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從吃喝拉撒開始(之一)(李躍兒) 第一部分:吃喝拉撒 一、吃 孩子的成長有一個共同的機制,這是作為人這種靈長類動物的共同的特質(zhì)。比如人一出生就要吃,先用吮吸的方式解決吃的問題;六個月以后開始吃一點別的食物;九個月開始自己扒著吃;十二個月開始模仿著使用成人的飲食工具;十八個月時已經(jīng)能自己吃飯了;到了二十四個月大的時候,又要求成人喂他吃。 在這個共性之下的個性是吃的多或少(這個差別太大了),吃的樣子和時間差別也很大,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所以,不必在這方面努力。當然,這方面的“少”或“慢”等,也可能有著成人不當養(yǎng)育所造成的問題。 不當?shù)姆椒ǎ?br>1、孩子不想吃了硬逼他吃,造成害怕吃飯。 2、生怕孩子吃不飽,不好好吃,一到吃東西時家里就氣氛緊張,造成孩子不喜歡吃飯。 3、太想讓孩子攝入某一種營養(yǎng),費盡心機想盡辦法,使孩子發(fā)現(xiàn)一到吃東西時大人就變得不對勁,于是產(chǎn)生恐懼,心情緊張,就是吃了也會不吸收。 4、不讓孩子試驗自己吃飯,致使孩子無法獲得吃的樂趣。這種“試驗”,還包括“嘴”以外的吃飯工作——這樣會使孩子更愛吃東西,而現(xiàn)實中這類情形比比皆是,如,用小餅卷考鴨,比直接吃進去要有趣得多。 5、孩子變得不吃飯了,于是父母很生氣,致使孩子由于害怕成人的威嚴而吃飯,從而使吃飯成為一件痛苦的事情。 正確的方法: 1、不要與別人的孩子比任何吃方面的事情,去感覺自己孩子的需求,并做出恰當?shù)姆磻?br>2、餓了再吃,渴了再喝,或兩歲之后培養(yǎng)定點吃飯的習慣。 3、在和孩子共同吃飯時,將好的吃飯形象展示給孩子,如不挑食,吃的很香,良好的評價,由衷的贊美等,心情愉快,一心一意。 4、所有的動物,只要沒有體質(zhì)病變,都不會餓死自己,所以不必緊張,如果孩子快餓倒了還是不吃,那說明在心理上對吃飯有了障礙了,最好不出現(xiàn)這情況。 5、將每一種飯菜都做得很有營養(yǎng),若想讓孩子吃哪個,就將哪個放在突出別致的器皿里,并且你也吃得很香,而不勸孩子。 6、一定要相信蒼天讓孩子最先想要的就是吃。你只需要將食物提供給他,吃的事情必須要由他自己來做。 二、喝 有很多人說等渴了再喝就晚了,但上帝給人造了渴的獨特感覺,如果我們從來不知道渴感覺,從來沒有渴過,就失去了將“渴的感覺”與“喝的行為”聯(lián)系起來的機能。 不論大人還是小人,都需要隨時隨地地加水。但我們也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愛喝,有的孩子不愛喝。兩歲之前,成人如果能夠?qū)⒑⒆拥摹翱仕枨蟆备杏X出來并與“水”配對,之后,只要在孩子的活動范圍內(nèi)提供飲水,或適時提供孩子自由選擇的機會,孩子應該不會有“喝水問題”。 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有: 1、擔心孩子不喝——給水里加進各種有味道的東西,使孩子對水的味道要求越來越高。 2、生怕孩子缺水——機械地、無時無刻地給孩子塞水,強迫孩子喝,使孩子從心理上拒絕喝水。 3、覺得喝水是一項重要事情——一到要求孩子喝水時就表情嚴肅,口氣堅決,孩子只好應付差事,碰一下即可,從而造成真正缺水。 4、給孩子介紹各種飲料——使孩子對其發(fā)生興趣,然后又開始控制,造成對商品飲料的更大需求。 5、無論在任何時候,孩子一張嘴就將水杯或水瓶對到孩子嘴上灌一口——使孩子不但無法獲得飲水的快感,反而討厭所有的飲水器皿,從而造成“厭水”結果。 正確方法 1、2歲前按時喂水,加點鈣之類是可以的,但最好是白開水。 2、2歲之后可以在孩子可能渴了時建議喝水,喝與不喝由孩子選擇。 3、 2歲半之后將水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由他自己來喝,不用去管。 4、不要用任何飲料刺激孩子,維生素可以通過吃水果等方式解決;4歲之后由孩子自已選擇,但有個前提,只提供純果汁奶飲等供孩子選擇。 三、拉 不知為什么,我們父輩最早想讓孩子做到的是大小便自理,但專家們發(fā)現(xiàn),成人在訓練孩子大小便時所付出的大量時間和精力并沒有產(chǎn)生理想的結果。盡管這些成人從孩子3個月開始就開始把便,或者很早就讓孩子每天多次地坐在便盆上大小便,但這些孩子并不比沒有經(jīng)過這種訓練的孩子能夠更早地學會大小便自理。專家認為家長應該等到孩子向他們表現(xiàn)出自己能夠大小便時,才對孩子進行大小便訓練。 可能由成人造成的問題有: 1、由于成人存在著自己人生經(jīng)驗中對大小便排在被子和衣物上的恐懼,又把這種恐懼傳導給孩子,讓他們將自己的排便與恐懼聯(lián)系起來。 2、對孩子的排便姿式橫加評論、大驚小怪,刺激孩子注意排便,使孩子把排便當成了一種不自然的事情,有排便需求時便不知所措。 3、把便——給孩子造成不自然的努力。 4、在收拾孩子便溺物時表示厭煩,或表達有臭味之類的不愉悅情緒(包括愉悅玩笑,因為孩子不懂得開玩笑,會當成真的),使孩子擔心自己的排泄物影響了他人,從而造成不自然排便。 5、不停地問孩子要不要排便,造成他們緊張,不能敏感排便,致使“排空感”和“排泄感”之間的紊亂。這是造成固執(zhí)尿褲、拉褲的重要原因。 6、只教孩子排便行為,不做示范,使孩子覺得自己很笨,學不會。 7、幫助孩子排便時不注意場合,造成羞愧心理。 正確方法 1、孩子兩歲左右開始做示范,喚醒孩子大小便的自主意識。 2、注意觀察孩子對便溺器皿的興趣,不能強迫孩子使用感到恐懼或不喜歡的器皿。 3、不要給孩子穿帶扣子、拉鏈、背帶的褲子。 4、每次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把褲子提起來的技巧。 5、對孩子的任何排便方式和行為都不要指責,只為他們演示正確方法,和他一起上廁所。因為孩子學習大小便自理需要可模仿的對象。 6、注意孩子使用什么方式告訴你他要大小便,并及時幫助他。不要在他便不急時催他排泄。 四、撒 專門做這方面研究的專家發(fā)現(xiàn),孩子只有白天能控制自己的大小便,才能在夜間控制住自己大小便,50%的孩子要到第四年才能不尿床,10%以上3的到6歲的孩子在夜間有時會尿床,這類現(xiàn)象男孩子多于女孩子。還有一類情況,就是遺傳性尿床,這不是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改變的。 可能由成人造成的問題: 1、不停問孩子有沒有尿,造成感覺紊亂。 2、尿褲或尿床后成人的嚴重態(tài)度,造成孩子的自卑和緊張。 3、強烈使孩子認識自己所 “犯”的“錯誤”,讓他去摸自己尿的床,或反復強調(diào)有尿告訴媽媽,造成孩子緊張與失敗感。 4、天氣陰冷多喝水后,孩子尿會多,有時多得令我們吃驚,而我們真的就表示吃驚了。這使孩子不知在自己身上發(fā)生了什么與以往不一樣的事兒,覺得自己的尿跟往常不一樣了,導致自然心態(tài)喪失。 正確的方法: 1、不注意。 2、不提醒。 3、注意觀察發(fā)現(xiàn)孩子獨特的排尿“語言”,用慣用的方式去幫助他。 4、無論孩子用什么方式都不要表示驚詫。 5、給孩子做示范。 6、解決床的問題,讓孩子自然撒尿,平靜的告訴孩子尿床后我們要做的事。 7、接受孩子會尿床、尿褲的事實。 五、睡 大部分父母會發(fā)現(xiàn)在睡眠問題上自己與孩子在不斷地斗爭。有一個一覺睡到大天亮孩子的家長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省心的家長了。但大多數(shù)孩子會階段性的出現(xiàn)睡眠時間不如家長意愿的問題,從而給家長造成情緒和時間上的困難。 首先大家要明白,睡眠狀態(tài),像兒童在其它方面發(fā)展一樣,是有階段性的。 如:出生后四周內(nèi),孩子大概每隔2到4個小時睡一次覺,后來,孩子的睡眠會越來越有規(guī)律,3個月后,孩子顯示在睡眠上的個性差別就會越來越大。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睡眠時間和習慣,這些時間很難突然增加或減少(個別特殊活動造成的疲勞除外)。所以,一個孩子睡眠時間是12個小時,如果白天睡了3個小時,晚上就只能睡9小時;如果晚上7點上床,早晨4點就睡不著了;如果晚上10點上床,早上7點就會醒來;如果晚上12點上床,第二天就會睡到9點才醒——這也不是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解決的。 可能由成人造成的問題: 1、想早點哄孩子睡覺,自己好做點自己的事,孩子還不困,就催孩子上床。孩子識破了父母的意圖后,開始無意識抗拒。長此下去,便惡性循環(huán),就會發(fā)生拖延上床的情形。 2、睡前和孩子做興奮互動,沒有給孩子留下足夠平靜的時間。到了睡覺時,孩子仍然處于興奮狀態(tài),家長卻急于使他平靜下來,反而會更加刺激這種興奮情緒,導致劍拔弩張,使孩子把快樂情緒的破壞歸罪于睡覺,而對睡覺逆反。 3、沒有計算好時間,孩子早早醒來,家長很不耐煩,采用不當?shù)姆绞交蛘Z言,使孩子討厭睡覺。 4、睡覺前儀式不固定,人員不固定,使孩子沒有安全感。 正確的方法: 1、放松,按正常的時間要求孩子上床。態(tài)度要堅定,給孩子養(yǎng)成按時睡眠的習慣。如果你白天離開孩子去工作,晚上的時間就要全給孩子,這樣才公平。 2、由爸爸及早與孩子興奮互動,媽媽準備。提前一小時停止興奮游戲,孩子平靜后,由媽媽做睡前活動。 3、孩子半夜醒來不睡,一定不要煩燥,家人可以輪換陪孩子玩。如果孩子半夜哭,不要由于怕鄰居不高興而情緒不好,第二天與鄰居溝通,取得諒解。白天想法調(diào)解孩子的睡眠時間,14天之后會調(diào)節(jié)過來。 4、半夜無論多煩,你的厭煩的表示、脾氣以及恐嚇,都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如果孩子被嚇睡了,那么以后所造成的心理問題要比現(xiàn)在的睡覺問題難辦得多,因為這會阻礙孩子的心智發(fā)展。 5、請固定睡前儀式和人員,這很重要,如果換人接替時,一定要將方式傳授給接班的人。 6、和寶寶睡在一張床上是非常人性的,成人只要在睡覺前不喝酒、不吃安眠藥,寶寶與你同睡就是安全的,這樣,寶寶將來會更堅強。 7、惡夢和夢驚不是教育的失敗,也不是白天受了挫折。白天的高興和電影等都會導致這種情形的發(fā)生,不會給孩子的發(fā)展造成影響。這種情況在4到5歲比較常見。在這種情況下,不要用強硬的方式試圖喊醒孩子,只給予愛撫和等待即可。 8、如果惡夢和夢驚一周出現(xiàn)幾次,就說明孩子生活中出了問題,要去找專業(yè)人員咨詢解決了。 9、安全感建立很好的孩子不會害怕與父母分離,4歲可以分床睡了,但要視不同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將小床放在父母臥室中是必要的過渡。 10、要理解和支持孩子在過渡期間依戀所需物品及相關行為,因為這些物品在孩子那里會被當做母親的替代品,是獨立意識發(fā)展的過渡。 |
|
來自: myself0408 > 《常識學習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