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篇
老年人關于退休的困惑和誤區(qū)特點,主要集中在捂住錢袋子,不敢投資或亂投資。還有就是對退休生活毫無規(guī)劃,或者隨遇而安無聊度日,或者是盲目羨慕別人的精彩退休生活而自己又力不從心。建議老年人要在財務狀況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對自己的退休生活合理安排,并展開適當投資,做到多方面的平衡。 迷思7:每月拿著四五千元的退休金,生活無聊,不知如何打發(fā)時間。 “人家嘛,退休后,要不就是含飴弄孫,要不就是打打麻將,可我既沒有子女更沒有孫子孫女,也不好麻將這一口,退休后的日子真的有些無聊,不知道如何打發(fā)時間。只能偶爾去去老父親老母親家里,跟他們閑聊幾句家常里短。” 家住上海普陀區(qū)的董阿姨,本來是當地一所小學的語文老師,今年54歲。本來,董阿姨的退休生活還算充實,主要是照料工作比較繁忙的先生。去年,董阿姨的先生因為突發(fā)重病過世,董阿姨一下子覺得沒了主心骨。而且,董阿姨夫婦當年是新派的“丁克族”,一直沒要孩子,如今,家里一下子冷清了。 “從物質條件來說,我先生原來的工作單位條件很好,他的職務也比較高,所以我們家經濟條件還是不錯的。從我個人說,我現在退休工資也有4000多塊,聽學校里的人講,最近又要加退休工資了,以后每個月肯定超過5000元了。我現在一個人生活,根本花不了幾個錢。雖然不用擔心錢不夠花,但心里總歸不太開心,不知道如何讓自己的日子重新充實起來。”面對未來漫長的歲月,面對那些清冷的家具,董阿姨神色中難免有些悵然若失。 本刊點評:老年人可通過合理安排,發(fā)揮余熱,從各個角度提升退休生活品質。 董阿姨這樣的情況,在城市“空巢”老人,特別是獨居老人中,還是頗有代表性的。他們的經濟條件差別比較大,但大體上至少都能自食其力,有些經濟條件還很不錯。但退休以后,與退休前忙碌的工作狀態(tài)相比,他們心理一下子有了落差。尤其是一部分老人本身性格比較內向,在社區(qū)各類活動中也不是活躍分子,于是退休后的他們覺得自己像是一個待在“被社會遺忘的角落里”,空虛寂寞的無聊感隨之用上心頭,甚至覺得自己“很沒用”。 其實,他們大可不必對著自家的墻角顧影自憐。相比年輕人和中年人,雖然已退休人士的年齡較大,但是他們本身也有一些天然的優(yōu)勢。比如經驗足、閱歷深、人脈廣、性格穩(wěn)當辦事牢靠等。所以,有些技術型的老人退休后可以重回相似的工作崗位,繼續(xù)發(fā)揮“帶頭作用”。有些有奮斗精神的老人下海經商開創(chuàng)自己的事業(yè)。更多的老人則會依托本人的特長,或者在自己的興趣愛好基礎上,在社區(qū)參與公益性的活動。 在國外,大部分老年人更是會將慈善和公益活動作為自己退休人生的主要目標,而且還搞得有模有樣,甚至成為一個大項目、大組織。更多的退休專業(yè)人士則創(chuàng)辦各種針對中小企業(yè)、社區(qū)慈善機構的創(chuàng)業(yè)孵化器或成為機構顧問,而這些資深人士開設的顧問機構則往往對社區(qū)服務機構免費開放。 當然,身體還比較健康的老人,也可以走出自己的小屋,走出社區(qū),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或寄情山水,或游歷世界??傊?,退休后的人士,應該將眼光放得遠一些,讓心胸寬廣一些,在為自己創(chuàng)造出一定的物質基礎上,追求更高精神層面的東西,這樣才能讓自己重識對生活的興趣,重新發(fā)掘出自己的價值,體會到一定的成就感。 迷思8:退休了,賺不賺錢,理財還是保守點比較好。 生活在上海的蘇先生今年58歲,即將退休的他是一名工程師,每月收入8000元。同歲的太太已經退休,每月退休金3600元。 早在十年前,因為預估到退休后收入水平可能下降,主管家庭財務大權的蘇太太就已經開始了自備退休金的儲蓄計劃,夫妻倆的一些季度獎金和過節(jié)費,都被她存到了一個銀行儲蓄賬戶中,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去動用。 “我們的考慮是,我們倆對股票什么的根本沒研究,也不像年輕人那樣能玩轉基金,閑錢還是放在銀行比較安穩(wěn)、安心。” 如今,夫妻倆的銀行定期存款已經“小有成就”,已經達到了30萬元。但最近,物價不斷上漲,電視和報紙上天天提“CPI創(chuàng)新高”、“通貨膨脹”等字眼,讓蘇太太有些疑惑:“物價都漲了4.4%,怎么銀行利息還只有2.5%,那我們放在銀行的錢真的越來越不值錢了么?” 考慮到蘇先生兩年后即將退休,夫妻倆想為今后重新打算一番。但除了儲蓄和國債,蘇太太不知道自己還能投資點什么。 本刊點評:如果不想被通脹侵蝕財富,退休理財也要追求一定的效率。 儲蓄是達成理想退休生活的基本方法,很多人也傾向以定期存款的方式來累積未來退休所需的財富。但只采用這種退休金積累方式的人群,往往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通貨膨脹對于儲蓄金的侵蝕力。 由于儲蓄這一投資理財過度保守,雖然安全性極佳,但收益率卻很低,很容易導致資產成長率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特別是最近幾年,我們長期處于“負利率”時代之中,舉例來說,假設你2007年有10萬元存放在銀行儲蓄賬戶中,儲蓄年利率在4%左右,但通貨膨脹率卻上了6%,本金在儲蓄一年后,非但沒有增值,還實際貶值了2%。 在中老年人群中,為退休計劃進行的投資過于保守非常常見。畢竟,投資總會有風險,人們往往不愿意拿自己的退休生活做賭注,因而更加傾向于謹慎、穩(wěn)健的投資方式。然而,謹慎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過于保守就會以犧牲回報率為代價。 理財專業(yè)人士則認為,雖然我們一再強調退休金需求的“剛性”,但這并不意味著退休儲備金的理財應完全排斥風險。在某些情況下,如果投資可以獲得合理的回報而又不必承擔過大的風險,那么這樣的投資在退休計劃中是可以考慮的。為此,我們建議最好能采用多元化的投資來準備退休金,而不是進行單一的存款儲備。再者,我們建議保留一定比例的股票,而不是全盤賣出。另一方面,不同的股票本身也有不同的風險等級,我們可以通過選擇和構建不同的股票池組合,通過不同的倉位增減,在不同的階段改變和改善其風險特性。為此,股票并不一定同“高風險”掛鉤或等同。事實上,長期(如十年甚至數十年)堅持投資股票的風險并不一定有多么高,反而可以作為一種獲取穩(wěn)健收益的手段和工具之一。 誠然,股票投資可能面臨著股價下跌令退休資金縮水的風險,但退休人員往往還要面臨其他風險。比如,在20年至30年的退休生活過程中,通貨膨脹可能給你的生活成本帶來災難性的打擊。為了防范這種風險,你的投資綜合回報就要超出通貨膨脹率──這也就是你的退休資金儲備中需要持有一定比例的股票等積極投資工具的原因。 所以,退休理財不等于保守理財,為了戰(zhàn)勝漫長退休生涯中的“頭號敵人”——通貨膨脹的威脅,退休理財也該積極主動,因地制宜,因勢利導。 【出處:理財周刊】 |
|
來自: jsxzlaoli > 《養(yǎng)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