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備要》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卞孝萱 解放前,商務(wù)印書館出版了《四部叢刊》(以下簡稱《叢刊》),中華書局出版了《四部備要》(以下簡稱《備要》),這是兩部膾炙人口的大型古籍叢書,前者注重版本,后者注重實用,海內(nèi)外久有定評。但《備要》注重實用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尚未見有專家詳細論證。特撰此文,略抒管見。 中華書局《校印〈四部備要〉緣起》云:“吾國學(xué)術(shù),統(tǒng)于四部,然《四庫》著錄之書,浩如煙海,坊肆流傳之籍,棼若亂絲,承學(xué)之士,別擇維艱,……同人有鑒于此,爰于前年,擇吾人應(yīng)讀之書,求通行善本,匯而集之,顏曰《四部備要》,……經(jīng)、史、子、集最要之書,大略備矣。”對于這一段話,需作兩點解釋:(一)什么是“應(yīng)讀之書”、“最要之書”?如“段氏之《說文》,孫氏之《周禮》,姚、王、曾之選古文,沈、姚、曾之選詩,以及近代名家……等專集,……極有用者”??梢姡^“應(yīng)讀之書”、“最要之書”即“極有用”之書。(二)在版本學(xué)上,通行本與善本,是兩種價值不同的書籍。通行本一般指普遍流通、文物價值不高的書籍;善本一般指流傳甚少、文物價值高的舊刻本、舊鈔本、手稿本等?!秱湟匪笾巴ㄐ猩票尽保切┦裁磿??“更有校勘精本,如阮文達之《十三經(jīng)》,平津館之諸子等,則書雖同而校本不同?!笨梢姡^“通行善本”,就是通行本中的校注精審者。有比較才能鑒別。今例舉若干種書籍,將《備要》與《叢刊》對照研究,以說明二者采輯方針之不同,從而顯現(xiàn)《備要》注重實用之特色。 先師范文瀾先生說過:“‘五四'運動以前二千多年里面,所謂學(xué)問,幾乎專指經(jīng)學(xué)而言。……派別繁雜,訓(xùn)解浩瀚?!?《中國經(jīng)學(xué)史的演變——延安新哲學(xué)年會講演提綱》)面對這個實際情況,《備要》所選收的經(jīng)部書,既有《十三經(jīng)》古注,又有阮元??摹妒?jīng)注疏》,還有清代學(xué)者所作的《十三經(jīng)注疏》,基本上囊括了《十三經(jīng)》的重要注疏,給學(xué)者研究國學(xué)極大的便利。這是《備要》注重實用的表現(xiàn)。我的介紹,也就從《備要》的經(jīng)部書說起。 (一)《備要》采用清阮元?!妒?jīng)注疏》,《叢刊》無。 《十三經(jīng)注疏》者,十三部儒家經(jīng)典的注疏。南宋以后,開始合刻。清人阮元據(jù)宋本???,附《十三經(jīng)注疏??庇洝贰!肚迨犯濉と钤獋鳌吩疲骸安W(xué)淹通,……撰《十三經(jīng)??庇洝罚瓕W跐h學(xué),治經(jīng)者奉為科律?!睆埶椿铡肚宕鷵P州學(xué)記》 (以下簡稱《學(xué)記》)第六章云:“(阮元編刻《十三經(jīng)注疏》)每卷之后,附??庇洝7灿嘘P(guān)??碧?,旁有一圈,依圈檢記,至便學(xué)者?!薄秱湟凡扇羁獭妒?jīng)注疏》之后,1980年中華書局又校補世界書局縮印阮刻本影印出版,可見此書之“極有用”。 (二)《備要》輯“清十三經(jīng)注疏”,《叢刊》無。 “清十三經(jīng)注疏”者,《備要》采惠棟《周易述》,江藩、李林松《周易述補》,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孫詒讓《周禮正義》,胡培《儀禮正義》,朱彬《禮祀訓(xùn)纂》,洪亮吉《春秋左傳詁》,陳立《公羊義疏》,鐘文《谷梁補注》,皮錫瑞《孝經(jīng)鄭注疏》,劉寶楠《論語正義》,焦循《孟子正義》,郝懿行《爾雅義疏》而成。 惠棟等十二人,《清史稿》有傳,表彰其新撰諸經(jīng)注疏之貢獻。為節(jié)省篇幅,茲不贅引。梁啟超《清代學(xué)術(shù)概論》(以下簡稱《概論》)十四云:“清學(xué)自當(dāng)以經(jīng)學(xué)為中堅。其最有功于經(jīng)學(xué)者,則諸經(jīng)殆皆有新疏也?!苯又菏狭信e了二十一部清代著名經(jīng)疏,其中有十部是《備要》所采者。范文瀾先生在《經(jīng)學(xué)講演錄》中列舉了十部清代經(jīng)學(xué)名著,其中有五部是《備要》所采者。可見《備要》所采輯的“清十三經(jīng)注疏”是精當(dāng)?shù)?,對學(xué)者有用的。 (三)《備要》采胡承珙《小爾雅義證》,戴震《方言疏證》,王念孫《廣雅疏證》,以及朱彝尊《經(jīng)義考》、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等經(jīng)學(xué)名著,《叢刊》無。 胡承珙等五人,《清史稿》有傳,表彰其治經(jīng)之功。為節(jié)省篇幅,茲不贅引?!端膸烊珪偰俊な凡俊つ夸涱愐弧吩u朱彝尊《經(jīng)義考》云:“上下二千年間,元元本本,使傳經(jīng)原委,一一可稽,亦可以云詳贍矣。”梁啟超《概論》十四云:“其在《說文》以外之古字書,則有戴震之《方言疏證》,……胡承珙之《小爾雅義證》,王念孫之《廣雅疏證》,……得此而六朝以前之字書,差無疑滯矣?!蓖瑫衷疲骸啊督?jīng)義述聞》,全書皆糾正舊注舊疏之失誤。所謂舊注者,則毛、鄭、馬、賈、服、杜也;舊疏者,則陸、孔、賈也。宋以后之說,則其所不屑是正矣。是故如高如父子者,實毛、鄭、賈、馬、服、杜之諍臣,非其將順之臣也。夫豈惟不將順古人,雖其父師,亦不茍同?!跻督?jīng)義述聞》,與其父念孫之說相出入者,且不少也?!醿娊袢兆x王氏父子之書,只覺其條條皆犁然有當(dāng)于吾心,前此之誤解,乃一旦渙然冰釋也。雖以方東樹之力排‘漢學(xué)',猶云:‘ 高郵王氏《經(jīng)義述聞》,實足令鄭、朱俯首。漢唐以來,未有其比。' (《漢學(xué)商兌》卷中之下)亦可見公論之不可磨滅矣。” (四)《備要》采王夫之《讀通鑒論》、《宋論》,章學(xué)誠《文史通義》、《校讎通義》,以及萬斯同《歷代史表》,齊召南、阮福《歷代帝王年表》,陸費墀《歷代帝王廟謚年諱譜》段長基《歷代統(tǒng)紀(jì)表疆域表沿革表》,李兆洛《歷代紀(jì)元編》、《歷代地理志韻編今釋》等史學(xué)名著,《叢刊》無。 王夫之等六人,《清史稿》有傳,表彰其治史之功。為節(jié)省篇幅,茲不贅引。章學(xué)誠生平,見《清史稿·文苑傳二》。傳云:“著《文史通義》、《校讎通義》,推原《官禮》而有得于向、歆父子之傳。其于古今學(xué)術(shù),輒能條別而得其宗旨,立論多前人所未發(fā)?!?/p> 又,《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別史類》評萬斯同《歷代史表》云:“其書自正史本紀(jì)、志、傳以外,參考《唐六典》、《通典》、《通志》、《通鑒》、《冊府元龜》諸書,及各家雜史,次第匯載,使列朝掌故,端緒厘然,于史學(xué)殊為有助。”梁啟超《概論》十四云:“清初諸師皆治史學(xué),欲以為經(jīng)世之用。王夫之長于史論,其《讀通鑒論》、《宋論》皆有特識。……自萬斯同力言表志之重要,自著《歷代史表》,自后表志專書,可觀者多?!R召南有《歷代帝王年表》?!蓖瑫逵衷疲骸爸星逯乩韺W(xué),亦偏于考古一途?!渫細v代者,有……李兆洛之《歷代地理志韻編今釋》,皆便檢閱。”《叢刊》忽略表譜。 (五)《備要》采黃宗羲《宋元學(xué)案》、《明儒學(xué)案》、《明夷待訪錄》,江藩《漢學(xué)師承記》,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錢大昕《十駕齋養(yǎng)新錄》,《叢刊》無。 黃宗羲等三人,《清史稿》有傳,表彰其學(xué)術(shù)研究之貢獻。為節(jié)省篇幅,茲不贅引?!端膸烊珪偰俊ぷ硬俊と寮翌惾吩u顧炎武《日知錄》云:“炎武學(xué)有本原,博而能通貫,每一事必詳其始末,參以證佐而后筆之于書,故引據(jù)浩繁,而牾者少。” (黃汝成博采諸家之說,成《日知錄集釋》。)同書《史部·傳記類二》評黃宗羲《明儒學(xué)案》云:“于諸儒源流分合之故,敘述頗詳,猶可考見其得失,知明季黨禍所由來,是亦千古之炯鑒矣?!绷簡⒊陡耪摗肥脑疲骸包S宗羲始著《明儒學(xué)案》,為學(xué)史之祖。其《宋元學(xué)案》,則其子百家與全祖望先后續(xù)成之。皆清代史學(xué)之光也?!睆埶椿铡秾W(xué)記》第四章云:“江氏著述雖多,而傳布最廣、影響最大者,首推《漢學(xué)師承記》一書?!谑菨h學(xué)二字的招牌,在當(dāng)時學(xué)術(shù)界,便很彰明地掛出來了?!?/p> (六)《備要》采張先《張子野詞》,周邦彥《片玉集》,范成大《石湖詞》,辛棄疾《稼軒詞》,吳文英《夢窗詞集》,周密《萍洲漁笛譜》,張炎《山中白云》,王沂孫《花外集》,《叢刊》無。 《四部備要書目提要》云:“鮑氏廷博得綠斐軒《張子野詞》鈔本二卷,凡百有六闋?!扔值煤钗臓N《十名家詞集》所刊,去其重復(fù),得六十三闋。復(fù)于諸家選本中采輯一十六闋,次為《補遺》二卷。合計得詞一百八十四闋,于是子野詞收拾無遺?!揪痔?fù)?jù)鮑本校印,并附近人朱氏孝臧校記。” 阮元《四庫未收書目提要》卷一云:“《詳注周美成片玉集十卷》:……此宋陳元龍注本。……元龍以美成詞借字用意,言言俱有來歷,乃廣為考證,詳加箋注焉?!?/p> 《四部備要書目提要》云:“宋范成大《石湖詞》,……此系朱孝臧《疆村叢書》本,本局據(jù)以校刊?!?同書又云:“宋辛棄疾《稼軒詞》四卷本……此本系據(jù)王氏鵬運四印齋重?fù)嵩蟮滦胖荼拘??。……又《稼軒詞補遺》一卷……朱孝臧以萬載辛啟泰輯本刊入《NB266村叢書》,并附校記。茲特精為??接诰砗螅猿赏觇??!?/p> 同書又云:“宋吳文英《夢窗詞》不分卷,附《補遺》,朱氏孝臧以萬歷張廷璋所藏舊鈔本,一再校勘,刊入《疆村叢書》,后附自撰小箋,本局即據(jù)此本??!越?jīng)朱氏箋證,詞中故事,大都已有線索可尋。” 同書又云:“宋周密《萍洲漁笛譜》二卷,儀征江昱為之考證,復(fù)以家藏《草窗詞》諸本編附于后,為《集外詞》一卷,以補《漁笛譜》之遺。其弟恂,刻于新安,傳本頗罕。朱氏孝復(fù)命工重雕,列入《疆村叢書》?!}中人地歲月以及本事軼事詞話倡和之作,凡有關(guān)系可互相發(fā)明者,并疏附詞后,考證至精?!?/p> 同書又云:“《山中白云詞》八卷,……此本系朱氏孝臧以江昱疏證、江恂參較手稿本精??倘搿督鍏矔?。江氏兄弟……寤疑辨惑,……遂使詞中精蘊,挹之逾出?!焓细兜駮r,復(fù)舉所知者補證十馀條,附記集后,亦頗精核。” 同書又云:“《花外集》一卷,一名《碧山樂府》,宋王沂孫撰。詞法之密,無過清真;詞格之高,無過白石;詞味之厚,無過碧山,足稱詞壇三絕?!揪痔?fù)?jù)王鵬運四印齋本精校,并以葉德輝《自園讀書志》跋語,附刊卷后?!?/p> (七)《備要》采侯方域《壯悔堂集、四憶堂詩集》,宋琬《安雅堂詩集》,趙執(zhí)信《飴山堂集》,吳雯《蓮洋詩鈔》,袁枚《小倉山房詩文集》,孔廣森《儀鄭堂駢體文》,唐鑒《唐確慎集》,鄭珍《巢經(jīng)巢集》,《叢刊》無。 侯方域等八人,《清史稿》有傳,表彰其文學(xué)業(yè)績。為節(jié)省篇幅,茲不贅引?!端膸烊珪偰俊ぜ俊e集類二十六》評趙執(zhí)信詩云:“平心而論,王(士禎)以神韻縹緲為宗,趙以思路刻為主。王之規(guī)模闊于趙,而流弊傷于膚廓;趙之才力銳于王,而末派病于纖小。使兩家互救其短,乃可以各見所長,正不必論甘而忌辛,好丹而非素也?!庇衷u吳雯詩云:“雯天才雄駿,……此本沿新城之派,又以神韻婉約為宗,一切激昂沈著之作,多見屏斥,反似鄰于清弱,亦不足盡其所長。……惟雯詩本足自傳,不藉士禎之評為輕重?!绷簡⒊陡耪摗肥咴疲骸懊牢模迦逅畈簧瞄L也。諸經(jīng)師中,……能為駢體文者,有孔廣森、……其文仍力洗浮艷,如其學(xué)風(fēng)?!?/p> (八)《備要》采龔鼎孳《定山堂詩馀》,曹貞吉《珂雪詞》,顧貞觀《彈指詞》,納蘭性德《納蘭詞》,郭?。蜦559?!鹅`芬館詞四種》,《叢刊》無。 龔鼎孳等五人,《清史稿》有傳,表彰其文學(xué)業(yè)績。為節(jié)省篇幅,茲不贅引?!端膸烊珪偰俊ぜ俊ぴ~曲類二》評曹貞吉詞云:“其詞大抵風(fēng)華掩映,寄托遙深,古調(diào)之中,緯以新意,不必模周范柳,學(xué)步邯鄲,而自不失為雅制,蓋其天分于是事獨近也。陳維崧集有貞吉《詠物詞序》云:‘吟成十首,事足千秋。趙明誠《金石》之錄,遜此華文;郭宏農(nóng)《山?!分瑧M斯麗制。'雖友朋推挹之詞,不無溢量,要在近代詞家,亦卓然一作手矣?!?/p> (九)《備要》采許連《六朝文》,姚鼐《古文辭類》,黎庶昌《續(xù)古文辭類》,李兆洛、譚獻《駢體文鈔》,曾國藩《經(jīng)史百家雜鈔》,《叢刊》無。 姚鼐等四人,《清史稿》有傳,表彰其文學(xué)業(yè)績,茲不贅引?!端牟總湟獣刻嵋吩疲骸?(《六朝文》)凡措詞淫艷之病,隸事繁冗之病,……悉擯不選錄。……所評各語,窮源竟委,啟發(fā)頗多。圈點亦極精當(dāng)。”又云:“桐城統(tǒng)緒相承,一派盛于姚鼐,姚氏義法,具于所選《古文辭類》?!庇衷疲骸? 《續(xù)古文辭類》)皆以補姚氏《類利》所未備?!庇衷疲骸?《經(jīng)史百家雜鈔》)足與姚氏《類》并傳也?!?/p> 李兆洛生平,見《清史稿·文苑傳三》。傳云:“其論文欲合駢散為一,病當(dāng)世治古文者知宗唐、宋而不知宗兩漢,因輯《駢體文鈔》?!?/p> (十)《備要》采王士禎《古詩選》,沈德NB251?!豆旁娫础罚ω尽督耋w詩鈔》,曾國藩《十八家詩鈔》,《叢刊》無。 王士禎等四人,《清史稿》有傳,表彰其文學(xué)業(yè)績,茲不贅引?!端膸烊珪偰俊ぜ俊た偧惔婺克摹分浲跏康潯豆旁娺x》。 《四部備要書目提要》云:“文愨詩學(xué)淳正,誠不愧為一代大宗。如此編(《古詩源》)歷久不磨,自有其可傳者在?!?/p> 《清史稿·文苑傳二·姚鼐》云:“嘗仿王士禎《五七言古體詩選》為《今體詩選》,論者以為精當(dāng)云?!?/p> (十一)《備要》采查為仁、厲鶚《絕妙好詞箋》,余集《續(xù)鈔》,徐?。蜟F3E?!独m(xù)鈔補錄》,張惠言《詞選》、董毅《續(xù)詞選》、鄭善長《九家詞選》,朱彝尊《詞綜》,王昶《明詞綜》、《國朝詞綜》,黃燮清《國朝詞綜續(xù)編》,毛晉編《宋六十名家詞》,孫默編《十五家詞》,舒夢蘭《白香詞譜》,臧懋循《元曲選》,《叢刊》無。 厲鶚等四人,《清史稿》有傳,表彰其文學(xué)業(yè)績,茲不贅引?!端膸烊珪偰俊ぜ俊ぴ~曲類二》評《絕妙好詞箋》云:“宋詞多不標(biāo)題,讀者每不詳其事,……非參以他書,得其源委,有不解為何語者,其疏通證明之功,亦有不可泯者矣?!薄端牟總湟獣刻嵋吩疲骸霸接嗉独m(xù)鈔》一卷,徐集《續(xù)鈔補錄》一卷,并采 (周)密說部詩話所錄,足以上繼草窗之志?!?/p> 《四部備要書目提要》云:“《詞選》七卷,清張惠言輯?!司幩x,雖町畦未辟,而奧交已開,嘉慶以來名家,大抵自此而出。……后附董毅《續(xù)詞選》,鄭善長《九家詞選》,造微踵美,述作斐然,雖所錄不多,要亦足以張其宗風(fēng)也?!?/p> 《四庫全書總目·集部·詞曲類二》評朱彝尊《詞綜》云:“是編錄唐宋金元詞通五百馀家,……其去取亦具有鑒 ?蓋尊王本工于填詞,……其立說,大抵精確,故其所選能簡擇不茍如此,以視《花間》、《草堂》諸編,勝之遠矣?!薄端牟總湟獣刻嵋吩疲骸按吮炯础端膸臁分浿?,而以王昶補入二卷,附于詞后?!?/p> 《四部備要書目提要》云:“《明詞綜》,清王昶輯。……得朱氏 (彝尊)遺稿于汪小海所,乃合以生平所輯,得三百八十家,……以成朱氏未成之志?!忻饕淮~人杰作,大致已盡于此。”又云:“《國朝詞綜》四十八卷、《二集》八卷,清王昶輯。自清初至嘉慶初年止,都凡七百馀家,所選極為宏富,其去取宗旨悉本朱氏?!庇衷疲骸?《國朝詞綜續(xù)編》)都凡五百八十馀家?!?/p> 《四庫全書總目·集部·詞曲類存目》評毛晉編《宋名家詞》云:“晉此刻,搜羅頗廣,倚聲家咸資采掇。其所錄分為六集,……共六十一家,……隨得隨雕,……非謂宋詞止于此也?!?/p> 《四庫全書總目·集部·詞曲類二》評孫默編《十五家詞》云:“一時倚聲佳制,實略備于此,存之可以見國初諸人文采風(fēng)流之盛?!?/p> 《四部備要書目提要》云:“《白香詞譜》四卷,清舒夢蘭輯。為之箋注者,則謝朝徵韋庵也。……此編所選百篇,篇各異調(diào),每調(diào)于四聲所宜舉堪會意。謝氏箋注,則悉仿查為仁、厲鶚箋《絕妙好詞》體例,于本事窮源竟委,……誠詞壇初步必需之書也。” 同書又云:“《元曲選》十集,都百種,明臧晉叔輯。元代文學(xué),以曲為盛,……所惜原書多佚,至今流傳人間者絕少?!漭既A固已盡萃于是也。” (十二)《備要》采沈德《說詩醉語》,呂璜《古文緒論》,曾國藩《鳴原堂論文》,萬樹《詞律》、徐本立《詞律拾遺》、杜文瀾《詞律補遺》,《叢刊》無。 《四部備要書目提要》云:“《說詩醉語》二卷,沈文愨公德撰。……此編于詩之裁音節(jié)神韻,窮流溯源,指示極為詳晰,而大要一歸于中正和平?!?/p> 同書又云:“ (《古文緒論》)系吳氏德旋答呂璜所問之語,經(jīng)呂氏-條記。……吳氏往來于桐城陽湖之間,其中甘苦,喻之深,故能道之切如此。其馀所論各條,亦多甘苦有得之?!?/p> 同書又云:“《鳴原堂論文》二卷,清曾文正國藩輯。……此選于各篇后,均有評語,讀者宜細細體會,庶于作公牘文時,自有一種曲盡事理之趣?!?/p> 《四庫全書總目·集部·詞曲類二》評萬樹《詞律》云:“是編糾正《嘯馀譜》及《填詞圖譜》之訛,以及諸家詞集之舛異?!^古詞抑揚頓挫,多在字,其論最為細密。至于考調(diào)名之新舊,證傳寫之舛訛,辨元人曲詞之分,斥明人自度腔之謬,考證尤一一有據(jù)?!薄端牟總湟獣刻嵋吩疲骸岸攀衔臑懢啃脑~學(xué),始有《詞律??庇洝分鳎瑫r又購得徐氏本立所輯《拾遺》原版,使附《詞律》之后,……徐輯后二卷《補注》,已經(jīng)杜氏采入《??庇洝分校傲頌檠a調(diào)補體,凡補調(diào)三百一十有六,補體一百六十有五。杜氏復(fù)為掇拾,得調(diào)五十,附為《補遺》一卷,總名曰《??~律》。……其津逮后學(xué)之功,實匪淺鮮?!?/p> 孝萱案:以上十二例,揭示《備要》注重實用,它選收了大量的《叢刊》所無的重要古籍。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備要》系統(tǒng)地收采詞曲名著,而且吸收王鵬運、朱祖謀的最新校箋成果,是其特色。 (十三)《備要》采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叢刊》無注本。 段玉裁生平,見《清史稿·儒林傳二》。傳云:“玉裁積數(shù)十年精力,?!墩f文》,著《說文解字注》三十卷,……儀征阮元謂玉裁書有功于天下后世者三:……言《說文》二也。”梁啟超《概論》十四云:“清儒以小學(xué)為治經(jīng)之途徑,嗜之甚篤,附庸遂蔚為大國。其在《說文》,則有段玉裁之《說文注》……”范文瀾先生《經(jīng)學(xué)講演錄》四云:“皖派與吳派不同,他們從音韻小學(xué)入手?!髡鸬挠绊懞艽?。他的學(xué)生段玉裁所著的《說文解字注》,可算是文字音韻學(xué)的高峰?!?/p> (十四)《備要》采清梁端(女)校釋《列女傳》,郝懿行《山海經(jīng)箋疏》,浦起龍《史通通釋》,翁元圻注《困學(xué)紀(jì)聞》,《叢刊》無注本。 梁端校釋漢劉向《列女傳》,《四備部要書目提要》云:“臚舉同異,音義并述。張之洞《書目答問》特為著錄,亦可見其校釋之詳核矣?!?/p> 梁啟超《概論》十四云:“對于古代別史雜史,亦多考證箋注,則有……郝懿行之《山海經(jīng)箋疏》……” 《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史評類》評浦起龍《史通通釋》云:“《史通》注本,舊有郭延年、王維儉二家,近時又有黃叔琳注,……起龍是注,又在黃注稍后,故亦采用黃注數(shù)條,然頗糾彈其疏舛,……大致引據(jù)詳明,足稱該洽?!?/p> 《四部備要書目提要》云:“翁氏元圻因閻 (若璩)、何(焯)、全(祖望)評注之處,均略舉大意,……增輯無慮二千馀條。……張文襄《書目答問》亦謂翁氏所注,更勝于七箋本?!?(十五)《備要》采孫星衍注《孫子》,《叢刊》無校本。 《四部備要書目提要》云:“(《孫子》)系孫氏星衍以《道藏》所刊宋吉天保十家注本詳加??保渲忻撜`之處,據(jù)《潛夫論》、《通典》、《北堂書鈔》、《太平御覽》、《藝文類聚》等書補正者計二百四十馀條,并附畢以旬《孫子敘錄》一卷,精審?fù)晟??!?/p> (十六)《備要》采黃庭堅撰,任淵、史容、史季溫注《山谷全集》。《叢刊》只有史容《山谷外集詩注》,缺內(nèi)集、別集注。 《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七》評任淵、史容、史季溫注《山谷集》云:“任注內(nèi)集,史注外集,其大綱皆系于目錄每條之下,使讀者考其歲月,知其遭際,因以推求作詩之本旨,…… (任)與史氏二注本藝林寶傳,無異辭焉?!?/p> (十七)《叢刊》采宋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備要》采清陶澍輯《靖節(jié)先生集》;《叢刊》采元楊齊賢集注、蕭士補注《分類補注李太白詩》,《備要》采王琦注《李太白詩集》;《叢刊》采宋劉辰翁校《唐王右丞集》,《備要》采清趙殿成《王右丞集注》?!秴部纷⒅嘏f注,《備要》注重新注。 陶澍生平,見《清史稿》卷三七九。傳云:“所著……《陶桓公年譜》、《陶淵明詩輯注》并行世?!薄端牟總湟獣刻嵋吩疲骸?《靖節(jié)先生集》)系清安化陶文毅澍所輯?!嫺髯?,大致以湯文清、李公煥、何孟春三家為本?!渥志洚愅?,……擇善而存,義可兩存者,但云某本作某,去取從違,不參己見,亦深合輯書體裁。諸家評陶,均關(guān)作者旨趣,薈萃成編,尤便檢覽。年譜以王雪山質(zhì)、吳仁杰斗南所著之譜,并列于前,仿張演季長辨證先例,參考宋、元以來諸家所說,別為考異,于靖節(jié)出處之際,釣游之所,搜討極為詳核。故自來編靖節(jié)詩文集者,通行之本甚多,當(dāng)以此本為最完善?!?/p> 《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二》評王琦《李太白詩集注》云:“其注欲補三家(楊齊賢、蕭士、林兆珂)之遺闕,……亦足以資考證。”又評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云:“于顧(起經(jīng))注多所訂正。又維本精于佛典,顧注多未及詳,殿成以王琦熟于三藏,屬其助成,亦頗補所未備?!?/p> (十八)《備要》采清倪?。蜤02A?!垛鬃由郊ⅰ?,清吳兆宜《徐孝穆集箋注》,清王琦注《李長吉歌詩》,清汪立名編《白香山詩集》,清馮集梧《樊川詩集注》,清馮浩《玉溪生詩箋注》、《樊南文集詳注》,清錢振倫、錢振?!斗衔募a編》,明曾益、清顧予咸、顧嗣立《溫飛卿集箋注》,清施國祁《元遺山詩注》,清樓卜《鐵崖古樂府注》,清金檀《青邱詩集注》,《叢刊》均無注本。 《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一》評倪庾子山集注》云:“是編以吳兆宜所箋《庾開府集》合眾手以成之,頗傷漏略,乃詳考諸史,作年譜冠于集首,又旁采博鬼,重為注釋,……實較吳本為詳?!庇衷u吳兆宜《徐孝穆集箋注》云:“其集舊無注釋,兆宜……箋之,未及卒業(yè),其同里徐文炳續(xù)為補緝,以成是編。……箋釋詞藻,亦頗足備稽考。”同書《別集類存目一》評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云:“注《昌谷集》者,宋有吳正子,明有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光、姚又有宋劉辰翁評本,……琦此注兼采諸家之本,故曰《匯解》?!蓖瑫秳e集類四》評汪立名編《白香山詩集》云:“立名此本,考證編排,特為精密,其所箋釋,雖不能篇篇皆備,而引據(jù)典核,亦勝于注書諸家漫衍支離,徒溷耳目,蓋于諸刻之中特為善本?!薄端牟總湟獣刻嵋吩疲骸?《樊川詩集注》)第詮事實,以相參檢,……凡詩中字句之異同,均廣他本,詳為附注。”又云:“(《玉溪生詩箋注》)系馮氏浩所注,大致以朱(鶴齡)注為藍本,而補正其闕誤。所編年譜,于義山出處及時事,征引頗詳,勝于朱本,且時有糾正朱本之處?!瓘埼南濉稌看饐枴芬嘀^勝于朱、姚(培謙)注本?!庇衷疲骸?《樊南文集詳注》)亦系馮浩所注。據(jù)馮氏自稱,徐(樹谷、炯)注……冗贅訛舛之處迭出,為之刪定改正者,幾至過半。又謂原箋……疏略太甚,均為之辨正考定。……《書目答問》亦極引重之?!庇衷疲骸?《樊南文集補編》)錢氏振倫自《全唐文》中錄出之文,較徐本多至二百三首。因與弟振常分任箋注之役,……精密足與馮注抗衡。” 《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四》評曾益等《溫飛卿集箋注》云:“凡注中不署名者,(曾)益原注。署‘補'字者,(顧)予咸注。署‘嗣立案'者,則所續(xù)注也。……又稱采《文苑英華》、《萬首絕句》所錄為《集外詩》一卷,較曾本差為完備。” 《四部備要書目提要》云:“(《元遺山詩注》)系清施國祁據(jù)元張德輝類次本箋注。……凡游覽贈答慷慨歌謠各作,均可考見。所輯年譜暨補載,亦均詳確?!庇衷疲骸?《鐵崖古樂府注》)為清乾隆間樓氏卜所注?!惰F崖樂府注》十卷,據(jù)楊氏門人吳復(fù)編次本,……其《詠史注》八卷、《逸編注》八卷,據(jù)樓氏自稱,系據(jù)明萬歷年陳淵止刊本,及《復(fù)古集》、《鐵笛詩》、《鐵龍詩》、《鐵崖集》、《東維子集》、《草玄閣后集》,汰其重復(fù),另錄編次付梓。……所注亦均簡明。故張文襄《書目答問》特以此本著錄?!庇衷疲骸?《青邱詩集注》)系清雍正戊申桐鄉(xiāng)金檀輯注大致系根據(jù)《大全》本,復(fù)搜采《姑蘇志》、《虎丘志》及諸書所載題詠,凡《大全》本所無者,一一為之補入,讎校精審,所注亦簡要不茍?!謸?jù)朱紹所輯《三先生詩集》補入《遺詩》一卷。又重輯《扣舷集》一卷,附刊集尾?!?/p> (十九)《備要》采吳兆宜注《玉臺新詠》,黃叔琳《文心雕龍輯注》,《叢刊》均無注本。 吳兆宜生平,見《清史稿·文苑傳一》。傳云:“兆騫與弟兆宜皆善屬文,……兆宜…又注《玉臺新詠》……,并行于世?!薄端膸烊珪偰俊ぜ俊ぴ娢脑u類一》評黃叔琳《文心雕龍輯注》云:“明梅慶生注,粗具梗概,多所未備。叔琳因其舊本,重為刪補,以成此編,……較之梅注,則詳備多矣?!?/p> 孝萱案:以上七例,揭示《備要》注重實用,力求精校本、詳注本。考證之學(xué)如積薪,后來者居上,故《備要》尤其注重新校、新注之佳者。 (二十)《叢刊》采阮閱《詩話總龜》,《備要》采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此為一重版本一重實用之明顯不同。 《四庫全書總目·集部·詩文評類一》評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云:“ (阮)閱書多錄雜事,頗近小說,此則論文考義者居多,去取較為謹(jǐn)嚴(yán)。閱書分類編輯,多立門目,此則惟以作者時代為先后,……體例亦較為明晰。閱書惟采摭舊聞,無所考證,此則多附辨證之語,尤足以資參訂。故閱書不甚見重于世,而此書則諸家援據(jù),多所取資焉。”可見胡書勝于阮書。 (二十一)《備要》從對學(xué)者有用的角度出發(fā),在《廿二史考異》、《十七史商榷》、《廿二史記》幾部考史名著中,獨采《廿二史記》,《叢刊》無。 《備要》采趙翼《廿二史 ND654記》,理由是:“在清代史學(xué)書中,其實用蓋在錢大昕《廿二史考異》、王鳴盛《十七史商榷》上也?!睋?jù)梁啟超《概論》十四:“乾嘉以還,考證學(xué)統(tǒng)一學(xué)界,其洪波自不得不及于史,則有趙翼之《廿二史札記》,王鳴盛之《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之《二十二史考異》,洪頤煊之《諸史考異》,皆汲其流。四書體例略同,其職志皆在考證史跡,訂訛正謬。惟趙書于每代之后,常有多條臚列史中故實,用歸納法比較研究 ,以觀盛哀治亂之原,此其特長也?!睆牧菏纤u趙翼《廿二史札記》之“特長”,可以說明《備要》是看中此書“實用”而選取之。 (二十二)《備要》認(rèn)為工具書方便學(xué)者,采黎永椿《說文通檢》,周兆基《佩文詩韻釋要》,《叢刊》無。 《備要》采黎永椿《說文通檢》,理由是:“此書專為翻檢《說文》而設(shè),極便初學(xué)。”又,采周兆基《佩文詩韻釋要》,理由是:“今惟(《佩文詩韻》)全書卷帙繁重,周氏乃輯為釋要,以便學(xué)者,簡括明通,韻書中最為善本。”所謂“極便初學(xué)”、“以便學(xué)者”,都是從實在著眼的。 孝萱案:以上三例,進一步揭示《備要》注重實用之苦心,應(yīng)為學(xué)者所鑒察。 80多年前的舊中國,學(xué)術(shù)信息不流通,印刷業(yè)不發(fā)達,人民大眾生活不富裕,有志于學(xué)者,苦于買不到、也買不起應(yīng)讀之書。 1920 — 1936 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四部備要》,共收經(jīng)、史、子、集四部書351種,11305卷,注重實用,多是應(yīng)讀之書。與《四部叢刊》比較,《備要》采錄了《叢刊》所無的、大量的重要著作,如系同一部書,《備要》與《叢刊》不同之處在于選擇精校詳注之本。在國學(xué)用書方面,《備要》基本上滿足了廣大學(xué)者的迫切需要,而且廉價發(fā)行。先出線裝本,后出精裝本、平裝本,一次比一次價廉??梢再I一整套書,也可以買其中某一個零本。既適合圖書館,也適合私人。用聚珍仿宋字,美觀大方,為讀者所喜愛??傊?,《備要》適合舊中國之國情,是幾代學(xué)者必備之書,在中華文化傳承中有著重大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