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繼承和發(fā)展歷史的經驗 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1乎。以王季2為父,以武王3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纘4大王、王季、文王之緒5,一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 “武王末,受命周公6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7。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 【譯文】孔子說:“沒有什么憂慮的,大概只有周文王一個人吧,季歷是他的父親,武王是他的兒子。他的父親開辟道路,他的兒子又陳述了他的思想,武王繼承了太王古公亶父、季歷和文王的遺留下來的未竟的事業(yè),一穿上軍裝就取得了天下。他自身沒有失去顯赫的名聲,被人民尊為天的兒子,擁有了四海以內的財富,宗廟里供奉祭祀的宴席都要有他一份,子子孫孫永遠保持祭祀不斷。” “武王老年的時候,授權周公成就文王、武王的政治規(guī)律,追思太王古公亶父、季歷,往上祭祀以前的先祖,用天子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這種社會行為規(guī)范,通行到諸侯、大夫,及讀書人和平常百姓。如果父親是大夫級官員,兒子是讀書人,父死埋葬按大夫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祭祀按讀書人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如果父親是讀書人,兒子是大夫級官員,父死埋葬按讀書人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祭祀按大夫級官員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一年的守喪時期,也要通行到大夫級官員,三年的守喪期,也要通行到天子;至于給父母守喪,不分貴賤都一樣。” 【說明】接著子思又舉了孔子對周文王的評價。這一段是追述周文王的事跡,是從繼承和發(fā)展歷史的經驗問題出發(fā),并著重指出,有了承先啟后的周文王的思想,有了周文王若干年辛勤治國,新政治國之策,也才有日后的武王伐殷。是周文王奠定了消滅殷商王朝的最根本的基礎。 “武王老年的時候,授權周公成就文王武王的政治規(guī)律,追思太王古公亶父、季歷,往上祭祀以前的先祖,用天子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這一段主要是追述周公的事跡。周公是武王的弟弟,曾任周國攝政王,又是被封為魯國建國后的的第一個君主。周公的主要貢獻是繼承和發(fā)展了周文王的思想觀念和治國策略,徹底打破了殷商王朝的“尚鬼神”思想和“王族祭祀權力”。 《簡明中國哲學史》(人民出版社1973版)第一章第一節(jié):“殷王為要加強他們的種族統(tǒng)治,還把‘上帝’當作父親,自稱是‘上帝’的兒子;因此,‘上帝’就具有至上神又兼有宗祖神的雙重意義。‘上帝’既是至上神,故人人要服從上帝;而‘上帝’又是殷王族的宗祖神,因之就要服從殷王族,特別是作為王族代表的殷王的統(tǒng)治。”經過四百多年時間發(fā)展到商紂王,這種天命思想更成了殷商王朝統(tǒng)治者的有力武器?!渡袝?#183;商書·西伯戡黎》:“王曰:‘嗚呼,我生不有命在天?’”《史記·殷本紀》:“紂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然而,商紂王的天命論卻嚇不倒起來造反的奴隸們?!渡袝?#183;商書·微子》:“父師若曰:‘今殷民乃攘竊神祗之犧牷牲用以容,將食無災。’”意思是說,奴隸們有次將殷王祭祀上帝的牛、羊、豬等祭品都搶走吃光了,這些舉動就表示奴隸們不再相信殷族的宗祖神了。而作為一 —————————————————— 【注釋】1.文王:商末西方諸侯之長。姬姓,名昌。古公亶父之孫,季歷之子。傳說古公亶父見少子季歷和昌賢德,想傳位給他們,季歷的兩兄太伯、仲雍為讓位奔于荊蠻。古公死,季歷繼位,后又傳位于昌。昌即位后,禮賢下士,得太顛、閎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臣,周國勢日強。昌和九侯、鄂侯一起,任商朝三公。商王紂殺九侯、鄂侯,昌不滿,為崇侯虎所讒,被囚于羑里(今河南湯陰北)。得釋后,昌向商獻洛西之地,請除炮格酷刑,得任西伯即西方諸侯之長。西伯昌晚年,周的勢力已非常強盛,所謂“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他終身沒有稱王。其子武王(見周武王)伐商后,始追稱他為文王。 2.王季:即古公亶父的兒子季歷,是姬昌的父親。古公卒,少子季歷繼位,是為公季,后周人追稱王季。周國勢發(fā)展,季歷同商朝屬下的任姓摯氏通婚,加強了與商朝的關系。商王武乙末年,季歷入朝,武乙賜以土地及玉、馬等物品。隨后季歷征伐西落鬼戎,俘獲“十二翟(狄)王”。商王文丁時,季歷進一步對諸戎作戰(zhàn),除伐燕京之戎受挫外,伐余無之戎、始呼之戎、翳徒之戎都得勝利,使周的勢力深入今山西境內。文?。ㄒ徽f帝乙)封季歷為牧師(即方伯)??赡苁怯捎谥艿膹姶螅鹜坛拿埽練v終為商王所殺。 3.武王:文王長子伯邑考被紂所殺。文王死后,由后立的太子發(fā)繼位,即周武王。武王即位的第二年,興師東至孟津伐商,但因時機不夠成熟,只得暫時還師。后來商王紂更加暴虐,殺比干,囚箕子,商朝矛盾急劇激化。周武王又率軍東征,渡孟津,與諸侯相會,作誓聲討紂的罪行。在甲子日清晨周軍進至商郊,與紂兵于牧野決戰(zhàn)。牧野之戰(zhàn)周軍全勝。紂被迫自焚而死,商朝亡。 4.纘:《書·仲虺之誥》:“天乃錫王勇智,表正萬邦,纘禹舊服。”《書·君牙》:“作股肱心膂,纘乃舊服。”《詩·豳風·七月》:“載纘武功。”《詩·大雅·大明》:“于周于京,纘女維莘。”《詩·大雅·烝民》:“纘戎祖考,王躬是保。”《詩·魯頌·閟宮》:“奄有下土,纘禹之緒。”《說文》:“纘,繼也。”這里用為繼承之意。 5.緒:《書·五子之歌》:“荒墜厥緒,覆宗絕祀。”《書·君牙》:“惟予小子嗣守文、武、成、康遺緒。”《詩·魯頌·閟宮》:“纘禹之緒。”《詩·商頌·殷武》:“有截其所,湯孫之緒。”這里用為前人遺留下來的未竟的事業(yè)之意。 6.周公:武王死后,太子誦繼立,是為成王。成王年幼,曾輔佐克商的武王之弟周公旦攝政。管叔、蔡叔懷疑周公將篡取王位,傳播流言,武庚也謀劃復國,與管、蔡結合叛周,糾集徐(在今江蘇泗洪)、奄(在今山東曲阜)、薄姑(在今山東博興東南)和熊、盈等方國部落作亂。周公奉成王命東征,經過三年戰(zhàn)爭,終于平定叛亂。武庚和管叔被誅,蔡叔被流放。為了消弭殷商殘余勢力叛周的隱患,周朝首先命令諸侯在伊洛地區(qū)合力營建新邑,即周朝的東都洛邑(成周)。東都既成,遂遷曾反對周朝的“殷頑民”于此,加以控制。同時,封降周的商貴族微子于商朝故都宋(今河南商丘)地,以代殷商之后;封武王少弟康叔于紂都,成立衛(wèi)國,賜以殷民七族;封周公長子伯禽以奄國舊地,成立魯國,賜以殷民六族。這樣,殷商余民遂被分割,逐漸服從于周朝的統(tǒng)治。 7.禮:《書·皋陶謨》:“天秩有禮。”《書·仲虺之誥》:“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垂裕后昆。”《詩·鄘風·相鼠》:“相鼠有體,人而無禮!”《詩·小雅·十月之交》:“曰予不戕,禮則然矣。”《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易·大壯·象》:“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管子·五輔》:“上、下有義,貴,賤有分,長、幼有等,貧、富有度。凡此八者,禮之經也。”《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韓非子·解老》:“禮者,所以情貌也。”這里專指為禮法、禮節(jié)等級社會的典章制度;傳統(tǒng)習慣、規(guī)定社會行為的規(guī)范之意。 |
|
來自: 傳統(tǒng)文化網站 > 《《中庸》原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