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堂鄉(xiāng)是遼寧省沈陽市東陵區(qū)的一個地名,道出滿堂鄉(xiāng)的名字,一般人會想到子孫滿堂的寓意,那么,想來滿堂鄉(xiāng)名字的由來或許也與某個枝系龐大的家族有關(guān),又或許,背后蘊藏著的是個安靜祥和的故事。
然而當史實與傳說分別解開這一謎題時,展現(xiàn)出的卻是一種政治陰影籠罩下的皇權(quán)爭奪:貌似祥和的“滿堂”二字竟是“埋頭”的諧音,滿堂鄉(xiāng)暗自傾訴的正是滿清疑案之一——努爾哈赤殺子之謎。 努爾哈赤為何處死大兒子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可作為大清國的創(chuàng)始人,努爾哈赤又為何會親手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子,究竟是怎樣的情況令這位一國之君殘忍到萌生了殺子的動機? 努爾哈赤起兵之際,大兒子褚英剛剛4歲,由于母親早逝,年幼的褚英便一路隨著父親奔波于刀光劍影之下,隨父親征戰(zhàn)南北,練就了一身武藝,這讓他的性格里面陽剛與霸氣占據(jù)了過多的比重,而柔情與隨和幾乎無處可覓。 褚英19歲的時候首次帶兵打仗?!肚逄鎸嶄洝酚涊d:萬歷二十六年,褚英率兵征東海女真安楚拉庫路,收取20多個屯寨的部民而回,被賜號“洪巴圖魯”(漢語意為“旺盛的英雄”)。 接下來的幾年中,褚英的地位開始迅速上升。萬歷三十五年,褚英28歲,在烏碣巖之戰(zhàn)中,立下大功,被賜號阿爾哈圖土門(漢語為“廣略”之意,也就是“大智勇”的意思)。第二年,褚英率軍進攻烏拉,攻克宜罕山城。旋因居長,屢有軍功,被授命執(zhí)掌國政。這一年褚英29歲。 然而褚英的汗王之位并非自此一路坦途,正當他貌似已然勝券在握之際,卻被努爾哈赤幽禁于高墻之中,而后處死,終年36歲。 努爾哈赤殺子的流傳故事 關(guān)于努爾哈赤殺子一事,流傳著這樣的一個傳說:故事發(fā)生在明朝與后清之間的薩爾滸之戰(zhàn)中。當時的情況是明軍以人數(shù)的絕對優(yōu)勢將后金合圍,對此,努爾哈赤并無任何畏懼之念,并決心終以一路突破明軍的包圍,直逼西向。 八旗軍行進到薩爾滸附近的山巒后人困馬乏,于是停下來露營,而明軍也在對面不遠處安營扎寨。見此狀,努爾哈赤決定派人前去刺探軍情,以便在交戰(zhàn)中知己知彼。作為長子的褚英率先出馬,他一路潛伏,終于到了能夠看清明軍營地陣容的范圍內(nèi),仔細一瞧竟驚出一身冷汗,原來明軍的人馬陣容遠比他們想象中的壯觀,想要突破明軍的重圍基本不可能。 于是褚英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地跑回來對努爾哈赤匯報:明軍來勢兇猛,旌旗如林,火炮弓弩無數(shù),兵馬多如草梢,正嚴陣以待。此言一出,八旗將領(lǐng)們頓時慌了神,開始不知所措。 努爾哈赤見此狀頓時大怒,他大聲呵斥褚英:“你竟敢謊報軍情,長敵軍士氣,動我軍心!”褚英不解,他本是如實稟報,不希望父王不自量力,最終被明軍殲滅,于是據(jù)理力爭。見此狀,努爾哈赤暴跳如雷,于是下令:“將褚英拉出去斬了!”就這樣,長子褚英因擾亂軍心被處死。 努爾哈赤繼續(xù)派其二子代善打探敵方軍情。就在褚英被斬悲劇的渲染下,代善來到明軍營前,他看到的是與褚英陳述中相同的場景。 代善想,若是他回去實話實說,那將會得個與褚英相同的命運,但事實卻果真如褚英所言,敵軍陣容十分強大,想要突破重圍絕非易事。反復揣度,代善終于想到一妙計。回抵后,代善對努爾哈赤匯報:“明軍兵馬確實多如牛毛,但在我看來,他們都是一些有身無首、不堪一擊的草木之兵!” 聽聞此言,努爾哈赤頓時喜笑顏開:“我們同一群有身無首的人打仗,還用怕什么!”結(jié)果在那次戰(zhàn)役中,八旗軍隊與明軍進行了殊死搏斗,最終大獲全勝,將薩爾滸之戰(zhàn)譜寫成了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 大戰(zhàn)過后,努爾哈赤雖戰(zhàn)敗了明軍,但卻因殺死了自己的長子褚英而懊悔不已,于是這山便成了“悔山”,久而久之,“悔山”成了“輝山”。 殺掉褚英后,努爾哈赤曾派人去找過他的尸首,然而因為洪水泛濫,褚英的尸首并沒有找到,于是努爾哈赤下令挖河繼續(xù)尋找。久而久之,這里便成了“挖河木”,后來被叫做“洼渾沐”。最終,褚英的尸體終于被找到,于是那處地方被稱為“得骨”,成了如今的“得古”。此外,埋葬褚英尸骨的山溝就叫做“埋頭溝”,后來被喚作“滿堂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