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岳:人是善和惡共生的矛盾體
作家秦岳(圖片由作者提供) 2011年1月,秦岳的長篇小說《青蘋果樹》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作品講述了一段師生間的刻骨之戀,其中極其深刻的心理描寫給筆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可以說,這部作品既有耶利內克《鋼琴教師》中冷酷的犀利,又有庫切《恥》中莊重大氣的文風。 但這部小說從出版社到圖書市場一直 “爭議不斷”,甚至在此小說的出版單位作家出版社內,形成了針鋒相對的兩派觀點。為了此書的出版,作家出版社組織了兩次三審,最終才得以通過。中國網文化中國在第一時間聯(lián)系到了該書的作者秦岳,讓我們看看他是怎樣面對這些“爭議”,怎樣看待自己這部作品的。
中國網:聽說《青蘋果樹》在出版社內部爭議就很大,甚至被他們譽為2011最具爭議的長篇小說。這些爭議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僅僅是因為書中的性描寫么? 秦岳:這部作品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之前就已經在網絡間引起過爭議,作家出版社在出版這部作品時,在出版社內部的爭議也一直沒有停止過。為了統(tǒng)一意見,作家社慎重地將原稿發(fā)回修改并重新組織了第二次三審,作品最終才得以出版。至于說爭議的焦點是什么,性描寫的問題始終是無法回避的。在作家社內部,兩派意見也曾是針鋒相對,一派觀點認為:小說揭露的人類底層心理和行為過于激烈、陰暗、出位,其性描寫比當年的《廢都》有過之無不及。另外一派觀點認為:小說藝術性絕佳,所選擇描寫的角度獨特,筆風犀利,性描寫唯美激烈,是目前國內最接近納博科夫《洛麗塔》藝術氣質和審美追求的長篇小說。不過這部小說最終順利出版,也顯示了我國出版環(huán)境的進一步改善和對各種藝術探索的包容。另外,社會的進步和人們閱讀的水平和鑒賞能力的提高也是不言而喻的。 關于書中的性描寫,我認為不管從質上還是從量上講都是合適和恰如其分的。這部作品畢竟是一部討論人性和愛欲及道德的小說,愛欲中,激情又占了很大比重。我想說,當我們面對主人公那樣的欲望與道德的困境之時,我們應該問問自己的良心會怎么做,而不是站在道學的高臺上咒罵或者看笑話。 中國網:我很好奇,作為一名工程師,您如何想起寫這樣一部師生戀題材的小說。說說您的創(chuàng)作動機和初衷好么? 秦岳:是的,書出版了,很多讀者都以為我是大學教師,至少是當過老師。其實我本人只是一名工程師,是學工科的。至于為什么會創(chuàng)作出這樣一部作品,說來就話長了?!肚嗵O果樹》在作家社出版之前的名字叫《知善惡樹》,小說為什么選取這個名字,我是有很深刻的思考的,‘知善惡樹’就是《圣經》伊甸園中那棵智慧之樹,上帝不允許人類的祖先吃那上面的果子,結果他們還是偷著吃了,這就是所謂的原罪。另外,善和惡一直是我思考的關于社會、關于人生的一個很大命題,從主觀角度上講,世界上所有的現(xiàn)象和行為都可以分為善的或者惡的,善和惡就猶如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的陰陽魚一樣,共生互化為這個世界的主觀本相。 大約在五年前,在我接觸到許多社會現(xiàn)實后,我感到很悲觀,我覺得在我們這個社會中,善和惡很多時候是混淆的,很多事情無所謂善也無所謂惡,而且就拿一個人來說,他的善(我稱之為神性)和惡(我稱之為獸性)也是共生于一體的,《知善惡樹》這部小說從根子上講,我是想表達我的善惡觀的,書中的兩個主要人物管然和齊羚都是善和惡共生的矛盾體,他們的思想就是我的思想,他們遇到的人生困境就是我和大家都會遇到的人生困境。合乎情理的說,他們倆都不是什么大善或者大惡的人,都沒有干過什么傷天害理的事情,在書中,袁陽可能最接近于善的一方,他也是這部書中唯一的善多之人吧,可結局也并不怎么好,這好像和我們國人的善有善報不符,但我要說,善在很多時候是脆弱的。
說起惡,這部書最后的人販子可以說是惡的集結,這一段情節(jié)是我跟很多涉世未深的女孩子提的醒,惡人或許就在我們身邊,一定要小心!還有人說,秦岳非常支持師生戀,或者某家報紙甚至高調斷言說:《青蘋果樹》高度升華了婚外戀。這些評論和說法其實都不著邊際和不得要領,基本上是誤讀了這部小說。如果我支持師生戀,我就不讓管然是個結過婚的男人。我會讓他們老夫少妻非常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如果我高度升華了婚外戀,我甚至會寫他們在西安開房后,管老師的性生活會變的更加的和諧。所以說,這些評論都是只看表面不看實質,《青蘋果樹》這部小說所要表現(xiàn)的就是人性中的善與惡,其它的,包括婚外戀,師生戀都不過是一塊華麗的幌子。
中國網:聽您說這么多,看來這部小說我也要重新讀一遍了,大部分讀者都是只看故事情節(jié)的,至于作者要表達什么主題、什么思想和他們無關。這也是中國目前的閱讀現(xiàn)狀。還有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這部書的封面上為什么叫中國版的《洛麗塔》?《洛麗塔》是納博科夫最爭議的小說,您這樣標稱自己的小說是不是一個噱頭。因為您的書和《洛麗塔》我看不出有什么關系,《洛麗塔》是戀童小說,您的書是師生戀啊。 秦岳:您說的不錯,的確《洛麗塔》是一部描寫戀童的文學作品,這部小說在出版之初,在歐美文學評論界也是惡名不小,甚至被列為色情讀物。當時的很多評論家認為這部小說沒有道德支撐,全書中找不到一個好人(這一點《青蘋果樹》和《洛麗塔》比較像,全書也沒有啥好人,唯一的好人還瘋了)。但隨著新世紀的到來,全球評論界幾乎完全修正了以前對這部小說的看法,普遍認為《洛麗塔》是20世紀偉大的文學藝術精品之一 ,之所以對它的評論有這么大的轉變,我想也是對這部小說的理解站在了更高的臺面上。我們應該看到,納博科夫借助這個禁忌的題材向我們表達的到底是什么,是鼓勵大家去犯罪還是向我們展示那些齷齪和不堪?我想都不是,納博科夫是借助這個可怕的題材告訴我們什么是美,什么是美被可怕地摧毀,再有就是那種無處不在的悲憫之情。
可以說美和悲憫是《洛麗塔》所要表達的主題,可惜這個主題也是隱藏起來的,發(fā)現(xiàn)它,整個文學評論界找了很多年。回過頭來再說《青蘋果樹》,《青蘋果樹》這部小說之所以叫中國版的《洛麗塔》我想只有一個原因,那也就是美和悲憫,它也是從頭到尾表達這一主題。如果還有第二個原因,那就是我試圖也想講一個類似洛麗塔的瘋狂之戀,可惜中國人啊,都瘋狂不起來,因為我們有還有中國式的沉重和無奈。如果說讀者讀不到這些,那么是我的失敗,或許我把這些埋的深了點,因為在書的封面上,我告訴大家,這部書是:納博科夫式的激情、悲憫、幽默之中包藏著一顆完全中國式的沉重、狂亂和悲憫之心……既然是包藏,就有讀者就可能找不到,這真的可以稱之為遺憾了。
中國網:這部作品的反響如何,您作為作者可能比我們知道的都多些吧,能講講么? 秦岳:可以,這部作品的爭議我是有心理準備的,可以說是等著被人罵,國人愛罵,舉世聞名,不過,更多的讀者向我反饋的意見卻是正面的,甚至有讀者說,她要把這部作品給她的女兒看,因為她的女兒正和一個已婚男人扯不清,她想讓她的女兒在這部書中看看已婚男人到底是一種什么心態(tài)。還有讀者說:要是您的作品早出來半年,很多殉情的女子,比如說深圳航空公司的那個空姐就不會被那個無恥的男人騙的殉情自殺了……我的小說還有這么多的功效?我有點懷疑,但是,這部小說的心理刻畫我認為是有深度的。它真的可以給我們提供某種思考和借鑒。 中國網:您還有哪些寫作方面的目標和計劃? 秦岳:其實我還有一部作品已經完成了,是一部30余萬字的《鐳》。這部作品有一些半自傳的色彩,私人性質很強。順便說點題外話,這幾天日本大地震,有些網友在QQ群里歡呼兩下自以為愛國,我不以為然。我們可以抵制日貨,可以抗議他們參拜神社,聲討他們對我們犯下的滔天罪行。但沒有必要現(xiàn)在幸災樂禍。說起日本人,和我們家族是有血仇的,想起那段歷史,我會恨得咬牙切齒淚流滿面。至于其它的寫作計劃,完全要看這部作品的反響而定。《青蘋果樹》結尾留下了很多伏筆,寫《青蘋果樹2》應該有完全的空間和題材。但在市場經濟下,要看這部作品反響了,按我這部作品責編王婷婷女士的說法就是:看口碑吧。對了,在這里我要感謝我的責編王婷婷女士,她是一位令人起敬的能真正獨立思考的編輯,在那么多反對意見中,她據理力爭,沒有她,這部作品不可能擺在大家面前,我要謝謝她。(策劃 文/中國網 鐘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