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 | 太宗,名李世民(公元599-649年),唐高祖李淵次子。殺太子李建成后,逼高祖禪位給他。在位23年,患痢疾而死,終年51歲,葬于昭陵(今陜西省醴泉縣東北50里的九宗山)。 李世民,生于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9年),為唐高祖李淵次子,李淵希望他將來成為一個濟世安民的人物,于是便給他取名為世民。隋煬帝在位期間橫征暴斂, 荒淫無度,各地反隋斗爭此起彼伏。公元617年,李世民見時機成熟,便和劉文靜等人策動李淵起兵反隋,攻入長安。唐朝建立后,李世民被封為秦王,任尚書 令。面對群雄割據(jù)的局面,李世民領(lǐng)兵南征北戰(zhàn),先后消滅了薛仁果、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割據(jù)勢力,逐步統(tǒng)一了全國,是唐朝的實際開創(chuàng)者。 李世民非但功冠天下,而且網(wǎng)羅了一大批人才,武有尉遲敬德,秦叔寶,徐世積,李靖 | | 等名將,文有房玄齡,杜如晦等十八學士。這使他能和太子李建成展開爭奪皇位的激烈斗爭。李建成具有太子的合法身份,得到一大批皇親國戚的支持。他長期留守 關(guān)中,在京城長安有著堅實的基礎(chǔ),連宮廷的禁衛(wèi)軍也在他控制之下。高祖中意于他,高祖寵妃張婕妤和尹德妃也與他關(guān)系密切。他利用這些優(yōu)勢,屢次想除掉李世 民,以便順利地繼承帝位。有一天晚上,他請李世民到府中飲酒,在酒中下了毒藥。李世民不防,端杯飲下,忽覺肚腹絞痛。他的叔父淮安王李神通正好在場,將他 背回西宮。他一陣嘔吐,吐出許多血,這才知是李建成下的毒。他連忙請醫(yī)服藥,總算慢慢地恢復(fù)了過來。 此后,李建成聯(lián)合四弟齊王李元吉,加緊了除去李世民的活 動。他以重金暗中收買秦王府的尉遲敬德等將領(lǐng),遭到了拒絕。他又慫勇高祖將李世民的心腹謀士陸續(xù)調(diào)離秦王府。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五月,突厥進犯中 原,李建成乘機上奏高祖,讓李元吉任主帥前去抵敵,高祖應(yīng)允。李元吉提出要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三員猛將歸他指揮,并調(diào)秦王府的精兵充實自己的部隊, 企圖借此削奪李世民的兵權(quán),然后將李世民殺掉。李世民面臨危局,和妻舅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人商量對策。兩人力勸李世民先發(fā)制人,李世民猶豫說:“兄弟互 相殘殺,總不太好,不如等他們先動手,我們再回擊?!眱扇思绷?,說如果再不動手,他們不愿留著白白送死。李世民這才定了先下手的決心。 公元626年6月3日,李世民上朝向高祖揭露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罪行,說他們在后宮胡作非為,與張捷妤,尹德妃關(guān)系暖昧。這觸到了高祖的痛處,大驚說: “他們竟敢干這樣的事?”李世民緊接著說:“他們還幾次企圖加害于我,如果不是為兒處處防備,早就見不到父皇了!”邊說邊哭。高祖感到事關(guān)重大,要他們兄 弟三人明天一早上朝,當面對質(zhì),以便弄清事實后處理。 第二天一早,李世民親自率領(lǐng)長孫無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門周圍。玄武門的守將常何原是李建成的心腹,這時已經(jīng)被李世民派人用重金收買。張婕妤聽到風聲,急忙差 人告訴李建成。李建成和李元吉商量,李元吉說:“我們趕緊布置兵馬,稱病不去上朝,觀察一下再說?!崩罱ǔ烧f:“不怕,宮內(nèi)有張,尹兩妃作內(nèi)應(yīng),宮外有我 的軍隊守御玄武門,他李世民能把我怎樣。”要李元吉和他一起上朝。部下也勸李建成帶著衛(wèi)隊上朝,以防不測,他拒絕,仍和李元吉騎馬進入玄武門。 他們二人騎馬來到臨河殿時,忽覺氣氛異常,就急忙撥轉(zhuǎn)馬頭往回跑,忽然有人喊道:“太子殿下,齊王為何不去上朝?”李元吉回頭一看是李世民,連忙取弓連射 三箭而不中,李世民一箭將李建成射下馬來,當即死去,李元吉倉皇朝西奔逃,迎面撞見了尉遲敬德率領(lǐng)七十多名騎兵殺來,又掉轉(zhuǎn)馬頭往回跑,一陣亂箭射來,他 滾下馬鞍,鉆時了樹林,卻正巧遇見李世民。兩人搏斗,李元吉騎在李世民身上,奪下弓,扼住了李世民的喉頭,在這危急關(guān)頭,李元吉忽見尉遲敬德馳馬趕到,又 拔腿就逃,卻被尉遲敬德一箭射死。 東宮和齊王府 的將士得知玄武門出事,立即出動兩萬多人猛攻秦王府。李世民一面指揮部下抵擋,一面派尉遲敬德帶兵進宮。這時,高祖正和妃子、大臣在宮苑湖里泛舟游玩。見 尉遲敬德帶兵而來大吃一驚。尉遲敬德稟告說:“太子,齊王叛亂,秦王恐驚動陛下,特派臣來護駕。”高祖忙問:“太子和齊王現(xiàn)在何處。”尉遲敬德回答說: “已經(jīng)被秦王處死?!备咦媸蛛y受,命令登岸,問左右該怎么辦。一旁的宰相蕭禹順水推舟說:“秦王功德蓋世,深得人心,現(xiàn)在既然沒有了建成,元吉,就該立 秦王為太子?!蔽具t敬德緊接著說:“外面尚未完全平靜,請陛下降旨,要各路軍隊接受秦王節(jié)制。”高祖只好依言降旨。三天后,高祖正式立李世民為太子,執(zhí)掌 國事。這件事史稱“玄武門之變”。 有的學者對玄武門之變持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李淵并非昏庸無能之輩,李建成也并非怙惡不悛之徒。李世民和李建成之爭,屬于封建皇子間為奪取嗣位而進行的相互殘殺。對于一些文學作品在玄武門之變中貶低李淵,李建成和抬高李世民的傾向表示異議。 公元626年8月甲子日,李世民逼迫高祖讓位,由他即位稱帝,是為唐太宗,第二年改年號為“貞觀”。 太宗即位后,成為歷代帝王中杰出的政治家之一,為后世帝王的楷模,其主要表現(xiàn)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善于納諫,也就善于聽取臣下的不同意見,明辯是非,然后采納正確的意見。唐太宗曾經(jīng)對大臣蕭禹說:“我少年時就喜愛弓箭,得到好弓幾十張,自以為再不 會有更好的弓了,近來拿給工匠看,工匠說都不是好弓。我問是什么原因,工匠說,木心不直,自然脈理都斜,弓雖然硬,發(fā)箭卻不能直。我才知道以往的鑒別不夠 精確。我以弓箭定天下,尚且不能真正識別弓箭的優(yōu)劣,何況天下的事我怎么能都懂得?!庇幸淮?,他問魏征:“君王怎樣才算明智,怎樣才算昏暗?”魏征回答 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彼仲澩?,于是,鼓勵大小官員都可以積極進諫。 公元630年,李世民下令修復(fù)洛陽宮,以備他去游玩。給事中張玄素勸諫說:“如今戰(zhàn)爭剛結(jié)束,社會還未恢復(fù)元氣,陛下卻先下令修繕洛陽宮,如果不停止,一定會遭致隋煬帝、夏桀、商紂王一樣的下場?!崩钍烂衤犃诉@一席意見,下令停止修復(fù)洛陽宮,并且賞賜了張玄素。 諫臣中最突出的是魏征,他經(jīng)常進諫,提出過許多很好的建議,常常與李世民當面爭執(zhí),即使李世民大怒,也還是神色不變,堅持真理。公元626年,李世民下詔 征兵,規(guī)定不滿十八歲而個頭高大的男子,也可以征。魏征卻扣住了這道詔書不發(fā),太宗連催幾次,他都不理。李世民大怒,召來魏征訓斥他大膽抗旨。魏征鎮(zhèn)靜地 說:“臣聽說竭澤而漁,就無魚可捕了。陛下將不滿18歲但身強力壯的男子征來當兵,以后再到哪里去征兵呢,再說,國家的賦稅讓誰來負擔呢,并且陛下以前宣 布18歲以上的男子才征,現(xiàn)在的詔書一下,你不是失言于天下嗎?”李世民聽了,啞口無言,良久,才承認自己錯了,撤銷了這道詔書,還提升魏征為太子太師。 一天,李世民正在逗弄一只小鷂(即雀鷹,比鷹小,可幫助打獵),見魏征進來,怕他責怪,忙將它藏在懷中,魏征裝作沒看見,向太宗奏事,又故意拖延時間。等 他離開,小鷂已經(jīng)悶死了。有一次,太宗退朝回到宮中,怒氣沖沖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xiāng)下佬?!遍L孫皇后忙問殺誰。太宗說:“魏征常常當面頂撞 我,使我難堪?!遍L孫皇后就退出去穿上禮服再進來,向李世民道賀道:“君主圣明,臣下才敢直言進諫,魏征敢于當面頂撞陛下,說明陛下是對明之君,臣妾怎能 不向陛下祝賀呢”李世民聽了皇后委婉的批評和規(guī)勸,努氣頓消,清醒地認識到虛心納諫對于天下興亡的重要性。 貞觀中期以后出現(xiàn)了盛世,大臣都極力歌頌李世民,只有魏征保持著清醒的頭腦,給李世民指出了10個缺點,要他警惕。李世民就鄭重地將它抄在屏風上,以便早 晚閱讀,引為戒鑒。公元643年,魏征病死,李世民十分悲痛,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魏征一死,我失 去了一面鏡子?!?/span> 二、知人善用,惟才是舉。太宗 在一個分崩離析的社會基礎(chǔ)上,盡使“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形成一個團結(jié),堅強的統(tǒng)治核心。他要大臣封德彝推薦人才,封德彝回答說:“不是臣不留意,實在 是當今沒有奇才?!崩钍烂窈懿灰詾槿坏卣f:“用人如有器物,要各取所長。古時候有過太平盛世,難道那時候的賢才都是從別的時代借來的嗎,是你自己不能識 人,怎能斷定今世沒有奇才?!?他反對靠親戚關(guān)系和論資排輩。他常對臣下說:“君主一定要大公無私,才能使天下人心服。官員不論大小,都應(yīng)當選用賢才,不應(yīng)該以關(guān)系的遠近,資格的高低來 決定官職的大小?!惫?27年,李世民論功行賞,把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等5人評為一等功臣,李世民的叔父,淮安王李神通不服,爭辯說:“太原起兵 時,臣第一個響應(yīng),多年來赴湯蹈火,不辭辛勞。房,杜二人不過舞文弄墨,從沒有打過仗,現(xiàn)在卻評得功大于我,官高于我,實不公平?!崩钍烂窕卮鹫f,叔父是 國家的至親,我怎么不信任呢,但是,治理國家不能以私廢公。李神通無言可答。 李世民甚至從敵對營壘的人中取得了許多人才。他最倚重的猛將尉遲敬德,原來是他的敵人劉武周手下的偏將,劉武周被李世民戰(zhàn)敗,尉遲敬德與隋將尋相一起降 唐。不久,尋相叛唐,李世民的部將就把尉遲敬德也抓起來準備殺掉,以免留下后患。李世民卻將他釋放,更是請他到自己府上,和他推心置腹地長談,說:“大丈 夫意氣相投,就竭盡忠心,這些小事不必計較了,我決不會聽信讒言,隨便懷疑好人的?!闭f完,還送給他許多金銀財帛,尉遲敬德十分感動,從此忠心耿耿,無論 李建成用重金收買他,或派刺客行刺他,他都毫不動心,始終追隨李世民,成為得力助手,在玄武門之變中立下大功,被封為吳國公。 魏征原是李建成的謀士,曾勸說李建成殺掉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后,有人揭發(fā)了這件事,李世民派人把魏征找來,恨恨地責問說:“你為何在我們兄弟之間挑撥離 間”魏征坦率地說:“那時候我是太子的謀士,當然要為他出謀劃策,可惜太子沒有聽我的話,否則,也不會落到今天的下場?!迸赃叺娜硕家詾槔钍烂駮幩肋@個 他所痛恨的人,但出乎眾人意料,李世民卻認為他說話坦率,為人正直,很有膽識,是人人才,非但不加罪,還任他為諫議大夫,專門負責向朝廷提意見。 公元629年,李世民下詔要百官議論國事,提出建議。中郎將常何提了20條建議,寫得頭頭是道。李世民知道常何是個沒讀過書的武將,詫異他怎么寫得出這樣 有水平的奏章。一問,原來是常何的朋友馬周寫的。馬周是一個落魄文人,出身低微,李世民不計較這些,馬上派人去請,還連著四次派人去催。馬周到后一交談, 李世民發(fā)覺他的確是個治國的人才,馬上任命他為監(jiān)察御使,后又升為中書令,主持朝政。 公元643年,為了褒彰功臣,李世民命人將長孫無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齡等24功臣的像畫在凌煙閣上,史稱凌煙閣畫像。他還常去觀賞,以示對功臣的贊賞和記念。 三、感覺到人民力量的強大。李世民親自參加了反隋戰(zhàn)爭,見到了強大的隋王朝被農(nóng)民起義所摧毀。所以,他稱帝后,就以隋朝的滅亡為戒鑒,小心謹慎地治理國 家,力求緩和階級矛盾,避免人民起義,他對臣下說:“人君依靠國家,國家依靠百姓,刻薄百姓來奉養(yǎng)人君,就象割身上的肉來食用,肚子固然飽了,但身子也完 了;人君固然富了,但國家也就亡了。所以人君的災(zāi)禍,不是來于外面,而是由自己造成的,如果人君嗜欲太盛,就須多費財物,就得加重賦稅,百姓就會憂苦,國 家就會危險,人君也就非敗亡不可。我常常想這個道理,所以不敢縱欲?!庇终f:“我在朝廷上每說一句話,總得思考再三,怕講錯了害民,因此不敢多說話?!彼?時常教育太子李治。比如在吃飯時,他說你知道了耕種的艱難,就會常常有飯吃,騎馬時,他說,你知道了馬的勞逸,不去耗盡它的體力,就能經(jīng)常騎它。泛舟時, 他說:“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百姓好比水,人君好比舟。一個人君,按正道辦事,百姓就會擁護他,不按正道辦事,百姓就會起來推翻他?!币罁?jù)這種民本思 想,李世民寬刑減法,輕徭薄賦,推行均田制,租庸調(diào)法和府兵制度,減輕了一些對人民的剝削壓迫。 對外方面,他采取中國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針,不輕易用兵,但對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者的內(nèi)侵,卻給以堅決的回擊。玄武門之變發(fā)生后,東突厥頡利可汗乘火打劫,率兵 長驅(qū)直入,一直打到與長安只有一水之隔的便橋,李世民在兵力遠不及突厥的情況下,親率6名親兵,在渭水便橋與頡利可汗會談,以進奉財物和稱臣的條件使突厥 退兵。這使李世民感到莫大恥辱,親自訓練將士,很快訓練出一支精銳部隊。貞觀三年,他派名將李靖率師北征,一舉俘虜10萬余人,活捉頡利可汗,攻滅了東突 厥。從公元639年開始,李世民將唐的勢力不斷伸向西域,并命大將蘇定方率軍總攻西突厥,在伊麗水(今新疆伊犁河)西突厥遭到沉重打擊后敗亡被滅。 在處理民族問題上,李世民的胸懷是很博大的。突厥滅亡后,他沒有采取把突厥人超出漠北的做法,而是把他們妥善地安置在河套地區(qū),任命突厥的首領(lǐng)作都督,順 應(yīng)他們的風俗習慣。還大量提突厥貴族到朝中作官。當時朝中五品以上的突厥武官多達100余人,幾乎占朝中武官中的一半。李世民對突厥的政策,產(chǎn)生了極大的 影響,加強了周邊各族對大唐的向心力。東北,西北的許多部族,紛紛要求內(nèi)屬和歸附,各族君長一齊尊奉他為天可汗,使唐帝國的聲威遠播域外。公元641年, 李世民又以文成公主出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使?jié)h藏兩族人民的關(guān)系空前密切。 李世民所采取的這一系列措施,把一個民不聊生、邊患無窮的中國,建設(shè)成一個經(jīng)濟繁榮、國力強盛、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國家,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強昌盛的封建國家,史稱“貞觀之治”。 但是,李世民晚年,生活又趨于奢侈,他大興土木,加重賦役,連年對外用兵,曾三次親征高麗都歸于失敗,向東發(fā)展勢力的愿望沒能實現(xiàn)。 公元649年3月,李世民得了痢疾,醫(yī)治無效,命太子到金液門代理國事。5月病危,召太子,妃嬪進臥室,又召長孫無忌,褚遂良入內(nèi)接受顧命,并命令褚遂良起草了遺詔。不久,一代英主李世民病死于長安宮中的含風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