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槎菜 別名 黃花菜 來源 為菊科稻槎菜屬植物稻槎菜Lapsana apogonoides Maxim.,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矮小草本,高7-20厘米。莖細,自基部發(fā)出多數(shù)或少數(shù)的簇生分枝及蓮座狀葉叢;全部莖枝柔軟,被細柔毛或無毛?;~全部橢圓形、長橢圓狀匙形或長匙形,長3-7厘米,寬1-2.5厘米,大頭羽狀全裂或幾全裂,有長1-4厘米的葉柄,頂裂片卵形、菱形或橢圓形,邊緣有極稀疏的小尖頭,或長橢圓形而邊緣大鋸齒,齒頂有小尖頭,側(cè)裂片2-3對,橢圓形,邊緣全緣或有極稀疏的針刺狀小尖頭;莖生葉少數(shù),與基生葉同形并等樣分裂,向上莖葉漸小,不裂。全部葉質(zhì)地柔軟,兩面同色,綠色,或下面色淡,淡綠色,幾無毛。頭狀花序小,果期下垂或歪斜,少數(shù)(6-8枚)在莖枝頂端排列成疏松的傘房狀圓錐花序,花序梗纖細,總苞橢圓形或長圓形,長約5毫米;總苞片2層,外層卵狀披針形,長達1毫米,寬0.5毫米,內(nèi)層橢圓狀披針形,長5毫米,寬1-1.2毫米,先端喙狀;全部總苞片草質(zhì),外面無毛。舌狀小花黃色,兩性。瘦果淡黃色,稍壓扁,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倒披針形,長4.5毫米,寬1毫米,有12條粗細不等細縱肋,肋上有微粗毛,頂端兩側(cè)各有1枚下垂的長鉤刺,無冠毛?;ü?-6月。 生境與分布 分布于陜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云南、四川等省區(qū)。生于田野、荒地及路邊。 采集加工 春季及夏初采集,多鮮用。 性味功能 苦、平。清熱涼血,消癰解毒。 主治用法 喉炎,痢疾下血,乳癰,用量30-60克。水煎服或搗汁服。 金果欖別名 山慈菇、金牛膽、地苦膽、金獅藤、九牛膽、九蓮子、青牛膽、金線吊葫蘆 來源 為防己科青牛膽屬植物金果欖Tinospora capillipes Gagnep.青牛膽T. sagittata (Oliv.) Gagnep.,以塊根入藥。 形態(tài)特征 1.金果欖:多年生常綠纏繞藤本。塊根卵圓形、腎形或球形,常數(shù)個連成串珠狀,外皮土黃色,斷面白色,粉質(zhì),有苦味。莖粗糙有縱條紋,被柔毛。葉互生,有細長柄,葉片近革質(zhì),卵狀箭形,長6-9厘米,寬5-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圓耳形,全緣,主脈5-7條,上面無毛,下面被疏毛。春夏間葉腋開黃白色小花,花單性,雌雄異株,數(shù)花組成疏散圓錐花序,花萼6片,外輪3片窄,內(nèi)輪3片寬,花瓣6,細小,雄蕊6,具方形花藥,在雌花中退化成棒狀,雌蕊具3個分離心皮。核果扁圓形,1-3個聚生,熟時紅色。 2.青牛膽(箭葉青牛膽):葉片戟狀箭形,基部箭形似茨菇葉,圓錐花序較短,花多集生于總花梗上部。 生境與分布 金果欖生于疏林下灌叢中陰濕地方。分布于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區(qū)。青牛膽生于山谷、溪邊、疏林下、山坡草叢或石縫中。分布于陜西、長江流域各省至兩廣、西南各省區(qū)。 采集加工 秋季采挖塊根。 藥理作用 1.所含掌葉防己堿能使幼年小鼠胸腺萎縮,說明有明顯的刺激動物垂體促腎上腺皮質(zhì)分泌作用。以掌葉防己堿25毫克/公斤皮下注射,能引起大白鼠腎上腺內(nèi)維生素C含量明顯下降,這種作用須有完整的垂體存在。2.在貓、犬的血壓試驗,蟾蜍下肢灌流試驗,大鼠離體精囊法試驗中,掌葉防己堿具有抗腎上腺素的作用。3.掌葉防己堿在大鼠子宮肌、離體大鼠結(jié)腸、離體大鼠胃上,均呈現(xiàn)明顯的抗5-羥色胺的作用。4.用兔全血以溴麝香草酚藍為指示劑,證明掌葉防己堿有相當強的抗膽堿脂醚的作用。5.掌葉防己堿對未孕家兔離體子宮呈興奮作用。6.抑菌: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抗酸性分枝桿菌均有較強的抑菌作用。 性味功能 苦、寒。清熱解毒,清利咽喉,散結(jié)消腫。 主治用法 急、慢性咽喉炎,扁桃體炎,口腔炎,急性胃腸炎,胃痛,細菌性痢疾,癰癤腫毒,淋巴結(jié)結(jié)核,外用治毒蛇咬傷。用量3-10克。外用適量,磨汁涂患處。 參考配方 1.急、慢性咽喉炎,扁桃體炎:金果欖0.25克,裝入膠囊,每服2-3粒,每日3次。 2.細菌性痢疾,小兒消化不良:金果欖6-15克,水煎分2次服。或研粉,每服1.5-3克,每日2次。 3.胃痛,腹部痙攣性疼痛:金果欖研細末,每次服10克,每日3次。 黃鵪菜別名 毛連連、野芥菜、黃花枝香草、野青菜 來源 為菊科黃鵪菜屬植物黃鵪菜Youngia japonica (L.) DC.,以全草或根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5-80厘米,植物體有乳汁,須根肥嫩,白色。莖直立,由基部抽出一至數(shù)枝?;~叢生成蓮座狀,倒披針形,先端圓鈍或尖銳,提琴狀羽裂,頂端裂片較兩側(cè)裂片稍大,或邊緣為深波狀齒裂,兩側(cè)裂片倒向下傾,無毛,或具有稀疏的細軟毛,莖生葉互生,通常每莖具葉1-2片,少有3-5片的。春季開黃色花,頭狀花序小而窄,具長梗,排列成聚傘狀圓錐花叢,總苞長4-7毫米,無毛,外層苞片5,三角狀或卵形,形小,內(nèi)層苞片約有8片,披針形,全為舌狀花,花冠先端具5齒,管長2-2.5毫米,具細短軟毛。瘦果棕紅色,長約2毫米,稍扁平,具粗細不勻的縱棱11-13條,冠毛白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路旁、溪邊、草叢中。分布于陜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江西、湖北、廣東、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qū)。 采集加工 四季可采集。洗凈,鮮用或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甘、微苦、涼。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止痛。 主治用法 咽炎,乳腺炎,牙痛,小便不利,肝硬化腹水,外用治瘡癤腫毒。用量15-30克,外用全草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馬牙七別名 九子連 來源 為蘭科蝦脊蘭屬植物流蘇蝦脊蘭Calanthe fimbriata Franch.劍葉蝦脊蘭C. davidi Franch.,以假鱗莖和根入藥。 形態(tài)特征 1.流蘇蝦脊蘭(九子連環(huán)草、肉連環(huán)):多年生草本。假鱗莖粗短呈長方卵形,每年生一新莖,多年生植株假鱗莖成橫排連生,先端有殘留葉莖纖維,下部生多數(shù)須根。葉近莖生,密接互生,葉柄鞘狀,相互抱覆,葉片長圓卵形或橢圓披針形,長12-30厘米,寬4-6厘米,先端急尖活短漸尖,基部下延成鞘。夏季開紫紅色花,花葶由葉叢間生出,高20-30厘米,頂生總狀花序,少花疏生,苞片和小苞片披針形,花徑約2厘米,背萼片卵狀披針形,長1.5厘米,寬約6毫米,側(cè)萼片稍窄短,花瓣條狀披針形,先端漸尖至具芒,較萼片為短,唇瓣半圓形,長12毫米,寬16毫米,上部邊緣撕裂為流蘇狀,先端微凹,其凹缺處具短尖,距細長圓筒狀,長2-3厘米,子房弓曲,扭轉(zhuǎn)。蒴果倒卵橢圓形。 2.劍葉蝦脊蘭(窄葉蝦脊蘭):假鱗莖粗壯卵形,先端稍平截,數(shù)年排為一行,形如馬牙,須根多。葉近基生,有不明顯鞘狀葉柄,葉片帶狀披針形,長30-35厘米,寬7-15毫米,先端漸窄尖,基部漸窄。夏季開花,花葶高達60厘米,密生柔毛,總狀花序頂生,有花多朵,苞片窄披針形,花徑約15毫米,唇瓣3裂,側(cè)裂片三角狀,中裂片無爪,2叉裂,先端短鈍尖,唇瓣中央有雞冠狀肉質(zhì)附屬物,距前彎,長5-6毫米。圖示為劍葉蝦脊蘭。 生境與分布 流蘇蝦脊蘭生于高山林下。分布于陜西、甘肅、江西、湖北、四川等省區(qū)。劍葉蝦脊蘭生于林下濕潤處。分布于河北、陜西、湖南、湖北、貴州、云南、四川等省。 采集加工 夏季采集,洗凈,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辛、苦,涼。有小毒。清熱解毒,散瘀止痛。 主治用法 胃潰瘍,急性胃擴張,慢性肝炎,腰痛,腹痛,頸淋巴結(jié)結(jié)核,慢性咽炎,牙痛,砂淋,閉經(jīng),關(guān)節(jié)痛,蛇咬傷,跌打損傷。用量1.5-6克.外用適量,搗爛外敷。 參考配方 1.慢性咽炎:馬牙七3克,八爪龍6克,水煎服。 2.慢性肝炎:流蘇蝦脊蘭6克,丹參、紫金牛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2周為一療程。 3.潰瘍病、胃炎:流蘇蝦脊蘭、延胡索、浙貝母、白芨各10克,烏賊骨6克,南五味子根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4.急性胃擴張,傷食:流蘇蝦脊蘭6克,水煎服。 苣荬菜別名 苦菜、敗醬草、小薊、苦苣菜、取麻菜 來源 為菊科苦苣菜屬植物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 L. ssp. brachyotus Kitam.裂葉苣荬菜S. arvensis L.,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1.苣荬菜: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全株具乳汁。地下根狀莖匍匐,著生多數(shù)須根。地上莖直立,少分枝,平滑。葉互生,無柄,寬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8-16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有小刺尖,基部呈耳狀抱莖,邊緣呈波狀尖齒或有缺刻,上面綠色,下面淡灰白色,兩面均無毛。夏、秋季開花,頭狀花序少數(shù),在枝頂排列成聚傘狀或傘房狀,頭狀花序直徑2-4厘米,總苞及花軸具白綿毛,總苞片4列,最外一列卵形,內(nèi)列披針形,其長倍于外列,全部為舌狀花,鮮黃色,舌片條形,先端齒裂,雄蕊5,藥合生,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纖細,柱頭2深裂,花柱及柱頭皆被白色腺毛。瘦果側(cè)扁,有棱,有與棱平行的縱肋,頂端有多層白色冠毛。圖示為苣荬菜。 2.裂葉苣荬菜(牛舌頭、山苦荬):莖有縱溝紋,葉片具稀疏的缺刻或淺羽裂,裂片三角形,先端圓鈍,基部漸窄成柄,莖生葉無柄,秋季開花。 生境與分布 生于路旁、地邊、庭院、田野。苣荬菜多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地區(qū)。裂葉苣荬菜多分布于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廣東等溫暖地區(qū)。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割全草,洗凈,鮮用或曬干備用。 藥理作用 用美藍試管法,苣荬菜對白血病細胞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苦、寒。清熱解毒,涼血利濕。 主治用法 急性咽炎,急性細菌性痢疾,吐血,尿血,痔瘡腫痛。用量6-15克。 臭靈丹別名 鹿耳林、大黑藥 來源 為菊科六棱菊屬植物臭靈丹Laggera pterodonta (DC.) Benth.,以根或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全株有強烈臭氣。主根長柱形,有少數(shù)分枝,側(cè)根多而細長。莖直立,圓柱形,上部稍有分枝,莖枝均被綠色翅,翅緣為不規(guī)則鋸齒狀,全株密被淡黃色腺毛和柔毛。單葉互生或?qū)ι?,無柄,葉片橢圓狀倒披針形或橢圓形,先端鈍,基部楔形下延成翅,邊緣有細鋸齒或不規(guī)則波狀鋸齒,上部葉較窄小,條狀披針形。秋季開花,頭狀花序1-3枝聚傘排列,腋生于枝的頂端,花紫紅色,全為管狀,邊花雌性,中央花兩性。瘦果長橢圓形,被柔毛,冠毛白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林邊、路旁、丘陵及山坡草叢中。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qū)。 采集加工 夏、秋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辛、苦、寒。清熱,解毒,消腫。 主治用法 感冒,流行性感冒,中暑,口腔炎,扁桃體炎,咽喉炎,腮腺炎,中耳炎,支氣管炎,瘧疾,外用治疔瘡腫毒,燒燙傷,毒蛇咬傷,跌打損傷,骨折。用量10-15克。外用適量,鮮全草搗爛敷患處,或水煎濃汁洗患處。 參考配方 1.預防流行性感冒:臭靈丹5斤,生姜2斤,紅糖適量,上藥為100人服1次量。水煎每日服2次。 2.咽炎,急性牙周炎,扁桃體炎,腮腺炎,中耳炎:臭靈丹研細粉入膠囊,每服0.5-1克,兒童每次0.25克。腮腺炎及癰癤可將鮮品搗爛敷患處,或?qū)⒎勰┘臃彩苛终{(diào)成10%得軟膏外搽。 羊角桃別名 羊角草、蛇舌草、陌上番椒、田素香、目目箭、田香蕉 來源 玄參科母草屬植物窄葉母草Lindernia angustifolia (Benth.) Wettst.,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光滑蔓延草本,高7-20厘米。莖下部多分枝,枝基部匍匐,著土生根,上部直立或略傾斜。葉對生,無柄,條狀披針形至卵狀橢圓形,長1-3厘米,寬3-5毫米,邊緣具不明顯鈍齒,先端短尖,基部狹窄。秋季開淡紫紅色花,單生于枝端葉腋,花梗長與葉略相等或稍長,花萼5深裂,條形,花冠二唇形,雄蕊4,全育,花絲附屬體長而絲狀,柱頭2片裂。蒴果細長圓柱狀,宿萼錐條形,長為果的1/3-1/2,花柱通常不落。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潮濕地帶草叢中或田畔濕地。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洗凈,鮮用或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甘、平。清熱解毒,化瘀消腫。 主治用法 急性胃腸炎,痢疾,肝炎,咽炎,跌打損傷。用量6-10克。外用鮮品適量,搗爛外敷。 參考配方 1.急性喉炎,扁桃體炎:鮮羊角桃、鮮刺針草、積雪草各30克,水煎,酌加冰糖調(diào)服。。 2.急性胃腸炎:鮮羊角桃、鮮地耳草各30克,水煎服 3.跌打損傷:鮮羊角桃30克,水煎酌加黃酒調(diào)服?;蚣吁r蟛蜞菊60克,水煎酌加酒調(diào)服。 緣毛筋骨草別名 筋骨草 來源 為唇形科筋骨草屬植物緣毛筋骨草Ajuga ciliata Bunge.,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狀莖橫臥,圓柱狀,有多數(shù)須根。莖直立,少分枝,綠色稍帶紫紅色,被長粗白毛?;咳~篦狀或鱗片狀,小型,早落,中部葉有柄,長5-10毫米,有窄翅,葉片卵形至寬卵形,長3-8厘米,寬2-5厘米,邊緣具不整齊的粗大鋸齒,基部楔形下延。夏季開碧紫色花,穗狀花序頂生,苞片葉狀,有時呈紫紅色,卵圓形,長1-1.5厘米,花萼小,鐘形,有10脈,5深裂,花冠管部長10-12毫米,近基部有一毛環(huán),檐部近于二唇形,上唇短,直立,頂端圓形,微凹,下唇長大,延伸外曲,中裂片先端2淺裂,雄蕊4,二強,伸出,花盤小,環(huán)狀,前方有一指狀腺體。小堅果4,長2毫米,包圍于宿萼內(nèi)。 生境與分布 生于水邊濕地。分布于河北、寧夏、湖北等省區(qū)。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以花期采為好,鮮用或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苦、寒。清熱,涼血,消腫。 主治用法 咽炎,喉炎,扁桃體炎,肺熱咯血,外用治跌打損傷。用量15-30克。外用適量,加生姜、大蔥少許搗爛敷患處。 玄參別名 元參、烏元參、黑參 來源 為玄參科玄參屬植物浙玄參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北玄參S. buergeriana Miq.,以根入藥。 形態(tài)特征 1.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根圓錐形或紡錘形,長達15厘米,下部又常分叉,外皮灰黃褐色,干時內(nèi)部變黑。莖直立,四棱形,常帶暗紫色,有線狀柔毛。葉對生,近莖頂者互生,有柄,向上漸短,葉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7-20厘米,寬3.5-12厘米,先端略成漸尖狀,基部圓形或?qū)捫ㄐ?,邊緣具細密鋸齒,無毛或下面脈上有毛。7-8月開暗紫色花,花序頂生,聚傘花序疏散開展,成圓錐狀,花梗細長,有腺毛,萼鐘形,5裂,花冠管壺狀,有5個圓形裂片,雄蕊4,二強,另一個雄蕊退化成鱗片狀,貼生在花冠管上,雌蕊1枚,子房上位,花柱細長,柱頭短裂。蒴果卵圓形,端有喙,稍超出宿萼之外。圖為浙玄參。 2.北玄參:花序緊縮成穗狀,花冠黃綠色,葉較窄,寬2-5厘米。 生境與分布 常生于竹林、溪旁、叢林及高草叢中。分布于長江流域和貴州、福建等省。北玄參生于東北、華北、華東地區(qū)。 采集加工 10-11月間采挖。曝曬,常翻動,夜晚防冰凍,以免空心,至半干且內(nèi)部變黑時剪去蘆頭及須根,堆放3-4天后再曬,反復堆曬40日至全干。 藥理作用 1.玄參水浸劑和煎劑給狗口服或靜注,均有顯著降壓作用,對腎型高血壓狗之降壓作用較健康狗更為明顯。2.玄參流浸膏有使家兔血糖下降的作用。3.小量玄參有輕微強心作用,大量則呈中毒現(xiàn)象。 性味功能 苦、咸、為寒。滋陰,降火,生津,解毒。 主治用法 熱病煩渴,發(fā)斑,齒齦炎,扁桃體炎,咽喉炎,癰鐘,急性淋巴結(jié)炎,淋巴結(jié)結(jié)核,腸燥便秘。用量6-12克。不宜與藜蘆同用。 參考配方 1.慢性咽炎:玄參10克,桔梗5克,甘草3克,水煎服。 2.淋巴結(jié)結(jié)核:玄參、牡蠣各15克,浙貝母10克,水煎服。 3.熱病傷津,口渴便秘:玄參、麥冬、生地黃各15克,水煎服。 4.齒齦炎:玄參、生地、生石膏(先煎)各15克,麥冬、牛膝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5.藥物性皮炎:玄參15克,土茯苓30克,生地20克,板藍根、金銀花、黃柏、制大黃、蒼術(shù)各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 龍鱗草別名 毛石辣草、大葉火焰草、光板貓葉草、荷蓮豆景天、毛佛甲草 來源 為景天科景天屬植物大葉火焰草Sedum drymarioides Hance.,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草本。植株全體有腺毛。莖斜上,分枝多,細弱,高7-25厘米。下部葉對生或4葉輪生,上部葉互生,卵形至寬卵形,長2-4厘米,寬1.4-2.5厘米,先端急尖,圓鈍,基部寬楔形并下延成柄,葉柄長1-2厘米。花序疏圓錐狀;花少數(shù),兩性;花梗長4-8毫米;萼片5,長圓形至披針形,長2毫米,先端近急尖;花瓣5,白色,長圓形,長3-4毫米,先端漸尖;雄蕊10,長2-3毫米;鱗片5,寬匙形,先端有微缺至淺裂;心皮5,長2.5-5毫米,略叉開。種子長圓狀卵形,有縱紋?;ㄆ?-6月,果期8月。 生境與分布 生于海拔940米以下低山陰濕巖石上。分布于廣西、廣東、臺灣、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河南等省區(qū)。 采集加工 夏秋采集,曬干備用或鮮用。 性味功能 微甘、苦、平。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用法 鼻息肉,過敏性鼻炎,用鮮草適量,配蓮須、細辛、月季花制成注射劑。息肉基底部注射或下鼻甲封閉。并治吐血,咳血,肺炎,小兒消化不良,外傷出血等。干品用量30克,鮮品60-90克。 鵝不食草別名 球子草、石胡荽、地胡椒、三牙戟 來源 菊科石胡荽屬植物鵝不食草Centipeda minima (L.) A. Brauv.et Aschers.,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匍匐狀草本,高5-20厘米,微臭,揉碎有辛辣味。莖細,基部分枝很多,枝匍匐,著地生根,無毛或略有細柔毛。葉互生,葉片小,倒卵狀披針形,長7-20毫米,先端鈍,基部楔形,邊緣有疏齒,無柄。春、夏開花,頭狀花序小,扁球形,直徑約3毫米,無柄,單生葉腋,花黃色,外圍為雌花,有極細的花管,中央為兩性花,花管具四裂片,雄蕊4,花藥基部鈍圓,子房下位,柱頭2裂。瘦果四棱形,棱上有毛。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地、濕潤草地及路旁陰濕處。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均有分布,陜西亦有。 采集加工 夏季采集。 藥理作用 1.抑菌試驗:鵝不食草對流感病毒有較強抑制作用。對結(jié)核桿菌也有抑制作用。2.動物實驗證明,本品的揮發(fā)油和乙醇提取液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 性味功能 辛、溫。通竅散寒,祛風利濕,散瘀消腫。 主治用法 感冒鼻塞,急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百日咳,慢性支氣管炎,蛔蟲病,跌打損傷,風濕關(guān)節(jié)痛,毒蛇咬傷。用量3-6克,鮮品10-15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塞鼻或敷患處。 參考配方 1.鼻炎:20%的鵝不食草液,0.25%氯霉素,混合滴鼻。每日2-3次。 2.過敏性鼻炎:鵝不食草30克,加水適量,搗爛絞汁,過濾后加水至100毫升,另加入鹽酸苯海拉明0.1克,鹽酸麻黃素0.5克,氯化鈉1克,滴鼻,每日3-4次。 3.萎縮性鼻炎:鵝不食草粉5克,石蠟油100毫升,攪勻滴鼻,每次每側(cè)滴2-3滴,每日3次。以愈為度。 4.百日咳:①鵝不食草6克,野甘草(冰糖草)10克,蜂窩草12克,天冬、百部各15克,為小兒一日量。水煎分2-3次服。②鮮鵝不食草1斤,加水1升,煎至0.5升,過濾為一次液,再加水700毫升,煎至500毫升,混合后濃縮至500毫升,過濾,消毒備用。1歲以下每服3-4毫升,1-2歲每服5-7毫升,3-4歲每服8-10毫升,5-6歲每服11-15毫升,7-8歲每服15-20毫升。每日3次。 5.不完全性蛔蟲性腸梗阻:鵝不食草30克,雄黃12克,研細末,做成水丸,小兒每次0.3-0.5克,成人每次1-2克,早晚各服一次,連服2-3天,,一般服藥2-4次開始排蟲。個別患者胃區(qū)有燒灼感,無特殊副作用。 蒼耳別名 蒼耳子、老蒼子、蒼子、蒼刺頭、毛蒼子、癡頭猛、羊帶歸 來源 為菊科蒼耳屬植物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et Widd.,以帶總苞的果實和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短毛。莖直立,粗糙,微有棱條,表面青綠色,散布黑褐色斑點,近根部略呈紫色,上部有分枝。葉互生,具長柄,葉片不規(guī)則三角形,長6-10厘米,寬5-10厘米,先端尖,基部稍呈心形,邊緣3-5淺裂,有不規(guī)則粗齒,兩面被短毛。夏秋季開花,頭狀花序幾無梗,腋生、頂生或聚生,花單性,黃綠色,雌雄同株,雄花序球狀,生于枝梢,雌花序在下部,總苞片2-3列,連合成2室的橢圓狀總苞體,長約1.5厘米,灰褐色或黃褐色,表面生多數(shù)鉤刺及短毛,頂端有1-2個嘴刺,內(nèi)含1-2瘦果。瘦果內(nèi)含1粒種子。 生境與分布 常生于溝邊、路邊、草地及村旁。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 全草夏秋采割。果實在秋季成熟后采收。 藥理作用 1.所含的鼠李糖能使動物血糖下降,但不能降低大白鼠因注射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鼠李糖使肝糖原減少,可見降血糖機制與胰島素不同。鼠李糖能使因注射腎上腺素而升高的血糖下降。2.抑菌:蒼耳子煎劑對溶血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3.蒼耳子的毒性物質(zhì)可溶于水,鼠李糖是主要的毒性成分。中毒患者腎臟受到損害,造成氮質(zhì)血癥,使肝臟壞死,繼發(fā)腦組織水腫而引起驚厥,最后死亡。小鼠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10-16毫克/公斤,大鼠為46毫克/公斤。中毒后注射戊四氮、硝酸士的寧能緩解毒性。4.蒼耳幼苗有劇毒。5.根的水提取物及甲醇提取物可延長艾氏腹水癌小鼠的生命,可降低小鼠肉瘤的重量。 性味功能 苦、辛、甘、溫。有小毒。發(fā)汗通竅,散風祛濕,消炎鎮(zhèn)痛。 主治用法 蒼耳子:感冒頭痛,慢性鼻竇炎,副鼻竇炎,瘧疾,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蒼耳草:子宮出血,深部膿腫,麻風,皮膚濕疹。用量:蒼耳子5-6克,蒼耳草30-60克。 參考配方 1.慢性鼻炎、鼻竇炎:蒼耳子12克,辛夷、白芷各10克,薄荷5克,蔥白3根,茶葉1撮,水煎服。 2.流行性腮腺炎:蒼耳子、馬蘭、金銀花、板藍根各15克,防風、薄荷各6克,每日1劑,水煎服。 3.功能性子宮出血:蒼耳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劑,輕者3-5日,重者7-10日可愈。 4.麻風:將蒼耳草煎成膏,制成丸,每丸含生藥30-60克,開始每日1次,服1-2丸,3日后依據(jù)體質(zhì)和病情逐漸增加,每日最多可分2次共服8丸。 5.頑固性濕疹:鮮蒼耳草90克,白礬2克,煎成500毫升,每日3次,每次服10毫升。同時外搽。 6.疔瘡:取蒼耳草莖中髓部的小蟲浸麻油中,用時取蟲搗敷患處。 山辛夷別名 羊皮袋、皮袋香、山梔子 來源 為木蘭科含笑屬植物云南含笑Michelia yunnanensis Franch. ex Finet et Gagnep.,以花入藥。 形態(tài)特征 灌木,枝葉繁茂,高可達4米;芽、嫩枝、嫩葉上面及葉柄、花梗密被深紅色平伏毛。葉革質(zhì),倒卵形、狹倒卵形、狹倒卵狀橢圓形,長4-10厘米,寬1.5-3.5厘米,先端圓鈍或短急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常殘留平伏毛;側(cè)脈每邊7-9條,干時網(wǎng)脈兩面突起;葉柄長4-5毫米,托葉痕為葉柄長的2/3或達頂端?;ü4侄?,長3-7毫米,有一苞片脫落痕;花白色,極芳香,花被片6-12,可多達17片,倒卵形,倒卵狀橢圓形,長3-3.5厘米,寬1-1.5厘米,內(nèi)輪的狹小,雄蕊長0.5-1厘米,花藥長5-7毫米,側(cè)向開裂,花絲白色,長3毫米,藥隔伸出成1-3毫米的短尖頭,雌蕊群及雌蕊群柄均被紅褐色平伏細毛,雌蕊群卵圓形或長圓狀卵圓形,長10-13毫米,心皮8-20,卵圓形,長3-4毫米,花柱長約1毫米,花柱具縱溝;胚珠5-6枚。聚合果通常僅5-9個蓇葖發(fā)育,蓇葖扁球形,寬5-8毫米,頂端具短尖,殘留有毛;種子1-2粒?;ㄆ?-4月,果期8-9月。 生境與分布 生海拔1100-2300米的山地灌叢。分布于云南中南部。廣州有栽培。 采集加工 花剛開時采集,陰干備用。 性味功能 消炎,清熱。 主治用法 喉炎,鼻炎,結(jié)膜炎。用量10-15克。 山玉蘭別名 土厚樸、野厚樸、野玉蘭、優(yōu)曇花 來源 木蘭科木蘭屬植物山玉蘭Magnolia delavayi Franch.,以樹皮、花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常綠喬木,高10-12米,樹皮灰褐色,稍粗糙,小枝生密毛。葉互生,葉柄長5-10厘米,葉片革質(zhì),橢圓狀卵形、長卵形或橢圓形,長14-32厘米,寬7-20厘米,頂端鈍尖或鈍圓,稍有微凹,基部圓形,上面有光澤,除中脈外無毛,下面被白粉和疏毛,全緣,托葉貼生于葉柄,托葉痕延至葉柄頂部。春、夏季于枝頂單生乳白色花,有芳香,大形,直徑達20厘米,花被片9,或更多,肥厚,長橢圓形,外輪3片,長6-8厘米,寬2-3厘米,其余窄倒卵形或匙狀倒卵形,與外輪等大或稍大,雄蕊多數(shù),心皮多數(shù),下部有密毛。聚合果卵狀圓柱形,長10-15厘米,蓇葖木質(zhì),先端喙狀,反曲。種子倒卵形,紫棕色,有光澤。 生境與分布 生于闊葉林中,庭院、路旁有栽培。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花和樹皮,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樹皮:苦、辛、溫。溫中理氣,健脾利濕。花:苦、辛、平。宣肺止咳。 主治用法 樹皮: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嘔吐,腹痛,腹脹,腹瀉?;ǎɑ蚧ɡ伲罕茄祝歉]炎,支氣管炎,咳嗽。用量均為10-15克。水煎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