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體育課命題與檢測一、體育教學評價的意義 系統(tǒng)的從事體育鍛煉,可以促進人體的生長發(fā)育,提高各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能力,而不同的運動,對于人體的影響亦有所不同,不僅如此,不同的競技運動項目,對人體的體型及生理機能特點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有必要通過對人體的測量與評價來闡明形態(tài)與機能能力及運動成績之間的關系;闡明身體練習對形態(tài)結構及生理機能的影響等,來指導體育鍛煉。 ㈠人體測量發(fā)展概況 人體測量的歷史可追溯很遠。開始主要是由文明古國的一些雕塑家們,為確定理想的體形,對人體各部位的比例進行過研究,而且也制作過相應的模型,但無法證實是否對人體做過實際測量。直至1835年,才由比利時學者奎特萊特(Quaetelet)首次提出了“人體測量”這個概念之后,于1860年,另一學者庫魯梅爾(Cromwell),通過對8-18歲學生的人體測量,得出了11-14歲女孩的身高與體重超過男孩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重要結論。 由于這個時期,人體測量的重點只限于形態(tài)測量,故稱之為人類學測定時期(1760-1880年)。 自1880年開始,人體測量的內容逐漸趨于多樣化,開始增加了肌力測定。在體育界則以引體向上與俯臥撐為主要肌力指標。由于這個時期,肌力測定十分活躍,故稱之為肌力測定時期(1880-1915年)。 進入20世紀以來,體育界人體測量的重點轉向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的測定,測量領域愈來愈廣,測量指標及評價方法亦日益豐富,許多國家把青少兒的人體測量加以規(guī)范化、制度化,甚至作為一項國策來實施。如前蘇聯(lián)的《勞衛(wèi)制》、日本的《小學、中學生體力測定》、我國的《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等,即是如此。 我國的人體測量工作,在解放前主要是由外國傳教士進行的。但由于測量方法不統(tǒng)一,尤其是年齡的計算方法不統(tǒng)一,測量結果難以置信。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勞衛(wèi)制》、《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實行,人體測量工作得以廣泛開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我國的人體測量工作正向著多項指標的綜合測量與綜合評價的方向發(fā)展。 二、體育教學評價的理論依據(jù)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評價是通過系統(tǒng)地收集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成績、體育教師的教學情況等信息,依據(jù)一定的標準和方法進行價值判斷的活動。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對課程的教與學進行診斷,并確定課程目標的達成程度,它是不斷完善課程建設的重要依據(jù)和途徑。 三、體育教學評價的目的 ㈠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情況,以及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 ㈡判斷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以便改進教學。 ㈢發(fā)現(xiàn)學生的潛能,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個性的機會,并鼓勵和促進學生進步與發(fā)展。 ㈣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的能力。 四、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理念 新課程教學評價強調發(fā)展性評價,突出評價的多元性、互動性、激勵性、診斷性、過程性。 ㈠以診斷為重點,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的出發(fā)點是對教師課堂教學實踐的診斷,其重點是診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最終指向教學質量的提高。評價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促進教師個人的發(fā)展。 ㈡以學評教,促進教學改進,促進學生發(fā)展 即以學生的“學”評價教師的“教”。課堂教學的評價,不僅要關注教師教的行為,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呈現(xiàn)的認知、思維、情感等方面的發(fā)展程度。 要通過課堂教學目標的評價,引導教師按照課程標準、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有序的教學,完成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等基礎性目標; 從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情感體驗,注意學生發(fā)展性目標的形成。 通過課堂教學過程的評價,引導教師認真地研究并有效實施課堂教學策略,通過教學效果的評價,引導教師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學業(yè)水平的整體提升,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改進教學。 五、評價的原則 ㈠導向性原則 課堂教學評價要具有明確的導向性,要充分體現(xiàn)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要通過評價使評價對象的實踐和行為不斷地符合學科課程改革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考慮課程總目標在每一節(jié)課中是否得到具體落實,要考慮是否體現(xiàn)課堂教學改革的理念和方向要求,要考慮是否體現(xiàn)學科課堂教學的特點,是否有利于課程標準的達成。 ㈡診斷性原則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評價更加強調評價的分析診斷功能。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點是對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進行分析,并指出改進和發(fā)展的方向,進而改善教師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質量。 ㈢多元性原則 多元性原則主要體現(xiàn)為評價的主體、方法和功能的多樣性。課堂教學評價應以教師自評為主,教育行政人員、教學研究人員、學校管理人員、教師同行、學生、家長等都可以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來。課堂教學評價的方法可以采用課堂觀察法、學生調查法、學生測驗法以及自我反思法等多種方法。評價的功能包括鑒定、評比、檢查,更應該強調分析、診斷和指導。 ㈣可行性原則 課堂教學評價應當簡便易行,便于操作。課堂教學評價要符合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實際。評價標準既是期待實現(xiàn)的目標,又必須是目前條件下能夠達到的。評價標準要得到教師的認同和接受,以有利于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功能。評價要點必須是可觀察、可感受、可測量的,便于評價者進行判斷。 六、評價的重點 從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情感體驗,注意學生發(fā)展性目標的形成。
七、學習成績評定建議 課堂教學是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過程,是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實現(xiàn)具體發(fā)展目標的過程。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渠道,是教師教育思想、教學能力、教學經(jīng)驗、教學智慧、教學風格的綜合體現(xiàn)。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師教學評價的主要形式,是課程實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建立完善的課堂教學評價機制,既關注教師的教,又關注學生的學,實現(xiàn)促進學生發(fā)展和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雙重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確保新課程改革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 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成績評定是對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以及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進行的判斷與等級評定。 評價內容的全面性與選擇性——學習評價應以《標準》中提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方面的具體目標為依據(jù),全面評價學生的情況,對具體的評價內容學生應有一定的選擇權; 評價方法的個體差異——學習評價應有利于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并能考慮到學生在體能、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差異,以充分激發(fā)與調動每一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潛力,促進學生進步和發(fā)展; 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學習評價應注意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與能動性,將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與教師評價有機結合起來。 ㈠學習評價的內容 例子(初中) 各年級教學安排 初一年級教學安排
初二年級教學安排
初三年級教學安排
例子(初中) 新課程教學內容安排
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時,應選擇能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一些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1.體能的評價:學生體能學習成績評價的內容應有助于促進學生體能的全面發(fā)展,可參考《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自行安排,具體的考核項目學生可有一定的選擇權。 首先,在學習開始時,測驗學生的原始成績;記錄學生平時體能發(fā)展變化的情況;考核時教師先對學生的每一項體能進行測試,并在“評價等級”相應的格中記錄具體的成績。然后,學生自己根據(jù)體能測試成績、進步幅度和表現(xiàn)進行等級評價;同伴根據(jù)該生的體能測試成績、進步幅度和表現(xiàn)對該生進行等級評價;教師根據(jù)該生的體能測試成績、進步幅度和表現(xiàn),參照學生自評和互評的等級對其進行等級評價。 2.知識與技能的評價:學生體育與健康知識成績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對體育與健康的認識,以及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方法的掌握與運用;專項運動技能掌握與運用情況的評價應根據(jù)各校和學生選擇的具體運動項目進行,具體的評價內容可以包括規(guī)定動作的展示、在教學比賽中學生所學專項運動技能的運用、學生擅長技能的展示。 3.學習態(tài)度的評價:學生學習態(tài)度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在體育與健康課上的出勤與表現(xiàn)、學生在課外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參與體育活動和健康教育活動的行為表現(xiàn)。 4.情意表現(xiàn)與合作精神的評價:學生情意表現(xiàn)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的情緒調控能力、自信心和意志表現(xiàn);學生合作精神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5.健康行為的評價:學生健康行為評價的內容主包括生活習慣(如是否吸煙和酗酒、飲食習慣等)、遵守作息制度的情況、個人衛(wèi)生和公共衛(wèi)生等。 ㈡學習評價的方法 根據(jù)學生年齡、學段的特點,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成績評定方法應有所差異。學習評價可采用多種評價方法,如觀察、口頭評價、測驗、技能評定、展示、成長記錄、量表評價等。 體能的評定可采用測驗、成長記錄等方法;知識與技能的評價可采用觀察、展示、技能評定、口頭評價、測驗等方法; 學習態(tài)度、情意表現(xiàn)和合作精神的評價可采用觀察、量表評價、口頭評價等方法; 健康行為的評價可采用觀察、口頭評價、量表評價等方法。 在評價時,要注意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絕對性評價和相對性評價相結合。 ㈢學習評價的形式 1.學生自我評價——學生對自己的體能、知識與技能、學習態(tài)度、情意表現(xiàn)與合作精神、健康行為等進行的評價。 2.學生相互評價——學生對自己的體能、知識與技能、學習態(tài)度、情意表現(xiàn)與合作精神、健康行為等進行的評價。 3.教師評價——教師依據(jù)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度、行為表現(xiàn)和進步幅度等,參照學生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的情況,對學生體能、知識與技能、學習態(tài)度、情意表現(xiàn)與合作精神、健康行為等五個方面的學習成績進行的綜合評價。 隨著學段的升高,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較為扎實的知識與技能基礎以及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中,體育教師應積極指導、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并加大學生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在成績評價中的比重。 例1:水平二(小學3-4年級)學生體育成績學習成績評定 水平二階段的學生是形成體育態(tài)度的關鍵時期,通過兩年的體育學習和活動,以及隨著年齡的增長,體能、運動技能、社會認知水平的提高,可以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體育興趣和積極的體育態(tài)度。因此,這一階段可以采用等級制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成績進行評定。為了更好地激發(fā)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改進學習,應盡可能收集學生體育學習的進步、變化等方面的資料,并對學生進行評語式評定。 例2:水平四(初中階段)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習成績評定 如在小學階段讓學生盡可能通過體育活動或游戲活動獲得各種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的話,那么,在初中階段就應該讓學生較為廣泛、全面地學習多種體育與健康的知識和技能。由于這一階段的學生無論是體能和運動技能水平,還是認知水平都較小學階段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對學生體育學習成績的評價不但要包括體能、知識和技能、學習態(tài)度、情意表現(xiàn)與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內容,而且,評價的方式也要發(fā)生一定的變化。在評價方法上更多的采用測驗、自評、互評結合教師評定等。 例3:水平五(高中階段) 北京市崇文區(qū)體育與健康課程模塊學習評價表
八、體育與健康課評價的實施 ㈠平時檢測 學校體育教學成果的考核是多方面的,如學生體質健康的情況、生長發(fā)育情況等應由體育組配合校醫(yī)一起進行測量、統(tǒng)計、分析、比較。體育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做好體育的基本活動、技能和身體素質的考核工作,應該以體育教學工作的計劃任務為標準進行考核與衡量。 1.平時檢測。 主要檢測學生掌握動作的質量,同時也要注意學生達到的成績。如跳高,動作質量好還應達到一定的高度。 2.平時檢測是隨堂進行的。 不必規(guī)定專門的時間,教師可在學生做練習的過程中進行檢測記分,也可以隨時抽出某幾個學生進行檢測。這樣,既檢測了學生對動作掌握的情況,又達到了啟發(fā)、引導其它學生的目的。 3.平時檢測的內容應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了學生各個部分的學習內容,如開始部分的隊列練習、準備部分的一般發(fā)展練習、廣播操、更多的是基本部分所學的各類教材。 4.平時檢測的方式有提問,技評或配合《體質健康標準》進行的檢測。但是不管檢測什么,教師都應事先向學生說明。 5.平時檢測有利于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和改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了解學生對各環(huán)節(jié)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所以檢測的次數(shù)多些為好,以便更客觀地評定學生體育成績。一次不能檢測完全班,可分兩次或三次課檢測,或對某些學生檢測某個項目,對另一些學生檢測別的項目,這主要靠教師根據(jù)具體情況有目的地進行,但是不管如何檢測,都不應影響課的正常進行。 ㈡定期檢測 1.定期檢測 定期檢測是根據(jù)教學計劃嚴格規(guī)定的檢測項目、標準,并以專門組織的考查課形式進行的。這種檢測有助于教師了解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 2.定期檢測的項目、標準和時間,應在開學即向學生宣布,以便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練習,使檢測工作起到推動學習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 3.定期檢測的標準,應按照《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規(guī)定進行??山Y合《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驗結合起來進行??疾祉椖坎灰诉^多,一般每學期以4-6項為宜。 4.定期檢測的項目中定量指標(如:跑、跳、投等項目)與定性指標(如:技巧、單杠、雙杠、支撐跳躍等)相結合。 ㈢成績評定 體育課的成績評定,是以定期考查和平時檢查的結果,按照一定的比例綜合評定的。每學期期未評一次,學年做出總評。 在評定體育成績時,教師應根據(jù)教育部頒發(fā)的相關文件對超過全學期一定課時的學生不予評定成績。如:崇文區(qū)規(guī)定出勤率小于70%成績?yōu)?。 九、考核課注意事項: 這種類型的課是以檢查學生學習成績?yōu)橹鞯恼n。它一般是在教完了一項教材以后進行的。 在進行考核課時,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 ㈠教師要向學生講明測驗的目的,使他們端正態(tài)度,積極認真地參加測驗,同時也要向學生提出要求,如遵守紀律,服從裁判、嚴守規(guī)則等。 ㈡測驗時,運動強度一般較大,教師除應做好測驗前的組織工作外,還應注意讓學生做好準備活動,同時注意加強安全和保護措施。準備活動不充分,不僅會影響學生的考核成績,甚至可能發(fā)生傷害事故。 ㈢規(guī)定測驗時的次數(shù),宣布測驗的標準。如跳高在及格、良好、優(yōu)秀的標準高度上都規(guī)定為試跳三次;跳遠三次,以其中最遠的一次計算成績;快速跑項目最多跑兩次;體操武術等項目兩次。以上各項均取其中最好的一次成績計算成績。 ㈣測驗課中仍應加強教學因素。教師除了安排測驗項目外,還可以適當安排一些復習教材的內容,這樣不僅能促進學生身體的全面發(fā)展,而且有利于學生鞏固技術。因為上測驗課時,學生精力比較集中,改進動作一般較快,所以教師應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條件,加強教學因素,指導學生改進和提高動作質量。 ㈤上測驗課前,教師同樣要認真?zhèn)湔n,做好測驗的各項準備工作,如培養(yǎng)助手,布置場地,準備好登記表格等。 十、目前評價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㈠關于體育考試項目 體育考試(初三升學與高三畢業(yè)會考)的項目的設置應有全面性、科學性、引導性、可操作性。但由于當前的場地設備、監(jiān)考人員、教學內容等多方面因素,我認為目前應重點考慮定量的測驗項目。如:跑、跳等以時間、距離、高度、遠度等項目為主。 ㈡處理好全面發(fā)展與初三升學考試和高中會考的關系 初三升學考試或高中會考的項目是有限的,如規(guī)定了平時必須上體操項目(如:單杠、雙杠、支撐跳躍、技巧),這些項目運動負荷較小,有些初、高三考試項目必須經(jīng)常練習才能提高,可以采用“課課練”教學模式來補運動負荷的不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