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德如老師給我們的這堂講座給我的困惑帶來了一些答案。與大家分享??赡芪业挠涊d會有錯的,有落下的,還有一些東西不用來記而用來想,所以,見諒。
古代中國人立身處世之智慧 引言 人類的典范—— 釋迦牟尼、孔子、蘇格拉底、耶穌 陳繼儒: 人生自古七十少,前除幼年后除老。 中間光陰不多時,又有陰晴與煩惱。 ——《小窗幽記》卷五 老師評價孔子是不斷超越的人生。像一條弧線不斷走向圓滿。圓滿不等同于完美,有那么一點缺點就好了,才會顯得真。但這缺點又要蓋不過功,這樣才能圓滿。太完美就失真了。 講演條目:一、窮達;二、毀譽;三、得失;四、貧富;五、貴賤;六、榮辱;七、義利;八、生死。 一、窮達 1、君子(士)如何應“窮”處“達”? 孔子: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論語、衛(wèi)靈公) 孟子: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現(xiàn)在還有觀點說,窮也可適當感染周圍之境。 2、人生之“窮”“達”難料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道德經(jīng)) 山窮(重)水盡(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3、古人的告誡 ?。鳎┲彀貜]:凡事當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治家格言) ?。鳎┬鞂W謨:當?shù)靡鈺r,須尋一條退路,然后不死于安樂;當失意時,須尋一條出路,然后可生于憂患。(歸有園塵【音煮】) 二、毀譽 1、每個人都可能面臨“毀”“譽” 孟子: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孟子、離婁上) 2、“毀”(謗)“譽”與人之地位 柳宗元:君子在下位則多謗,在上位則多譽;小人在下位則多譽,在上位則多謗。 為人要低調(diào),但處于上位低調(diào)則難。君子下位低調(diào),上位力求低調(diào)。小人上位下位可能都高調(diào),都不好說嘛。 3、“毀”(謗)為何而生? 韓愈: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剝啄行) 王安石:毀生于嫉,嫉生于不勝。(讀江南錄) 《忍經(jīng)》:謗生于雔,亦生于忌。 三國(魏國)李康: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運命論) 人家怕出頭,豬怕壯。要追求卓越!但是卓越并不一定是追求完美。細節(jié)和態(tài)度成就完美。 4、古人的告誡: 白居易:聞毀勿戚戚,聞譽勿欣欣。自顧行如何,毀譽安足論?(續(xù)座右銘) 張九齡:修之至極,何謗不息。(上姚令公書) 流丸止于甌臾,流言止于智者 《忍經(jīng)》古之君子,聞過則喜。好面譽人,比好背毀。 (清)申涵光:局外之言,往往多中。(荊園小語) 三、得失 1、小人患得患失 孔子: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無所不至矣。(論語、陽貨) 【患得患失】 2、以“仁”守“得” 孔子:知及知,人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論語、衛(wèi)靈公) 3、得失無常 劉秀: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璽書勞馮異) 胸襟坦蕩、何謂得失? 4、古人的體會 《忍經(jīng)》:自古達人,何心得失。 洪應明: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云卷云舒。(菜根譚) 四、貧富 1、“富”足以解憂嗎? 孟子: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憂。(孟子、萬章上) 貧窮自在,富貴多憂。(增廣賢文) 2、“貧”“富”對人的影響 飽暖思淫泆,饑寒起盜心。(增廣賢文) 禮義興于富足,盜賊出于貧窮。(增廣賢文) 3、如何處“貧”應“富”? 子貢問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者也 君不鄉(xiāng)道,不至於人,而求富之,是富桀也。(孟子、告子下) 《忍經(jīng)》: 富而好禮,孔子所誨;為富不仁,孟子所戒。 蓋仁足以長福而消禍,禮足以守成而防敗。 4、古人的忠告 《禮記、曲禮上》: 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攝。 王安石: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在與禍雙。(金陵懷古) 五、貴賤 1、好“貴”惡“賤”,人之所同 孔子: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論語、里仁) 孟子:欲貴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貴於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貴者,非良貴也。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詩》云:‘既醉以酒,既飽以德。’言飽乎仁義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聞廣譽施於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繡也 2、(貧富)貴賤對人之考驗 富貴如刀兵戈矛,稍放縱便銷膏靡骨而不知;貧賤如針砭藥石,一憂勤即礪節(jié)礪行而不覺。(增廣賢文) 3、(貧富)貴賤與人情冷暖 寫作,往往有作者本人的影子。路遙《平凡的世界》,余華的作品等等。 司馬遷:一貧一富,乃知交態(tài);一貴一賤,交情乃見。(史記、汲鄭列傳贊) 4、古人的告誡 為人富貴昌熾者,從忍辱中來。(清、朝天懺) 蘇東坡:論起榮華富貴,原不過是過眼云煙。(寶繪堂記) 六、榮辱 1、何謂“榮”“辱” 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有惡濕而居下也。(孟子、公孫丑上) 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荀子、榮辱) 2、君子與小人對待“榮”“辱”異同 好榮惡辱,好利惡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則異矣。(荀子、榮辱) 把人劃分成君子和小人兩類 董仲舒:君子生以辱,不如死以榮。(春秋繁露、竹林) 舉例劉胡蘭 3、古人尤其重視“知辱” 孔子: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論語、憲問)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論語、憲問) 歐陽修:不知恥者,無所不為。(魏公卿上尊號表) 陸九淵:夫人之患莫大乎無恥。人而無恥,果何以為人哉? 4、古人的告誡 《忍經(jīng)》:能忍辱者,必能立天下之事。 知止常止,終身不恥。(道德經(jīng)) 以勾踐、司馬遷舉例 七、義利 1、“義”“利”是君子與小人的試金石 孔子認為: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 孟子: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孟子、盡心上) 話說現(xiàn)代社會應該重義輕利,這樣就是對的嗎?義與利究竟何意,關(guān)系怎樣?古人是表達應該重義輕利的意思嗎? 義與利者,人之所兩有也。雖堯、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義也。(荀子、大略) 我們當知之向?qū)W。時光難控,要起早才能把握好一天。一日之計在于晨。古人早掃,祭祀祖先,才能安排之后的事,起晚了就什么都不用干了。 2、“義”“利”可以轉(zhuǎn)化嗎? 《國語、晉語一》說:民之有君,以治義也。義以生利,利以平民。 《禮記、大學》: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3、“義”“利”可以兼顧嗎? 孔子: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 顏元:正其義以謀其利,明其道而計其功。(四書正誤)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小人放利,不顧天理。(增廣賢文) 人非善不交,物非又不取。(增廣賢文) 4、古人的告誡 邵雍:天下將治,則人必尚義也;天下將亂,則人必尚利也。(《皇極經(jīng)世、觀物內(nèi)篇之七》) 在當今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經(jīng)濟建設把人心都搞野了。一心向利。所以才提出公平正義比太陽更要有光輝。經(jīng)濟發(fā)展好了,問題也挺多。亂象出真。 八、生死 1、“生”“死”是人之困惑 孔子: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禍也。(論語、顏淵) 孟子: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 所欲莫甚于生,則幾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2、人可以回避“生”“死”嗎? 歐陽修:死生,天地之常理(道),畏者不可以茍免,貧者不可以茍得也。 自古皆有死,死得其所,道之善。(忍經(jīng)) 3、人當為何而“生”,為何而“死”? 孔子: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wèi)靈公) 戊戌六君子為例 人總是想為自己留下些東西,哪怕只一聲嘆息。 4、我們當堅持什么樣的“生”“死”呢? ?。ㄇ澹┩艏常?br> 世俗以形骸為生死,圣賢以道德為生死。赫赫與日月爭光,生固生也,死亦生也。碌碌與草木同腐,死固死也,生亦死也。是故,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義在于生,則舍死而取生;義在于死,則舍生而取死。曲生何樂,直死何悲! 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壁,星辰為珠璣,萬物以赍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如此。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莊子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以不征征,其征也不征。明者唯為之使,神者征之。夫明之不勝神也久矣,而愚者恃其所見入于人,其功外也,不亦悲乎?。ㄇf子、列御寇) 5、古人的告誡 老不足嘆,可嘆的是老而虛生。死不足悲,可悲的是死而無補。(《小窗幽記》卷一) 困惑并不可怕,不知其源,無法應對才是最可怕的,才會存在最大的困惑。 老子: 人皆知防患,莫知使患無生。 |
|
联系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企业微信
客服QQ:
1732698931联系电话:4000-999-276
客服工作时间9:00-18:00,晚上非工作时间,请在微信或QQ留言,第二天客服上班后会立即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