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文章
發(fā)文工具
撰寫
網(wǎng)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dǎo)圖
隨筆
相冊
原創(chuàng)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zhuǎn)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九、登峰造極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景德鎮(zhèn)官窯及清代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662年—1795年) 清代景德鎮(zhèn)窯沿襲明制,亦分為官窯和民窯。清朝統(tǒng)治者革除了明朝在手工業(yè)方面的一些弊病,廢除了官窯的編役制,將明末出現(xiàn)的“官搭民燒”作為定制,從而出現(xiàn)官民競爭的局面,刺激了民窯的進一步發(fā)展。 康、雍、乾三朝是清代陶瓷生產(chǎn)的鼎盛時期,由于三朝皇帝均對瓷器生產(chǎn)興趣濃厚,加之督陶官臧應(yīng)選、郎廷極(1663—1715年)、年希堯(?—1738年)、唐英(1682—1756年)等對御窯廠苦心戳力地經(jīng)營,遂使景德鎮(zhèn)御窯廠在仿古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燒出大量新品種。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記事》羅列當(dāng)時仿古創(chuàng)新的花色品種達57種之多。德化窯、石灣窯和宜興窯也沿襲明代傳統(tǒng),按照自身的獨特風(fēng)格健康地發(fā)展
青花紅拂傳圖棒槌瓶 青花紅拂傳圖棒槌瓶,清康熙,高45.3cm,口徑13.3cm,足徑14.7cm。 瓶盤口,短頸,豐肩,長直腹,圈足。通體青花裝飾??谘乩L三角紋,頸部繪如意紋。腹部繪傳奇故事《紅拂傳》。畫面居中人物為隋煬帝的重臣楊素,身后站立二歌妓,其中一人為紅拂女張凌華。她傾慕前來參謁的李靖的才華,便夜盜令箭偕李奔逃,結(jié)為夫婦,并輔李建功立業(yè)。這一典故又稱為“慧眼識英雄”。 此器造型為康熙時新創(chuàng),因形似舊時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胎體堅硬,胎質(zhì)縝密,青花色澤青翠艷麗,與瑩潤潔白的底釉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欣賞價值 。
青花枯樹棲鳥圖梅瓶 青花枯樹棲鳥圖梅瓶,清雍正,高21.2cm,口徑3.4cm,底徑7.9cm。 梅瓶小口,短頸,豐肩,腹以下內(nèi)斂,近底處外撇,玉璧形底。內(nèi)施白釉。外壁青花裝飾,通景繪枯樹棲鳥圖,棲落在冬日枯樹上的山雀兩兩相對,野趣十足,別有情致。底心施白釉,署青花楷書“雍正年制” 雙行四字款。 此瓶圖案疏朗大方,畫意生動自然。
青花夔鳳紋雙陸尊 青花夔鳳紋雙陸尊,清雍正,高18.6cm,口徑13.7cm,足徑10.3cm。 尊圓口,長直頸,溜肩,直腹,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壁青花裝飾。瓶體通過留白的裝飾技法,頸、腹間繪有青花夔鳳紋樣。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雙陸尊的名稱源自器形模仿雙陸棋的造型,系用于插花的陳設(shè)器。此器青花色澤淡雅細膩,體現(xiàn)了雍正朝的風(fēng)格,是雍正官窯瓷器的代表作。 清雍正時瓷土選料精細,研粉、澄漿、制坯等工藝要求嚴格,燒制技術(shù)高,因而胎胚堅白細潤,成型工整,器體輕薄。大器胎體勻稱,不顯厚重,小器愈加玲瓏。因此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一說。此時的青花瓷多采用淡描雙鉤法,勾出輪廓線,加以重染,畫風(fēng)細膩,構(gòu)圖疏朗,清秀典雅。
青花八仙過海圖葫蘆瓶 青花八仙過海圖葫蘆瓶,清乾隆,高57.5cm,口徑15.5cm,足徑21cm。 瓶呈葫蘆形,撇口,短直頸,圈足外撇。內(nèi)施白釉,外壁青花裝飾。頸部對稱置夔鳳耳,繪如意云紋、瓔珞紋、蕉葉紋、回紋。上腹繪畫吉祥云蝠紋,下腹繪主題紋樣“八仙過?!?。八仙身披彩霞、足踏祥云漫步海面。瓶足邊繪錦地四蝠紋。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 三行六字款。 因“葫蘆”與“福祿”音近,故葫蘆瓶寓意“福祿”,具有“祝?!钡暮?。葫蘆瓶是明、清時期瓷器中比較多見的造型。此器配有八仙圖案,寓意“八仙祝?!?。
青花龍穿花紋撇口尊 青花龍穿花紋撇口尊,清雍正,高68.8cm,口徑23.7cm,足徑23cm。 尊撇口,粗長頸,圓腹下收,近底處外撇,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壁青花裝飾。瓶頸與腹部分別繪通景龍穿四季花卉圖案,以海水紋、回紋、如意云紋相隔。近足處襯以海水江崖邊飾。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書“大清雍正年制” 三行六字款。 此尊形體高大挺拔。青花顏色濃郁艷麗,紋飾畫工精細,具備清代前期陶瓷大器的偉岸風(fēng)格。這種器形源自康熙朝的瓷尊,但口沿和足底撇度比那時的器物明顯見小。
青花釉里紅纏枝蓮紋雙螭耳尊 青花釉里紅纏枝蓮紋雙螭耳尊,清雍正,高44.3cm,口徑16.3cm,足徑24.7cm。 尊圓口,粗頸,垂肩,圓腹,圈足。肩、腹相交處對稱置透雕螭龍耳。內(nèi)施白釉。外壁青花釉里紅裝飾??谘靥幚L纏枝蓮紋,腹壁的主題圖案是青花釉里紅纏枝蓮花紋,近底處繪青花釉里紅仰蓮瓣紋,足邊繪卷草紋。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書“大清雍正年制” 三行六字款。 此尊因形狀如同倒放的鹿頭,故又名“鹿頭尊”。其造型穩(wěn)重飽滿,釉色瑩潤,釉里紅顏色亮麗,以青花、釉里紅裝飾的纏枝蓮紋飾,紅花藍葉,色彩搭配巧妙。它代表了雍正時期高超的制瓷工藝。 雍正時的青花釉里紅,將兩種釉下彩燒制得均很完美,其工藝精湛,造型俊秀,紋飾清新舒展,位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之冠。此時的青花釉里紅瓷紋飾題材豐富,有云龍、云鶴、云蝠、蟠螭(pán chī 音盤吃)、穿花鳳、松竹梅、山水人物等各種。
青花纏枝蓮紋如意耳扁壺 青花纏枝蓮紋如意耳扁壺,清乾隆,高53cm,口徑7.5cm,足徑16×10cm。 扁壺蒜頭形口,短頸,口與肩之間對稱置如意形耳,圓腹,腹壁的兩側(cè)各凸飾一個鼓釘,長方形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壁通體繪青花纏枝蓮紋,輔以花卉、靈芝、梅花等邊飾。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這是一件清代乾隆時期景德鎮(zhèn)御窯廠燒造的宮廷用瓷,其造型、紋飾皆源于明代永樂、宣德時期的官窯青花瓷器,表現(xiàn)了乾隆時期在陶瓷器皿制作方面尚古之風(fēng)的興盛。
斗彩山水人物紋菱花口花盆 斗彩山水人物紋菱花口花盆,清康熙,高31.8cm,口徑59.3×41.5cm,足徑45.5×26.7cm。 花盆呈六方體,折沿,沿邊呈菱花形。深腹,二層臺外撇六邊形足,底有兩個滲水圓孔。器內(nèi)上半截施白釉,下半截、底露胎。折沿上繪石榴花果,間以“壽”字為飾。盆外壁六面皆繪斗彩群仙祝壽圖。足邊凸起如意頭紋,內(nèi)繪折枝花紋。折沿下署青花楷書“大清康熙年制”橫排款。 康熙時期斗彩瓷器的制作技術(shù)在繼承明代的基礎(chǔ)上而又有所發(fā)展,器物的造型品種更加豐富多樣,大件器物層出不窮。此花盆所施釉上彩有紅、黃、綠、藍、黑、紫等,繽紛華麗。紋飾繪畫筆觸細膩,人物刻畫尤為生動,堪稱康熙斗彩大件器物中的精品。
素三彩鏤空薰 素三彩鏤空薰,清康熙,高17cm,面徑20cm,面邊長7.8cm,底徑20.3cm,底邊長7.8cm。 薰呈八方體,下承以連燒在一起的八方束腰臺座。通體鏤空素三彩錦地開光裝飾。頂部一圓形開光內(nèi)透雕“卍”字圖案。周圍以素三彩描繪纏枝花紋。薰體八面均有上下呈弧形的長方開光,開光內(nèi)均透雕錢紋,開光以外均以綠釉上涂點黑色麻點為地,八條邊棱上各繪一條螭龍。底座束腰處繪三角形幾何紋。整個畫面以黃、綠、紫彩為主,藍彩為輔。薰內(nèi)素胎無釉。無款識。 此薰形體線條硬朗,用彩素雅,是一件既美觀又實用的宮廷用具??滴跛厝氏戕钩朔襟w造型以外,也有四方體造型的。
胭脂紅、藍地軋道琺瑯彩折枝花紋合歡瓶 胭脂紅、藍地軋道琺瑯彩折枝花紋合歡瓶,清乾隆,高16.8cm,口徑6.8cm,足徑7.5cm。 瓶體雙聯(lián)式,盤口,短頸,溜肩,圓腹,束脛,圈足微外撇。蓋頂置寶珠形紐。瓶內(nèi)壁施松石綠釉。外壁在胭脂紅、藍地上裝飾軋道工藝,并彩繪折枝花卉紋。圈足內(nèi)施白釉,自右向左署藍料彩篆書“大清乾隆年制”橫排六字款。 此瓶造型優(yōu)美,設(shè)計精巧,在清代宮廷檔案中被稱為“合歡瓶”。軋道工藝是在琺瑯彩色地上用鐵錐劃出細如毫芒、宛如鳳尾狀的花卉紋,為乾隆時期創(chuàng)制的新型裝飾技法。在軋道地上繪花卉圖案,具有銅胎畫琺瑯的藝術(shù)效果。此種工藝頗為費工,清宮內(nèi)務(wù)府記事檔中稱這種新創(chuàng)紋飾為“錦上添花”。
粉彩過枝桃樹紋盤 粉彩過枝桃樹紋盤,清雍正,高8.4cm,口徑50.6cm,足徑28.1cm。 盤撇口,弧壁,圈足。內(nèi)底彩繪一株桃樹沿盤壁蜿蜒伸展至外壁,上結(jié)有9枚桃實,6枚在盤內(nèi),3枚在盤外。枝旁飛舞數(shù)只紅蝙蝠。桃花盛開,果實累累,紅色的桃實,粉色的桃花,嫩綠的枝葉,畫面喜慶吉祥。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盤形體碩大,造型端莊,紋飾主題寓意“洪福齊天”、“福壽雙全”。這種從器內(nèi)延伸至器外的畫面俗稱“過枝花”。清末寂園叟撰《陶雅》曰:“庚子后,所出五彩過枝之盤碗甚多,有桃實八枚綴于枝上者,索價亦甚巨。過枝云者,自此面以達于彼面。枝干相連,花葉相屬之謂,皆雍正官窯也?!贝朔N畫法起源于清康熙時期,一直影響及道光時期,亦見有“過墻龍”、“過墻鳳”等。晚清以后這種畫法不多見。
珊瑚紅地粉彩牡丹紋貫耳瓶 珊瑚紅地粉彩牡丹紋貫耳瓶,清雍正,高31.4cm,口徑7.1cm,足徑9.6cm。 瓶直口,削肩,圓腹,腹以下漸斂,圈足。器身呈橄欖狀,頸部對稱置貫耳,足邊有兩長方形孔可供穿帶用。通體以珊瑚紅釉為地,上繪數(shù)枝粉彩牡丹,三朵盛開的黃、白、粉三色牡丹在綠葉的襯托下嬌艷無比。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瓶造型端莊,圖案描繪精細,以珊瑚紅釉為地襯托粉彩牡丹,色彩嬌艷,為雍正時期珍貴的陳設(shè)用瓷。 珊瑚紅釉系將配好的釉料吹于細白瓷器上經(jīng)低溫?zé)桑陨鶆?,呈色紅中微閃黃,近似天然珊瑚之色,故名。
粉彩折枝花卉紋燈籠瓶 粉彩折枝花卉紋燈籠瓶,清乾隆,高24.6cm,口徑8.2cm,足徑8.2cm。 瓶撇口,短頸,溜肩,筒形腹,圈足。因形如燈籠,故稱“燈籠瓶”。瓶內(nèi)壁施松石綠釉,外壁錦地上錯落有致地描繪蓮花、牡丹、月季等紋飾。圈足內(nèi)施松石綠釉,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燈籠瓶的造型源于明初,清乾隆以后頗為流行。
黃地開光粉彩山水人物紋四方茶壺 黃地開光粉彩山水人物紋四方茶壺,清乾隆,通高15.9cm,口徑6cm,足徑6.2cm。 茶壺四方形。壺蓋隆起三層臺形,置寶珠形紐。壺身一側(cè)置長流,另一側(cè)置曲柄。方足微外撇。壺內(nèi)壁施白釉,外壁黃色粉彩軋道上繪折枝蓮紋,四面各有橢圓形開光,前后二開光內(nèi)分別繪折枝牡丹和折枝梅花,左右二開光內(nèi)繪山水樓閣圖,分別題有“峰黛疑靈鷲,波光是若耶”、“漫步天街草,閑探上苑花”的詩句。圈足內(nèi)施松石綠釉,署藍料彩篆書“乾隆年制”雙行四字款,外圍藍料彩單線方欄。 此件茶壺開光內(nèi)繪山水、花卉等圖案,并配上御題詩。開光外繪錦地洋花紋飾,錦地與開光形成主次、疏密等多種變化,在繁縟的“錦上添花”中突出了亮點。
粉彩嬰戲圖壯罐 粉彩嬰戲圖壯罐,清乾隆,高14.9cm,口徑5.8cm,足徑5.5cm。 罐直口,短頸,筒形腹,圈足,附蓋。罐內(nèi)壁與圈足內(nèi)施松石綠釉。外壁以粉彩嬰戲社火圖為主題裝飾,邊飾紫地軋道粉彩仰覆如意云頭紋。圖中嬰孩在園景中有的舉燈、騎馬,有的敲鼓、打镲、吹號,有的舉獅戲球、燃放爆竹,一派喜氣洋洋、熱鬧非凡的場面。外底署紅彩篆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嬰戲圖在唐代長沙窯瓷器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至宋、金時期磁州窯枕面上多見。唐、宋、金瓷器上的嬰戲圖主要反映民間生活場景,人物、動作、場景單一,系民窯產(chǎn)品。明代這種喜聞樂見的紋飾被官窯瓷器吸收采納,將表現(xiàn)人物與場景擴大,發(fā)展至清代逐步成為官窯瓷器上的一種程式化的象征圖案,寓意喜慶太平。
黃地粉彩勾蓮紋佛塔 黃地粉彩勾蓮紋佛塔,清乾隆,高43cm ,底邊長18.4cm。 塔常見于佛塔,意為:墳、廟、高顯處等。它起源于印度,建塔之原義有三:一是表人勝,二為起信,三為報恩。后為佛教所沿用之,存放諸佛菩薩、祖師、高僧之遺骨舍利或佛經(jīng),以彰表其功德,并作供養(yǎng)、膜拜之用。久之成為佛教的器物象征,且逐漸演變,呈現(xiàn)各種形式。 這件黃地粉彩勾蓮紋瓷塔為藏式塔,頂部飾粉彩如意寶瓶形寶頂,下為寶蓋形天盤和十三相輪。十三相輪及塔身施黃釉地,上以粉彩繪勾蓮、獸面、瓔珞紋等圖案。塔身內(nèi)空,一側(cè)開有歡門,內(nèi)可放置佛像。塔座呈四方形,施以紫紅色釉,并飾有纏枝蓮瓣等圖案。此塔屬供養(yǎng)塔,一般置于佛前供案上,以示觀想。該塔制作為分段燒制,后粘合而成。其做工細致,瓷質(zhì)潔白,釉色晶瑩、清透、均勻,蓮紋線條流暢、色彩艷麗。據(jù)其特征,應(yīng)是乾隆時期景德鎮(zhèn)御窯廠專門為宮廷佛堂燒造的。
藍地粉彩勾蓮紋佛塔 藍地粉彩勾蓮紋佛塔,清乾隆,高43.4cm,底邊長18.3cm。 此塔為藏式塔。頂飾如意寶瓶,下為粉色地寶蓋。寶蓋下是十三相輪,象征十三天。十三相輪及塔身均施霽藍色釉地,上以金彩描繪勾蓮、獸面及瓔珞紋等。塔身內(nèi)空,一側(cè)開有歡門,內(nèi)可放置佛像。最下是粉彩須彌方座,飾有纏枝、蕃蓮等圖案。塔座內(nèi)空,可放置佛經(jīng)。 此塔屬于供養(yǎng)塔,一般置于佛前供案上,以示觀想。根據(jù)它的制作工藝、瓷質(zhì)、釉色、圖案等分析,應(yīng)是乾隆時期景德鎮(zhèn)御窯廠專門為宮廷佛堂燒造的。
霽藍地描金粉彩詩句花卉紋大瓶 霽藍地描金粉彩詩句花卉紋大瓶,清乾隆,高64.7cm,口徑22.2cm,足徑20.4cm。 瓶撇口,長頸,六瓣瓜棱形腹,圈足。內(nèi)外施白釉。外口部、頸部及近足處為霽藍釉描金彩纏枝萬福地與如意云頭紋、卷草紋、回紋。腹部三組折枝花卉與乾隆御制詩句相間排列,詩句以墨彩書寫,末尾鈐“乾隆” 、“宸翰” 、“惟精” 、“唯一” 、“比德” 、“朗潤”六枚礬紅彩篆體閑章。圈足內(nèi)施白釉。無款識。 此瓶形體高大,制作難度之大體現(xiàn)了當(dāng)時御窯制瓷工藝技巧之高。瓶體裝飾詩畫間錯有序,設(shè)色華麗,頗具情趣。
黃地粉彩鏤空干支字象耳轉(zhuǎn)心瓶 黃地粉彩鏤空干支字象耳轉(zhuǎn)心瓶,清乾隆,高40.2cm,口徑19.2cm,足徑21.1cm。 瓶口外撇,短粗頸,頸兩側(cè)堆塑象耳,垂肩,鼓腹,圈足。瓶內(nèi)套一直腹小瓶,與外瓶頸部相接,可以轉(zhuǎn)動。小瓶白釉地上飾粉彩。瓶頸與肩兩部位,各繪12個開光,上下相對。頸部開光中,有楷書“萬年”、“甲子”及篆書天干名;肩部開光內(nèi)篆書地支名。腹部飾黃地軋道的纏枝花紋,并鏤空出4組四季園景開光景窗,透過景窗可以看到套瓶上的嬰戲圖,童子們或騎馬、或打太極旗、或持傘蓋、或擊鼓、或打燈籠,千姿百態(tài)。瓶之象耳、口沿及鏤空景窗邊緣部位均施金彩。瓶內(nèi)施松石綠釉。底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的口、頸部位皆能轉(zhuǎn)動,尤其是頸、肩部開光對合組成一部萬年歷。瓶體須三部分分別燒繪,在工藝過程中,各部位的收縮比例要控制好,避免在組裝、粘接、補彩后出現(xiàn)紕漏。這件陳設(shè)器是乾隆八年(1743年)后特制的新式品種。因唐英奏折稱乾隆八年“工匠人等以開春正當(dāng)甲子萬年之始”,“復(fù)敬謹造得萬年甲子筆筒一對,循環(huán)如意,蝠輳連綿”。由此可知,此件萬年甲子鏤空轉(zhuǎn)心瓶亦當(dāng)是乾隆八年制品。
像生瓷海螺 像生瓷海螺,清乾隆,高5.3cm,長9cm,寬6cm。 這是一件模仿天然海螺的像生瓷,內(nèi)壁光滑,外壁粉彩裝飾,達到了形肖逼真的程度。 像生瓷是景德鎮(zhèn)御器廠工匠利用瓷土,仿照自然中的胡桃、蓮子、棗、栗子、花生、菱角、石榴螃蟹、海螺等各種動植物形象燒制的瓷器,因為釉色和形狀都達到了逼真的程度,故有像生瓷之稱。以清乾隆朝制品為最佳。 像生瓷的標新立異,是乾隆時期瓷器造型成功的顯著標志之一。它是專門為宮廷生產(chǎn)的高級陳設(shè)和觀賞品,因此更顯珍貴。
黃地青花纏枝花紋轉(zhuǎn)心瓶 黃地青花纏枝花紋轉(zhuǎn)心瓶,清乾隆,高19.8cm,口徑9.2cm,足徑11.3cm。 瓶撇口,短頸,扁圓腹,圈足外撇。內(nèi)壁施松石綠釉。外壁通體以黃地青花裝飾。口沿下繪卷草紋,頸部繪仰蕉葉紋及圓點紋,肩部繪回紋及如意云頭紋。腹部上、下繪纏枝蓮紋,中部為鏤空仰覆勾蓮“T”字形紋。瓶內(nèi)套一小瓶,與外瓶口部相連,可以轉(zhuǎn)動。小瓶以紫紅彩為地,上繪梅樹一株。圈足內(nèi)施松石綠釉,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中部鏤空,上下互不相連,可作微小移動,但不能拆開。這種工藝被稱作“交泰”,寓意“上下一體,天下太平,萬事如意?!苯?jīng)查唐英奏折,可知乾隆八年(1743年)督陶官唐英和協(xié)造之催總老格曾“新擬得夾層玲瓏交泰瓶等共九件,謹恭折送京呈進”。此交泰轉(zhuǎn)心瓶當(dāng)為其中的一件。這是唐英為討乾隆皇帝的歡心而“自行擬造”的。 轉(zhuǎn)心瓶為乾隆時的創(chuàng)新品種,其造型新穎奇巧,工藝水平極為高超。
粉彩暗八仙紋雙耳轉(zhuǎn)心瓶 粉彩暗八仙紋雙耳轉(zhuǎn)心瓶,清乾隆,高37.3cm,口徑16cm,足徑13cm。 瓶撇口,長頸,折肩,圈足外撇。頸上對稱置紅釉描金螭龍耳。內(nèi)壁施松石綠釉。瓶頸以紫地粉彩裝飾,繪纏枝花卉紋。瓶腹飾金彩,鏤空雕暗八仙紋。內(nèi)瓶可以轉(zhuǎn)動,以粉彩繪八仙人物紋。無款。 此瓶腹部鏤雕暗八仙紋,內(nèi)套瓶繪八仙人物,瓶頸轉(zhuǎn)動,人、器結(jié)合,明暗互稱,別具情趣。
豇豆紅釉萊菔尊 豇豆紅釉萊菔尊,清康熙,高19.9cm,口徑3.2cm,足徑3.9cm。 尊撇口,細長頸,豐肩,長腹,窄圈足。外壁施豇豆紅釉。口部紅釉夾雜少許綠苔點。頸下部凸起弦紋3道,凸起處釉層較薄,透出白色胎骨。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康熙年制” 三行六字款。 此器造型輕靈秀美,修胎規(guī)整,釉質(zhì)勻凈光亮。 萊菔尊又稱蘿卜尊,系清代瓷器流行器形之一,因其形狀類似蘿卜,故名。此造型另有天藍釉、蘋果青釉等品種。 清代康熙朝晚期景德鎮(zhèn)創(chuàng)燒的豇豆紅釉屬于高溫銅紅釉,它是各種銅紅釉器物中最精妙的一種,因釉面酷似豇豆皮的顏色而得名。由于紅釉的深淺及綠色斑點分布在不同的部位,所以還有“美人醉”、“桃花片”、“娃娃臉”等美稱。清人洪亮吉(1746—1809年,號北江)曾作詩贊譽其釉色“綠如春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豇豆紅釉瓷器常見有太白尊、石榴尊、菊瓣瓶、柳葉瓶、洗、印盒等小件器,主要是以文房用具為主,另見有盤,無大件器。
天藍釉雙龍耳瓶 天藍釉雙龍耳瓶,清雍正,高51.8cm,口徑11.7cm,足徑13.7cm。 瓶洗口,細頸,溜肩,肩以下漸收斂,圈足。通體施天藍色釉,凸起數(shù)道弦紋,兩側(cè)口、肩之間對稱置龍形柄,肩部有八組橢圓形模印貼花裝飾。外底署青花篆體“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此瓶造型仿自唐代白釉或三彩雙龍耳瓶。 雍正天藍釉瓷器的燒造在康熙的基礎(chǔ)上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形成深淺不一的兩種釉色,深若雨后晴空,淡趨月白。另外,康熙朝的天藍釉瓷器多為小件文房用具,而雍正時出現(xiàn)行體較大的天藍釉瓷器,如罐、瓶、缸、花盆等。
窯變釉缽缸 窯變釉缽缸,清乾隆,高33.2cm,口徑31.2cm,足徑20.7cm。 缸體缽式,斂口,深腹,圈足。通體施窯變釉。釉面勻凈,大面積的紅釉與淡紫、月白等色釉交相輝映,艷麗華美。圈足內(nèi)施醬釉,外底陰刻篆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窯變釉是清代雍正時期仿宋代鈞窯而創(chuàng)燒的一種高溫顏色釉。其燒造工藝,據(jù)成書于雍正年間的《南窯筆記》載:“其鈞窯及法藍、法翠乃先于窯中燒成無釉澀胎,然后上釉,再入窯復(fù)燒乃成。惟藍、翠一火即就,鈞釉則數(shù)火乃得流淌各種天然顏色?!贝似髟煨投饲f,胎體厚重,釉汁自然流淌,釉色艷麗,配上端莊秀美的器形,極富美感。
宜興窯紫砂泥繪人物紋詩句茶壺 宜興窯紫砂泥繪人物紋詩句茶壺,清乾隆,高12.5cm,口徑5cm,足徑9.5cm。 壺口微撇,粗頸,碩腹,闊平底,彎流,螭龍形長柄,圓蓋,圓鈕。腹部兩面長方形委角開光內(nèi)一面堆繪乾隆帝御題詩《惠山聽松庵用竹爐煎茶因和明人題者韻即書王紱畫卷中》節(jié)選,原詩云:“才酌中泠第一泉,惠山聊復(fù)事烹煎。品題頓置休慚昔,歌泳羶薌亦賴前。開士幽居如虎跑,舍人文筆擬龍眠。裝池更喜商邱葷,法寶僧庵慎弆全?!贝嗽姙榍∈辏?751年)所作(參見《清高宗御制詩文集》),壺上只節(jié)選了詩的前半部。另一面堆繪烹茶圖。 此壺造型獨特,制作精工,為乾隆時期宮廷壺的一種壺式。
宜興窯紫砂泥繪烹茶圖六方茶壺 宜興窯紫砂泥繪烹茶圖六方茶壺,清乾隆,通高16.5cm,口徑4cm,足徑4.3cm。 壺呈六方形,小口出唇邊,一側(cè)置彎流,另一側(cè)置曲柄。附傘形蓋,蓋頂置寶珠形紐。壺腹兩面有委角長圓形開光,一面開光內(nèi)印刻乾隆七年(1742年)御制詩“雨中烹茶泛臥游書室有作”。詩云:“溪煙山雨相空蒙,生衣獨坐楊柳風(fēng)。竹爐茗碗泛清瀨,米家書畫將無同。松風(fēng)瀉處生魚眼,中冷三峽何須辨。清香仙露沁詩脾,座間不覺芳堤轉(zhuǎn)?!绷硪幻骈_光內(nèi)泥繪烹茶圖。 紫砂壺胎呈黃色,胎質(zhì)細膩,制作工整,當(dāng)為皇帝御用。十、復(fù)有起色清代晚期瓷器(約1821年—1911年)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隨著內(nèi)憂外患接踵而至和清王朝的日趨衰敗,景德鎮(zhèn)的制瓷業(yè)亦總體上呈現(xiàn)逐漸衰退的局面。但清代晚期官窯瓷器仍然有光輝的亮點,如皇帝大婚和皇太后慶壽用成套餐具的批量生產(chǎn)等,有如晚霞余輝,令人稱羨。 在洋務(wù)運動的影響下,熊希齡于1906年在湖南醴陵姜灣倡辦“湖南瓷業(yè)公司”,同時創(chuàng)辦“湖南瓷業(yè)學(xué)校”,聘請景德鎮(zhèn)和日本名技師擔(dān)任講師,培養(yǎng)了一批技術(shù)人才。并引進國外先進設(shè)備,生產(chǎn)胎質(zhì)潔白的釉下五彩瓷器。這是中國現(xiàn)代釉下彩瓷器的濫觴。醴陵瓷器從此名揚天下,被譽為中國的第二瓷都。
青花纏枝蓮?fù)邪思榧y雙耳瓶 青花纏枝蓮?fù)邪思榧y雙耳瓶,清道光,高32cm,口徑8.5cm,足徑9.3cm。 瓶撇口,長頸,飾對稱如意形耳,弧腹,圈足。主題紋飾是以青花繪纏枝蓮紋托八吉祥紋,以如意云頭紋、回紋、蝠紋、變形蓮瓣紋為輔助邊飾。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書“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造型端莊沉穩(wěn),青花艷麗,紋飾繁密,但層次清晰,主題紋飾突出,寓意吉祥,屬于宮廷陳設(shè)瓷。
青花云龍紋賞瓶 青花云龍紋賞瓶,清同治,高39cm,口徑10cm,足徑13cm。 瓶撇口,長頸,圓腹,圈足。以青花繪雙龍戲珠紋,輔以海水江崖與回紋做邊飾。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同治年制”雙行六字款。 賞瓶是為皇帝賞賜需要而專門燒造的,始見于清代雍正年間,歷朝多見纏枝蓮紋,繪云龍紋者極為少見。
青花竹石芭蕉紋玉壺春瓶 青花竹石芭蕉紋玉壺春瓶,清咸豐,高28.5cm,口徑8.6cm,足徑11.6cm。 瓶撇口,長頸,垂腹,圈足。主題紋飾以青花繪芭蕉洞石、翠竹欄桿,輔以蕉葉、忍冬、變形如意云頭、變形蓮瓣、朵花紋等邊飾。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咸豐年制” 雙行六字款。 此瓶造型優(yōu)美,線條流暢。頸變粗短,腹部加大,是清代晚期玉壺春瓶的標準式樣。繪竹石芭蕉園景圖的玉壺春瓶始見于明代洪武官窯,清代自康熙朝始成為傳統(tǒng)品種,沿襲至宣統(tǒng)。咸豐官窯瓷器存世較少,此瓶造型優(yōu)美,青花淡雅,紋飾疏朗秀麗,工藝不遜于前朝。
青花松鼠葡萄紋碗 青花松鼠葡萄紋碗,清光緒,高11.2cm,口徑22.3cm,足徑8.8cm。 碗口微撇,圈足。外壁通景以青花繪松鼠葡萄紋,葡萄枝葉繁茂,松鼠穿躍其間。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光緒年制”雙行六字款。 此器青花青翠艷麗,紋飾飽滿生動,為光緒官窯仿清初康熙官窯的佳作。
青花纏枝蓮紋蓋罐 青花纏枝蓮紋蓋罐,清宣統(tǒng),通高50.5cm,口徑22cm,足徑20.7cm。 罐直口,短頸,鼓腹,腹下漸斂,近足處微外撇,圈足。附傘形蓋,蓋頂置寶珠形紐。通體青花裝飾。蓋面繪纏枝蓮紋。頸部繪折枝桃間“壽”字,一長方形留白框內(nèi)自右向左署青花楷體“坤寧宮祭器”五字。腹部繪纏枝蓮紋。近足處繪變形蓮瓣紋。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宣統(tǒng)年制”雙行六字款。 此罐上所署“坤寧宮祭器”銘文已明確說明了它的用途,即這是一件宣統(tǒng)年間景德鎮(zhèn)御窯廠專門為坤寧宮薩滿祭祀所燒造的祭器。
窯變釉杏元瓶 窯變釉杏元瓶,清光緒,高29.5cm,口徑10.7×9cm,足徑11.8×9.2cm。 瓶長方形,直口,溜肩,鼓腹,方圈足。頸側(cè)對稱置貫耳??谙轮良甾D(zhuǎn)折處呈委角狀。通體施窯變釉。足內(nèi)露白胎。外底陰刻楷書“大清光緒年制”六字雙行款。 窯變釉到了晚清多以紅色為主色,交相輝映著黑色斑塊。這種定式,為現(xiàn)代景德鎮(zhèn)“三陽開泰”釉奠定了工藝基礎(chǔ)。
東青釉八卦紋琮式瓶 東青釉八卦紋琮式瓶,清宣統(tǒng),高27.6cm,口徑9.3cm,足徑10.6cm。 瓶仿玉琮造型,小口,方腹,圈足。通體施東青釉。外壁四面各凸起八卦紋。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宣統(tǒng)年制”雙行六字款。 此瓶從造型和色澤皆仿周代玉琮,古樸而雅致。
來自: 詞叟 > 《藝術(shù)收藏》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瓷器精品欣賞(305幅大圖)
清代瓷器自康熙至宣統(tǒng)歷朝
清代瓷器自康熙至宣統(tǒng)歷朝 清代瓷器自康熙至宣統(tǒng)歷朝 ★★★還舊樓主2010年11月3日轉(zhuǎn)自《一池清蓮的空間》★★★ 清代瓷器自...
[轉(zhuǎn)載]北京故宮館藏陶瓷器賞析[463P]_
鮮紅釉盤,高4.9cm,口徑20.3cm,足徑13.1cm 明正德朝紅釉系高溫釉,傳世的正德紅釉器物極為少見。內(nèi)施天藍釉,外施窯變釉,底施醬釉。...
極品中國古玩藝術(shù)
瓜皮綠釉創(chuàng)燒于明代早期,它是一種玻璃質(zhì)的低溫銅綠釉,因釉色似西瓜皮色,故俗稱"瓜皮綠"。這二十五方御寶分別為:大清受命...
國寶瓷器精品圖片欣賞(七)
清雍正 秋葵綠釉如意耳瓶,高26.3cm,口徑5.3cm,足徑11cm.清雍正 粉彩花蝶紋瓶,高37.6cm,口徑4.1cm,足徑11.6cm.明德化 白釉象耳...
故宮瓷器
傳世的雍正官窯已經(jīng)出現(xiàn)像雙連瓶、四連罐等由多件瓶子共同組合完成的作品,至乾隆時期,御窯廠再加以發(fā)揮,盡力燒造「雙管瓶」、「三級...
清 乾隆瓷器特征鑒賞 2 (多角度細圖)
清 乾隆瓷器特征鑒賞 2 (多角度細圖)粉彩雕鑲荷葉香櫞盤,清乾隆,高3.8cm,長15.7cm,寬10.5cm。霽藍地描金粉彩詩句花卉紋大瓶,清乾...
北京故宮館藏瓷器精品展<9>
1 東青釉描金天雞花澆,清乾隆,高18.3cm,口徑2.3cm花澆呈天雞形,昂首直立,長尾垂地,背馱一個曲柄膽瓶,雞嘴為流,瓶口為注水口。14...
紅釉瓷器第四頁
紅釉瓷器第四頁紅釉瓷器第四頁。清乾隆 紅釉仿朱漆蓋碗 直徑10.8cm 其釉色光潤鮮艷,釉薄而細勻看上去花紋隆起,深淺錯落,十分精致華美...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