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前222年)
北部:會稽郡鄞縣地
南部:越族地
南北分界從譚其驤歷史地圖冊
《史記·秦始皇本紀(jì)》秦王政二十五年:王翦遂定荊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治吳縣,今蘇州市)。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
北部:會稽郡鄞縣地
南部:閩中郡地
漢王劉邦元年 西楚霸王項羽元年(前206年)
北部:西楚國會稽郡鄞縣地
南部:東越族地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
北部:荊國會稽郡鄞縣地
南部:東越族地
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
北部:淮南國會稽郡鄞縣地
南部:東越族地
漢高帝十二年(前195年)
北部:吳國會稽郡鄞縣地
南部:東越族地
漢惠帝三年 東甌王搖元年(公元前192年)
北部:吳國會稽郡鄞縣地
南部:東甌國地
呂雉下詔復(fù)立搖為東海王,其范圍西起仙霞嶺,東至溫州,北起臺州,南至閩浙邊界,建都東甌(今浙江溫州),號稱東甌王。漢朝把越國分為閩越、南海、東甌等三個國家,意在分而治之,削弱立志復(fù)國的越國實力。
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
北部:江都國會稽郡鄞縣地
南部:東甌國地
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
北部:江都國會稽郡鄞縣地
南部:閩越國地
是年(漢武帝建元三年、南越武帝六十九年、閩越王郢十七年、東甌王貞復(fù)二十五年、東甌王望元年)夏季,吳世子劉駒鼓動閩越王郢興兵復(fù)仇。閩越王從泉山遷回東冶,出兵進(jìn)攻東甌。七月,東甌王貞復(fù)在海灘上與閩越大軍拼殺,被亂槍刺殺,在位二十五年。世子望繼位,派使者前往長安求救。漢武帝讓莊助到會稽郡(今江蘇省蘇州市)調(diào)兵救助東甌。八月,漢朝大軍到達(dá)半途,閩越王郢撤圍下?;貒?。東甌王望擔(dān)心再遭閩越圍攻,向朝廷請求舉國遷往中原。九月,漢武帝下詔同意。望率東甌軍民四萬多人遷往江淮流域的廬江郡(今安徽省舒城縣一帶),被封為廣武侯。是為西漢時代越人第二次大規(guī)模北遷。東甌國十一世國王,歷時一百九十六年,最終融入大漢王朝。閩越乘虛占領(lǐng)東甌國地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
北部:會稽郡鄞縣地
南部:閩越國地
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
揚州會稽郡東部都尉鄞縣地
是年,漢滅閩越國
西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在全國置朔方、冀、揚等十三州。會稽郡屬揚州,郡設(shè)東部都尉于今今臺州市椒江區(qū)章安鎮(zhèn)。陽朔元年(公元前24年),會稽郡東部都尉遷治所于鄞縣,不久又遷治于句章縣。
漢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
北部:揚州會稽郡東部都尉鄞縣地
南部:揚州會稽郡東部都尉回浦縣地
據(jù)《吳地記》“其后遺人往往漸出,始元二年,乃以其地為回浦縣。” 《晉太康記》曰:“本鄞縣南之回浦鄉(xiāng)”。即在西漢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時,析鄞縣南部的回浦鄉(xiāng),設(shè)立回浦縣,屬會稽郡。并將東甌地劃入回浦,所轄之地相當(dāng)于今臺州、溫州、處州及福建北部的一部分。
王莽天鳳元年(公元14年)
北部:揚州會稽郡東部都尉謹(jǐn)縣地
南部:揚州會稽郡東部都尉回浦縣地
王莽天鳳元年(公元14年),劃全國為一百二十五郡,會稽郡仍屬揚州,鄞縣改稱為謹(jǐn)縣.東漢建武初(約公元25年),仍復(fù)原名
漢光武帝建武元年至二年(25年-26年)
北部:揚州會稽郡東部都尉鄞縣地
南部:揚州會稽郡東部都尉章安縣地
《后漢書郡國志四》:“章安故冶,閩越地,光武更名。”劉昭注“《晉太康記》曰:本鄞縣南之回浦鄉(xiāng),章帝章和元年立。未詳。”考《后漢書郡國志》,光武、章帝更名的縣,各有所見。然而章帝年號章和,當(dāng)避章諱,不可能在是時將回浦改為章安縣。因此,以光武更名為是。
東漢永建四年(公元129年),揚州會稽郡分為會稽、吳兩郡。會稽郡治由吳遷山陰縣(今紹興市),會稽郡東部都尉由句章遷回章安(今臺州市椒江區(qū)章安鎮(zhèn))。
三國吳太平二年(257年)
北部:揚州會稽郡鄞縣地
南部:揚州臨??ふ掳部h地
280年 晉太康元年
揚州臨??幒?h
析臨??ふ掳部h(治今臺州市椒江區(qū)章安街道)、會稽郡(治今紹興市越城區(qū))鄞縣(治今奉化市西塢街道白杜村)地,置寧??h。治白嶠(今躍龍街道白嶠村)。隸屬揚州(治今南京市區(qū))臨??ぃㄖ谓衽_州市椒江區(qū)章安街道)。
《宋書州郡志》:“寧海令,何志,漢舊縣。按《二漢志》、《晉太康地志》無。”《輿地廣記》:“晉析回浦、鄞二縣地,置寧海縣。”《太平寰宇記》:“永和三年置”?!秾幒oL(fēng)土志》:“縣本漢回浦、鄞二縣,太元二年裂鄞之八百戶、安北鄉(xiāng)二百步置寧海縣”。《晉書·地理志》政區(qū)斷考斷代為太康四年,那么當(dāng)在晉太康元年至太康四年間建寧??h。今從光緒《寧??h志》。
453年 南朝宋元嘉三十年
會州臨??幒?h
揚州臨??幒?h
《通鑒》卷一百二十七:宋元嘉三十年三月,太子劭分浙東會稽等五郡為會州。尋劭誅,復(fù)揚州。
454年 南朝宋孝建元年
東揚州臨??幒?h
《宋書·州郡志》:“孝建元年,分揚州之會稽、東陽、新安、永嘉、臨海五郡為東揚州(治今紹興市越城區(qū))。”
459年 南朝宋大明三年
揚州臨??幒?h
《宋書·州郡志》:“大明三年罷州,以其地為王畿,……而東揚州直云揚州(治今紹興市越城區(qū))。”此時揚州治今紹興市越城區(qū)。
461年 南朝宋大明五年
揚州臨海國寧??h
南朝宋大明五年(461)宋孝武帝更歷陽王陳子頊為臨海王。國都章安(今臺州市椒江區(qū)章安街道)。泰始二年(466年),江州(今九江市)刺史劉子勛稱帝,劉子頊的長史孔道存等挾子頊起兵響應(yīng),但不久被劉彧擊潰,劉子頊被賜死。國除。
464年 南朝宋大明八年
東揚州臨海國寧??h
《宋書·州郡志》:“大明八年,罷王畿,復(fù)立揚州,揚州還為東揚州。”
465年 南朝宋永光元年
揚州臨海國寧??h
《宋書·州郡志》:“永光元年,省東揚州,并揚州。”
466年 南朝宋泰始二年
揚州臨??幒?h
440年 南朝齊永明十一年
揚州臨海國寧??h
南朝齊永明十一年(440)立蕭昭秀為臨海王。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己丑,齊明帝改臨海王昭秀為巴陵王。臨海國都章安(今臺州市椒江區(qū)章安鎮(zhèn)),臨海國轄有今臺州市全境及寧波市的寧??h全境,象山縣南部地。
495年 南朝齊建武二年
揚州臨??幒?h
524年 南朝梁普通五年
東揚州臨??幒?h
《梁書·武帝紀(jì)》:普通五年“分揚州、江州置東揚州。”東揚州轄會稽、東陽、新安、臨海、永嘉、建安、晉安七郡。
556年 南朝梁太平元年
揚州臨海郡寧??h
東揚州臨??幒?h
《梁書·敬帝紀(jì)》:太平元年“罷東揚州,還復(fù)會稽郡。”《隋書地理志·考證附補遺》:梁紀(jì)太平元年三月,罷東揚州。尋復(fù)。
559年 南朝陳永定三年
揚州臨??幒?h
嘉泰《會稽志》:永定三年,“尋省東揚州,并屬揚州。”
562年 南朝陳天嘉三年
東揚州臨??幒?h
《陳書·世祖紀(jì)》:天嘉三年六月,以“會稽、東陽、臨海、永嘉、新安、新寧、晉安、建安八郡置東揚州”。
568年 南朝陳光大二年
東揚州臨海國寧??h
陳光大二年(568年),尚書仆射到仲舉、中書舍人劉師知等謀奪陳頊權(quán),不成,均被殺。陳頊遂專政。陳頊以宣太后名義宣稱文帝遺志,廢黜皇帝陳伯宗為臨海王,自立為帝。太建二年(570年)陳伯宗死。國除。
570年 南朝陳太建二年
東揚州臨??幒?h
589年 隋開皇九年
吳州總管府處州臨??h地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平陳后,罷天下郡制,以州統(tǒng)縣。廢臨???,撤章安、始豐、寧海、樂安4縣入臨??h
《隋書·地理志》:“平陳后,改(會稽郡)曰吳州(治今紹興市越城區(qū)),置總管府。”
吳州總管府駐地在今紹興市越城區(qū),處州(治今麗水市蓮都區(qū))臨??h(今臨海市古城街道)
592年 隋開皇十二年
吳州總管府括州臨??h地
括州(治今麗水市蓮都區(qū))
605年 隋大業(yè)元年
處州臨??h地
607年 隋大業(yè)三年
永嘉郡臨??h地
永嘉郡(治今麗水市蓮都區(qū))
618年 隋義寧二年 唐武德元年
海州臨??h地
海州建置一是隋煬帝大業(yè)四年(608)說,見嘉定《赤城志》。云系沈法興擅立。二是隋恭帝義寧二年(618)說,見康熙《臺州府志》。這是修正前說的,因為沈法興系是年于毗陵(今江蘇常州)舉兵,始有改名可能。其后民國《臨??h志》等即據(jù)此進(jìn)一步坐實。三是唐高祖武德四年(608)說顯系嘉定《赤城志》的筆誤外,其他皆有所本,但究其結(jié)果,卻仍都是錯的。今從《臺州府志》
621年 唐武德四年
越州總管府海州寧??h
“武德四年析臨??h置。七年省入章安,永昌元年復(fù)置”。治海游(今三門縣海游鎮(zhèn))
越州總管府駐地在今紹興市越城區(qū),海州(治今臨海市古城區(qū))
622年 唐武德五年
臺州寧??h
臺州(治今臨海市古城區(qū))
624年 唐武德七年
臺州章安縣地
武德四年析置章安縣(治今臺州市椒江區(qū)章安街道),八年省章安縣。
625年 唐武德八年
臺州臨??h地
627年 唐貞觀元年
江南道臺州臨??h地
嘉泰《會稽志》:貞觀元年,“分天下為十道,越州督越、婺、泉、建、臺、括六州,隸江南道”(治今蘇州市)。
689年 唐永昌元年
江南道臺州寧??h
復(fù)置寧??h,治廣度里(今躍龍街道)
733年 唐開元十一年
江南東道臺州寧??h
《舊唐書·地理志》,分天下為十五道,江南道分為江南東、西兩道。東道治今蘇州市。
742年 唐天寶元年
江南東道臨??幒?h
758年 唐乾元元年
浙江東道臺州寧??h
《新唐書·方鎮(zhèn)表》:“置浙江東道(治今紹興市越城區(qū))節(jié)度使。領(lǐng)越、睦、衢、婺、臺、明、處、溫八州。”
779年 唐大歷十四年
江南東道臺州寧??h
780年 唐建中元年
浙江東道臺州寧??h
781年 唐建中二年
江南東道臺州寧??h
787年 唐貞元三年
浙江東道臺州寧??h
883年 唐中和三年
義勝軍臺州寧??h
義勝軍治今紹興市越城區(qū)
887年 唐光啟三年
德化軍臺州寧??h
德化軍與臺州同治今臨海市區(qū)
907年 梁太祖開平元年 吳越國天佑四年
吳越國 德化軍臺州寧??h
978年 宋太平興國三年
浙江東道臺州寧??h
997年 宋至道三年
兩浙路臺州寧??h
兩浙路治所在今杭州市
1074年 宋熙寧七年
兩浙東路臺州寧??h
兩浙路臺州寧??h
宋熙寧七年(1074),分為兩浙路(治杭州)為東西路,兩浙東路轄越、婺、衢、明、臺、處、溫七州。治山陰縣(今紹興市越城區(qū)),尋合為一,九年(1076)復(fù)分,十年(1077)復(fù)合。
1076年 宋熙寧九年
兩浙東路臺州寧??h
1077年 宋熙寧十年
兩浙路臺州寧??h
1129年 宋建炎三年
兩浙東路臺州寧??h
1276年 元至元十三年
江淮行省浙東道臺州寧海縣
至元十三年元滅宋,置江淮行省于揚州,統(tǒng)兩淮、兩浙地,又稱淮東行省、揚州行省。二十一年,徙省治于杭州,稱江浙行省。二十三年,還治揚州,復(fù)稱江淮行省。二十六年,再次徙治杭州。二十八年,以江北州縣隸河南行省,改稱江浙行省。大德三年(1299),罷福建行省,以其地屬江浙行省。轄境包括今江蘇南部,浙江、福建二省及江西部分地區(qū)。
浙東道治所先后在慶元、紹興、處州、溫州、婺州間遷徙不定。大德六年(1302年)十月固定在慶元路(今寧波市區(qū))。管轄?wèi)c元、衢州、婺州金華)、紹興、溫州、臺州、處州(麗水)七路。
1277年 元至元十四年
江淮行省浙東道臺州路寧??h
1284年 元至元二十一年
江浙行省浙東道臺州路寧??h
1286年 元至元二十三年
江淮行省浙東道臺州路寧??h
1291年 元至元二十八年
江浙行省浙東道臺州路寧??h
1359.1.21 元至正十八年十二月丙戌
元江浙行省浙東道臺州路寧海縣
朱元璋浙江分省臺州路寧??h
浙江分省治寧越府(今金華市),二十年正月乙卯(1360.2.14)改寧越府名為金華府。二十三年二月戊寅(1363.2.21)徙浙江分省省會于嚴(yán)州府(建德市)。二十六年十二月己未(1367.1.12);裁浙江分省,改置浙江行省,省會自嚴(yán)州府移治杭州府。
1367.1.12 元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己未
元江浙行省浙東道臺州路寧??h
朱元璋浙江行省臺州路寧??h
1368年 洪武元年
浙江行省臺州府寧??h
1646年 清順治三年
浙江省臺州府寧??h
1662年 清康熙元年
浙江省紹臺道臺州府寧??h
1668年 清康熙七年
浙江省寧臺溫海道臺州府寧??h
1672年 清康熙十一年
浙江省臺海道臺州府寧??h
1685年 清康熙二十四年
浙江省寧臺道臺州府寧??h
1726年 清雍正四年
浙江省寧臺道臺州府寧??h
1911年11月 清宣統(tǒng)三年九月
浙江省臺州軍政府寧??h
1912年7月 民國元年
浙江省寧??h 1914年1月 民國三年
浙江省會稽道寧??h
1927年 民國十六年
浙江省寧海縣
1932年9月 民國二十一年
浙江省第五特區(qū)寧??h
1933年10月 民國二十二年
浙江省第四特區(qū)寧??h
1934年 民國二十三年
浙江省臨海行政督察區(qū)寧??h
1936年 民國二十五年
浙江省第七行政督察區(qū)寧??h
1943年 民國三十二年
浙江省第六行政督察區(qū)寧??h
1949年6月 民國三十八年
中共浙江省第六專區(qū)寧??h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10日
浙江省臺州專區(qū)寧??h
1954年10月22日
浙江省寧波專區(qū)寧??h
1957年9月23日
浙江省臺州專區(qū)寧??h
1958年12月29日
浙江省臺州專區(qū)象山縣地
1958年12月
浙江省寧波專區(qū)象山縣地
1961年12月15日
浙江省寧波專區(qū)寧??h
1970年
浙江省寧波地區(qū)寧??h
1983年7月27日
浙江省寧波市寧??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