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三十世家之吳太伯世家第一

 wodbbs 2010-11-09
吳太伯世家第一
  趙季 譯注

  【說明】

  《世家》為《史記》五體之一。司馬遷從維護(hù)國家統(tǒng)一的立場出發(fā),把各諸侯國看做輔佐中央政權(quán)的地方政治力量,希望他們能“忠信行道”,來維護(hù)中央集權(quán)的統(tǒng)一。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說明了他創(chuàng)立《世家》體例的目的:“二十八宿環(huán)北辰,三十幅共一轂,運(yùn)行無窮,輔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

  《史記》中共有《世家》三十篇,其內(nèi)容記載了自西周至西漢初各主要諸侯國的興衰歷史?!妒兰摇分∶褪且?yàn)?#8220;王侯開國,子孫世襲”,也就是諸侯爵位封邑世代相傳,故名《世家》。后人總結(jié)為“公侯傳國則為世家”(《后漢書·班彪傳》),“世家以紀(jì)侯國”(趙翼《廿二史札記》)。但司馬遷并不局限于僅用《世家》記載開國傳家的諸侯,例如陳涉身死國除而且無后,但因“秦失其政、而陳涉發(fā)跡,諸侯作難,風(fēng)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發(fā)難”,也確曾號為陳王,起了巨大的歷史作用,所以司馬遷為他寫了《陳涉世家》。表明了司馬遷為了真實(shí)反映歷史現(xiàn)實(shí),而靈活運(yùn)用《世家》這一體例的現(xiàn)實(shí)主義精神。

  《世家》的敘事方法,大體與《本紀(jì)》相同,即以編年之體記載列國諸侯之事。因此劉知幾說:“司馬遷之記諸國也,其編次之體與《本紀(jì)》不殊。蓋欲抑彼諸侯,異乎天子,故假以他稱,名為《世家》。”

  關(guān)于《世家》一體是否為司馬遷所創(chuàng),以前學(xué)者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種以為司馬遷是“因襲前人”,如清代秦嘉謨說:“按《太史公書》宗《世本》,其創(chuàng)立篇目,如《本紀(jì)》,如《世家》,如《列傳》,皆因《世本》”(《世本輯補(bǔ)·諸書論述》)。另一種認(rèn)為司馬遷是“鑿空獨(dú)創(chuàng)”,如宋代晁公武說:“《史記》一百三十篇,漢太史公續(xù)其父談書,創(chuàng)為義例,起黃帝迄漢武獲麟之歲,撰成十二《本紀(jì)》以敘帝王,十《表》以貫歲月,八《書》以紀(jì)政事,三二《世家》以敘公侯。”我們認(rèn)為,司馬遷所立《世家》一體,既非純?nèi)?#8220;仿襲前人”,也不可能“鑿空獨(dú)創(chuàng)”,而是在前人史書體例的基礎(chǔ)上,加以融匯貫通因革損益,創(chuàng)立了《世家》之體。正如梁啟超所說:“其《世家》、《列傳》,既綜雅記,亦采瑣語,則《左傳》、《國語》之遺規(guī)也”,但“太史公首創(chuàng)紀(jì)傳體,為史界不祧之祖”(《中國歷史研究法》)。

  《世家》一體,由于符合我國古代社會裂土封侯世襲不替的現(xiàn)實(shí),所以有其不可替代的意義。《漢書》以下曾有些紀(jì)傳體史著取消《世家》改為《列傳》,遭到了一些學(xué)者的批評:“《傳》者,傳一人之生平也;王侯開國,子孫世襲,故稱《世家》。今改作《傳》,而其子孫嗣爵者,又不能不附其后,究非體矣。”(趙翼《廿二史札記》)所以《世家》一體,后代史書也屢屢采用,歐陽修的《新五代史》,就撰有《世家》十卷,而《宋史》亦有《世家》六卷。有的雖改名目,其體例依然,如《晉書》之《載記》、《遼史》之《外記》。正如清代王鳴盛所言:“考《世家》之名,《晉書》改稱《載記》,要皆不過小小立異,大指總在司馬氏牢籠中”(《十七史商榷》)??梢姟妒兰摇芬惑w的重要影響。

  本篇名為《吳太伯世家》,記載了吳國從開國祖先吳太伯遠(yuǎn)避荊蠻(約公元前十二世紀(jì)中葉)至吳王夫差亡國(前473),長達(dá)一千二百年的一部興亡史。通過本篇,我們清晰地了解到吳國由弱而強(qiáng)、又由盛而衰的完整歷程。篇中再現(xiàn)了吳楚、吳越以及吳與中原諸侯之間錯(cuò)綜復(fù)雜的矛盾關(guān)系,也反映了吳國內(nèi)部統(tǒng)治階級之間的王室斗爭和君臣齟齬。

  在本篇中,司馬遷用“皮里陽秋”的史筆,寓論斷于敘事之中,歌頌了吳太伯、季札二人不慕權(quán)力避位讓國的高風(fēng)亮節(jié),無疑是對統(tǒng)治集團(tuán)內(nèi)部爭權(quán)奪勢喋血?dú)垰⒌囊环N嘲諷和反撥。同時(shí),通過描繪公子光弒王僚的歷史場面,正面揭露和鞭撻了吳國王族成員之間同室操戈以謀王位的殘忍行徑。并且,通過對伍子胥盡忠報(bào)國反遭賜死的具體史實(shí)的生動描述,憤慨地批判了吳王夫差的昏暗不明,抒發(fā)了對專制社會中正直賢能之士“忠而被謗、信而見疑”的人生悲劇無限的同情和不平。

  本篇藝術(shù)上的第一個(gè)特點(diǎn),就是太史公從歷史現(xiàn)實(shí)的真實(shí)出發(fā),塑造了幾個(gè)栩栩如生性格豐富的人物形象。這些形象不是平面的概念演繹,而是有血有肉瑕瑜互見的多重性格立體組合。例如公子光這個(gè)形象,一方面司馬遷寫出了他的深沉有大志及精明干練:他善于擇人,擢用了孫武、子胥這樣的賢臣良將;他用人不疑,信任尊重?cái)硣耐龀既缱玉恪⒉畤旱热?。一方面又寫出了他的陰鷙殘忍,為了奪取王位不惜犧牲專諸去殺死自己的骨肉弟兄。又如夫差的形象,一方面寫出他誓報(bào)國仇家恨的執(zhí)著精神和西破強(qiáng)楚、南降於越、北威齊晉、稱霸中原的巨大業(yè)績,一方面又寫出他好大喜功、拒諫飾非、暴戾寡恩的怪僻個(gè)性。二者都是很成功的藝術(shù)形象。

  本篇藝術(shù)上的第二個(gè)特點(diǎn)是史筆的成功運(yùn)用。中國史傳敘事以簡潔為上。本來有關(guān)吳國的史實(shí),在《左傳》及《國語·吳語·越語》中記載很多,有些言論連篇累牘。作為斷代史這樣寫或還可以,但《史記》作為通史必然不能容納這么龐雜的內(nèi)容。因此,司馬遷以“博采”為基礎(chǔ),而以“善擇”為主導(dǎo),選取那些最生動最能反映吳國基本歷史面貌的言論和事實(shí),經(jīng)過去粗取精的理解消化和藝術(shù)再創(chuàng)造,變?yōu)檠约s意賅的簡潔敘述和傳神對話,使全篇敘述不蔓不枝線索清晰,人物語言如從口出無不畢肖。譬如黃池之會晉吳爭長一節(jié),司馬遷不但刪去《國語》中吳王以甲兵三萬圍困晉軍之事,而且高度壓縮了吳王、晉公的對話?!秶Z》中吳王原話為:“天子有命,周室卑約,貢獻(xiàn)莫入,上帝鬼神而不可以告。無姬姓之振也,徒遽來告。孤日夜相繼,匍匐就君。君今非王室不平安是憂,億負(fù)晉眾庶,不式諸戎、狄、秦、楚;將不長弟,以力征一二兄弟之國。孤欲守吾先君之班爵,進(jìn)則不敢,退則不可。今會日薄矣,恐事之不及,以為諸侯笑。孤之事君在今日,不得事君亦在今日。為使者之無遠(yuǎn)也,孤用親聽命于藩籬之外。”而司馬遷卻抓住要害,一言以蔽之,改為“于周室我為長!”言既簡練而又得其神髓,可見出太史公運(yùn)用語言的高度能力。

  【譯文】

  吳太伯與其弟仲雍,均為周太王之子,王季歷之兄。季歷十分賢能,又有一個(gè)具有圣德的兒子昌,太王想立季歷以便傳位給昌,因此太伯、仲雍二人就逃往荊蠻,象當(dāng)?shù)匦U人一樣身上刺滿花紋、剪斷頭發(fā),以示不再繼位,把繼承權(quán)讓給季歷。季歷果然繼位,就是王季,昌后來也成為文王。太伯逃至荊蠻后,自稱“句(gōu,勾)吳”。荊蠻人認(rèn)為他很有節(jié)義,追隨附順?biāo)挠幸磺в鄳?,尊立他為吳太伯?br>
  太伯死,無子,其弟仲雍繼位;就是吳仲雍。仲雍死,其子季簡繼位。季簡死,其子叔達(dá)繼位。叔達(dá)死,其子周章繼位。那時(shí)正值武王戰(zhàn)勝殷紂,尋找太伯、仲雍的后代,找到了周章。周章已經(jīng)是吳君,就此仍封于吳。又把周章之弟虞仲封在周北邊的夏都故址,就是虞仲,位列諸侯。

  周章死,其子熊遂繼位。熊遂死,其子柯相繼位。柯相死,其子強(qiáng)鳩夷繼位。強(qiáng)鳩夷死,其子余橋疑吾繼位。余橋疑吾死,其子柯盧繼位??卤R死,其子周繇繼位。周繇死,其子屈羽繼位。屈羽死,其子夷吾繼位。夷吾死,其子禽處繼位。禽處死,其子轉(zhuǎn)繼位。轉(zhuǎn)死,其子頗高繼位。頗高死,其子句卑繼位。這時(shí)晉獻(xiàn)公滅掉了周北虞公,為的是開拓晉國版圖、征伐虢國。句卑死,其子去齊繼位。去齊死,其子壽夢繼位。壽夢繼位后吳國方始日益強(qiáng)大,自稱為王。

  從太伯創(chuàng)建吳國算起,到第五代時(shí)武王勝殷朝,封其后代為二國:其一為虞國,在中原地區(qū),其一為吳國,在夷蠻地帶。到第十二代時(shí)晉國滅掉了中原地區(qū)的虞國。又過了兩代,夷蠻地帶的吳國興盛起來??傆?jì)從太伯至壽夢共傳十九代人。

  王壽夢二年(前584),楚國流亡在外的大夫申公巫臣怨恨楚國大將子反,逃到晉國,由晉出使吳國,教給吳國用兵之術(shù)和車戰(zhàn)之法,讓他兒子做吳國的行人之官,吳國從此開始與中原各國交往。吳國開始派兵征伐楚國。十六年(前570),楚共王征伐吳國,直至衡山。

  二十五年(前561),王壽夢死。壽夢有四個(gè)兒子:長子叫諸樊,次子叫余祭(zhài,寨),三子叫余昧,四子叫季札。季札賢能,壽夢生前也曾想讓他繼位,但季札避讓不答應(yīng),于是讓長子諸樊繼位,總理諸種事務(wù),代理執(zhí)掌國政。

  王諸樊元年(前560),諸樊服喪期滿,要把君位讓于季札。季札推辭說:“曹宣公死后,各國諸侯和曹國人都認(rèn)為新立的曹君不義,想要立子臧為曹君,子臧離開曹國,以成全曹君繼續(xù)在位。君子評論子臧說他‘能遵守節(jié)義’。您作為長子本是合理的繼位人,誰敢干犯您呢!當(dāng)國君不是我應(yīng)有之節(jié)。我雖無能,也愿學(xué)習(xí)子臧那樣的義舉。”吳國人堅(jiān)持要立季札,他反而拋棄了家室財(cái)產(chǎn)去當(dāng)農(nóng)民,吳人只好放棄了這個(gè)打算。秋天,吳又征伐楚國,楚打敗了吳軍。四年(前557),晉平公方始繼位。

  十三年(前548),王諸樊死去。留下遺命把君位傳給其弟余祭,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傳弟,一定要把國位最后傳至季札為止,來滿足先王壽夢的遺愿。而且因?yàn)樾值軅兌假澷p季札讓國的高風(fēng)亮節(jié),大家都想把國君之位讓給別人,這樣就能依次漸漸傳到季札身上了。季札被封在延陵,因此號為延陵季子。

  王余祭三年(前545),齊國相慶封獲罪于齊,從齊逃到吳國來。吳王把朱方縣賞賜給他作為奉邑,把公主嫁給慶封,慶封結(jié)果比原先在齊國還富有。

  四年(前544),吳王派季札到魯國聘問,季札要求欣賞一下周朝廷的音樂。魯國樂工為他演唱《周南》和《召(shào,紹)南》,季札聽后說:“美啊,從音樂中聽出周朝王業(yè)基礎(chǔ)已打好,但還未獲得最后成功。曲中洋溢著雖辛勞但無怨言的情緒。”樂工又演唱《邶(pèi,佩)風(fēng)》,《鄘(yōng,擁)風(fēng)》、《衛(wèi)風(fēng)》。季札說“美啊,深沉哪,雖遭坎坷而其精神不陷于困頓頹唐,我聽說衛(wèi)康叔,衛(wèi)武公的德行就是如此,這是《衛(wèi)風(fēng)》的歌曲吧?”樂工又演唱《王風(fēng)》。季札說:“美啊,其情雖憂傷而不懼葸,這是周室東遷后的歌曲吧?”又演唱《鄭風(fēng)》。季札說:“歌聲細(xì)瑣反映出其國政令苛細(xì),人民難以忍受,這個(gè)國家恐怕要率先滅亡吧?”又演唱《齊風(fēng)》。季札說:“美啊,曲調(diào)弘大深遠(yuǎn),真有大國之風(fēng)??盀闁|海一方表率,這是姜太公的遺風(fēng)吧!國家的前途無可限量!”又演唱《豳(bīn,賓)風(fēng)》。季札說:“美啊,曲調(diào)寬弘坦蕩,歡快而不過分,這是周公東征的歌曲吧?”又演唱《秦風(fēng)》。季札說:“這就叫做夏聲。既然歌曲曲調(diào)能演進(jìn)為夏聲,國家也必會日益強(qiáng)大,大到極點(diǎn),能達(dá)到周王朝創(chuàng)業(yè)的程度了吧?”又演唱《魏風(fēng)》。季札說:“美啊,曲調(diào)弘闊,博大而又寬和,樸實(shí)平易,行此政教再輔以道德,就能使國君成為明主了。”又演唱《唐風(fēng)》。季札說:“思慮深遠(yuǎn)啊,這是陶唐氏的流風(fēng)遺韻吧?不然,怎能如此憂思深遠(yuǎn)呢?如非具有美德之人的后代,怎能達(dá)到這種水平!”又演唱《陳風(fēng)》。季札說:“國無良君,又怎么能長久不亡呢?”對于《鄶(kuài,快)風(fēng)》以下的地方樂調(diào),季札沒有加以評論。又演唱《小雅》。季札說:“美啊,滿懷憂思,而無叛離之意,怨悱之情忍而不發(fā),這是周德衰微時(shí)的樂曲吧?但還有先王遺民之情啊。”又演唱《大雅》。季札說:“樂曲寬緩啊,多么和諧安樂,旋律曲折優(yōu)美但基調(diào)仍剛直有力,這是周文王美德的象征吧?”又演唱《頌》。季札說:“達(dá)到音樂的極致了。曲調(diào)剛直有力卻無倨傲不遜之意,旋律婉曲優(yōu)美卻無過分曲折之憾,節(jié)奏緊密時(shí)卻無迫促窘急之嫌,節(jié)奏舒緩時(shí)卻無分離割斷之弊,變化豐富而不****,回還反復(fù)而不令人厭倦,表現(xiàn)悲哀恰到好處不顯得愁苦,表現(xiàn)歡樂時(shí)恰到好處不流于放縱,其音如圣人之才,廣用智慧而永不匱乏,如圣人之德寬弘而不侈大,如圣人之理民,施惠而不顯耗費(fèi),征取而不陷貪婪,音樂暫時(shí)休止時(shí)卻不陷于停滯,音樂流暢前進(jìn)時(shí)卻不虛浮無根。五聲和諧,八音協(xié)調(diào),節(jié)拍尺寸整齊,旋律遵循法度,象征著所有圣德之人的共同風(fēng)度啊。”季札看到樂工表演的《象箾(xiāo,消)》、《南籥(yuè,月)》之舞,說“很美啊,但仍有微憾。”看到舞《大武》,說:“很美啊,周朝的盛德就如此吧?”看到舞《韶濩(hù,戶)》,說:“真象征了圣人的弘大之德,尚有自愧之心,可見達(dá)到圣人標(biāo)準(zhǔn)之難啊。”看到舞《大夏》,說:“很美啊,為民辛勞而不以有德于民而自居,除了大禹誰還能做到呢?”看到舞《招(sháo,勺)箾》,說:“美德的巔峰啊,太偉大了,如上天覆蓋萬物,如大地?zé)o不承載,再好的德行,也不會比這樂舞所象征的舜的美德更高了。觀樂可以停止了,如還有別的音樂,我不敢再欣賞了。”

  季札離開魯國,就出使到齊國。勸說晏平仲說:“你快些交出你的封邑和官職。沒有這二樣?xùn)|西,你才能免于禍患。齊國的政權(quán)快要易手了,易手之前,國家禍亂不會平息。”因此晏子通過陳桓子交出了封邑與官職,所以在欒、高二氏相攻殺的禍難中得以身免。

  季札離開齊國,出使鄭國。見到子產(chǎn),如見故人。對子產(chǎn)說:“鄭國掌握政權(quán)的人奢縱欺人,大難將臨,政權(quán)定落于你身上。你執(zhí)政時(shí),要小心地以禮治國,否則鄭國將要衰??!”離開鄭國后,季札到了衛(wèi)國。非常欣賞蘧瑗(qúyuàn,渠院)、史狗、史(qiū,秋)、公子荊,公叔發(fā)、公子朝,說:“衛(wèi)國君子很多,因此國家無患。”

  從衛(wèi)國到了晉國,季札要住在宿(qì,戚)邑,聽到鼓鐘作樂之聲,說:“奇怪!我聽說有才無德,禍必加身。這孫文子正是為此得罪國君,小心翼翼尚恐不夠,還可以玩樂嗎?孫文子在這里,就如燕巢于帷幕之上那樣危險(xiǎn)。而且國君尚在棺中停殯未葬,難到可以作樂嗎?”于是離開了。孫文子聽說后,一輩子不再聽音樂。

  季札到晉國,欣賞趙文子、韓宣子、魏獻(xiàn)子,說:“晉國政權(quán)將要落到這三家吧。”臨離開晉國時(shí),對叔向說:“你要勉力而行啊!晉國國君奢縱而良臣又多,大夫很富,政權(quán)將落于韓、趙、魏三家。你為人剛直,定要慎思如何免于禍患。”

  季札剛出使時(shí),北行時(shí)造訪徐國國君。徐君喜歡季札的寶劍,但嘴里沒敢說,季札心里也明白徐君之意,但因還要到中原各國去出使,所以沒獻(xiàn)寶劍給徐君。出使回來又經(jīng)徐國,徐君已死,季札解下寶劍,掛在徐君墳?zāi)箻淠局喜烹x開。隨從人員說:“徐君已死,那寶劍還給誰呀!”季子說:“不對,當(dāng)初我內(nèi)心已答應(yīng)了他,怎能因?yàn)樾炀牢揖瓦`背我自己的心愿呢!”

  七年(前541),楚公子圍殺死楚王夾敖而自立為王,就是靈王。十年(前538),楚靈王與諸侯盟會,以征伐吳國朱方縣,為了誅懲齊慶封。吳國也攻楚國,占領(lǐng)楚國三個(gè)城邑后離開。十一年(前537),楚征伐吳,到雩婁。十二年(前536),楚又來伐吳,在乾溪駐軍數(shù)日,最后敗走。

  十七年(前531),王余祭死去,其弟余昧繼位。王余昧二年(前529),楚公子棄疾殺死楚靈王,自己代立為君。

  四年(前527),王余昧死,想傳位于其弟季札。季札避讓,逃離開去。于是吳人說:“先王有令,兄死弟繼位,一定傳國給季子。季子現(xiàn)在逃脫君位,那王余昧成為兄弟中最后一個(gè)當(dāng)國君的人?,F(xiàn)在他死了,其子應(yīng)代其為王。”于是立起余昧的兒子僚為吳王。

  王僚二年(前525),公子光率兵征伐楚國,打了敗仗,把吳先王之舟也丟掉了。公子光害怕因此獲罪,就偷襲楚軍,又奪回了王舟才回軍。

  五年(前522),楚國流亡之臣伍子胥逃來吳國,公子光待以客禮。公子光是王諸樊的兒子。他一直認(rèn)為,“我父親兄弟四人,應(yīng)該傳國傳到季子?,F(xiàn)在季子不當(dāng)國君,我父親是最先當(dāng)國君的。既然不傳國于季子,我應(yīng)當(dāng)繼承我父親當(dāng)國君。”他在暗中結(jié)納賢士,想以之襲擊王僚。

  八年(前519),吳王派公子光征伐楚國,大敗楚軍,把原楚太子建之母從居巢接回吳國。借勢北伐,打敗陳、蔡的軍隊(duì)。九年(前518),公子光又征伐楚國,攻克楚國的居巢、鐘離二城。當(dāng)初,楚國邊城卑梁氏有少女與吳邊城女子爭搶采摘桑葉,兩個(gè)女子的家人氣憤之下互相攻殺,兩國邊邑的官長聽說后,一怒之下互相進(jìn)攻,吳國邊邑被滅掉。吳國聞之大怒,所以討伐楚國,攻取居巢、鐘離二城而還。

  伍子胥剛逃至吳國時(shí),向吳王僚陳說伐楚的益處。公子光說:“子胥的父、兄被楚王所殺,他勸您伐楚是為了報(bào)自己的私仇,對吳國并無好處。”伍子胥這才明白公子光別有目的,子胥尋找到一位名叫專諸的勇士,介紹給公子光。光十分高興,才把子胥當(dāng)做賓客對待。子胥退居郊野耕作度日,來等待專諸大事成功。

  十二年(前515)冬,楚平王死去。十三年(前514)春,吳王想借楚國有國喪而攻伐它,派公子蓋(gě,葛)余、燭庸帶兵包圍楚國的六(lù,陸)、灊(qián,前)二邑,派季札出使晉國,來觀察諸侯的動靜。誰知楚國派奇兵絕其后路,吳兵被阻不能回國。這時(shí)吳公子光說:“此時(shí)機(jī)不可失。”告訴專諸說:“不尋找就不能得到。我是真正的國王后代,應(yīng)當(dāng)立為國君,我正是要追求這個(gè)。季子雖然回來,也不會反對我的。”專諸說:“殺死王僚的條件已經(jīng)具備,國內(nèi)只有他的老母幼子,而他兩個(gè)弟弟率兵攻楚,被阻絕了歸路?,F(xiàn)在吳王境外被楚國所困擾,國內(nèi)沒有剛直忠誠之臣,他拿我們沒什么辦法。”公子光說:“我的身體,就是你的身體,禍福與共。”四月丙子日,公子光把甲士埋伏于地下室之中,然后請王僚來宴飲。王僚派兵列于道旁,從王宮到公子光之家,直至光家的大門、臺階、屋門、坐席旁,布滿王僚的親兵,人人手執(zhí)利劍。王僚來到后,公子光假裝腳疼,藏進(jìn)了地下室,派專諸將匕首藏于烤全魚的腹中,偽裝上菜。專諸將魚送至王僚前時(shí),從魚腹中取出匕首刺向王僚,左右衛(wèi)士急用劍刺入專諸胸膛,但王僚已被殺死。公子光果真代立為吳王,就是吳王闔廬。闔廬任命專諸之子為卿。

  季札回到吳國,說:“只要對先君的祭祀不廢止,人民不至于沒有國君,社稷之神得到奉祀,那就是我的國君。我敢怨責(zé)誰呢? 我只有哀悼死者,事奉生者,來對待天命安排。禍亂不是自己制造,就應(yīng)聽從新立之君,這是先人的原則啊。”于是季札到王僚的墓上,回報(bào)了自己完成外交任務(wù)的經(jīng)過,痛哭王僚一番,之后回到朝廷中自己的位置等待新君之命。吳國公子蓋余,燭庸帶兵在楚軍圍困之中,聽說公子光殺死王僚自立為王,就帶領(lǐng)軍隊(duì)投降了楚國,楚王把他們封在舒地。

  吳王闔廬元年(前514),任命伍子胥擔(dān)任行人之官并參政議國事。楚王殺死了伯州犁,其孫伯嚭(pǐ,痞)逃亡到吳國,吳王任命他為大夫。

  三年(前512),吳王闔廬與伍子胥、伯嚭領(lǐng)兵征伐楚國,攻取舒邑,殺了吳國逃亡的公子蓋余、燭庸。闔廬計(jì)劃順勢進(jìn)攻楚國首都郢(yǐng,影),將軍孫武說:“軍民征戰(zhàn)已很勞頓,現(xiàn)在不能攻打郢都,要等待時(shí)機(jī)成熟。”四年(前511),吳又伐楚,攻下六邑與灊邑。五年(前510),吳伐越,打敗越軍。六年(前509),楚國派子常囊瓦征伐吳國,吳君迎頭痛擊,在豫章大敗楚軍,攻下楚國居巢才班師回吳。

  九年(前506),吳王闔廬詢問伍子胥和孫武說:“當(dāng)初你們說不能攻打郢都,現(xiàn)在情況如何?”二人回答說:“楚國大將子常貪婪,唐國、蔡國都恨他。大王您如一定大舉伐楚,必須聯(lián)合唐、蔡二國才能成功。”闔廬聽從他們,出動全部軍隊(duì),與唐國蔡國一道西進(jìn)伐楚,來到漢水邊上。楚國也發(fā)兵抵拒,雙方隔水列陣。吳王闔廬之弟夫概欲戰(zhàn),闔廬不許。夫慨說:“大王已把軍隊(duì)委托于我,作戰(zhàn)要抓住有利時(shí)機(jī)才是上策,還等什么!”于是帶領(lǐng)其部五千人突襲楚軍,楚軍大敗奔逃。吳王縱兵追擊。及至郢都,一共交戰(zhàn)五次,楚兵五次被打敗。楚昭王逃出郢都,跑到鄖縣。鄖公之弟想殺死昭王,昭王又與鄖公逃到隨國。吳兵進(jìn)入郢都。伍子胥、伯嚭從墓中挖出楚平王尸體加以鞭打,來報(bào)殺父之仇。

  十年(前505)春,越王聽說吳王兵駐郢都,國內(nèi)空虛,舉兵伐吳。吳國派另一支軍隊(duì)抗擊越兵。楚國向秦國告急,秦國派兵救楚擊吳,吳軍敗北。闔廬之弟夫概看到秦兵越兵同時(shí)打敗吳兵,吳王又留在楚國不歸,夫概就跑回吳國自立為吳王。闔廬聞知后,就領(lǐng)兵回吳,攻打夫概。夫概兵敗逃往楚國。楚昭王才得以于九月返回郢都,而把夫概封在堂溪,就是堂溪氏。十一年(前504),吳王命太子夫差伐楚,攻取番邑。楚王恐懼,把國都從郢遷到鄀(ruò,若)。

  十五年(前500),孔子攝行魯國相事。

  十九年(前496)夏,吳兵伐越,越王句踐帶兵在檇(zùi,醉)李抗擊。越兵派遣敢死隊(duì)挑戰(zhàn),三次沖向吳陣,高呼口號,自殺于陣前。吳兵只顧觀看這種奇怪放松防備,越兵趁勢攻擊,在姑蘇大敗吳兵。吳王腳拇指被越軍擊傷,軍隊(duì)退卻七里。吳王此時(shí)傷重而死。臨死前吳王闔廬命立太子夫差為王,對夫差說“你能忘記句踐殺死了你的父親嗎?”夫差回答說:“不敢忘!”過了三年,吳終于報(bào)復(fù)了越國。

  吳王夫差元年(前495),任命大夫伯嚭為太宰。吳國堅(jiān)持軍事訓(xùn)練,一直有報(bào)復(fù)越國之志。二年(前494),吳王出動全部精兵伐越,在夫椒大敗越軍,終于報(bào)了姑蘇失敗之仇。越王勾踐只得帶五千甲兵躲進(jìn)會稽山,派出大夫文種通過吳國太宰伯嚭請求媾和,愿以越國作為吳國的奴仆之國。吳王想允許,伍子胥勸諫說:“從前有過氏殺了斟灌氏又征伐斟尋氏,滅掉夏后帝相。帝相的妻子后緡(mín,民)正在懷孕,逃到有仍國生下少康。少康當(dāng)了有仍國的牧正之官。有過氏又想殺死少康,少康逃到有虞國,有虞氏懷念夏之恩德,于是把兩個(gè)女兒嫁給少康并封給他綸邑,當(dāng)時(shí)少康只有方圓十里的土地,只有五百部下。但以后少康收聚夏之遺民,整頓官職制度。派人打入有過氏內(nèi)部,終于消滅了有過氏,恢復(fù)了夏禹的業(yè)績,祭祀時(shí)以夏祖配享天帝,夏代過去的全部故物都收復(fù)如初?,F(xiàn)在吳國不如當(dāng)年有過氏那么強(qiáng)大,而勾踐的實(shí)力大于當(dāng)年的少康?,F(xiàn)在不借此時(shí)機(jī)徹底消滅越國力量,反而又要寬恕他們,不是為以后找麻煩嗎!而且句踐為人能堅(jiān)韌吃苦,現(xiàn)在不消滅他,將來后悔不及。”吳王不聽子胥之計(jì),而聽從太宰嚭之言,終與越國停戰(zhàn),兩國訂立和平盟約后,吳國撤軍回國。

  七年(前489),吳王夫差聽說齊景公死后大臣爭奪權(quán)力,新立之君幼小無勢,于是興兵北伐齊國。伍子胥勸諫說:“越王勾踐吃飯不設(shè)兩樣以上的菜肴,穿衣不用兩種以上的顏色,吊唁死者,慰問病者,這是想到利用民眾伐吳報(bào)仇啊。勾踐不死,必為吳國大患?,F(xiàn)在越國是我國的心腹大患,您卻不注重,反而把力量用于齊國,豈非大錯(cuò)特錯(cuò)!”吳王不聽,北伐齊國,在艾陵大破齊兵。兵至繒(zēng,增)邑,召見魯哀公并索取百牢。季康子派子貢列舉周禮來勸說太宰嚭,吳王才停止。于是吳王留下來略取齊、魯兩國南疆土地。九年(前487),為騶國討伐魯國,至魯,與魯定盟后離開。十年(前486),趁勢伐齊而歸。十一年(前485),又一次北伐齊國。

  越王勾踐帶領(lǐng)越國群臣朝拜吳王,獻(xiàn)上豐厚貢禮,吳王大喜。只有伍子胥心中害怕,說:“這是要丟掉吳國啊。”于是勸諫吳王說:“越國近在腹心之地,現(xiàn)在我國雖能戰(zhàn)勝齊國,好比石頭田地,沒有用處。而且《盤庚之誥》說,亂妄之人只有消滅干凈,商王朝才能興旺。”吳王不聽,派伍子胥出使齊國,子胥把自己的兒子委托給齊國鮑氏,回報(bào)吳王。吳王聞?wù)f,大怒,賜給子胥屬鏤之劍令其自殺。子胥臨死時(shí)說:“你們在我墳上種上梓樹,讓他們生長到可以制器的時(shí)候吳國就要滅亡了。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放在吳都東門上,讓我看到越國怎樣滅掉吳國。”

  齊國大夫鮑氏殺死齊悼公。吳王聞?wù)f,在軍門外痛苦三日,乃從海上運(yùn)兵攻齊。齊人打敗吳軍,吳王才領(lǐng)兵回國。

  十三年(前483),吳王召集魯、衛(wèi)二國國君在橐(tuó,駝)皋盟會。

  十四年(前482)春,吳王北上與諸侯盟會于黃池,想稱霸中原保全周室。六月丙子,越王勾踐伐吳。乙酉,越兵五千人與吳兵交戰(zhàn)。丙戌,俘獲吳國太子友。丁亥,越軍進(jìn)入?yún)菄侨讼蚍虿顖?bào)告失敗的消息,吳王害怕會盟的諸侯聽到這個(gè)消息,有人泄露消息,吳王怒斬七人于帳前。七月辛丑,吳王與晉定公爭奪盟主之位。吳王說:“在周室宗族中我的祖先排行最大。”晉定公說:“在姬姓諸國中只有我晉國當(dāng)過霸主。”晉國大夫趙鞅發(fā)怒,要攻吳王,這才讓晉定公當(dāng)了盟主。吳王盟會已畢,與晉定公分手,想伐宋國。太宰嚭說:“你能打敗宋國,但你不能留下來占有它。”于是領(lǐng)兵歸國。吳國沒有了太子,國內(nèi)空虛,吳王在外很久,士卒疲憊,于是就派使者帶上厚禮與越國媾和。

  十五年(前481),齊大夫田常殺死齊簡公。

  十八年(前478),越國更加強(qiáng)大。越王勾踐率兵伐吳,大敗吳兵于笠澤。楚國滅了陳國。

  二十年(前476),越王勾踐再次伐吳。二十一年(前475),越兵圍困吳國。二十三年(前473)十一月丁卯,越國打敗吳國。越王勾踐想把吳王夫差流放甬東,給他萬戶人家,讓他住在那里。吳王說:“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我后悔不聽子胥之言,讓自己陷到這個(gè)地步。”于是自殺而死。越王滅掉吳國,殺死了太宰嚭,因?yàn)樗恢矣谥魃?,然后引兵歸國。

  太史公說:孔子說過“太伯可以說是道德的巔峰,三次把天下讓給別人,人民都不知用什么言辭來稱贊他才好。”我讀《春秋》古文,才知道中原的虞國和荊蠻的句吳是兄弟啊。延陵季子的仁愛心懷,向慕道義終生不止,能夠見微知著辨別清濁。啊,又是多么見多識廣、博學(xué)多知的君子??!

  【原文】【注解】

  吳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歷之兄也。季歷賢,而有圣子昌①,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②,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③,文身斷發(fā)④,示不可用⑤,以避季歷⑥。季歷果立,是為王季,而昌為文王。太伯之奔荊蠻,自號句吳⑦。荊蠻義之,從而歸之千余家,立為吳太伯。

 ?、偈ィ旱赖轮腔壅橛跇O致。②及:至。本句說:太王想讓季歷繼承自己之位,季歷再傳子昌。③荊蠻:上古中原人泛稱荊地之民為“荊蜜”。④文:同“紋”。紋身斷發(fā),是古代吳越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習(xí)慣,即身上刺上花紋,頭發(fā)剪短不束冠。⑤本句意為:表示不可再被任用。古代中原人的習(xí)慣道德認(rèn)為,身體發(fā)膚是受之于父母的,不敢毀傷。太伯、仲雍斷發(fā)紋身,破壞了這種習(xí)慣,自然不會再被立為國君。⑥本句說:把繼位權(quán)避讓給季歷。⑦句吳:又作“勾吳”。“句”字無義,是當(dāng)?shù)卣Z言的發(fā)聲詞。據(jù)《史記索隱》,句吳是太伯為當(dāng)?shù)厮?br>
  太伯卒①,無子,弟仲雍立,是為吳仲雍。仲雍卒,子季簡立。季簡卒,子叔達(dá)立。叔達(dá)卒,子周章立。是時(shí)周武王克殷②,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吳③,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虛,是為虞仲,列為諸侯④。

 ?、僮洌核馈9糯熳铀罏楸?,諸侯死為薨,大夫死為卒。但司馬遷使用并不嚴(yán)格。②克:戰(zhàn)勝。武王克殷,約在前1066年。此從范文瀾《中國通史》。③君吳:做吳國國君。④諸侯:古代統(tǒng)稱中央政權(quán)分封的各國國君。

  周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孪嘧洌訌?qiáng)鳩夷立。強(qiáng)鳩夷卒,子余橋疑吾立。余橋疑吾卒,子柯盧立??卤R卒,子周繇立。周繇卒,子屈羽立。屈羽卒,子夷吾立。夷吾卒,子禽處立。禽處卒,子轉(zhuǎn)立。轉(zhuǎn)卒,子頗高立。頗高卒,子句卑立。是時(shí)晉獻(xiàn)公滅周北虞公,①以開晉伐虢也②。句卑卒,子去齊立。去齊卒,子壽夢立。壽夢立而吳始益大,稱王。

 ?、偾?55年,晉獻(xiàn)公向虞國借道伐虢,滅虢后,返師滅虞。事詳見《晉世家》及《左傳·僖公二年、五年》。②開晉:拓展晉國疆土。

  自太伯作吳①,五世而武王克殷②,封其后為二:其一虞,在中國③;其一吳,在夷蠻④。十二世而晉滅中國之虞。中國之虞滅二世⑤,而夷蠻之吳興。大凡從太伯至壽夢十九世⑥。

 ?、僮鳎簞?chuàng)立。②世:代。③中國:上古指中原黃河流域一帶,為華夏族聚居之地。④夷蠻:古代泛指中原以外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⑤二世:共七十一年,即自前655年至前585年。⑥大凡:共計(jì)。

  王壽夢二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將子反而奔晉①,自晉使吳②,教吳用兵乘車,令其子為吳行人③,吳于是始通于中國。吳伐楚。十六年,楚共王伐吳,至衡山④。

 ?、偻觯禾油?。奔:逃跑。此處司馬遷將事件次序前后誤倒。應(yīng)為申公巫臣先奔晉,后怨恨子反。其事件經(jīng)過如下:鄭穆公之女嫁陳國大夫,稱夏姬。夏姬淫蕩善迷人,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與之通奸。夏姬之子夏徵舒殺陳靈公而自立。前598年,楚莊王伐陳殺死夏徵舒,并想娶夏姬,楚將子反也想娶夏姬。楚大夫申公巫臣用大道理勸阻了二人,并暗令夏姬回鄭國娘家。前589年,申公巫臣借出使齊國之機(jī),到鄭國攜帶夏姬逃亡到晉國。前582年,楚子重、子反怨申公巫臣,殺巫臣之族而分其室。巫臣怒,從晉國給二人寫信說:“你們作為臣子邪惡貪婪,濫殺無辜,我定讓你們疲于奔命而死!”事詳《左傳·成公二年、七年》。②使:出使。前582年,申公巫臣出使吳國。吳王壽夢極為欣賞,兩國建立外交關(guān)系。巫臣帶了三十輛兵車至吳,留給吳十五輛,還留下射手和御手。教給吳國用車戰(zhàn)之法,戰(zhàn)陣知識,讓吳國叛楚。③其子:即狐庸。④前570年,楚子重挑選精銳伐吳,攻克吳地鳩茲,至衡山。又命將鄧廖帶車士三百人、步兵三千人侵吳。吳人中間阻擊,生浮鄧廖,楚僅車士八十人、步兵三百人生還。事詳《左傳·襄公三年》。

  二十五年,王壽夢卒。壽夢有子四人,長曰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昧,次曰季札。季札賢,而壽夢欲立之,季札讓不可,于是乃立長子諸樊,攝行事當(dāng)國①。

 ?、贁z:總持。當(dāng)國:執(zhí)政。

  王諸樊元年,諸樊已除喪①,讓位季札。季札謝曰②:“曹宣公之卒也,諸侯與曹人不義曹君,將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③,君子曰‘能守節(jié)矣’。君義嗣④,誰敢干君⑤!有國⑥,非吾節(jié)也。札雖不材,愿附于子臧之義⑦。”吳人固立季札⑧,季札棄其室而耕⑨,乃舍之。秋,吳伐楚,楚敗我?guī)煝?。四年,晉平公初立。

 ?、俪龁剩撼史?,指服喪期已滿。喪期為一年。②謝:辭絕。③成:成全。曹宣公陣亡后,公子負(fù)芻殺太子而自立。二年后,諸侯伐曹,俘虜曹成公負(fù)芻,欲立子臧(負(fù)芻庶兄),子臧說:“過去典冊曾說:‘圣人通達(dá)于節(jié)義,其次能保守節(jié)義,最下者喪失節(jié)義。’我做國君不合節(jié)義。我雖非圣人,豈敢不守節(jié)義!”于是離開曹國,逃到宋國。諸侯無法,放回曹成公負(fù)芻。事詳《左轉(zhuǎn)·成公十三年、十五年、十六年》。④義嗣:附合禮義的繼承人。因諸樊是嫡長子,繼承君位合于禮制。⑤干:觸犯。⑥有國:據(jù)有國家。意指當(dāng)國君。⑦附于:合于。⑧固:堅(jiān)持。⑨室:家室財(cái)產(chǎn)。⑩此事不見于《楚世家》。據(jù)《左轉(zhuǎn)·襄公十三年》載:“吳侵楚,養(yǎng)由基奔命,子庚以師繼之。養(yǎng)叔曰:‘吳乘我喪,謂我不能師也,必易我而不戒。子為三覆以待我,我請誘之。’子庚從之。戰(zhàn)于庸浦,大敗吳師,獲公子黨。”

  十三年,王諸樊卒。有命授弟余祭①,欲傳以次②,必致國于季札而止,以稱先王壽夢之意,且嘉季札之義,兄弟皆欲致國,令以漸至焉。季札封于延陵,故號曰延陵季子。

 ?、俦揪湟鉃椋褐T樊留下遺命把王位傳給其弟余祭。②傳以次:按兄弟排行次序傳國。

  王余祭三年,齊相慶封有罪,自齊來奔吳①。吳予慶封朱方之縣,以為奉邑②,以女妻之,富在于齊。

 ?、冽R左相封殺右相崔抒,齊人乘慶封出獵襲破其家,慶封不能歸,奔魯,又奔吳。參見《齊太公世家》。②奉邑:以收取租稅作為俸祿的封地。奉,同“俸”。

  四年,吳使季札聘于魯①,請觀周樂②。為歌《周南》、《召南》③。曰:“美哉,始基之矣④,猶未也⑤。然勤而不怨⑥。”歌《邶》、《鄘》、《衛(wèi)》⑦。曰:“美哉,淵乎⑧,憂而不困者也。吾聞衛(wèi)康叔、武公之德如是⑨,是其《衛(wèi)風(fēng)》乎?”歌《王》⑩。曰:“美哉,思而不懼,其周之東乎? ⑾”歌《鄭》⑿。曰:“其細(xì)已甚(13),民不堪也(14),是其先亡乎?”歌《齊》(15)。曰:“美哉,泱泱乎大風(fēng)也哉(16)。表東海者(17),其太公乎?國未可量也。”歌《豳》(18)。曰:“美哉,蕩蕩乎(19),樂而不淫,其周公之東乎?(20) ”歌《秦》(21)。曰:“此之謂夏聲(22)。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歌《魏》(23)。曰:“美哉,沨沨乎(24),大而寬(25),儉而易(26),行以德輔,此則盟主也(27)。”歌《唐》(28)。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風(fēng)乎?不然,何憂之遠(yuǎn)也?非令德之后,誰能若是!”歌《陳》(29)。曰:“國無主,其能久乎?”自《鄶》以下(30),無譏焉(31)。歌《小雅》(32)。曰:“美哉,思而不貳(33),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猶有先王之遺民也(34)。”歌《大雅》。曰:“廣哉(35),熙熙乎(36),曲而有直體(37),其文王之德乎?”歌《頌》(38)。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詘(39),近而不逼(40),遠(yuǎn)而不攜(41),遷而不淫(42),復(fù)而不厭,哀而不愁,樂而不荒(43),用而不匱(44),廣而不宣(45),施而不費(fèi),取而不貪(46),處而不底(47)。行而不流(48)。五聲和(49),八風(fēng)平(50),節(jié)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見舞《象箾》、《南籥》者(51),曰:“美哉,猶有感(52)。”見舞《大武》(53),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見舞《韶護(hù)》者(54),曰“圣人之弘也(55),猶有慚德(56),圣人之難也!”見舞《大夏》(57),曰:“美哉,勤而不德(58)!非禹其誰能及之?見舞《招箾》(59),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燾也(60),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無以加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觀。”

 ?、倨福褐T侯之間派使節(jié)問候。②周樂:周王朝的音樂。魯國因?yàn)槭侵芄姆獾兀玫街艹赏躅C賜的天子禮樂。參見《魯周公世家》。③《周南》:從周南地區(qū)采集來的民歌樂調(diào)?!墩倌稀罚簭恼倌系貐^(qū)采集來的地方樂調(diào)。④基:奠定基礎(chǔ)?;褐笧橹芡醭耐鯓I(yè)奠定基礎(chǔ)。⑤未:指王業(yè)還未成功。⑥勤:辛勞。怨:怨恨。季札在聽了音樂之后,對每一種音樂及其歌辭都要進(jìn)行評論,而且要把它們與社會歷史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⑦《邶》、《鄘》、《衛(wèi)》:指自邶、鄘、衛(wèi)三國采集的樂歌。⑧淵:深厚。⑨本句意為:衛(wèi)康叔曾經(jīng)歷管蔡之亂,雖憂傷國家動亂,但仍協(xié)助王室監(jiān)理商朝遺民。衛(wèi)武公曾經(jīng)歷幽王褒姒之難,雖憂傷國家動亂,但仍帶兵幫助王室平定戎人。他們的德行就象這歌曲聲調(diào)一樣,憂傷而不困頓。⑩《王》:從王地采集的地方樂調(diào)。(11)本句意為這是周王室東遷洛邑以后的樂歌吧?(12)《鄭》:從鄭國采集的地方樂調(diào)。(13)細(xì):細(xì)瑣。(14)本句意為:《鄭風(fēng)》音樂細(xì)瑣,反映了鄭國政令苛細(xì),人民難以忍受。(15)《齊》:從齊國采集的地方樂調(diào)。(16)泱泱:深遠(yuǎn)弘大。(17)表:做表率。(18)《豳》從豳地采集的地方樂調(diào)。(19)蕩蕩:寬弘坦蕩。(20)周公之東:指周公東征,討伐管蔡之亂。(21)《秦》:從秦國采集的地方樂調(diào)。(22)夏聲:西方之聲。即西周舊都之聲。秦原為戎狄,現(xiàn)在變其音樂為夏聲,是文化進(jìn)步的表現(xiàn),故下句說“能夏則大”。(23)《魏》:從魏國采集的樂歌。(24)沨沨:弘大聲。(25)寬:寬和。(26)儉:簡樸。(27)盟:《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作“明”,是。(28)《唐》:從唐國采集的地方樂調(diào)。(29)《陳》:從陳國采集的地方樂調(diào)。(30)《鄶》:從鄶國采集的地方樂調(diào)。(31)譏:評論。(32)《小雅》:雅樂是周王朝的正統(tǒng)音樂?!洞笱拧樊a(chǎn)生于西周,作者大都是貴族。在雅樂的演變發(fā)展中,逐漸摻雜進(jìn)了地方樂調(diào)成分,稱作《小雅》,其中有產(chǎn)生于東遷之后的作品。(33)貳:背叛。(34)先王:指周朝初期文、武、成、康等王。(35)廣:音樂寬緩。(36)熙熙:和諧安樂。(37)曲而有直體:旋律雖然抑揚(yáng)頓挫高下有致,基調(diào)卻剛勁有力。(38)《頌》:宗廟祭祀樂歌。(39)詘:曲折。(40)近:指節(jié)奏緊密。逼:迫促。(41)遠(yuǎn):指節(jié)奏疏緩。攜:分離。(42)遷:變化。(43)荒:放縱。以上八句是通過對《頌》樂的直接描述來表達(dá)作者對它贊美之情。(44)以下四句用比喻的方式來說《頌》樂之淵深博大。用而不匱,指《頌》樂如圣人之才,智慧雖用而不匱乏。(45)本句意為:《頌》樂如圣人之德,寬弘而不侈大。(46)施而不費(fèi),取而不貪:指《頌》樂如同圣人之理民,施惠于民而不顯耗費(fèi),征取于民而不過分貪婪。(47)處:音樂暫時(shí)休止。底:停滯,(48)流:虛浮無根。(49)五聲:古代音樂的五個(gè)基本音階:宮、商、角、徵、羽。(50)八風(fēng):八方之風(fēng)。一說,八風(fēng)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音。參看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春秋左傳中》。(51)《象箾》、《南籥(yuè,月)》:皆為樂舞名,相傳二者都是歌頌周文王的。箾即簫,籥是一種管樂器,形狀似笛。(52)感:同“憾”。(53)《大武》:武王之樂舞,相傳是周公所作。(54)《韶護(hù)》:亦作《韶濩(hù,戶》、《大濩》,相傳為商湯之樂舞。(55)弘:弘大。(56)慚德:行事有缺點(diǎn)而內(nèi)心自愧。指湯曾伐桀并將其流放,在當(dāng)時(shí)是以下伐上,所以這樣說。(56)《大夏》:相傳為禹之樂舞名。(57)不德:不自以為有德于民。(58)《招(sháo ,勺)(59)》:又作《韶簫》、《大韶》,舜之樂舞名。(60)燾:覆蓋。

  去魯,遂使齊。說晏平仲曰:“子速納邑與政①。無邑?zé)o政,乃免于難。齊國之政將有所歸;未得所歸,難未息也。”故晏子因陳桓子以納政與邑,是以免于欒、高之難②。

 ?、偌{:交出。邑:封邑。政:政事職務(wù)。②欒、高之難:齊景公十四年,齊國大夫欒施、高強(qiáng)互相進(jìn)攻。詳見《左傳·昭公八年》。

  去齊,使于鄭。見子產(chǎn),如舊交①。謂子產(chǎn)曰:“鄭之執(zhí)政侈②,難將至矣③,政必及子。子為政,慎以禮。不然,鄭國將敗。”去鄭,適衛(wèi)。說蘧瑗、史狗、史、公子荊、公叔發(fā)、公子朝曰④:“衛(wèi)多君子,未有患也。”

 ?、佟蹲髠?#183;襄公二十九年》記載二人友情甚篤,“見子產(chǎn),如舊相識。與之縞帶,子產(chǎn)獻(xiàn)紵衣焉”。②此處指鄭國大夫伯有。侈:奢華放縱,盛氣凌人。史載“鄭伯有耆(嗜)酒,為窟室,而夜飲酒,擊鐘焉。朝(官員早朝)至未已”。又載“鄭伯有使公孫黑如楚,辭曰:‘楚、鄭方惡(外交關(guān)系惡化),而使余往,是殺余也。’伯有曰:‘世行也(你家世世代代都是辦理外交事務(wù)的)。’子皙(公孫黑)曰:‘可則往,難則已,何世之有?’伯有將強(qiáng)使之。”詳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三十年》。③此難果然發(fā)生于次年?!蹲髠?#183;襄 公三十年》。秋七月,伯有“又將使子皙如楚,歸而飲酒。庚子,子皙以駟氏之甲伐而焚之(燒毀伯有的窟室)。伯有奔雍梁,醒而后知之,遂奔許”。“癸丑,晨,(伯有)自墓門之瀆入,因馬師頡介(穿上鎧甲)于襄庫,以伐舊北門。駟帶率國人以伐之。……伯有死于羊肆”。④說:同“悅”。

  自衛(wèi)如晉,將舍于宿①,聞鐘聲②,曰:“異哉!吾聞之,辯而不德③,必加于戮。夫子獲罪于君以在此④,猶懼不足,而又可以畔乎⑤?夫子之在此,猶燕之巢于幕也⑥。君在殯而可以樂乎⑦?”遂去之。文子聞之,終身不聽琴瑟。

  ①宿:通“戚”,地名,是衛(wèi)國大夫?qū)O文子的封邑。②《衛(wèi)康叔世家》載此事詳:過宿,孫林父為擊磬,曰:“不樂,音大悲,使衛(wèi)亂乃此矣。”③辯:通“辦”,指有才干智略,據(jù)《史記會注考證》。④夫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此處指孫文子。孫文子曾攻擊衛(wèi)獻(xiàn)公,獻(xiàn)公逃到齊國。孫文子立衛(wèi)殤公。后來孫文子又要求晉國扣押殤公,再立獻(xiàn)公。參見《衛(wèi)康叔世家》。季札認(rèn)為孫文子的行為是“辯而不德”,而且得罪于國君。⑤畔:通“般”(pán,盤)”,怡樂。⑥燕巢于幕:比喻處境十分危險(xiǎn)。⑦殯:停柩待葬。古人死后裝殮入棺。并不立即埋葬。而是停放于堂之西階,過一段時(shí)間再行下葬。

  適晉,說趙文子、韓宣子、魏獻(xiàn)子,曰:“晉國其萃于三家乎①!”將去,謂叔向曰:“吾子勉之②!君侈而多良③。大夫皆富,政將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難。”

 ?、佥停杭小H遥褐笗x國趙、韓、魏三大夫之家族。②吾子:對對方的敬愛之稱。鄭玄《儀禮·士冠禮注》:“吾子,相親之辭。吾,我也。子,男子之美稱。”一般只用于男子之間。③良:此處指良大夫。

  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①。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②,未獻(xiàn)。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③。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④”

 ?、龠^:造訪。②上國:先秦時(shí)四夷之地稱中原諸國為上國。③冢樹:墳上所植的樹木。冢,原指高大的墳?zāi)?,后泛指墳?zāi)埂"鼙叮和?#8220;背”,違背。

  七年①,楚公子圍弒其王夾敖而代立②,是為靈王。十年,楚靈王會諸侯而以伐吳之朱方③,以誅齊慶封。吳亦攻楚④,取三邑而去。十一年,楚伐吳,至雩婁⑤。十二年,楚復(fù)來伐,次于乾溪⑥,楚師敗走⑦。

  ①七年:誤。按此年當(dāng)為“吳王余昧三年”?!妒T侯年表》:“吳余祭四年,守門閽殺余祭。”但《年表》于此年下繼續(xù)以余祭五年之名紀(jì)年,直至十七年。至下年則記為“吳余昧元年”,共四年,顯誤。以下本段中十年、十一年、十二年亦應(yīng)分別為六年、七年、八年等。②弒:古稱子殺父母、臣?xì)⒕秊閺s。③楚靈王會諸侯、伐吳朱方及誅慶封事,可參見《楚世家》及《左轉(zhuǎn)·昭公四年》,記載甚詳。④事在其年冬天?!蹲筠D(zhuǎn)·昭公四年》載:“冬,吳伐楚,入棘、櫟、麻,以報(bào)朱方之役。”⑤至雩婁:誤。實(shí)際上此次楚已推進(jìn)到雩婁以東數(shù)百里處的坻箕山。后楚軍因失利,退軍后命一隊(duì)伍屯守雩婁?!冻兰摇肺摧d此事,此段史實(shí),詳見《左傳·昭公五年》記載。⑥次:古時(shí)行軍駐留某處兩夜以上稱為“次”。⑦《左傳·昭公六年》詳載其事前因后果如下:“徐儀楚聘于楚,楚子執(zhí)之,逃歸。懼其叛也,使泄伐徐。吳人救之。令尹子蕩帥師伐吳,師于豫章,而次于乾溪。吳人敗其師于房鐘,獲宮廐尹棄疾。子蕩歸罪于泄而殺之。”

  十七年①,王余祭卒②,弟余昧立。王余昧二年,楚公子棄疾弒其君靈王代立焉。

  四年③,王余昧卒,欲授弟季札。季札讓,逃去。于是吳人曰:“先王有命,兄卒弟代立,必致季子。季子今逃位,則王余昧后立。今卒,其子當(dāng)代。”乃立王余昧之子僚為王。

 ?、偈吣辏赫`,參見上段注①。②《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載此事:“吳人伐越,獲俘焉,以為閽,使守舟。吳子余祭觀舟,閽以刀殺之。” ③四年:誤。王余昧在位十七年。司馬遷把王余祭在位四年、王余昧在位十七年顛倒,故有此一連串年代錯(cuò)誤。

  王僚二年,公子光伐楚,敗而亡王舟。光懼,襲楚,復(fù)得王舟而還①。

  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來奔②,公子光客之。公子光者,王諸樊之子也。常以為“吾父兄弟四人,當(dāng)傳至季子,季子即不受國③,光父先立。即不傳季子,光當(dāng)立”。陰納賢士,欲以襲王僚。

 ?、偈略敗蹲髠?#183;昭公十七年》:“(吳楚)戰(zhàn)于長岸,子魚先死,楚師繼之,大敗吳師,獲其乘舟余皇。使隨人與后至者守之,環(huán)而塹之,及泉,盈其隧炭,陣以待命。吳公子光請于其眾,曰:‘喪先王之乘舟,豈唯光之罪,眾亦有焉。請借取之以救死。’眾許之。使長鬣者三人潛伏于舟側(cè),曰:‘我呼余皇,則對。師夜從之。’三呼,皆迭對。楚人從而殺之。楚師亂,吳人大敗之,取余皇以歸。”②其事詳見《楚世家》及《伍子胥列傳》。③即:今。

  八年,吳使公子光伐楚①,敗楚師,迎楚故太子建母于居巢以歸②。因北伐,敗陳、蔡之師③。九年,公子光伐楚④,拔居巢、鐘離。初,楚邊邑卑梁氏之處女與吳邊邑之女爭桑⑤,二女家怒相滅,兩國邊邑長聞之,怒而相攻,滅吳之邊邑。吳王怒,故遂伐楚,取兩都而去⑥。

 ?、佟蹲髠?#183;昭公二十三年》詳載吳王僚及公子光共同率軍伐楚,此處司馬遷略言之。②居巢:應(yīng)為“郹”。詳見《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楚太子建之母在郹,召吳人而啟之。冬十月甲申,吳太子諸樊(此處誤,當(dāng)為公子光),取楚夫人與其寶器以歸。”③參見《陳杞世家》:“公子光伐陳,取胡、沈而去。”《管蔡世家》無載。④此事乃因楚國攻伐引起。《左傳·昭公二十四年》載:“楚子為舟師以略吳疆。……吳人踵楚,而邊人不備,遂滅巢及鐘離而還。”⑤爭桑:搶采桑葉。⑥兩都:指上文所說之鐘離、居巢。

  伍子胥之初奔吳,說吳王僚以伐楚之利①。公子光曰:“胥之父兄為戮于楚②,欲自報(bào)其仇耳。未見其利。”于是伍員知光有他志③。乃求勇士專諸,見之光。光喜,乃客伍子胥。子胥退而耕于野,以待專諸之事。

 ?、僬f:勸說。②為戮:被殺。③他志:別的志向。此處指想奪吳國王位。

  十二年冬①,楚平王卒。十三年春②,吳欲因楚喪而伐之,使公子蓋余、燭庸以兵圍楚之六、灊。使季札于晉,以觀諸侯之變。楚發(fā)兵絕吳兵后,吳兵不得還。于是吳公子光曰:“此時(shí)不可失也。”告專諸曰:“不索何獲③!我真王嗣④,當(dāng)立,吾欲求之。季子雖至,不吾廢也。”專諸曰:“王僚可殺也。母老子弱,而兩公子將兵攻楚⑤,楚絕其路。方今吳外困于楚,而內(nèi)空無骨鯁之臣⑥,是無奈我何。”光曰:“我身,子之身也。”四月丙子⑦,光伏甲士于窟室⑧,而謁王僚飲。王僚使兵陳于道,自王宮至光之家,門階戶席⑨,皆王僚之親也,人夾持鈹⑩。公子光詳為足疾(11),入于窟室,使專諸置匕首于炙魚之中以進(jìn)食(12)。手匕首刺王僚,鈹交于匈(13),遂弒王僚。公子光竟代立為王,是為吳王闔廬。闔廬乃以專諸子為卿。

 ?、賾?yīng)為“十一年冬”,參見《左傳》及《十二諸侯年表》。 ②十三年:應(yīng)為“十二年”?!妒T侯年表》:“吳僚十二年,公子光使專諸殺僚,自立。”③不索何獲:是當(dāng)時(shí)中原的一句成語,意為:不尋找就不會得到。④嗣:后代。⑤兩公子:指蓋余、燭庸,均為王僚同母弟。⑥骨鯁:正直剛強(qiáng)。⑦丙子:即丙子日。古代以天干、地支相配紀(jì)日。⑧窟室:地下室。⑨門階戶席:門,古代指院門。階,堂前臺階。戶,古代堂沒有門,是敞開的。堂后面是室,戶是室的門。席,古人沒有椅子,地上鋪席而坐。這是指從院門直到內(nèi)室的位置。⑩鈹(pī,披):兩面有刃的兵器。 (11)詳:通“佯”。 (12)炙魚:即烤全魚。據(jù)《左傳·昭公二十七年》載,當(dāng)時(shí)往席上端食品的人要****在門外換上衣服,以示沒有暗藏武器,才能進(jìn)門。進(jìn)門以后不能站立,只能膝行前進(jìn),執(zhí)鈹?shù)氖勘帽性趦膳杂|逼著他,才能把食品獻(xiàn)到王僚手中。所以要在魚中藏匕首才不會被發(fā)現(xiàn)。(13)匈:同“胸”。此指兩旁士兵同時(shí)用鈹刺入專諸胸膛。

  季子至,曰:“茍先君無廢祀①,民人無廢主②,社稷有奉,乃吾君也。吾敢誰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亂,立者從之,先人之道也。”復(fù)命③,哭僚墓,復(fù)位而待④。吳公子燭庸、蓋余二人將兵遇圍于楚者,聞公子光弒王僚自立,乃以其兵降楚,楚封之于舒。

  ①廢祀:斷絕祭祀。本句意為:公子光也是吳先君壽夢的后代,他做國君也不會廢絕對祖先的祭祀,政權(quán)并沒有易姓。言外之意是不反對公子光做國君。②廢主:喪失君主。③復(fù)命:出使他國回來后向國君報(bào)告任務(wù)完成情況。這里是說季札是王僚派去晉國的,因此他到王僚墳上去向王僚復(fù)命。④指回到朝廷上自己的位置,等待新國君公子光的命令。

  王闔廬元年,舉伍子胥為行人而于謀國事。楚誅伯州犁,其孫伯嚭亡奔吳,吳以為大夫。

  三年,吳王闔廬與子胥、伯嚭將兵伐楚,拔舒,殺吳亡將二公子①。光謀欲入郢,將軍孫武曰:“民勞,未可,待之。”四年,伐楚,取六與灊②。五年,伐越,敗之③。六年,楚使子常囊瓦伐吳。迎而擊之,大敗楚軍于豫章,取楚之居巢而還。

 ?、俣樱杭瓷w余、燭庸。②取此二地用的是伍子胥提出的疲勞戰(zhàn)術(shù)?!蹲髠?#183;昭公三十年》:“吳子問于伍員曰:‘初而言伐楚,余知其可也,而恐其使余往也,又惡人之有余之功也。今余將自有之矣。伐楚何如?’對曰:‘楚執(zhí)政眾而乖,莫適任患。若為三師以肄焉,一師至,彼必皆出。彼出則歸,彼歸則出,楚必道敞。亟肄以疲之,多方以誤之。既疲而后以三軍繼之,必大克之。’闔廬從之,楚于是乎始病。”《左傳·昭公三十一年》:“秋,吳人侵楚,伐夷,侵灊、六。楚沈尹戌帥師救灊,吳師還。楚師遷灊于南岡而還。吳師圍弦,左司馬戌、右司馬稽帥師救弦,及豫章,吳師還。始用子胥之謀也。”③此為吳、越首次交兵,當(dāng)越候允常之世。參見《越王句踐世家》及《左傳·昭公三十二年》。

  九年,吳王闔廬請伍子胥、孫武曰:“始子之言郢未可入,今果如何?”二子對曰:“楚將子常貪①,而唐、蔡皆怨之②。王必欲大伐,必得唐、蔡乃可。”闔廬從之,悉興師,與唐、蔡西伐楚,至于漢水。楚亦發(fā)兵拒吳,夾水陳③。吳王闔廬弟夫概欲戰(zhàn),闔廬弗許。夫概曰:“王已屬臣兵④,兵以利為上,尚何待焉?”遂以其部五千人襲冒楚⑤,楚兵大敗,走。于是吳王遂縱兵追之。比至郢,五戰(zhàn),楚五敗⑥。楚昭王亡出郢,奔鄖。鄖公弟欲弒昭王,昭王與鄖公奔隨。而吳兵遂入郢。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尸以報(bào)父仇。

  ①子常貪婪至極,《國語·楚語下》載:“斗且廷見令尹子常,子常與之語,問蓄貨聚馬。歸以語其弟,曰:‘楚其亡乎!不然,令尹其不免乎?吾見令尹,令尹問蓄聚積實(shí),如餓豺狼焉,殆必亡者也。’” ②唐、蔡怨楚之原因詳見《左傳·定公三年》:“蔡昭候?yàn)閮膳迮c兩裘以如楚,獻(xiàn)一佩一裘于昭王。昭王服之,以享蔡侯。蔡侯亦服其一。子常欲之,弗與,三年止之。唐成公如楚,有兩肅爽馬,子常欲之,弗與,亦三年止之。唐人或相與謀,請代先從者,許之。飲先從者酒,醉之,竊馬而獻(xiàn)之子常。子常歸唐侯。”蔡侯事類似,參見《管蔡世家》。 ③據(jù)《左傳·定公四年》載,楚本可兵分兩路破吳軍,但因內(nèi)部矛盾未果實(shí)行:“左司馬戌謂子常曰:‘子沿漢而與之上下,我悉方城外以毀其舟,還塞大遂、直轅、冥阨。子濟(jì)漢而伐之,我自后擊之,必大敗之。’……史皇謂子常曰:‘楚人惡子而好司馬,若司馬毀吳舟于淮,塞城口而入,是獨(dú)克吳也。子必速戰(zhàn),不然,不免。’乃濟(jì)漢而陳,自小別至于大別。三戰(zhàn),子常知不可,欲奔。”④屬:同“囑”,委托,托付。⑤冒:干犯,此處指進(jìn)攻敵人。⑥《左傳·定公四年》記載此次戰(zhàn)役中夫概智勇雙全極詳:“十一月庚午,二師陳于柏舉。闔廬之弟夫概王晨請于闔廬曰:‘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而后大師繼之,必克。’弗許。夫概王曰:‘所謂“臣義而而行,不待命”者,其此之謂也。今日我死,楚可入也。’以其屬五千先擊之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師亂,吳師大敗之。……吳從楚師,及清發(fā),將擊之。夫概王曰:‘困獸憂斗,況人乎?若不知免而致死,必?cái)∥?。若使先?jì)者知免,后者慕之,蔑有斗心矣。半濟(jì)而后可擊也。’從之,又?jǐn)≈?。楚人為食,吳人及之,奔。食而從之,敗諸雍筮。五戰(zhàn),及郢。”⑦吳軍入郢,楚昭王奔鄖等事,其詳可參見《楚世家》。

  十年春,越聞吳王之在郢,國空,乃伐吳。吳使別兵擊越。楚告急秦①,秦遣兵救楚擊吳②,吳師敗。闔廬弟夫概見秦越交敗吳③,吳王留楚不去,夫概亡歸吳而自立為吳王。闔廬聞之,乃引兵歸,攻夫概。夫概敗奔楚。楚昭王乃得以九月復(fù)入郢,而封夫概于堂溪,為堂溪氏。十一年,吳王使太子夫差伐楚,取番④。楚恐而去郢徒鄀。

 ?、偕夏瓿淹跆与x郢都,使申包胥去秦求援,七日不食哭于秦廷,秦終于發(fā)兵。參見《秦本紀(jì)》、《楚世家》及《伍子胥列傳》。 ②秦發(fā)五百乘救楚,六月,敗吳師于稷。參見《左傳·定公五年》。 ③交:俱。④據(jù)《左傳·定公六年》載:“四月己丑,吳太子終纍楚舟師,獲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楚國大惕,懼亡。”與司馬遷說異。

  十五年,孔子相魯。

  十九年夏,吳伐越,越王句踐迎擊之檇李。越使死士挑戰(zhàn),三行造吳師,呼,自剄。吳師觀之①,越因伐吳②,敗之姑蘇③,傷吳王闔廬指④,軍卻七里。吳王病傷而死。闔廬使立太子夫差,謂曰:“爾而忘句踐殺汝父乎?”對曰:“不敢⑤!”三年,乃報(bào)越。

 ?、賲擒妼υ饺诉@種自殺式挑戰(zhàn)很奇怪,所以看楞了神,疏于防備。②《左傳·定公十四年》記載此戰(zhàn)極詳:“吳伐越,越子句踐御之,陳于檇李。句踐患吳之整也(陣容嚴(yán)整),使死士再禽焉(兩次派越勇士沖吳陣并擒拿吳軍前排戰(zhàn)士),不動(吳陣不亂)。使罪人三行(越第三次派出犯人前進(jìn)到吳軍前),屬劍于頸(罪人按劍于自己頸上),而辭曰:‘二君有治(治軍之事,指打仗)臣奸旗鼓(干犯軍令)。不敏于君之行前(行陣之前),不敢逃刑,敢歸死。’遂自剄也。師屬之目(吳軍注視這場面),越子因而伐之,大敗之。靈姑浮以戈擊闔廬,闔廬傷將指(腳大拇趾),取其一屨。還,卒于陘,去檇李七里。”③一說“姑蘇”二字為衍文,檇李為越地,距吳都姑蘇二百里許,而吳軍只退卻七里。④《越王句踐世家》載“射傷吳王闔廬”,系司馬遷誤記,實(shí)際是用戈擊傷。⑤《左傳·定公十四年》:“夫差使人立于庭,茍出入,必謂己曰:‘夫差!而忘越之殺而父乎?’則對曰:‘唯!不敢忘’三年乃報(bào)越。”較合理。

  王夫差元年,以大夫伯嚭為太宰。習(xí)戰(zhàn)射,常以報(bào)越為志。二年,吳王悉精兵以伐越①,敗之夫椒,報(bào)姑蘇也。越王句踐乃以甲兵五千人棲于會稽,使大夫種因吳太宰嚭而行成②,請委國為臣妾。吳王將許之,伍子胥諫曰:“昔有過氏殺斟灌以伐斟尋③,滅夏后帝相。帝相之妃后緡方娠,逃于有仍而生少康④。少康為有仍牧正。有過又欲殺少康,少康奔有虞⑤。有虞思夏德,于是妻之以二女而邑之于綸,有田一成⑥,有眾一旅⑦。后遂收夏眾⑧,撫其官職⑨。使人誘之⑩,遂滅有過氏,復(fù)禹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11)。今吳不如有過之強(qiáng),而句踐大于少康。今不因此而滅之,又將寬之,不亦難乎!且句踐為人能辛苦,今不滅,后必悔之。”吳王不聽,聽太宰相(12),卒許越平。與盟而罷兵去(13)。

 ?、僭酵趼劮虿钊找咕毐ピ剑瑳Q定先發(fā)制人興兵伐吳,大夫范蠡諫,不聽。夫差聞之方才發(fā)兵擊越。參見《越王句踐世家》。②因:通過。行成:諸侯國之間請求媾和。詳細(xì)過程參見《越王句踐世家》。文種賄賂伯嚭,又向夫差游說成功。③相傳夏代分封,以國為姓(參見《夏本紀(jì)》),有過氏、斟灌氏、斟尋氏既是古國名,又是指某姓之人。有過氏,即寒浞之子澆(áo,熬)之封國。相傳夏啟之孫夏后相亡國后,依附二斟,澆滅二斟國而殺其君,夏后相亦被滅亡。④有仍氏:古國名,乃后緡之娘家。⑤有虞氏:古國名,為舜之后代。⑥成:方圓十里。⑦旅:五百人為一旅。⑧收:聚集。⑨撫:治理。⑩據(jù)《左傳·哀公元年》載伍子胥之語為“使女艾諜澆”,即派女艾為間諜打入澆的國家內(nèi)部。(11)舊物:過去的事物。指夏失國前的典章制度國土等。(12)卒:終于。平:兩國講和。(13)盟:舉行歃血儀式,訂立盟約。據(jù)《國語·吳語》載,由于越人的巧妙言辭,最后連歃血儀式也未舉行就撤兵了。本段所寫的史實(shí),與《國語》中的《吳語》、《越語上》略有出入?!秶Z》記載的過程更曲折詳盡,可參看。

  七年,吳王夫差聞齊景公死而大臣爭寵①,新君弱②,乃興師北伐齊。子胥諫曰:“越王句踐食不重味③,衣不重采④,吊死問疾⑤,且欲有所用其眾。此人不死,必為吳患。今越在腹心疾而王不先,而務(wù)齊,不亦謬乎!”吳王不聽,遂北伐齊,敗齊師于艾陵。至繒,召魯哀公而征百牢⑥。季康子使子貢以周禮說太宰嚭,乃得止⑦。因留略地于齊魯之南。九年,為騶伐魯⑧,至,與魯盟乃去⑨。七年,因伐齊而歸。十一年,復(fù)北伐齊⑩。

  ①其詳情參見《齊太公世家》。②新君:指齊國新立之君晏孺子,名荼。③重味:二種以上菜肴。④重采:二種以上的顏色。⑤越王句踐臥薪嘗膽發(fā)奮圖強(qiáng)的事跡可參見《越王句踐世家》。⑥牢:古代祭祀或宴會所用的牲畜,牛羊豬各一只為一牢。按《周禮》規(guī)定,宴會用牢之?dāng)?shù),天子為十二牢,上公九牢,候伯七牢,子、男五牢。夫差為子爵,理應(yīng)只供五牢。⑦據(jù)《左傳·哀公七年》,夫差征要百牢,魯大夫子服景伯與之應(yīng)對,夫差不聽,魯人不得已,只好供給百牢。伯嚭又召見季康子,季康子認(rèn)為不合禮教,命子貢辭絕。司馬遷把這二事合為一事,當(dāng)另有所據(jù)。⑧騶:通“鄒”,又作“邾”。⑨此事《左傳·哀公八年》記載極詳:夫差將伐魯之前,先詢問二名大夫伐魯利害,二人意見相反。吳遂伐魯,克東陽,戰(zhàn)于夷。后講和定盟而還。不具引。⑩(日)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認(rèn)為本段中年代事跡多有與《左傳》、《國語》不合者,不具引。略舉如下:一、夫差七年無伐齊事。二、敗齊于艾陵當(dāng)在夫差十二年。三、會魯于繒當(dāng)在夫差八年。四、伐齊而歸當(dāng)在夫差十一年。。五、復(fù)北伐齊當(dāng)在夫差十二年。按:司馬遷或當(dāng)另有所據(jù),不然則為誤記。

  越王句踐率其眾以朝吳,厚獻(xiàn)遺之,吳王喜①。唯子胥懼,曰:“是棄吳也。”諫曰:“越在腹心,今得志于齊,猶石田,無所用。且《盤庚之誥》有顛越勿遺②,商之以興。”吳王不聽,使子胥于齊,子胥屬其子于齊鮑氏,還報(bào)吳王。吳王聞之,大怒,賜子胥屬鏤之劍以死③。將死,曰:“樹吾墓上以梓④,令可為器⑤。抉吾眼置之吳東門⑥,以觀越之滅吳也。”

  ①參見《伍子胥列傳》。越人亦賄賂伯嚭以迷惑吳王。②《盤庚之誥》:即《尚書》中的《盤庚篇》。是商王盤庚告戒臣民的講話記錄。顛越無遺:意指不要放過壞人。顛,狂。越,超出法度。無遺,消滅干凈沒有漏網(wǎng)的。③屬鏤:劍之名。④樹:種植。梓:一種落葉喬木,生長較快,古代多用來制器。⑤意指梓樹成材可以制器時(shí),吳國就要滅亡了。⑥抉:挖。

  齊鮑氏弒齊悼公①。吳王聞之,哭于軍 門外三日,乃從海上攻齊②。齊人敗吳,吳王乃引兵歸。

  十三年,吳召魯、衛(wèi)之君會于橐皋。

 ?、賲⒁姟洱R太公世家》及《田敬仲完世家》,后者說:“鮑牧與齊悼公有隙(矛盾),弒悼公。”據(jù)《左傳·哀公八年》,齊悼公已殺死了鮑牧。其中顯有牴牾。《宴子春秋·諫上》有“田氏殺陽生(悼公名)”,較合當(dāng)時(shí)齊國形勢。②《左傳·哀公十年》“徐承帥舟師自海入齊,齊人敗之,吳師乃還。”③吳王與魯、衛(wèi)會,非同時(shí)事。夏會魯哀公于橐皋,秋會衛(wèi)出公于鄖。詳見《左傳·哀公十二年》。

  十四年春,吳王北會諸侯于黃池,欲霸中國以全周室①。六月(戊)〔丙〕子,越王句踐伐吳②。乙酉,越五千人與吳戰(zhàn)③。丙戌,虜吳太子友。丁亥,入?yún)?。吳人告敗于王夫差,夫差惡其聞也。或泄其語,吳王怒,斬七人于幕下。七月辛丑,吳王與晉定公爭長④。吳王曰:“于周室我為長⑤。”晉定公曰:“于姬姓我為伯⑥。”趙鞅怒,將伐吳,乃長晉定公⑦。吳王已盟,與晉別,欲伐宋。太宰嚭曰:“可勝而不能居也。”乃引兵歸國。國亡太子,內(nèi)空,王居外久,士皆罷敞⑧,于是乃使厚幣以與越平。

  ①全:保。②《越王句踐世家》載此次伐吳,越國共出動軍隊(duì)四萬九千人。③此句應(yīng)為“吳五千人與越戰(zhàn)”?!蹲髠?#183;哀公十三年》詳載戰(zhàn)斗過程:“六月丙子,越子伐吳,為二遂(兵分兩路),疇無余、謳陽自南方,先及郊。吳大子友、王子地、王孫彌庸、壽于姚自泓上觀之。彌庸見姑蔑之旗。曰:‘吾父之旗也(其父被越人俘虜,故越人張其旗),不可以見仇而弗殺也。’大子曰:‘戰(zhàn)而不克,將亡國,請待之。’彌庸不可,屬(集合)眾五千,王子地助之。乙酉,戰(zhàn),彌庸獲疇無余,地獲謳陽。越子至,王子地守。丙戌,復(fù)戰(zhàn),大敗吳師,獲大子友、王孫彌庸、壽于姚。丁亥,入?yún)恰?#8221;④長:諸侯盟會時(shí)舉行歃血儀式,第一個(gè)歃血的為長,即盟主。⑤周室祖先,在吳太伯一代兄弟四人,吳國祖先太伯是長子,晉國祖先季歷是四子。因此夫差說應(yīng)該吳為盟主。⑥伯(bà,壩):通“霸”,即諸侯盟主。晉自文公、襄公、悼公、平公都曾稱霸。姬姓國中,只有晉國稱過霸。春秋時(shí)其他稱過霸的國家都不是姬姓,如秦穆公嬴姓、齊恒公姜姓、楚莊王熊姓等。⑦司馬遷在《秦本紀(jì)》、《晉世家》及《趙世家》中,均說:“卒長吳。”與《左傳·哀公十三年》、《國語·吳語》同。此處當(dāng)是故存異說。《吳語》記黃池之會極詳,可參看。⑧罷:通“疲”。

  十五年,齊田常殺簡公。

  十八年,越益強(qiáng)。越王句踐率兵(使)〔復(fù)〕伐敗吳師于笠澤①。楚滅陳。

  二十年,越王句踐復(fù)伐吳。二十一年,遂圍吳。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敗吳②。越王句踐欲遷吳王夫差于甬東,予百家居之。吳王曰:“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遂自剄死。越王滅吳,誅太宰嚭,以為不忠,而歸。

 ?、佟蹲髠?#183;哀公十七年》記笠澤之戰(zhàn)如下:“三月,越子伐吳。吳子御之笠澤,夾水而陳。越子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進(jìn),吳師分以御之。越子以三軍潛涉,當(dāng)吳中軍而鼓之,吳師大亂,遂敗之。”②吳敗后,曾向越王請求媾和,句踐欲許,范蠡諫,終于未答應(yīng)吳國的請求。參見《越王句踐世家》及《國語·吳語、越語》。

  太史公曰:“孔子言“太伯可謂至德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①”。余讀《春秋》古文②,乃知中國之虞與荊蠻句吳兄弟也。延陵季子之仁心,慕義無窮,見微而知清濁③。嗚呼,又時(shí)其閎覽博物君子也④!

 ?、贌o得:不能夠。這里指不能用語言來表達(dá)對太伯的頌贊。語出《論語·泰伯第八》。②《春秋》:東周時(shí)代魯國的一部編年史書。③清濁:喻指善惡、治亂、賢愚等對立的范疇。本句尤指季札能通過觀樂來知道國家的治亂興衰。④閎覽:見多識廣。博物:博學(xué)多知。

    本站是提供個(gè)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一鍵舉報(bào)。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精品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大粗爽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熟妇熟女久久综合| 好吊日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午夜福利网午夜福利网| 色婷婷亚洲精品综合网| 亚洲国产一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 国产熟女一区二区不卡| 精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特黄| 日韩欧美三级视频在线| 日韩专区欧美中文字幕| 人妻熟女欲求不满一区二区| 日韩丝袜诱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夜| 午夜福利视频日本一区| 中文字幕高清不卡一区| 国产韩国日本精品视频| 美女露小粉嫩91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99热九九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香蕉视频| 午夜福利直播在线视频| 日本黄色美女日本黄色| 午夜国产成人福利视频| 国产熟女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欧美一级乱黄| 日本精品理论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日产在线观看| 在线亚洲成人中文字幕高清| 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午夜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香蕉网尹人综合在线观看| 麻豆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日本高清加勒比免费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