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伯倫(公元1883-1931年)是黎巴嫩著名的詩人和畫家。他不僅是偉大的詩人,也是超越時代的偉大思想家。紀伯倫有著對世界、人生、生命的洞見,有著超越時空的靈性,紀伯倫是個偉大的神秘家,一位偉大的成道者! 他的散文詩優(yōu)美動人,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多年前就讀過他的《淚與笑》、《紀伯倫散文精選》。他對生命、對家鄉(xiāng)、對民族的熱愛深深地打動過我,引起久久的共鳴。 讀紀伯倫的《先知》讓人震撼。難怪偉大的神秘家奧修說,如果要他丟棄他兩萬冊藏書的話,他會只帶著紀伯倫的《先知》離開的。 《先知》是散文詩,全詩以“船的到來”為引子,到“拔錨啟航”結(jié)束,擬先知愛爾美差對阿法利斯城民眾從“愛”到“死”的二十六問作的回復和訓示,這自然就是紀伯倫的偉大洞見! 引子“船的到來”是散文詩的開頭,生命之船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生命猶如海洋般浩瀚,我們對于生命所知實在有限,短暫的人生應該不斷去探索生命的奧秘,找回我們生命的本源。 結(jié)尾“拔錨啟航”是生命之舟的回歸。來到這個世界,我們經(jīng)歷了人生,時間到了,我們的生命之舟應該返航了。不要遺憾,不要傷感,帶著感恩之心,帶著歡笑,回歸生命之源。也許我們再有重返這個世界的時候,但不必期待什么,一切都那么自然,就如我們不知如何來到這世界??梢孕牢康氖?,我們來過,我們活過,我們經(jīng)歷了生命。就如你眉飛色舞地談論你曾去旅游過的美麗山川,這生命的美麗是永生的記憶!生命之舟返航回家了。回望生命之岸,一切都變得模糊了,永存的只有生命之愛。再見了,曾經(jīng)的一切美好! 二十六個提問的回答,是紀伯倫借先知之口闡述對人生對生命的洞見,這洞見是人生和生命的核心,是偉大的超越。 第一,愛。 愛是生命最寶貴的,人生應該聽從愛的指引,沿著愛的道路前行。愛不是占有,愛是給予是付出。真愛必然會伴隨著愛人的齟齬、親人逝去的痛楚和苦難,而愛本身就是最大的滿足,要以虔誠之心待愛。愛就是不帶任何奢望的祈禱,慶祝愛的降臨,有愛就足夠了!恨、痛苦、猜忌、妒忌不是真愛的品質(zhì),只是欲望借著愛的外衣在搗鬼。 第二,婚姻。 婚姻既然存在,就要善待它?;橐鲂枰t讓,任何過份的自我都是婚姻的墳墓?;橐霾辉撌擎i住雙方的枷鎖,支撐同一神殿的柱子是互相獨立的?;橐鲋械碾p方應該有各自獨立的空間。越是要捆住對方,就越捆住自己;越是給對方自由,自己就越快樂。愛不是占有,婚姻更不應該是!如果婚姻沒有歡樂,那要它干嗎!要砸碎婚姻的鎖鏈,孩子務必首先要處置好,不然就成了極端的自私和罪業(yè)。 第三,孩子。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孩子是存在的禮物、是神的禮物,孩子不屬于父母。帶孩子是偉大的藝術,不帶占有之心,就會順乎孩子的天性,讓孩子自然成長。以父母意志取代孩子意愿是罪業(yè),孩子是獨立的存在,有他自己的意志。父母只要提供幫助,避免不必要的危險和傷害就是了。任何包容、取代、慫容、寵溺都是扼殺孩子獨立生命的謀殺! 第四,施與。 人人都是接受者,你接受生命,接受天空的陽光雨露、接受大地的產(chǎn)出,接受無數(shù)人的幫助,接受父母的哺育。我們都是接受者,沒有真正的施與者。 相信生命豐富的人樂于施與,以身施與是最偉大的施與。施與是仁慈、是慈悲、是最高的愛。 施與的快樂甚于接受。期望回報的施與不是施與而是放債。借施與博取名聲是盜竊,是對接受者的侮辱,是對大眾的欺騙。 不是人人都配做施與者的,為求得良心的自我安慰而施與,是自私自利,是自慰。 施與不是指派的任務,自己尋找需要幫助的人,比普通的施與更高尚。接受也是一種施與,是對施與者的接納。 眾生平等,我們都是這個星球的過客,施與和接受是等同的,施與者也許得到得更多。接受者無須有什么虧欠和感恩的負擔。我們是同類,是一樣的人,感激的只應是天空、大地、生命的存在。 第五,飲食。 生命賴飲食生存,你吃菜蔬瓜果、雞鴨魚肉、你喝水飲酒。它們都是和你是一樣的生命體,為了你,它們獻出了自己。生命要延續(xù),你必須得飲食。動植物和人同樣是宇宙間的生命體,毫無區(qū)別沒有高下之分! 要使飲食不成為罪業(yè),那就需要一顆感恩之心,你要感謝上蒼的賜予,你要感激這些生命體,不知感恩糟蹋浪費才是真正的罪業(yè)。 無論是喪生山野,埋葬海底,哪怕是自然死亡的人,死了,又成了其他生命體的飲食,這也是人對它們的回報,是世事輪回! 第六,工作。 個人生命的存在,離不開無數(shù)人的辛勤工作,沒有他們創(chuàng)造的一切,你一刻也無法生存。感激之情最好的表達就是努力做好你的工作,帶著感恩的愉悅之心去好好工作。 工作著是快樂的、美好的。坐享其成不愿工作是忘恩負義,毫無熱情哭喪著臉工作猶如欠債不愿償還的無賴,是不通人性的自虐。 老了,失去了工作能力,你享受著養(yǎng)老金。這是對你當初辛勤工作的嘉獎,但要時刻記得還在辛勤工作的人們。生命就是這樣相互依賴相互關聯(lián)的。游手好閑不工作的人是寄生蟲。 第七,歡樂和悲哀。 歡樂和悲哀是一枚硬幣的兩面。離開了悲哀也沒有歡樂,沒有歡樂也無所謂悲哀。從生命的長遠看,一時的歡樂也許是生命的悲哀,一時的悲哀也許是生命的歡樂。不必執(zhí)著于一時一事的歡樂和悲哀,生命的存在才是永恒。 第八,居室。 美化自己的居室,讓自己在舒適溫馨的環(huán)境生活當然不錯。但居室的厚墻,把你和大自然隔絕了。這星球上最美的地方是世界外在的和人們內(nèi)在的大自然、天空、大地。這兩者同樣是無限美麗寬廣的。退縮在厚墻內(nèi),再寬大再豪華的也是局限。人死了進墳墓,人活著住居室,這似乎沒什么兩樣。 天是屋頂?shù)厥谴?,原野山巒是我家,這是多么的豪邁!上帝創(chuàng)造了鄉(xiāng)野,人們制造了城市。菌集城市蝸居大樓是人類祖先孤獨恐懼的后遺癥。走出居室,走向自然,走向內(nèi)在,那是無限廣闊的! 第九,衣服。 衣服是御寒的,大熱的天還西服革履是矯情是偽飾。衣服掩蓋了人體的美麗,卻暴露了人的丑陋。脫掉偽飾的外殼,讓美麗的軀體沐浴在陽光下,讓肌膚去和微風雨露親吻,讓美好的人生回歸大自然! 第十,買賣。 買賣促進商品流通,是服務于供需雙方的善舉,但務必公平交易,準量準價。做買賣要一視同仁,不以衣貌取人。錢要賺在明處,賺昧心錢天理不容。規(guī)規(guī)矩矩做買賣,政府理應支持扶植,任何刁難限制既是苛刻了賣者,更是為難了買者。 醫(yī)務工作者治病救人,為病家服務;殯葬工作者安撫生者超度亡靈,為死者和家屬服務,他們是崇高的、是至善的,世人理當向他們鞠躬致敬!如果憑借傷病之苦、喪親之痛賺昧心錢,天地神明不容,永劫不復! 第十一,罪與罰。 人總會有過失,知過而悔,知過而改善莫大焉。過失和罪業(yè)很難區(qū)分,法律的定罪是人為的。世事關聯(lián),一個結(jié)果往往有許多的動因。別人的過失或罪行應當引起大家的警覺和自省。面對別人的過失和罪行,應該捫心自問,你的思想里是否有過同樣的閃念?過失和罪行都是相對的,換個角度看,也許完全相反也亦未可知。 處罰若不能改變心靈,就是失敗之舉,那就成另一種形式的犯罪。 知道過失和罪行并悔過是善的人性,法官只是統(tǒng)治思想的執(zhí)行者,法官的審判決怎會是神性的? 第十二,法律。 法律是人為制造的枷鎖。法律是不相信和平與善的力量所使用的暴力。民眾總是小心謹慎恐怕踩到法律的地雷,但也有人置安危不顧喜歡在雷區(qū)冒險,冒險有其固有的刺激,目的是謀取暴利。 世人最痛恨道貌岸然的執(zhí)法者,他們是最肆無忌憚的違法者! 第十三,自由。 自由不是飾品,標榜的自由決不是自由,就如健康人不會說我在呼吸。自由是人的天性、本來面目、是赤裸地和大自然在一起。任何壓抑和限制是對人性的摧殘,所有的規(guī)約制度都是自由的約束。但必須牢記,你的自由不能影響、約束、破壞他人的自由,不然誰也沒有自由。自由沒有模式,自由一旦成為某種模式就又成了枷鎖。 第十四,理智和熱情。 理智和熱情是同一事物的兩極。熱情是自然情感的流露奔放,而理智是頭腦的思考,是社會加諸你的東西?,F(xiàn)實生活需要協(xié)調(diào)好二者。取其中道則既不會冷卻而冰凍,也不會熱烈而焚毀。 第十五,苦痛。 生活是神妙的,看你怎樣去看待、運作??嗤词悄愕淖晕疫x擇,你認為苦痛了才是最大的苦痛。面對、穿透苦痛,苦痛也會變成歡樂。 第十六,自知。 人類已能上太空登月球了,可是對自己的了解實在太少。迷茫、不知所措在于不了解自己、不自知。 人的內(nèi)在和太空一樣無限遼闊,和大海一樣深邃。要了解自己,只有走進自己的內(nèi)在,去透視自己的靈魂,去了解自己的本來面目。人生的道路就是內(nèi)在靈魂的探索之路。心理學家說了解童年情結(jié)是解讀內(nèi)心和靈魂的鑰匙。他們的說法也許有道理,其實除了童年還有無數(shù)的前世也難說。了解自我就是自知,就是內(nèi)心千瓣純潔蓮花的開放。 第十七,教授。 文學即人學,一切知識學問中至高的是關于人的知識學問。智慧不是記幾句圣賢的教誨和文史哲的條文,真正的智慧是進入心靈的殿堂,通曉人性的奧秘。 老師和教授的功績不在于送出了多少大學生,拿了多少學位,得了多少獎項;老師教授的功績在于教學生做個真正的人,在有限的人生之路上展翅進入無限。 第十八,友誼。 一起消磨時光的人算不上朋友,談不上友誼。真朋友真友誼不在乎是否朝夕相處、禮數(shù)周全。友誼是朋友間愛的對流、是傾心相訴、是直陳利弊、患難與共、歡樂分享、完全的默契、永恒的記憶。 第十九,談話。 真理是心的體悟,不是口中的語言;真正的力量不是語言而是沉默。思想是天空雄鷹的飛翔,語言是籠中黃鶯的鳴囀。親密的談話未必是心的交流,靈魂的默契無須喋喋不休的談話。 第二十,時間。 生命存在于時空,生命是有限的,時空是無限的。 回憶是過去的留戀,希望是將來的擁抱。人們總是為了明天犧牲今天。昨天已經(jīng)逝去,到了明天又是今天。生命沒有過去未來,唯有眼下當前。 第二十一,善惡。 善惡是同一事物的兩面,看你從什么角度看。 行為有善惡之分,思想的閃念也一樣。 真正的善是仁義和慈悲,反之則是惡。 第二十二,祈禱。 祈禱不是語言的祈求,而是內(nèi)心的傾訴。祈禱是生命的感恩、生命的慶祝、生命的祝福。心懷任何目的的祈禱,不是祈禱是祈求。佛陀、耶穌、真主都會微笑著聆聽祈禱,從不垂聽任何祈求! 第二十三,逸樂。 逸樂是自由之歌,卻不是自由本身。逸樂是身心的享受,決不是放縱。嚴肅的人拒絕逸樂,躲避逸樂只會加深內(nèi)心的渴望。享受逸樂,與人分享逸樂,穿透了逸樂,才會超越逸樂。 第二十四,美。 真的、善的、和諧的、自然的就是美的。美無處不在,用心去體悟才能發(fā)現(xiàn)美。美不是功利,不是欲望的滿足,美是神圣的,是生命的存在。 第二十五,宗教。 宗教性是偉大的,宗教就成了形式。生活之美在于知道自我反省,慈悲待人,享受生活,享受生命的存在,不憂生不懼死,這才是真正的宗教。 第二十六,死。 有生必有死,善待生命才對得起死亡。 微笑著走進墳墓勝于啼哭著躺入搖籃。 死是種子的發(fā)芽,是新一輪生命的開始。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七日 |
|
來自: 坡公鄉(xiāng)人 > 《讀書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