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米與5000米訓練的方法與技巧分享代振宇 09:45分享 ,并說:有用??!~
(一)作用
5000 (二)準備活動 首先通過慢跑200—400米調動機體內臟的適應能力,調節(jié)呼吸節(jié)奏,掌握呼吸方法;然后進行長跑的專門性準備活動:①做40-60米的加速跑或變速跑,活動各關節(jié)的靈活性和柔韌性;②擺臂練習,活動上肢關節(jié):③深呼吸練習,調節(jié)呼吸頻率;④體會掌握5000米和3000米不同距離段的體力分配。 (三)動作要領 1 2 3 4 5 在跑步過程中,由于氧氣的供應滿足不了肌肉活動的需要,跑到一定階段會出現(xiàn)胸部發(fā)悶,呼吸困難,動作無力,跑速降低,不愿跑下去或難于繼續(xù)堅持跑下去的感覺,這種現(xiàn)象稱“極點”。這是中長跑過程中的正?,F(xiàn)象。跑的強度大,“極點”出現(xiàn)得早;跑的強度小,“極點”出現(xiàn)就遲。適應過渡的時間也短 (四)5000米和3000米跑的教學訓練法 開始練習中長跑時,運動量應由小到大,強度應由弱到強,以勻速跑方式進行,適應后逐漸加量,可采用越野跑、變速跑、反復跑、間歇跑、爬山跑等進行。盡可能安排在松軟的沙土地進行??赏ㄟ^100米快跑十100米慢跑反復地跑10個,計快跑量。 訓練時要講科學,合理安排好訓練運動量。并不是天天跑,跑的距離越長越好,要給練習者有恢復期,根據(jù)練習者的素質和接受能力來決定,可以通過游戲方式,穿插一些有趣味的訓練內容,體力恢復更快,效果更明顯。 (五)保護幫助 保護者分散站在操場圈內,預防練習者出現(xiàn)途中暈厥和其它突發(fā)情況。 (六)注意事項 1 2 3 4 5 5000 7 8 最佳的跑步呼吸方式 在冬天,如何用嘴呼吸還有講究。一般來說,應該讓嘴微張,舌尖頂住上腭,讓冷空氣從舌尖兩旁繞路吸入口腔,從而對冷空氣有個加溫的過程,避免直接吸入氣管,引發(fā)咳嗽、不適。呼氣時,舌尖從上腭松開,讓熱空氣順利從口腔中吐出。夏天時無此必要。但在馬路或其他空氣質量不好的地方跑步時,也可使用這一技巧。 跑步要想取得更好的鍛煉效果,總少不了加速跑的過程。加速時,人們往往會感到比較吃力,有些人甚至咬牙讓大腿使勁,這個方法是不對的。跑步加速應該從調整呼吸開始,平常兩步一呼,兩步一吸; 此外,身體素質不好的人加速時,應先從小碎步開始。跑步加速也是人體這臺機器的程序化操作,不是盲目地咬牙蠻干的,通過調節(jié)呼吸,能使跑步的時間更持久,鍛煉效果更明顯。 3. 跑到10~20分鐘時,很多人會出現(xiàn)跑不動的情況,感到胸悶氣喘,腿腳無力,非常想停下來,這是出現(xiàn)了極點。但如果就此停步,就得不到好的鍛煉效果。其實,極點的出現(xiàn)主要是因為人體從靜止過渡到高速運動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這個過程也是呼吸系統(tǒng)、運動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調整過程。 4. 耐力素質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肌肉活動的能力,也可看作是對抗疲勞的能力。耐力的分類及命名十分繁雜,按照該項工作所影響的主要器官系統(tǒng)來劃分,可以分為肌肉耐力和心肺耐力,按照所參加運動的能量供應特點,可分為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按照耐力素質與專項運動的關系,可分為一般耐力和專項耐力,按照參加主要工作所動員肌群的數(shù)量,可分為局部耐力和全身耐力,此外,還有根據(jù)工作時所處的環(huán)境來劃分的,如高溫工作的耐力、低溫工作的耐力、低氣壓環(huán)境下工作的耐力等等。本節(jié)著重從有氧耐力與無氧耐力的角度進行討論。 一、有氧耐力及其訓練 有氧耐力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有氧工作(該工作是靠糖、脂肪有氧氧化供能)的能力,有氧訓練是指發(fā)展有氧耐力的專門訓練。 (一)有氧耐力的生理學基礎 肌肉要能持久地:工作,必須有充足的能量供應。而做為直接能源的ATP,只有在糖和脂肪有氧氧化過程中才能持續(xù)地大量合成,而體內糖和脂肪是不易枯充足的氧供應,和肺的通氣與換氣的功能、血液的載氧功能、心臟的泵血功能,以及骨骼肌從血液中攝取氧,然后在線粒體內氧化糖和脂肪的能力有關(圖15—1)。 耐力訓練使心臟泵血功能增強的另—個特征,是安靜時心率減慢(心搏徐緩),每搏輸出量增加。優(yōu)秀的耐力運動員安靜時心率可低于50次·min-1,運動時有很大的心力貯備能適應長時間持續(xù)運動的需要。 耐力項目運動員的肺容積大于同性別、同年齡的非運動員,肺的彌散能力也大于一般人。肺功能的改善加上.上述心臟泵血功能的增強,為耐力運動時氧的充分供給提供了保證。 心肺功能強弱的一項綜合生理指標就是最大吸氧量(VO2max),也是衡量有氧耐力優(yōu)劣的一項重要生理指標。大量研究證明,有訓練的耐力運動員最大吸氧量大,最大吸氧量的百分利用率也高。例如,一般人在運動中當吸氧量達到本人最大吸氧量的65%體內開始積累乳酸,而優(yōu)秀耐力運動員要到最大吸氧量80%時才開始積累乳酸,反映耐力運動員有氧耐力的增強。很多學者對耐力性項目的運動成績與最大吸氧量作了相關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兩者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如Costill(1973)發(fā)現(xiàn)10英里跑成績與最大吸氧量的相關系數(shù)(r)達到‐0.91;Sunteusnio(1980)發(fā)現(xiàn)優(yōu)秀運動員800m游泳成績與最大吸氧量的相關系數(shù)是‐0.75。因此,有的學者根據(jù)最大吸氧量的大小來預測耐力項目運動成績,如Margaria(1975)設計下列方程式,可用來預測長跑的成績: M=5(V‐6)T+5V 式中M為跑的距離(m),r為最大吸氧量(ml·kg-1·min-1),r為預測運動成績(min)。 然而,耐力項目的運動成績并非全部決定于最大吸氧量,還有許多因素如神經肌肉功能,心理因素等等,最大吸氧量只能看作是取得耐力項目優(yōu)異成績的一個重要條件。 2.骨骼肌特點有氧耐力的強弱和肌肉組織利用氧的能力密切相關,骨骼肌的某些適應性變化也是影響有氧耐力的重要生理因素。長期耐力訓練可以使慢肌纖維產生肌漿型功能性肥大,就是依靠肌漿體積占優(yōu)勢的肌纖維肥大,即非收縮成分如糖元,磷酸肌酸、肌紅蛋白,線粒體以及毛細血管數(shù)量的增加等等。實驗證明,優(yōu)秀耐力運動員慢肌纖維肥大是屬于這種類型。可見,耐力訓練可使骨骼肌發(fā)生有氧能力增強的適應性變化(圖15-3,表15-2)。 Costill等用活檢法檢查了美國優(yōu)秀的田徑和游泳運動員的肌纖維的組成,他發(fā)現(xiàn)長跑運動員的肼腸肌內慢肌纖維占90%。長游項目運動員的三角肌內慢肌纖維占91%。由此可見,肌肉中慢肌纖維占優(yōu)勢的人其耐力素質好。 3.能量供應特點耐力運動的能量供應絕大部分是有氧代謝供應,即是由糖和脂肪在氧供應充足的條件下氧化分解,放出大量能量供長時間運動的需要。 在長時間耐力練習中,肌糖元,肝糖元逐漸消耗,脂肪供能的比例隨著運動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增加,提高了動用脂肪供能的能力(表15—3)。 4.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能力耐力訓練能提高大腦皮層神經細胞對刺激的耐受力,在長時間的傳人沖動作用下不容易轉入抑制狀態(tài),從而能長時間地保持興奮與抑制有節(jié)律轉換能力,使肌肉活動節(jié)律化。 耐力訓練還能促使運動動力定剩改善,提高各神經中樞間的協(xié)調關系。首先,是運動中樞中的興奮和抑制更加協(xié)調,節(jié)省能量消耗,其次,是氧運輸系統(tǒng)的功能更好地與肌肉活動的情況相適應,使吸氧量與需氧量達到相對平衡,從而能長時間地堅持活動。 (二)有氧耐力的訓練 有氧耐力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最大吸氧量的大小,最大吸氧量的數(shù)值實際上標志著人體吸進氧,運輸氧和利用氧的能力。因此,凡能增進人體最大吸氧量的有關方法都能提高有氧耐力??偟挠柧氃瓌t是,有氧耐力的訓練主要由較長時間持續(xù)運動和強度較低的運動組成。 1.訓練方法 有氧耐力訓練方法—+般采用持續(xù)性練習和間斷性練習兩大類(圖15—4) 發(fā)展有氧耐力而采用的方法,—般采用強度較低,持續(xù)時間較長的持續(xù)性練習以及長段落的間歇訓練。對年齡小的少年及訓練程度較低者,尤宜以采用勻速低強度的持續(xù)性練習為主。 2.運動強度耐力訓練中選擇適當?shù)膹姸茸顬橹匾?,強度過低則不能充分動員人體的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功能潛力,有效地發(fā)展有氧代謝能力,強度過大持續(xù)時間必然縮短,供能系統(tǒng)就可能向無氧代謝途徑改變。 發(fā)展有氧耐力的運動強度,一般應采用超過本人最大吸氧量的50%,才能使有氧能力顯著提高。不少學者提出各自研究標準。如美國的Cooper提出,只要心率在跑的過程中保持在150次·min-1,并至少維持5min,就可以達到發(fā)展心肺功能的目的,西德的克萊斯提出適宜強度公式是,(本人最高心率—安靜時心率)÷2+安靜時心率,荷蘭的Karvonen提出安靜時心率+(最高心率—安靜的心率)×60%。公式中60%可因人而異,如果訓 練水平較高者可以乘70%,如果訓練水平較低者則乘50%。 個人準確的最高心率是通過進行5—10min最大強度運動求得,由于這個方法不能普及使用,因此不同年齡的大致最高心率可以由下列公式估算: 最高心率=220—年齡 老年人由于體質較弱,所以其健身跑一般可用170減年齡的心率來控制強度。 3.運動時間每次訓練的持續(xù)時間對訓練效果有明顯影響,一般認為耐力訓練產生效果的最低限度時間,是呼吸循環(huán)功能適應運動的最低限度時間為5min。持續(xù)時間取決于運動強度,即較低強度的活動可以持續(xù)較長的時間,持續(xù)時間較短的活動可以提高強度(表15-4)。 4.訓練頻率訓練頻率是指每周訓練的次(天)數(shù),Mais以雙胞胎為實驗對象,進行相同訓練量而不同訓練頻率的研究。實驗研究了以最大強度的80%每天進行6min運動以及把一周的訓練量集中在一天進行(即一天進行6次6min.運動)對最大吸氧量的影響(圖15—5)。實驗證明,每天進行運動對最大吸氧量的影響遠遠超過集中一天進行。 (一)無氧耐力的生理學基礎 無氧耐力是指人體處在氧供應不足的情況下較長時間進行肌肉活動的能力,提高無氧耐力的訓練稱為無氧訓練。 無氧耐力的生理基礎主要是肌肉內無氧糖酵解供能能力,消除乳酸的能力以及腦細胞對血液酸堿度變化的耐受力。 1.肌肉中無氧糖酵解供能能力無氧耐力的主要能源是靠糖無氧酵解供給,因此糖酵解供能能力的優(yōu)劣,是無氧耐力強弱的重要因素。Costill等發(fā)現(xiàn)優(yōu)秀賽跑運動員腿肌中慢肌纖維百分比及乳酸脫氫酶的活性,隨項目的不同而異,長跑運動員慢肌纖維百分比高,中跑居中,短跑最低,而乳酸脫氫酶的活性和磷酸化酶活性卻相反,短跑最高,中跑居中,長跑最低(表15—5)。 2.消除乳酸的能力乳酸是一種較強的酸(pH3.5),在肌肉產生后即迅速進入血液。血液對乳酸的緩沖能力強弱,主要表現(xiàn)在碳酸氫鈉的多少及碳酸酊酶活性的高低。一些研究證明,經常進行無氧耐力訓練的運動員,血液中碳酸酐酶(促進碳酸分解的酶)的活性明顯提高,顯示血液對乳酸的緩沖能力提高。 3.腦細胞對血液酸堿度變化的耐受能力血液中雖有緩沖物質能將進入血液中的乳酸中和一部分減弱它的強度,但因進入血液的乳酸量大血液還是向酸性發(fā)展,加上因氧供應不足而導致代謝產物的堆積,給腦細胞的工作帶來不利條件。腦細胞對缺氧及血液pH變化十分敏感,因此腦細胞對這些不利因素的耐受能力,無疑也是無氧耐力強弱的重要因素。 受過無氧耐力訓練的運動員腦呼吸中樞對二氧化碳作用的敏感度下降,提示腦細胞耐受能力提高。例如,短跑和短泳運動員腦呼吸中樞對靜脈血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耐受性比長跑及長泳運動員為優(yōu)(表15—6)。 (二)無氧耐力的訓練 1.間歇訓練在增強無氧耐力的各種訓練方法中,間歇訓練是最常用的訓練方法。作為增強無氧耐力的間歇訓練的強度耍大(大于90%的最大吸氧量),同時跑的段落及間歇時間均要以能產生較高乳酸濃度為依據(jù)。一般練習時間要長于30s,以1—2min為宜,間歇時間要比運動時間長2—3倍,對提高無氧耐力的效果最好。因為在1—2min運動時肌肉中大量產生乳酸,而在2—4min間歇中肌肉乳酸大量擴散進入血液使血乳酸大大提 高,在尚未消除之前又進行下一次練習,使血乳酸逐漸上升,最后可高達28mmol·L-1(圖15-6)。 缺氧訓練是指在減少吸氣或憋氣的條件下進行練習的方法,其目的是造成體內缺氧以提高無氧耐力的能力。缺氧訓練不僅在高原自然環(huán)境中,在平原特定環(huán)境條件下人工摸擬缺氧仿高原訓練,同樣可以獲得一定的訓練效果。例如,低壓艙(或減壓艙)配制低氧混合氣和低氧呼吸氣體發(fā)生器等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