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中學黃厚江老師的文章,對老師們的課堂教學、專業(yè)發(fā)展、個人成長都非常有借鑒意義,現(xiàn)推薦給大家。
課堂:教師成長的沃土
江蘇省蘇州中學 黃厚江
《人民教育》2005年第2期的“名師成長之路”欄目,發(fā)表了我一篇敘述自己成長歷程的文章《行走在現(xiàn)實和理想之間》。在這篇文章中,我寫道:“成長從課堂開始。”后來,有年輕老師來信或在我講座時問我:怎樣才能從課堂中獲得成長呢?
這里說幾點感受。
1.教師,靠課堂立身
人都希望活得有點尊嚴,都希望活得有點幸福感。那么,教師的尊嚴,教師的幸福感來自哪里呢?只能來自教育的成功,只能來自課堂。
在很多學校的講座中,和老師們談專業(yè)成長和學科研究,我都說:這既是責任,既是為學生的成長;也是為自己,為自己的尊嚴,為自己活著的幸福感。
什么樣的教師最有尊嚴?什么樣的教師最有幸福感呢?毫無疑問,是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必受家長的尊重;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必受同行尊重;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必受社會的尊重。受學生歡迎,對教師來說,就是一種最大的幸福。
然而,做有尊嚴的老師,不容易;做有幸福感的老師,更不容易。
教師上課的感覺,大概有四種境界:
第一種境界,自己痛苦,學生痛苦,學生比自己還痛苦;第二種境界,偶爾給學生一點快樂,偶爾自己有一點陶醉;第三種境界,常常給學生帶來快樂,也常常給自己帶來快樂;第四種境界,一進課堂就陶醉,一進課堂就幸福,自己幸福,學生也幸福,自己比學生還幸福。
能達到第四種境界,那不容易;若能達到第三種境界,做一輩子教師,也就太值得了。這兩種境界的幸福,不是有兩個小錢和有一點小權所能相比的。有老師說,今天這樣的應試教育,能讓學生喜歡老師嗎?我說:應該能。其他學科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語文能。
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呢?
從課堂開始:熱愛課堂,研究課堂。
在課堂中獲得了享受,在課堂中獲得了幸福。
你,就是最優(yōu)秀的教師。
2.多聽自己的課
如何才能成為在課堂中獲得享受,在課堂中獲得幸福的教師呢?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深得學生歡迎的優(yōu)秀語文教師呢?
現(xiàn)在很多學校都在關注教師隊伍建設,什么師徒結啦,什么名師工程啦,形式很多。有用嗎?不能說沒用,但肯定不是最有用的辦法。有多少名教師是師傅帶出來的呢?又有多少名師帶出了名師呢?
如果你真想成為優(yōu)秀的教師,我向你推薦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多聽自己的課。
我常常對年輕老師說:如果你真想提高自己課堂教學的境界,真想把課教得更好,最簡單易行,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找一個錄音機(錄像機更好),把自己的課錄下來,回去反復聽,反復看。聽到自己不臉紅了,聽到自己滿意了,你必定有大長進;如果你愿意,也一定能寫出好文章;你一定會成為真正的特級,成為真正的名師。
因為常常有雜志要我的教學實錄,所以我有時候帶一個錄音機進教室把自己的課錄下來,晚上回去整理課堂實錄。聽著自己的課,我常常會懷疑:這課是我上的嗎?這話是我說的嗎?我怎么會這樣安排?我怎么會這樣提問學生?我怎么會這樣回答學生的問題?廢話太多,水分太多,漏洞太多;有用的話太少,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太少?!3J切呃㈦y當。
我覺得,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知道什么是好課,什么是差課,至少大體是知道的?,F(xiàn)在,我們常常是缺少對自己有一個冷靜的客觀的觀察,更缺少對自己進行理性的分析。
我把這個方法介紹給一些年輕老師。有老師做了,據(jù)說很有效果。
我相信,多聽聽自己的課,必有長進。
3.磨課,是一種快樂
我是一個喜歡琢磨課的人。這不是自夸,也不是自吹。工作不久,我就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每學期選擇一兩篇課文,用心磨一磨,這課到底怎么教比較好。我有時候說,這就像給自己開公開課。所有課文都認真琢磨,時間和精力都不容許。但一學期琢磨一兩節(jié)是可行的。而一學期琢磨兩節(jié)課,一年四節(jié),十年下來就有四十節(jié)課。琢磨過四十節(jié)課的人,還怕上公開課嗎?還怕學生不喜歡嗎?有這幾十節(jié)課墊底,你對課堂教學,對語文教學,必定有深刻的理解。課的整體質量也必定提高。怕就怕天天這樣教,年年這樣教,幾十年還是這樣教。自己越教越越沒有勁,學生越聽也越沒有勁。
不僅要自己磨自己的課,還要經得起別人的“磨”?,F(xiàn)在很多年輕教師害怕上公開課,就是害怕磨課。我知道,眾口難調,上公開課很容易吃力不討好。但公開課折磨人,也鍛煉人,提高人。課是磨出來的,人也是磨出來的。不磨就沒有進步。當然,磨課是痛苦的。但有痛苦才有新生。所以,我們應該學會磨課,努力把磨課當作一種快樂。
要享受磨課的快樂,必須有正確的姿態(tài)。有的老師,極度謙虛,別人說的都好,最后丟了自己;也有的老師,自我感覺太好,別人的意見都接受不了;也有的,不會篩選,聽甲說甲有理,聽乙說乙有理,最后課就成了雜燴;也有的老師缺少主見,這位說這樣好,他就這樣改,那位說那樣好,他就那樣改,忽左忽右,失去了方向。
正確的磨課姿態(tài)是:心態(tài)要平和,態(tài)度要謙虛,思想要敏銳,要能融會貫通,要能為我所用,要能優(yōu)化整合,要能集眾人所長,補自己所短。
得到磨課的收獲,提升磨課的智慧,就享受了磨課的快樂。
4.親近公開課
有一段時間,有人狠批公開課。我曾專門撰文為公開課正名。
坦誠地說,我是在公開課中長大的。有人說我是靠公開課“發(fā)家”的,并不是沒有道理。無論是從名的角度還是實的角度,沒有公開課就沒有我的今天,就沒有今天的我。
要想上好課,首先要不怕上公開課。這些年應邀在全國各地執(zhí)教的公開課不算,四十五歲之前,在工作的學校,在工作的縣市,上過的公開課大大小小我想應該有100多節(jié)吧。哪一學期不上幾節(jié)公開課呢?有自己比較滿意的,也有不夠滿意的,當然也有很不成功的。但每一節(jié)都會帶給我收獲。
我們有的青年教師功利心太強。要讓他上課,就問:有什么用處?有獎就高興,沒獎就沒勁;有好處就樂意,沒有好處就推托。甚至比賽得個二等獎都不太高興。也有的患得患失,就怕上不好,丟面子,壞名聲。我想:你課都不敢上,又能有什么名聲?又能有多大名聲?
也有朋友勸我,請你講座可以去,叫你上課不要答應,萬一上得不成功,就壞了一世英名。我說,我又有什么“英名”呢?事實上,的確有一批名師,講理論頭頭是道,要他上課堅決不干。
說到這一點,我特別敬重余映潮老師。他是教研員,是教研室主任,可是卻處處以“課”說話,以“課”立身。用課來指導一線老師,用課詮釋他的教學思想。而且?guī)缀醪簧现貜偷恼n,初中為主,高中也行,小學的也教。相比之下,我常常汗顏,我盡管也力爭不要一節(jié)課到處重播,力爭初中高中,閱讀寫作,文言現(xiàn)代,都要上,但和他比,差距還很大。
我們還要學會聽課。公開課都是給人聽的,上課的人要有好的心態(tài),聽課的人也要有好的心態(tài)。有的人聽課主要是挑刺,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然后就是全盤否定:“居然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根本就不會上課。我看還不如我呢!”也有的完全是仰視,只要是公開課就什么都好。還有人聽課就像到菜場買菜,看看有什么是自己需要的,就拿一點回家,學一個開頭,學一個結尾,學一個技巧,學一個噱頭。還有人聽課是看戲,看看是不是好玩,什么新鮮什么好,什么熱鬧什么好。也有的人是完全盲從,專家說好他就好,大家說好他就好,到底為什么好他不清楚,他也不想弄清楚。
我們覺得,正確的聽課心態(tài)應該是平常心態(tài)、取長心態(tài)、問題心態(tài)、研究心態(tài),即抱著平常心去聽課,抱著取長補短的學習心態(tài)去聽課,帶著問題以研究的心態(tài)去聽課。這樣的聽課心態(tài)是比較成熟的,也會給我們帶來比較大的收獲。
學會聽課,當然還要學會評價課堂,因為這涉及更多的問題,這里就不再展開。
5.在課堂中成長自己的思想
教師的成長,除了增長學問,除了掌握課堂的藝術,最最重要的是思想的成長。而課堂,則是教師思想成長的土壤。
要善于在課堂中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
真正的教學研究,是對教學過程的研究;脫離教學過程的研究,對于教師來說缺乏實在的意義。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研究真正有價值的問題,都是來自于課堂。對教材的理解,對教學內容的把握,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認識,尤其是對動態(tài)教學過程中各種矛盾的解決,都必須來自對課堂的考察。很多時候,看似沒有問題的備課,一旦進入教學過程,就會暴露出問題。所以,我們要善于進行教學考察,善于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善于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
進行教學考察,發(fā)現(xiàn)和研究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可以以一個考察者的角色研究別人的課堂,也可以研究自己的課堂,而應該以后者為主。這就要求我們應該善于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好雙重角色,即既是教學研究的觀察者,又是被觀察者,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要承擔研究任務。研究課堂,無論研究別人還是自己,都可以采用文本研究和進入課堂的“田野研究”兩種方式。但應該以“田野研究”為主。因為田野研究,除了可以獲得文本研究可以獲得的信息,還可以獲得教學過程中的豐富體驗和感受。而這對于課堂教學的研究,是尤為重要的。
我們還可以在課堂中驗證一些設想、經驗和理論。為了解決一些問題,我們常常會提出一些設想。但這些設想是否可行,能不能有效果,都必須在課堂中得到驗證。我們有時候會借鑒一些別人的經驗,能否成功移植到自己的教學中,也必須在教學中先進行嘗試。同樣,一些先進的理論,一些理念,也只有經過課堂的試驗證明其可行,才具有實際的價值。哪怕是一些來自實踐的或者經過實踐證明的思想和做法,在課堂教學不斷實踐的過程中,也會得到不斷的充實、豐富和提升。我的本色語文的理論框架和操作機制,是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的,也都是在課堂中不斷豐富起來的。
等到我們對課堂的研究比較深入的時候,教學過程中,聽課過程中,很多鮮活的思想就會誕生出來,很多朦朧的想法就會不斷清晰,很多思考就會不斷成熟和豐滿。對于一個熱愛語文教學,熱愛課堂的人來說,這是一筆財富,也是一種幸福!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