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的首飾及佩飾
1. 發(fā)飾
(1) 笄、簪、釵、華勝、擿
古代婦女一向用笄固定發(fā)髻,簪是笄的發(fā)展,在頭部盛加紋飾,可用金、玉、牙、玳瑁等制作,常常作成鳳凰、孔雀的形狀。湖南長沙左家塘曾出土秦代一件有七叉的骨簪。華勝是制成花草之狀插于髻上或綴于額前的裝飾。漢時在華勝上貼金葉或貼上翡翠鳥毛,使之呈現(xiàn)閃光的翠綠色,這種工藝稱為貼翠。明清時皇后所戴鳳冠,仍使用貼翠工藝,這種工藝方法可與鑲嵌寶石翡翠的工藝媲美。擿是將頭部做成可以搔頭的簪子。《西京雜志》記載,漢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后宮人搔頭皆用玉簪,唐人詩云:“嬋娟人墮玉搔頭。”也指這種簪子。《續(xù)漢書·輿服志》:“耳珰垂珠,簪以玳瑁為擿,長一尺,端以華勝。”玳瑁產(chǎn)于我國黃海、東海、南海、熱帶、亞熱帶沿海,海龜屬,其甲質(zhì)板呈黃赭半透明狀,可作首飾。古人貴婦發(fā)型以高大為美。《后漢書·馬廖傳》上太后疏里說:“聞長安語云: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當時婦女常于真發(fā)中摻接假發(fā)梳成高大的發(fā)髻,插入數(shù)枝笄簪將它固定,也有用假發(fā)做成假髻直接戴在頭上,再以笄簪固定的,稱為“副貳”,還有一種以假發(fā)和帛巾做成帽子般的假髻,白天往頭上一戴,晚上可以取下來,稱為蔮、蔮或幗?!夺屆?#183;釋首飾》謂“恢廓復髻上也,魯人曰頍,齊人曰幌。”把〓戴在頭上,兩旁用鑷橫簪以固定之。這類假髻的形制可能有很多變化,但文獻資料講得不具體。湖南長沙馬王堆1號西漢墓軚侯利蒼夫人的發(fā)髻,作髻時于真發(fā)末端加接假發(fā),梳成盤髻式樣,上插三枝梳形笄,分別為長19.5厘米、寬2厘米,有11個梳齒的玳瑁笄,長24厘米、寬2.5厘米,有15個梳齒的角笄和用20枝竹簽分三束。再在距頂端1.7厘米處用絲線纏扎而成的竹笄,笄頭有朱繪花紋(這三枝梳形笄并非梳頭的工具,但可以搔頭,可能就是擿了)。前額及兩鬢有長寬約1厘米、厚0.2厘米,涂朱或朱地涂黑、鑲金或側面貼金葉的木花飾品。就是當時用金屬絲編聯(lián)起來作額前裝飾的華勝。另外還有一個用黑色蠶絲做成的假髻,盛放在一個小盒子里。漢代婦女還有一種圓形加雙耳的勝,江蘇邗江漢墓曾出土,東漢畫像西王母常戴飾此物。 古代梳妝高大的假髻,必有支撐假髻的工具,在四川寶興瓦西溝東漢墓人架頭部出土一件長12.5厘米、寬10.4厘米呈獨腳釵狀的鐵飾件,上端以兩股細鐵條橫彎成弧形,外有細鐵絲纏繞,可能就是一件假髻支撐器。另在湖南衡陽東漢墓發(fā)現(xiàn)了雙股的銀釵,長19厘米。
(2) 梳篦 湖北江陵出土幾件秦木質(zhì)彩繪角抵圖木篦,馬蹄形,上繪人物紋樣。在湖南長沙馬王堆1號西漢墓出土的梳篦是象牙制成,均作馬蹄形,長均8.8厘米,寬均5.9厘米,梳20齒,篦47齒,細密均勻。在山東臨沂銀雀山和湖北江陵紀南城出土的西漢木梳,背平直,上面有四個裝飾紐。 步搖冠與步搖簪 《續(xù)漢書·輿服志》記皇后服制:“假結步搖簪珥,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爵,九華,熊、虎、赤羆、天鹿、辟邪(有翼的獅)、南山豐大特(牛)六獸,所謂副笄六珈者。爵獸皆翡翠為毛羽,金題白珠珰,繞以翡翠為華云。”文中所說的山題,就是額上正面的裝飾版。所謂副笄六珈的副,就是覆的意思,珈是加的意思,全文的解析就是覆在頭上的假髻用笄固定之外,還要另加熊、虎、赤羆、天鹿、辟邪、牛等六種動物的飾片為飾。再與孔雀、黃金山題、九種華勝及用白珠穿成桂枝般的裝飾和白珠做成的耳珰配套,繞以翡翠華云,金碧輝煌。當走動的時候,那白珠桂枝和耳珰隨著腳步搖動,能夠化靜為動,擴大視覺空間,更加引人注目,其進一步的發(fā)展,就演變?yōu)楹笫赖镍P冠?!稌x書·慕容廆傳》記載,魏初燕,戴多冠步搖冠,鮮卑族也仿著使用。遼寧北票、朝陽等地發(fā)現(xiàn)過北朝花蔓狀和花樹狀的冠頂金飾,走動時就能搖動。 步搖簪是在簪頂掛珠玉垂飾的簪子,《釋名》:“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也。”又《后漢書·輿服志》集解:“漢之步搖以金為鳳,下有邸,前有笄,綴五彩玉以垂下,行則動搖。”
2. 耳飾 (1)瑱 《說文》:“瑱,以玉充耳者。”又說:“珥,瑱也。”《長沙發(fā)掘報告》記錄西漢后期的玉瑱,白色、無光澤,蕈形,一端較大,一端較小,中腰內(nèi)凹。洛陽燒溝漢墓出土琉璃瑱和骨瑱十九件,有十二件是上小下大腰細如喇叭形,中間穿一孔的。色有深藍、淺藍、綠等,半透明。另有七件中部如喇叭形而上端成錐狀,下端成珠狀,身上無孔,無色透明像玻璃。
(2)珰 《釋名·釋首飾》:“穿耳施珠曰珰。”漢末建安時代的《孔雀東南飛》描寫女主人雞叫起身,“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明月珰從字義可知是圓形發(fā)光的飾物。貴州黔西東漢墓出土兩件以銀片制成的圓球狀耳鈴,下端開口,上端背上焊有直徑1.2厘米的小圓環(huán),稱它為明月珰未嘗不可。河南洛陽燒溝漢墓曾出土喇叭形玻璃耳珰,故宮博物院也有收藏。日本原田淑人在《漢六朝の服飾》中收有耳珰照片,為凹腰圓筒形,下面帶有小鈴。
(3)耳環(huán)(玦) 中國穿耳戴環(huán)的風俗古已有之。秦漢時期漢族地區(qū)耳環(huán)出土不多?!赌鲜?#183;林邑國傳》:“穿耳貫小環(huán),自林邑、扶南諸國皆然。”考古發(fā)現(xiàn)古代西南少數(shù)民族戴耳環(huán)。1972年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出土16副玉耳環(huán),每副玉片數(shù)不等,有多達20余片的。云南晉寧石寨山第三次發(fā)掘,在一座墓中發(fā)現(xiàn)石耳環(huán)14片,7片相疊為一組,14片正好是一副耳環(huán)。該地出土青銅裝飾人物中,戴大耳環(huán)的形象也常發(fā)現(xiàn)。
(4)耳墜 遼寧西豐樂善鄉(xiāng)西岔溝西漢匈奴墓出土不少耳墜,但每墓只出1件,通常以兩根金絲擰成雙股繩狀,至盡端分開,一股拗曲成鉤,以便掛在耳上,另一股則捶成為扁葉狀,用以遮蔽耳孔。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準格爾旗西溝畔西漢匈奴墓出土金玉耳墜,金珰上飾獸紋,玉飾鏤雕變體龍虎紋,黃金與白玉交輝,極其精美。
3. 頸飾 在廣西合浦西漢墓曾出土瑪瑙珠的項鏈。云南晉寧石寨山13號西漢滇王王族墓及廣西漢墓曾出土瑪瑙〓珠,串起來也都是頸飾。石寨山13號西漢墓出土的瑪瑙串飾由16件腰圓形〓管串成,其中有一顆〓管上有10道白色平行線,是用蝕花法加工而成,方法是用一種植物嫩葉與石堿搗成漿液,畫于已磨光的〓管上加熱處理而成。石寨山西漢滇王王族墓還出土由綠玉〓和綠玉珠串成的頸飾,以及由形狀不規(guī)則的綠松石及孔雀石制成的串飾。云南江川李家山滇王王族墓有的用玉石串飾覆蓋尸體,覆蓋面長達一米多,寬60厘米至70厘米的。廣東徐聞東漢墓出土的5串飾,由83顆大小長短不一的玉〓管串成。 加工精美的金質(zhì)項鏈在湖南長沙五里牌東漢墓出土,由三種不同形狀的193顆金珠串組,第一種50顆是由細小如莧菜籽的金粒分三圈粘聚而成,**近中圈的金粒稍大。第二種23顆是用小金管聯(lián)結而成的連管珠,第三種119顆是八方形的珠,此外還有一個花穗形金墜。與此同時還出土11個球形飾件,內(nèi)有4件是以12個小金絲環(huán)相拉,在環(huán)與環(huán)之間又附著3粒小圓珠,有6件系在小金珠上再以金絲綴飾,并鑲有圓珠,再有1件為鏤空的多角形。 湖南衡陽苗圃出土的橢圓形金珠,珠外用金絲組成精美的花紋,同時還出土水晶、琥珀、瑪瑙的小珠和獅、兔、鳥等,當初很可能是串在一起的。 1954年合肥西郊烏龜墩出土一件高2.3厘米,最寬處1.5厘米的小金牌,中心以金絲盤出“宜子孫”三字,周邊焊有小金粒聯(lián)珠線紋,當為一件金墜飾。
4. 臂飾 西漢時的手鐲,從云南省晉寧石寨山滇王王族墓出土的有玉環(huán)及金、銀、銅鐲,從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有銅嵌綠松石手鐲。湖南長沙五里牌東漢墓出土的四個金手鐲中,有一個用多根細金絲交織而成的绹繩形手鐲,已近似現(xiàn)代“鱔魚骨”式手鐲。
5. 指環(huán)
兩漢時以金、銀制作指環(huán),在湖南長沙、零陵、廣東廣州、增城等地出土。湖南長沙楊家?guī)X出土西漢銀指環(huán)3只,圓圈表面作棱角突出,兩邊密飾斜線紋。長沙五里牌出土東漢前期金指環(huán)10只,內(nèi)有4只嵌有綠松石。湖南省零陵出土3只東漢鎏金指環(huán),即俗稱之鍍環(huán)。廣東出土東漢指環(huán),有的嵌有寶石。吉林榆樹大坡老河深漢墓還發(fā)現(xiàn)了金護指,保護指甲之用。
6. 帶鉤 兩漢時期,漢式帶鉤多為貴族所專用,材質(zhì)珍貴,工藝更趨精巧。例如1954年在廣州市出土的西漢玻璃料帶鉤,長7.8厘米,螳螂型,晶瑩透明。1984年廣州市南越王趙眜墓(西漢早期)出土玉龍虎帶鉤。長19.5厘米,寬4.1厘米,通體琢浮雕變體龍虎紋。同墓出土玉龍附金帶鉤,玉龍作∽∽形變體,龍尾嵌套金質(zhì)帶鉤,通長14.4厘米,制作極為精美。1968年在河北滿城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玉帶鉤,長短不一,最長者僅6厘米。 在內(nèi)蒙古等地出土的古代匈奴、東胡銅帶扣,多作斗獸紋浮雕為飾,猛獸相噬,氣氛極為緊張,具有很大的力度和動感。而藝術風格,粗獷質(zhì)樸。
7. 佩玉
漢代出土的佩玉,以觀賞性佩玉為多,制作極其精美。如廣州出土的西漢早期鏤空龍紋玉環(huán)、龍鳳紋玉套環(huán)、鏤空玉佩、獸首銜璧玉飾。河北定縣西漢晚期墓出土雙鳳玉系璧、玉龍形環(huán)。河北滿城西漢早期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鏤雕雙螭龍紋玉縠璧、雞心空心玉佩。陜西興平西漢茂陵出土玻璃璧。江蘇銅山小龜山西漢中期墓出土龍形玉觿。江蘇揚州西漢晚期妾莫書木槨墓出土的舞人玉佩等代表性文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