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山又名昆侖丘,昆侖墟,是中國古神話中的神山,道教奉為神仙所居的仙山。
昆侖山的神話起源很古。在先秦許多文獻中,皆曾留下記載?!赌绿熳觽鳌肪矶?br>“戊午,……天子(指周穆王—— 引者注)已飲而行,遂宿于昆侖之阿,赤水之陽”;“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侖之 丘,以觀黃帝之宮”;“癸亥,天子具蠲齊牲全,以禋P昆侖之丘”等記載。①《竹書紀 年》曰:周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侖丘,見西王母”。②戰(zhàn)國大詩人屈原,在所著《楚 辭》中,又多處引進昆侖山神話,以抒發(fā)自己的悲憤之情。其《離騷》有“朝發(fā)軔于蒼 梧兮,夕余至于縣圃”; “朝吾將濟于白水兮,登閬風而緤馬”;“邅吾道夫昆侖兮,路修遠以周流”③之 句?!毒鸥?#183;河伯》云:“登昆侖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④《天問》云:“昆侖縣 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幾里?四方之門,其誰從焉?西北辟啟,何氣通焉?” ⑤《九章·涉江》云:“駕青虬兮驂白螭,吾與重華游兮瑤之圃。 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⑥《山海經(jīng)》之《西次三經(jīng)》 《大荒西經(jīng)》《海內(nèi)西經(jīng)》等,更對昆侖山的位置、形貌、景物等作了詳細的描繪。 至漢代,《史記》《爾雅》皆曾記述昆侖?!痘茨献印芳啊逗訄D》等讖緯書對昆侖 山的描繪更多??梢哉f,昆侖山神話至秦漢時已經(jīng)流傳很廣了。其后,魏晉南北朝所出 之《博物志》《拾遺記》《神異經(jīng)》《十洲記》,以及道書《上清外國放品青童內(nèi)文》 《洞真太霄隱書》等,又對之再加增飾,使昆侖山神話更加瑰麗多姿。 據(jù)諸書所記,昆侖山之狀貌大體如下: (一)位置。據(jù)較多文獻記載,昆侖山在中國之西方。如《竹書紀年》謂:“周穆 王西征昆侖丘。”《山海經(jīng)》之《西次三經(jīng)》謂:“西南四百里,曰昆侖之丘,是實惟 帝之下都。”⑦《大荒西經(jīng)》謂:“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 山,名曰昆侖之丘。”⑧《海內(nèi)西經(jīng)》謂:“海內(nèi)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⑨ 但《海內(nèi)南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等又稱昆侖山在東南方、西北方。其后,漢魏兩晉南北朝 所出之書,說法更為紛歧?!逗訄D括地象》云:“地中央曰昆侖,昆侖東南,地方千里, 名曰神州。”又云:“昆侖者,地之中也。”AB《十洲記》云:“昆侖號曰昆陵,在西 海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萬里,……咸陽去此四十六萬里。”AC酈道元《水經(jīng)注》 卷一云:“昆侖墟在西北,……去嵩高五萬里,地之中也。”AD于是古人在注《山海經(jīng)》 時,提示昆侖山有多處的說法。晉郭璞謂,除海內(nèi)昆侖外“海外復有昆侖山”。清郝懿 行更稱: “荒外之山,以昆侖名者蓋多焉。”AE清人畢沅也稱:昆侖實非一地,“高山皆得 名之。”AF實際上,諸書所記之昆侖山,源于古代神話傳說,并非地理上某山之真實記 錄,是無法確定其地理位置的。這一點,西漢大史學家司馬遷已有卓見。他在《史記· 大宛列傳》中云:“安息長老傳聞條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嘗見。”AG篇末又云: “《禹本紀》言‘河出昆侖,昆侖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 醴泉、瑤池。’今自張騫使大夏之后也,窮河源,惡睹《本紀》所謂昆侖者乎?故言九 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jīng)》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AH因 此,根據(jù)傳聞或神話描寫的昆侖山,似非實指地理上之某山,而是超世間的仙山、樂土。 (二)形貌。《山海經(jīng)·海內(nèi)西經(jīng)》云:“昆侖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面 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又云“赤水出東南隅”,“河水出 西北隅”,“洋水、黑水出西北隅”,“弱水、青水出西南隅”。AI《大荒西經(jīng)》云: “其下有弱水之淵環(huán)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燃)。”AJ《淮南子·地形訓》 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萬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又曰:“旁有四百四十門, 門間四里,里間九純,純,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橫維其西北之隅。北門開,以內(nèi)(納) 不周之風。傾宮、旋室、縣圃、涼風、樊桐,在昆侖閶闔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 浸之黃水,黃水三周復其原,是謂丹水,飲之不死。河水出昆侖東北陬,……赤水出其 東南陬,……弱水出自窮石,……洋水出其西北陬,……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 藥,以潤萬物。”AK《河圖括地象》曰:“昆侖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柱廣十萬 里,有三千六百軸,互相牽制。”LB又稱“昆侖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 三千里,周圍如削。”LC以及“昆侖山,廣萬里,高萬一千里,……出五色云氣,五色 流水。 其泉東南入中國,名曰河水。其山中應于天,最中,八十城布繞之”。LD等等。晉 干寶《搜神記》卷十三云:“昆侖之墟,…… 其外絕以弱水之深,又環(huán)以炎火之山。山上有鳥獸草木,皆生育滋長于炎火之中, 故有火浣布。”LE前秦王嘉《拾遺記》卷十云:“昆侖山有昆陵之地,其高出日月之上。 山有九層,每層相去萬里。有云氣,從下望之,如城闕之象。”LF南朝宋時所出之《玄 中記》也有“天下之弱者,昆侖之弱水焉,鴻毛不能起”及“昆侖西北有山,周回三萬 里,巨蛇繞之得三周,蛇為長九萬里。蛇居此山,飲食滄海”LG之說。酈道元《水經(jīng)注》 卷一曰:“昆侖說曰:昆侖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閬風;上 曰層城(即增城),一名天庭,是為太帝之居。”LH六朝所出之《洞真太霄隱書》曰: “昆侖山高平地三萬六千里,上有三隅,面方萬里,形似偃盆。其一隅正北,主于辰星 之精,名曰閬風臺;一隅正西,名曰玄圃臺;一隅正東,名曰昆侖臺。又有北戶山、承 淵山,并是其枝干。”LI可見諸書對昆侖山的形貌、地理結構有很多描寫,但都千奇百 怪,使人很難得到一個確切的概貌。不過,上有閬風臺或玄圃臺,有醴泉、瑤池,周圍 有弱水環(huán)繞等,則是留在人們心目中比較典型的形貌特征。 (三)景物。戰(zhàn)國至秦漢之書,大都極力狀寫昆侖山鳥獸草木之奇。如《山海經(jīng)· 西次三經(jīng)》云:昆侖山“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螻,是食人。有鳥焉,其狀 如蜂,大如鴛鴦,名曰欽原,惹鳥獸則死,惹木則枯。有鳥焉,其名曰鶉鳥,是司帝之 百服。有木焉,其狀如棠,黃華赤實,其味如李而無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 人不溺。有草焉,名曰草,其狀如葵,其味如蔥,食之已勞”。LJ《海內(nèi)西經(jīng)》云: “昆侖南淵深三百仞。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昆侖上。開明西有鳳皇、 鸞鳥,皆戴蛇踐蛇,膺有赤蛇。開明北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琪樹,不死樹。鳳皇、 鸞鳥皆戴。又有離朱、木禾、柏樹、甘水、圣木曼兌,一曰梃木牙交。開明東有巫彭、 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開明南有樹 鳥,六首;蛟、蝮、蛇、蜼、豹、鳥秩樹,于表池樹木,誦鳥、鹮、視肉。”LK《淮南 子·地形訓》曰:昆侖山“上有木禾,其修五尋。珠樹、玉樹、璇樹、不死樹在其西, 沙棠、瑯在其東,絳樹在其南,碧樹、瑤樹在其北”。MB魏晉以后,諸書在狀寫昆侖 山鳥獸草木之奇的同時,又漸多宮室樓臺的描寫。前秦王嘉《拾遺記》卷十曰:昆侖山 “四面有風,……四面風者,言東南西北一時俱起也。又有祛塵之風,若衣服塵污者, 風至吹之,衣則凈如浣濯。甘露氵蒙注蒙似霧,著草木則滴瀝如珠。亦有朱露,望之色 如丹,著木石赭然,如朱雪灑焉;以瑤器承之,如飴。昆侖山者,……上有九層,第六 層有五色玉樹,蔭翳五百里,夜至水上,其光如燭。第三層有禾穟,一株滿車。 有瓜如桂,有奈冬生如碧色,以玉井水洗食之,骨輕柔能騰虛也。第五層有神龜, 長一尺九寸,有四翼,萬歲則升木而居,亦能言。第九層,山形漸小狹,下有芝田蕙圃, 皆數(shù)百頃,群仙種耨焉。旁有瑤臺十二,各廣千步,皆五色玉為臺基。最下層有流精霄 闕,直上四十丈,東有風云雨師闕,南有丹密云,望之如丹色,丹云四垂周密。西有螭 潭,多龍螭,皆白色,千歲一蛻其五臟。此潭左側有五色石,皆云是白螭腸化成此石。 有瑯謬琳之玉,煎可以為脂。北有珍林別出,折枝相扣,音聲和韻。九河分流。南有 赤陂紅波,千劫一竭,千劫水乃更生也”。MC《上清外國放品青童內(nèi)文》曰:昆侖山 “一處有積金為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臺五所,玉樓十二。 其北戶山、承淵山,并其支輔。又有墉城,金臺玉樓,相似如一。流精之闕,光碧 之堂,瓊華之室,紫翠丹房,景云燭日,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上生金銀之樹, 瓊柯丹寶之林,垂蘇瑰以為枝,結玉精以為實。……上樓紫燕、鳳鸞、白雀、朱鶚、鹍 雞、靈鵠、赤烏、青鵲,下則飛禽游獸,與昆侖同生”。MD(四)所居神仙?!渡胶=?jīng)》 之《西次三經(jīng)》和《海內(nèi)西經(jīng)》皆曰昆侖山為“帝之下都”;《淮南子·地形訓》謂為 “太帝之居”。此“帝”或“太帝”,似指《書·洪范》所云: “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疇”之天帝(最高天神),也有可能指黃帝。若然,則居 昆侖山之主神當為天帝或黃帝。而據(jù)《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等所載,主宰昆侖山之主神 又為西王母。 該篇云:“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文尾, 皆白處之。……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ME故《十洲記》和《上 清外國放品青童內(nèi)文》皆云昆侖山為“西王母之所治也”。昆侖山又是諸仙薈萃之區(qū)。 《河圖括地象》曰:“昆侖山,廣萬里,高萬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 MF王嘉《拾遺記》曰: “群仙常駕龍乘鶴,游戲其間。”MG由此更可證明,昆侖山并非世間的凡山,而是 超世間的仙山勝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