所感,忿厲之聲,哀心所感,悲嘶之聲,樂心所感,舒緩之聲,
敬心所感,正肅之聲,愛心所感,溫和之聲。

五聲變而生病之診法
五聲之變,變則病生,肝呼而急,心笑而雄,脾歌已漫,肺哭促聲,腎呻低微,色克則兇。

聲音診病寒熱虛實生死之法
好言者熱,懶言者寒,言壯者實,言輕者虛,言微難復(fù),奪氣可知,譫妄無偷,神明已失。

失音為病不同之診
失音聲重,內(nèi)火外寒,瘡?fù)炊?,勞啞使然,啞風(fēng)不語,雖治命難.謳歌失音,不治亦痊。

(四)問診

五入問病之診法
聲色既詳,問亦當(dāng)知,視其五入,以知起止,心主五臭,自入為焦,脾香腎腐,肺腥肝臊,
脾主五味,自入為甘,肝酸心苦,肺辛腎咸,腎主五液,心汗肺泣,自入為唾,脾涎肺涕。

問知精神盛衰虛實之診法
百病之常,晝安朝慧,夕加夜甚,正邪進(jìn)退,潮作之時,精神為貴,不衰者實,困弱虛累。

問知晝夜起居, 診病陰陽氣血生死之法
晝劇而熱,陽旺于陽,夜劇而寒,陰旺于陰,晝劇而寒,陰上乘陽,夜劇而熱,陽下陷陰,
晝夜寒厥,重陰無陽,晝夜煩熱,重陽無陰,晝寒夜熱,陰陽交錯,飲食不入,死終難卻。

問知飲食之診法
食多氣少,火化新痊,食少氣多,胃肺兩愆,喜冷有熱,喜熱有寒,寒熱虛實,多少之間。

問知大小二便之診法
大便通閉,關(guān)乎虛實,無熱陰結(jié),無寒陽利,小便紅白,主乎寒熱,陰虛紅淺,濕熱白泔。

(五)綜合診法

色合問,診病真?zhèn)沃?
望以觀色,問以測情,召醫(yī)至塌,不盼不驚,或告知痛,并無苦容,色脈皆和,詐病欺蒙。

聲合情,診病真?zhèn)沃?
脈之呻吟,病者常情,搖頭而言,護(hù)處必疼,三言三止,言謇為風(fēng),咽唾呵欠,皆非病征。

色合問,診病之法
黑色無痛,女疸腎傷,非疸血蓄,衄下后黃,面微黃黑,紋繞口角,饑瘦之容,詢必噎膈。

色合情之診法
白不脫色,脈如亂絲,問因恐怖,氣下神失,乍白乍赤,脈浮氣怯,羞愧神蕩,有此氣色。

色合皮、永?、肉、筋、骨診病之法
眉起五色,其病在皮,榮變?nèi)鋭樱}可知,眥目筋病,唇口主肌,耳主骨病,焦枯垢泥。

毛發(fā)診病之法
發(fā)上屬火,須下屬水,皮毛屬金,眉橫屬木,屬土之毫,腋陰臍腹,發(fā)直如麻,毛焦死故。

色和絡(luò)脈之診法
陰絡(luò)從經(jīng),而有常色,陽絡(luò)無常,隨時變色,寒多則凝,凝則黑青,熱多則淖,淖則黃紅。

宗氣診病法
胃之大絡(luò),名曰虛里,動左乳下,有過不及,其動應(yīng)衣,宗氣外泄,促結(jié)積聚,不至則死。

診尺膚之法
脈尺相應(yīng),尺寒虛瀉,尺熱病溫,陰虛寒熱,風(fēng)病尺滑,痹病尺澀,尺大豐盛,尺小虧竭。

肘臂之診法
肘候腰腹,手股足端,尺外肩背,尺內(nèi)膺前,掌中腹中,魚青胃寒,寒熱所在,病生熱寒。

診臍之法
診臍上下,上胃下腸,腹皮寒熱,腸胃相當(dāng),胃喜冷飲,腸喜熱湯,熱無灼灼,寒無滄滄。

胃腸寒熱,為病之診法
胃熱口糜,懸心善饑,腸熱利熱,出黃如糜,胃寒清厥,腹脹而疼,腸寒尿白,飧瀉腸鳴。

木形之人色合形之診法
木形之人,其色必蒼,身直五小,五瘦五長,多才勞心,多憂勞事,軟弱曲短,一有非良。

火形之人色合形之診法
火形赤明,小面五銳,反露偏陋,神清主貴,重氣輕財,少信多慮,好動心急,最忌不配。

土形之人色合形之診法
土形之狀,黃亮五圓,五實五厚,五短貴全,面圓頭大,厚腹股肩,容人有信,行緩心安。

金形之人色合形之診法
金形潔白,五正五方,五朝五偏,潤削敗亡,居處靜悍,行廉主剛,為吏威肅,肩小無傷。

水形之人色合形之診法
水形紫潤,面肥不平,五肥五嫩,五秀五清,流動搖身,常不敬畏,內(nèi)欺外恭,粗濁主廢。

得其形不得其色之診法
貴乎相得,最忌相勝,形勝色微,色勝形重,至勝時年,加感則病,年忌七九,猶宜慎恐。

形肉生死之診法
形有強(qiáng)弱,肉有脆堅,強(qiáng)者難犯,弱者易干,肥食少痰,最怕如綿,瘦食多火,著骨難全。

形合脈診生死之法
形氣已脫,脈調(diào)猶死,形氣不足,脈調(diào)可醫(yī),形盛脈小,少氣休治,形衰脈大,多氣死期。

形腫生死之診法
頭痛喘急,目裹腫水,面腫風(fēng)水,足腫石水,水腫至腕,足腫至踝,面腫至項,陽虛可嗟。

形憊死候之診法
頭傾視深,背曲肩隨,坐則腰痿,轉(zhuǎn)搖遲回,形則僂俯,立則振掉,形神將奪,筋骨虺頹。

太陰情狀,以別陰陽盛衰法
太陰情狀,貪而不仁,好人惡出,下意貌清,不隨時務(wù),后動于人,長大似僂,其色黮黮。

少陰情狀,以別陰陽盛衰法
少陰情狀,小貪賊心,喜失慍得,傷害無恩,立則險躁,寡和無親,形如伏鼠,易懼易欣。

太陽情狀,以別陰陽盛衰法
太陽情狀,自大軒昂,仰胸挺腹,足高氣陽,志大虛說,作事好強(qiáng),雖敗無悔,自用如常。

少陽情狀,以別陰陽盛衰法
少陽情狀,提?諦自貴,志不易盈,好外不內(nèi),立則好仰,形則好搖,兩臂兩肘,常出于背。

陰陽和平人之情況
得陰陽正,平和之人,無為懼懼,無為忻忻,婉然從物,肅然自新,謙謙君子,靄靄吉人。

(六)切診

脈為血府,百體貫通,寸口動脈,大會朝宗。
診人之脈,高股上取,因何名關(guān),界乎寸尺。
至魚一寸,至澤一尺,因此命名,陽寸陰尺,
右寸肺胸,左寸心膻,右關(guān)脾胃,左肝膈膽,
三部三焦,兩尺兩腎,左小膀胱,右大腸認(rèn)。
命門屬腎,生氣之原,人無兩尺,必死不痊。
關(guān)脈一分,右食左風(fēng),右為氣口,左為人迎。
脈有七診,曰浮中沉,上竟下竟,左右推尋。
男左大順,女右大宜,男尺恒虛,女尺恒實。
又有三部,曰天地人,部各有三,九候名焉,
額頰耳前,寸口歧銳,不足三陰,肝腎脾胃。
寸口大會,五十合經(jīng),不滿其動,無氣必兇,
更加疏數(shù),止還不能,短死歲內(nèi),期定難生。
五藏本脈,各有所管,心浮大散,肺浮澀短,
肝沉弦長,腎沉滑軟,從容而和,脾中遲緩。
四時平脈,緩而和勻,春弦夏洪,秋毛冬沉。
太過實強(qiáng),痛生于外,不急虛微,病生于內(nèi)。
飲食勞倦,診在右關(guān),有力為實,無力虛看。
凡診病脈,平旦為準(zhǔn),虛靜凝神,調(diào)息細(xì)審。
一呼一吸,合為一息,脈來四至,平和之則,
五至無?,閏以太息,三至為遲,遲則為冷,
六至為數(shù),數(shù)則熱證,轉(zhuǎn)遲轉(zhuǎn)冷,轉(zhuǎn)數(shù)轉(zhuǎn)熱。
遲數(shù)既明,浮沉須別,浮沉遲數(shù),辨內(nèi)外因,
外因于天,內(nèi)因于人,天有陰陽,風(fēng)雨晦明,
人喜憂怒,思悲恐驚。
浮沉已辨,滑澀當(dāng)明,澀為血滯,滑為氣壅。
浮脈皮脈,沉脈筋骨,肌肉候中,部位統(tǒng)屬。
浮無力而濡,沉無力弱,沉極力牢,浮極力革。
三部有力,其名曰實,三部無力,其名曰虛。
三部無力,按之且小,似有似無,微脈此考。
三部無力,按之且大,渙漫不收,散脈可察。
惟中無力,其名曰芤,推筋著骨,浮脈可求。
三至為遲,六至為數(shù)。四至為緩,七至疾脈。
緩止曰結(jié),數(shù)止為促,凡此之診,皆統(tǒng)至數(shù),
動而中止,不能自還,至數(shù)不乖,代則難痊。
形狀如珠,滑溜不定,往來澀滯,澀脈可證。
弦細(xì)端直,且勁曰弦,緊比弦粗,勁左右彈。
來盛去衰,洪脈名顯,大則寬闊,小則細(xì)減。
如豆亂動,不移約約,長則迢迢,短則縮縮。
浮陽主衰,風(fēng)淫六氣,有力表實,無力表虛,
浮遲表冷,浮緩風(fēng)濕,浮濡傷暑,浮散虛極,
浮洪陽盛,浮大陽實,浮細(xì)氣少,浮澀血虛,
浮數(shù)風(fēng)熱,浮緊風(fēng)寒,浮弦風(fēng)飲,浮滑風(fēng)痰。
沉陰主里,七情氣食,沉大里實,沉小里虛,
沉遲里冷,沉緩里濕,沉緊冷痛,沉數(shù)熱極,
沉澀痹氣,沉滑痰食,沉伏閉郁,沉弦飲疾。
濡陽虛病,弱陰虛疾,微主諸虛,散為虛劇。
革傷精血,半產(chǎn)帶崩,牢疝癥瘕,心腹寒疼。
虛主諸虛,實主諸實,芤主失血,隨見可知。
遲寒主藏,陰冷相干,有力寒痛,無力虛寒。
數(shù)熱主府,數(shù)細(xì)陰傷,有力實熱,無力虛瘡。
緩濕脾胃,堅大濕壅,促為陽郁,結(jié)則陰凝。
代則氣乏,跌打悶絕,奪氣痛瘡,女胎三月。
滑司痰病,關(guān)主食風(fēng),寸候吐逆,尺便血膿。
澀虛濕痹,尺精血傷,寸汗津竭,關(guān)膈液亡。
弦關(guān)主飲,木侮脾經(jīng),寸弦頭痛,尺弦腹疼。
緊主寒痛,洪是火傷,動主熱痛,崩汗驚狂。
長則氣治,短則氣病,細(xì)則氣衰,大則病進(jìn)。
脈之主病,有宜不宜,陰陽順逆,吉兇可推。
中風(fēng)之脈,卻喜浮遲,堅大急疾,其兇可知。
傷寒熱病,脈喜浮洪,沉微澀小,證反必兇,
汗后脈靜,身涼則安,汗后脈躁,熱甚必難,
陽證見陰,命必危殆,陰證見陽,雖困無害。
勞倦傷脾,脈當(dāng)虛弱,自汗脈躁,死不可卻。
瘧脈自弦,弦遲多寒,弦數(shù)多熱,代散則難。
溲瀉下利,沉小滑弱,實大浮數(shù),發(fā)熱則惡。
嘔吐反胃,浮滑者昌,沉數(shù)細(xì)澀,結(jié)腸者亡。
霍亂之疾,脈代勿訝,舌卷囊縮,厥伏可嗟。
嗽脈多伏,伏濡易治,沉伏而緊,死期將至。
喘息抬肩,浮滑是順,沉澀肢寒,切為逆證。
火熱之證,洪數(shù)為宜,微弱無神,根本脫離。
骨蒸發(fā)熱,脈數(shù)而虛,強(qiáng)而澀小,必殞其軀。
勞極諸虛,浮軟微弱,土敗雙弦,火炎細(xì)數(shù)。
失血諸證,脈必見孔,緩小可喜,數(shù)大堪憂。
蓄血在中,牢大卻宜,沉澀而微,速愈者稀。
三消之脈,數(shù)大者生,細(xì)微短澀,應(yīng)手堪驚。
小便霖閉,鼻色必黃,實大可療,澀小知亡。
癲乃重陰,狂乃重陽,浮洪吉象,沉急兇殃。
癇宜浮緩,沉小急實,但弦無胃,必死不失。
心腹之痛,其類有九,細(xì)遲速愈,浮大延久。
疝屬肝病,脈必弦急,牢急者生,弱急者死。
黃疸濕熱,洪數(shù)便宜,不妨浮大,微澀難醫(yī)。
腫脹之脈,浮大洪實,細(xì)而沉微,歧黃無術(shù)。
五藏為機(jī),六府為聚,實強(qiáng)可生,沉細(xì)難愈。
中惡腹脹,緊細(xì)乃生,浮大為何,邪氣已深。
鬼祟之脈,左右不齊,乍大乍小,乍數(shù)乍遲。
癰疽胃潰,洪大脈宜,疾其已潰,洪大最忌。
肺癰已成,寸數(shù)而實,肺痿之證,數(shù)而無力,
癰痿色白,脈宜短澀,數(shù)大相逢,氣損血失,
腸癰實熱,滑數(shù)相宜,沉細(xì)無根,其死可期。
婦人有子,陰搏陽別,少陰動甚,其胎已結(jié),
滑疾而散,胎必三月,按之不散,五月可別,
左男右女,孕乳是主,女腹如箕,男腹如釜。
欲產(chǎn)離經(jīng),新產(chǎn)小緩,實弦牢大,其兇不免。
經(jīng)脈病脈,業(yè)已昭詳,將絕之形,更當(dāng)度量。
心絕之脈,如操帶鉤,轉(zhuǎn)豆躁疾,一曰可憂。
肝絕之脈,循刃責(zé)責(zé),新張弓弦,死在八日。
脾絕雀啄,又同屋漏,覆杯水流,四日無救。
肺絕為何,如風(fēng)吹毛,毛羽中膚,三日而號。
腎絕伊何,發(fā)如奪索,辟辟彈石,四日而作。
命脈將絕,魚翔蝦游,至如涌泉,莫可挽留。
脈有反關(guān),動在臂后,別由列缺,不干證候。
 
辨證

    證候是人體失去正常生理功能時,所表現(xiàn)的一系列證狀的綜合。某些證狀的同時出現(xiàn)或先后出現(xiàn),有其病理、生理上的共同性和必然性,所以證狀的出現(xiàn),雖然是千變?nèi)f化、錯綜復(fù)雜的,但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并且相互之間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對這些證狀的辨認(rèn)分析,可以了解疾病的本質(zhì),從而作出適當(dāng)?shù)闹委煼桨?。所以證候分類的方法,是辨證識病的基本法則。
    辨證就是分析辨認(rèn)疾病的證候。陰陽、表里、寒熱、虛實。 八綱可以概括一切疾病的證候。其中陰陽兩綱是八綱的總綱,里、寒、虛三綱屬陰,表、熱、實三綱屬陽。但在具體臨證時,在陰證或陽證之間,還會挾有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等表里、寒熱、虛實錯綜復(fù)雜的證狀在內(nèi)。所以對八綱的運(yùn)用,既要有分綱的辨析,又要有綜合的歸納,同時,還要注意證候的轉(zhuǎn)化和真假。

    轉(zhuǎn)化:由于人體抗病能力的改變,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往往可以互相轉(zhuǎn)化。一般的說,
    陽證轉(zhuǎn)為陰證,表明病情惡化,陰證轉(zhuǎn)為陽證,表明病情好轉(zhuǎn);
    由表入里為病進(jìn),由里出表為病退;
    虛證轉(zhuǎn)為實證為吉,實證轉(zhuǎn)為虛證為兇;
    寒邪化熱表示邪實,熱病變寒表示正衰。

    真假:一般在重病和久病的階段,往往能出現(xiàn)“熱深厥深、陰盛格陽”的真熱假寒、真寒假熱的現(xiàn)象;有時也會出現(xiàn)“大實有贏狀、至虛有盛候”的真實假虛、真虛假實的特殊情況。稍一不真,就能造成大錯,所以應(yīng)該仔細(xì)辨別。

    1. 陰陽辨證
    證狀 脈象 舌苔
    陰證 倦怠踡臥,靜而少言,聲低息怯,身寒足冷,不煩火渴,喜溫惡寒,溲清便溏。 沉遲無力 質(zhì)淡胖嫩,舌苔滑潤
    陽證 身輕展臥,身熱足暖,狂噪不安,聲高息粗,譫語煩渴,便秘溲赤,腹痛拒按。 浮數(shù)有力 質(zhì)紅絳,苔黃燥裂,焦黑,起刺
    真陰不 足 虛火時炎,口燥咽干,頭暈眼花,骨蒸盜汗,惡夢遺精,身熱便結(jié),掌心熱。 數(shù)而無力 舌紅少津
    真陽不足 頭眩自汗,喘咳身腫,肢冷便溏,陽痿精冷,足痿弱,五更瀉 大而無力 唇舌色淡
    陰 厥 身寒不熱,面白膚冷,踡臥神乏而后發(fā)現(xiàn)四肢厥冷。屬陰證。 細(xì)無力
    厥 證 身熱頭疼,面赤火升,譫語煩亂而后發(fā)現(xiàn)西肢厥冷,屬陽證。 洪大滑
    亡 陰 畏熱肢溫,肌熱汗出,口渴喜熱,氣粗便秘。 洪實 質(zhì)紅絳,少津
    亡 陽 惡寒肢冷,肌冷氣微,冷汗如油,不渴,喜熱飲。 浮數(shù)空豁 舌色淡而潤
    陰 虛 伴有虛煩不眠火升烘熱口干咽燥,形薄。 細(xì) 數(shù)
    陽 虛 伴有怯冷形寒,倦怠乏力、懶言怕動、面色。淡白無榮。 弱 遲
    2.表里辨證
    寒證 熱證
    寒熱喜惡 惡寒喜熱 惡熱喜寒
    口渴 不渴 渴喜冷飲
    面色 紅赤
    四肢
    大便 稀溏 秘結(jié)
    小便 清長 短赤
    舌象 舌淡、苔白潤 舌紅、苔黃

    辨別應(yīng)變的淺深和轉(zhuǎn)變的趨勢
    表 里 證 狀 脈 象 舌 苔
    表 證 發(fā)熱惡寒,頭疼身痛,四肢酸楚,鼻塞。 舌薄
    表 寒 發(fā)熱惡寒,有汗或無汗,項頭腰痛,骨節(jié)煩疼。 浮緩或浮緊 薄白潤
    表 熱 惡風(fēng)身熱,有汗不暢,口渴或不渴。 浮數(shù) 薄白尖紅
    表 虛 汗出惡風(fēng)或漏汗不止。 浮緩無力 質(zhì)淡
    表 實 無汗身痛。 浮數(shù)有力或浮緊 白薄
    里 證 壯熱濕熱,神昏煩燥,口渴,便秘或下利,胸疼腹痛,溲赤。 黃或灰黑
    里 寒 畏寒,口不渴,惡心嘔吐,腹痛泄瀉,肢冷。 沉遲 舌淡苔白
    里 熱 發(fā)熱無寒,口渴汗出,煩熱擾亂。 數(shù)實 舌赤苔黃
    里虛 氣弱懶言,食減倦怠,泄瀉、遺精或二便失禁。 沉弱 質(zhì)嫩苔白
    里實 發(fā)熱便秘,腹脹滿,譫語發(fā)狂,手足出汗。 沉實 黃燥
    半表
    半里
    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嘿嘿不欲飲艮,口苦咽干,目眩。 淡黃或黃膩

    一般皮毛、肌肉、經(jīng)脈等屬表,五(六)臟六腑、血脈、骨髓等屬里。3. 寒熱辨證
    證狀 脈象 舌苔
    寒證 面蒼白,神清蜷臥,身寒肢冷,便溏溲清,口不渴或喜熱飲。 白滑
    真寒
    假熱
    口渴不喜冷飲,飲亦不多,身熱反欲近衣,面赤足冷,狂燥無力,禁之則止。 沉細(xì)遲弱,或浮大緊數(shù)而按之無力無神 淡黃而潤或灰潤。
    熱證 面紅目赤,發(fā)熱無寒,潮熱煩躁,口渴喜冷,唇干齒燥,便秘溲赤。 洪數(shù)有力 干黃或干黑,起刺無津。
    真熱
    假寒
    身寒不欲近衣,肢冷而身熱齒焦,腹瀉而屎氣極臭。 滑實有力 白而不潤,或苔白質(zhì)絳。
    4. 虛實辨證 從虛實辨別體力的強(qiáng)弱和病勢的盛衰。
    虛證 實證
    病程 長(久病) 短(新病)
    體質(zhì) 必虛弱 必粗壯
    精神 萎靡 興奮
    聲息 聲低息微 聲高息粗
    疼痛 喜按 拒按
    胸腹脹滿 按之不痛,脹滿時減 按之疼痛,脹滿不減
    發(fā)熱 五心煩熱,午后微熱 蒸蒸壯熱
    惡寒 得衣近火則解 添衣加被不減
    舌象 質(zhì)嫩,苔少或無苔 質(zhì)老,苔厚膩
    脈象 無力 有力

    虛實 證  脈象 舌苔
    虛證 消瘦食少,聲低氣短,神軟乏力。 無力 舌體胖嫩
    虛寒 面白畏寒,下利清谷,手足冷。 沉遲無力 白潤
    虛熱 骨蒸潮熱,或熱無定時,盜汗虛煩,咽干痛。 細(xì)數(shù)無力 絳紅
    氣虛 氣喘息短,自汗,語言無力,頭眩心悸。 濡弱 薄白質(zhì)淡
    血虛 心煩不寐,唇淡面白,津少口燥,夢熱盜汗。 細(xì)數(shù)無力 質(zhì)淡紅
    實證 腹?jié)M拒按,便秘溲小,聲高氣粗,表證則無汗。 有力 黃厚
    寒實 在表者與表寒證同,在里者挾有寒濕寒痰等實邪。 遲弦 白潤
    熱實 在表與表熱證同,在里者挾有食滯、痰濕、瘀血等實邪。 數(shù)實 黃燥
    氣實 胸痞頭眩,痰多氣壅礙臥。 浮滑 白膩
    中滿,嘈雜懊惱,噯腐吞酸,嘔吐呃逆。 弦實 黃膩
    腹脹滿,繞臍痛,便秘或下利赤白,潮熱譫語。 沉實 黃厚少津
    頭痛目眩多怒 脹。 強(qiáng) 勁 薄黃
    血實(血瘀) 在里
    癥瘕積聚,痛處不移。
    沉弦 舌紅或有紫點。
    肌肉
    局部青腫痛疼。
    經(jīng)絡(luò) 身痛痙攣。
    上焦 胸膈肩膊刺痛。
    中焦 脘腹竄痛。
    下焦 小腹脹滿刺痛,痛處不移,大便自利,色黑如漆。

    四診 陰證 陽證
    面色蒼白或暗淡,身重卷臥,倦怠無力,萎靡不振,舌質(zhì)淡而胖膩,舌苔潤滑 面色潮紅或通紅,身熱,喜涼,狂燥不安,口唇燥裂,舌質(zhì)紅絳,苔色黃或老黃,甚則燥裂,或黑而生芒刺
    語聲低微,靜而少言,呼吸祛弱,氣短 語聲壯厲,煩而多言,呼吸氣粗,喘促痰鳴,狂言叫罵
    大便氣腥臭,飲食減少,口中無味,不煩不渴,或喜熱飲,小便清長或短少 大便或硬或秘,或有奇臭,惡食,口干,煩渴引飲,小便短赤
    腹痛喜按,身寒足冷,脈象沉微細(xì)澀弱遲無力 腹痛拒按,身熱足暖,脈象浮洪數(shù)大滑實而有力
                -
                臟腑辨證
                • 心與小腸病辨證

                  證候 相同點 不同點
                  心氣虛 心悸怔忡,胸悶氣短,活動后加重,自汗 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脈虛
                  心陽虛 畏寒肢冷,心痛,面色晃白或晦暗,舌淡胖苔白滑,脈微細(xì)
                  心陽暴脫 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蒼白,口唇青紫,神志模糊或昏迷。舌質(zhì)淡紫青滑,脈微細(xì)欲絕。

                   

                • 肺與大腸病辨證

                  風(fēng)寒束肺、寒邪客肺、飲停于肺、痰濕阻肺四癥比較

                  證候 性質(zhì) 主癥 兼癥 舌苔 脈象
                  風(fēng)寒束肺 實證 咳嗽痰液稀白 鼻塞流清涕,惡寒發(fā)熱無汗 白苔 浮緊
                  寒邪客肺 實證 咳嗽氣喘,痰液稀白 形寒肢冷,不發(fā)熱 舌淡苔白 遲緩
                  飲停于肺 本虛標(biāo)實證 咳嗽氣喘,痰液清稀,色白量多呈泡沫狀,喉中痰鳴倚息,不能平臥 胸悶,甚則心悸,下肢浮腫 舌淡苔白滑
                  痰濕阻肺 外感急性發(fā)作屬實,
                  慢性發(fā)作屬本虛標(biāo)實證
                  咳嗽痰多質(zhì)黏,色白易吐 胸悶,甚則氣喘痰鳴 舌淡苔白膩

                   

                  風(fēng)熱犯肺、熱邪壅肺、燥邪犯肺三癥鑒別

                  證候 發(fā)病季節(jié) 主癥 兼癥 舌苔 脈象
                  風(fēng)熱犯肺 冬春多見 咳嗽痰稠色黃 鼻塞流黃濁涕,身熱惡風(fēng),口干咽痛 舌尖紅苔薄黃 浮數(shù)
                  熱邪壅肺 冬春多見 咳嗽氣喘痰黃高熱 口渴煩躁不安,甚則鼻翼煽動,衄血咯血,胸痛,咳吐膿血腥臭痰 舌紅苔黃 滑數(shù)
                  燥邪犯肺 秋季多見 干咳痰少質(zhì)黏,唇舌咽鼻干燥欠潤 惡寒發(fā)熱 舌紅苔白或薄黃 數(shù)

                   

                  證候 主癥 兼癥 舌苔 脈象
                  大腸濕熱 下利黏_或黃色稀水 腹痛、里急后重,肛門灼熱,口渴,小溲短赤,或有寒熱 舌紅苔黃膩 濡數(shù)或滑數(shù)
                  大腸液虧 大便干結(jié)難解,數(shù)日一行 口干咽燥,口臭,頭暈 舌紅少津 細(xì)澀
                  腸虛滑瀉 便泄無度或失禁脫肛 腹痛隱隱,喜熱喜按 舌淡苔白滑 沉弱

                   

                • 脾與胃病辨證

                  證候 相同癥 不同癥 舌苔 脈象
                  脾氣虛 腹脹納少,食后尤甚,便溏肢倦,食少懶言,面色萎黃 或浮腫,或消瘦 舌淡苔白 緩弱
                  脾陽虛 腹痛喜暖喜按,肢冷尿少,或肢體困重,或浮腫,或帶下清稀 舌淡胖苔白滑 沉遲無力
                  脾氣下陷 脘腹墜脹,或便意頻數(shù),肛門墜重或久痢脫肛或子宮下垂,或小便混濁如米泔 舌淡苔白
                  脾不統(tǒng)血 便血,尿血,肌衄,鼻衄,齒衄,或婦女月經(jīng)過多,崩漏等 舌淡苔白 細(xì)弱

                   

                  胃病寒熱虛實鑒別

                  證候 疼痛性質(zhì) 嘔吐 口味與口渴 大便 舌象 脈象
                  胃寒 冷痛 清水 口淡不渴 便溏 舌淡苔白滑 沉遲
                  胃熱 灼痛 吞酸 渴喜冷飲 秘結(jié) 舌紅苔黃 滑數(shù)
                  胃陰虛 隱痛 干嘔 口咽干燥 干結(jié) 舌紅少苔 細(xì)數(shù)
                  食滯胃脘 脹痛 酸腐食物 口中腐臭 酸臭 苔厚膩

                   

                • 肝與膽病辨證

                  證候 性質(zhì) 主癥 兼癥 舌苔 脈象
                  肝陽化風(fēng) 上實下虛證 眩暈欲仆,頭搖肢顫,語言騫澀,或舌強(qiáng)不語,或卒然倒地,不省人事,偏癱. 頭痛項強(qiáng),手足麻木,步履不正 舌紅苔白或膩 弦而有力
                  熱極生風(fēng) 熱證 手足抽搐,頸項強(qiáng)直,角弓反張,兩目上視,牙關(guān)緊閉 高熱神昏,躁熱如狂 舌紅絳 弦數(shù)有力
                  陰虛動風(fēng) 虛證 手足蠕動 午后潮熱,五心煩熱,口咽干燥,形體消瘦 舌紅少津 弦細(xì)數(shù)
                  血虛生風(fēng) 虛證 手足震顫,肌肉潤動,關(guān)節(jié)拘急不利,肢體麻木 眩暈耳鳴,面白無華,爪甲不榮 舌淡苔白 細(xì)

                   

                • 腎與膀胱病辨證

                  腎虛診斷標(biāo)準(zhǔn)

                  主要標(biāo)準(zhǔn) 次要標(biāo)準(zhǔn)
                  腎陰虛
                  • 五心煩熱生火
                  • 舌紅苔少或裂或剝
                  • 口干
                  • 頭暈?zāi)垦6Q
                  • 面色憔悴
                  • 盜汗
                  • 失眠
                  • 遺精
                  • 便干溺赤
                  • 脈細(xì)數(shù)
                  腎陽虛
                  • 畏寒(經(jīng)常畏寒,以冬為甚)
                  • 水腫
                  • 面色胱白
                  • 便溏,溺清長
                  • 氣虛
                  • 陽萎
                  • 舌胖而潤
                  • 脈沉遲
                  腎虛(不分陰陽) 1. 腰酸 2. 肢軟 3. 發(fā)脫 4. 齒搖 5. 二尺脈弱

                   

                  腎病五證比較表

                  證候 性質(zhì) 癥狀 舌苔 脈象
                  腎陽虛 虛證 腰膝酸痛,畏寒肢冷,陽萎,婦女宮寒不孕,或五更泄瀉,或浮腫 舌淡胖苔白 沉弱
                  腎陰虛 虛證 腰膝酸痛,失眠多夢,陽強(qiáng)易舉,遺精早泄,潮熱盜汗咽干鸛紅,溲黃便干 舌紅少津 細(xì)數(shù)
                  腎精不足 虛證 痿軟,成人精少,經(jīng)閉發(fā)脫齒搖,健忘耳聾,動作遲緩,足痿無力,精神呆鈍 舌淡紅苔白 沉細(xì)
                  腎氣不固 虛證 腰膝酸軟,聽力減退,小便頻數(shù)而清,余瀝不盡,遺尿失禁,滑精早泄,胎動易滑 舌淡苔白 沉弱
                  腎不納氣 虛證 咳喘呼多吸少,氣不得續(xù),動則喘息益甚,自汗神疲,聲音低祛,腰膝酸軟 舌淡苔白 沉弱

                   

                • 臟腑兼病辨證

                  • 心腎不交

                  • 心脾兩虛

                  • 心肝血虛

                  • 心腎陽虛

                  • 心肺氣虛

                  • 脾肺氣虛

                  • 脾腎陽虛

                  • 肺腎陰虛

                  • 肝腎陰虛

                  • 肝脾不調(diào)

                  • 肝胃不和

                  • 肝火犯肺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在线| 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免费|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一区| 色综合伊人天天综合网中文 | 国产91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欧美日韩一二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久久综合| 国产内射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精品av少妇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欧美午夜福利|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久久| 国产精品第一香蕉视频| 冬爱琴音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色播五月激情五月婷婷| 麻豆精品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人妻中出中文字幕| 日韩在线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精品| 国产在线小视频你懂的| 日本免费一本一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二区综| 国内胖女人做爰视频有没有| 高清欧美大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专区|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清纯少妇被捅到高潮免费观看| 美女被后入福利在线观看| 99福利一区二区视频| 日韩特级黄片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性欧美重口味黄色| 老熟妇乱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就| 亚洲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日本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加勒比| 欧美激情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人一妻| 色婷婷丁香激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