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在中國,用白話文寫作又來已久,清末還出現(xiàn)了一批白話文報紙。但是,這只是零星的出現(xiàn),白話文成為在全國范圍內(nèi)具有影響力的運動,則是由《新青年》發(fā)動的。 新文化運動在中國,用白話文寫作又來已久,清末還出現(xiàn)了一批白話文報紙。但是,這只是零星的出現(xiàn),白話文成為在全國范圍內(nèi)具有影響力的運動,則是由《新青年》發(fā)動的。 一、白話寫作的理論探索 關于白話文寫作的理論探索,還得從胡適說起。胡適在美國留學期間就曾經(jīng)以讀者的身份寫信給《新青年》,提出文學改良的主張。隨后,他把這些主張整理后形成一篇文章,這就是《文學改良芻議》,提出“文學革命須從八事入手,……一曰不用典;二曰不用陳套語;三曰不講對仗;四曰不避俗字俗詞;五曰須講求文法之結構;六曰不作無病之呻吟;七曰不摹仿古人;八曰須言之有物?!痹谶@“八事”當中,隱藏著寫作須改文言文為白話文意思。在這篇文章發(fā)表之時,陳獨秀以主編的身份在文后加“識”,其中有一句是這樣的:“白話文學,將為中國文學之正宗?!彪S后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文學革命論》一文,主張“國民文學”、“寫實文學”、“社會文學”,以“不容反對”、“絕對之是”等專斷的語言,更加明確地指出白話文寫作在文學革命中的地位。此后劉半農(nóng),錢玄同等紛紛發(fā)表文章支持白話文寫作。他們的觀點,成為了新文化運動時期,白話文運動的理論基礎,對白話文寫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圖1:《新青年》刊登的《文學改良芻議》和《文學革命論》 二、白話文運動的實踐 白話文運動的理論探索是以《新青年》為核心的知識分子完成的,白話文運動的實踐,也是由他們發(fā)起。1918年1月,《新青年》第4卷第1號開始采用白話文,并且采用新式的標點符號排版,在稿件的采用上,選擇了一些新詩,專門開辟了白話新詩的園地。據(jù)統(tǒng)計,從1917年的第2卷第6號到1919年5月的第5卷第5號,刊登的新詩共有83首之多,此外還有30多首外國詩歌的譯稿。在白話小說創(chuàng)作方面,魯迅是“真的猛士”。1918年5月,魯迅在《新青年》發(fā)表小說《狂人日記》,這是中國第一篇用白話文寫作的小說,其“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小說中塑造了肩負著因襲的重擔,但又覺醒,勇敢地否定傳統(tǒng)宗法禮教制度的“狂人”形象,有力地暴露了所謂“仁義道德”的傳統(tǒng)禮教“吃人”的本質,號召人們奮起打到舊禮教?!犊袢巳沼洝肥切挛膶W的開山之作,標志著新文學的開端,對白話文運動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隨后,魯迅又在《新青年》上連續(xù)發(fā)表了《孔乙己》和《藥》等白話小說,深刻揭露、諷刺了腐朽的制度。除了《新青年》雜志,《新潮》、《每周評論》等受《新青年》影響的刊物也紛紛發(fā)表白話文寫作的新詩,小說和散文等,白話文運動以燎原之勢迅速在全國范圍內(nèi)展開。 圖2:魯迅像和《狂人日記》漫畫 三、白話文運動的影響 白話文運動史新文化運動中的文學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德格爾說:“理性就是語言?!闭Z言文字,是知識分子安身立命的尊嚴的象征。也正是這個原因,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對語言問題十分敏感。白話文創(chuàng)作是他們獲得文化話語權的途徑之一。在當時的環(huán)境而言,白話文還承載著新文化運動中的新思想、新觀念走向民間的歷史使命,白話文以其通俗易懂的特點,迅速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傳播開來。同時,在文學革命中,白話文為創(chuàng)作者擺脫了傳統(tǒng)文法的束縛,創(chuàng)作了許多富有靈性的作品,給中國文學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生命。更重要的還在于,新文化運動中“改造國民性”的偉大工程依托白話文的流行,使得國民教育深入民間,在最大范圍內(nèi)開展塑造新國民。因此,白話文創(chuàng)作對革命思想的傳播,文學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以及國民教育的推廣有著積極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