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張先生的私家車被撞壞了,而“肇事車”就是登記在張先生名下的另一輛長城越野車。“就因為,兩輛車都屬于我的,平安保險公司以‘沒有第三方責任人’為由,拒絕支付保險賠償。”張先生說自己正面臨著買了“平安”不“保險”的尷尬境地。記者采訪中發(fā)現(xiàn),就張先生的遭遇,保險公司無一例外皆表示“我們是依行規(guī)行事”。法律界人士指出,一個家庭有兩輛車的情況以后會越來越多,保險公司不應把降低自身經(jīng)營風險建立在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基礎之上。本報記者 顧卓敏 2月18日,張先生與朋友分別駕駛張先生的兩輛車到寶山區(qū)的幸福灣會所小聚。沒想到的是,到了目的地就在倒車進停車位時,朋友開的長城吉越野與張先生開的寶馬73發(fā)生了碰撞。“吉越野右側(cè)車屁股碰到了我的車頭保險杠。” “當時,我就覺得反正兩輛車都進保了,保險公司自然會進行理賠,所以也沒覺得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然而,出乎張先生意料之外的是,當他前往平安保險公司要求理賠時,業(yè)務員卻告知他:“這兩輛車都是以你(張先生)的名字登記的,被保人也都是你,所以根據(jù)公司規(guī)定,你是不能獲賠的。” 保險公司的這一說法,顯然是令張先生無法接受的:“沒有說過一個人不能買幾輛車,也沒有說過幾輛車的被保險人不能是同一個。結(jié)果保險費是付了,出了事卻沒有個保障。如果不能理賠的話,那就干脆把一年的保險費退給我也行。” “且不說,同屬一人名下的兩輛車相撞,保險公司不予理賠是霸王條款,我現(xiàn)在就把它看作是保險行業(yè)內(nèi)的慣例,那么作為保險銷售人員當初是不是應該把這一條款向消費者做明確說明?”而最令張先生感到氣憤的是,在事故中受損的兩輛車都是去年10月在平安保險公司由同一個保險業(yè)務員銷售的。“兩輛車上保險幾乎可以說就是前后腳,登記的都是我的身份證,在這種情況下,業(yè)務員仍然沒有向我提醒過。” 帶著張先生的質(zhì)疑,記者撥打了95512平安電話車險銷售電話,并且找到了向張先生出售車險的業(yè)務員吳小姐。吳小姐給出的說法是:“保險條款有幾百幾千條,如果每條都要跟客戶細說,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詳細的條款客戶還是應該自己去看保單,然后再簽字確認。” 然而,記者在詳細閱讀由張先生提供的中國平安保險公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單》上的條款時,僅在“責任免除”條例中看到,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事故、車輛內(nèi)財物損失等4種情況保險公司將不負責賠償和墊付,但其中唯一沒有看到的就是“同屬一人名下的兩輛車相撞”這一條款。 昨晚,當事人張先生與記者取得聯(lián)系,“在保險公司遲遲不肯賠付的情況下,我打了12315投訴熱線,經(jīng)過多次交涉,如今保險公司表示就此事可以商談,并根據(jù)具體情況給予適當?shù)馁r償。” 延伸調(diào)查 保險公司和車主各有各難處 明明兩輛車都上了保險,為何發(fā)生事故后卻得不到賠償?這樣的做法于情于理都無法讓張先生理解。不過,保險公司對此卻有自己的看法。 平?!饕獮榱朔里L險 “這樣做主要是為了防范可能存在的道德風險,比如制造假事故進行騙保”。在采訪中,平安保險公司負責車險一位知情人士坦言:“這不是說哪家保險公司自己的規(guī)定,而是整個保險行業(yè)內(nèi)默認的規(guī)則。別說自己的兩輛車相撞得不到賠償,哪怕是自己的車撞了直系親屬同樣也是得不到賠償?shù)摹?#8221;記者又撥打了平安電話車險95512車險電話,客服中心的夏先生告訴記者:“發(fā)生在張先生身上的事件比較特殊,但這種情況根據(jù)行業(yè)規(guī)定是可以不賠的。至于如今公司答應給張先生適當賠償,那也是由理賠部審核后視具體情況來定金額,我這邊不是很清楚。” 人?!毁r是合理的 就張先生的遭遇,記者咨詢了人保車險上海分公司理賠中心相關(guān)負責人了解到,同屬一人名下的兩輛車相撞,無論事故責任如何認定,只要牽涉到交強險和第三方責險的理賠,保險公司一概不予賠付。“按照交強險和第三方責險的界定,被保險人和他們的家人都不能夠算作‘第三者’,不存在理賠對象也就無法賠償。”工作人員坦言,此前在北京、杭州等地也曾發(fā)生過類似案件,按照車險條款這種情況將不予以賠償。 太?!淮嬖诳桃怆[瞞的問題 當記者提出“有沒有在保單上明確寫上這條免責條款,在銷售車險時是否會對此作特別說明”這一問題時,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負責車險的銷售員坦言:“這不存在刻意隱瞞的問題,首先張先生這種情況是小概率事件,其次在銷售車險時,我們也不知道客戶有幾輛車,客戶也不太可能同時給兩輛車上保險,因此不會想到去刻意提醒什么。何況對于保險銷售來說,節(jié)外生枝并不利于自己的銷售工作。” 車主——保單細節(jié)為何沒解釋 對于廣大被保險人的車主來說,根本就沒想過買車險還有這么多問題。“現(xiàn)在買車險就是一個電話就搞定的事情,我從沒想過要去研究保單里的具體條款,也沒有人給我當面咨詢。”車主徐先生說出了很多車主的心聲。 地下車庫里停著兩輛車的唐先生在聽聞張先生的遭遇后坦言“驚出一身冷汗”。據(jù)唐先生介紹:“我那兩輛車都是價值百萬以上的進口車。雖然上的是兩家保險公司的車險,但是從沒人跟我提過這個‘不賠原則’。”而當記者問及,在購買車險時是否會仔細閱讀條款,并向銷售員反復咨詢一些問題,唐先生表示:“我買車上保險都是交給4S店一條龍包辦的,當時覺得不錯,根本不用自己操心。但現(xiàn)在想來真的有些后怕,因為從頭到底根本沒人跟我解釋保單的細節(jié)問題,一旦出事我也只能任人宰割。”不過,唐先生也提到,即使要關(guān)注條款,也不懂這些專業(yè)知識,更不懂什么行業(yè)規(guī)則,所以即使咨詢也問不出什么問題。 》律師觀點 拒賠理由顯然站不住腳 保險公司認為,此舉可以防范騙保的道德風險。但是對車主來說,盡到了投保義務卻享受不到應有權(quán)利,這顯然是不公平的。今后擁有兩輛汽車的家庭越來越多,自家車輛發(fā)生碰撞的幾率也會大大增加,這些車主的權(quán)益又該如何保護? 北京雷曼律師事務所郝俊波律師:“保險公司為了防范騙保,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不管是不是騙保一律拒賠,這種行為方式和邏輯顯然是站不住腳的。”保險公司實際上是把降低自身經(jīng)營風險建立在了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基礎之上,是不合法的。不過作為投保人也應該拿出相應的證據(jù)來證明車主沒有弄虛作假,比如事發(fā)后立刻報警由交警出具事故責任書,或者由目擊者證明事發(fā)過程的真實性,否則很難為自己開脫。 上海鼎力律師事務所主任趙山:“不要說這條免責條款沒有寫進保單,即使寫了保險公司同樣不能免責。如果當事人想依托法律途徑解決,其勝訴可能性相當高。” 》友情提醒 發(fā)生類似事故第一時間報警 對于類似張先生這樣的尷尬局面,一些保險公司的內(nèi)部人士也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建議。“像張先生這種情況,應該在發(fā)生事故的第一時間報警,只要警方到現(xiàn)場認定是意外事故,并非故意造假,并開出事故單,公司也是認的。”來自平安電話車險的相關(guān)人士表示,“其實對于兩輛車都登記在一人名下的車主而言,只要在購買車險時,把其中一輛車的被保險人寫成非直系親屬的朋友就可以避免眼下的尷尬了。” 另一方面,幾位保險公司的業(yè)內(nèi)人士也提出了一些“軟著陸”的方法。“其實很簡單,根本不用說是兩輛車發(fā)生碰撞事故,直接跟保險公司說是2起單車事故。只要車主咬定,車輛是在行駛過程中,由于車主本人的疏忽發(fā)生的事故,車主負有全責,保險公司就可以理賠。” (責任編輯:UN95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