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藥性特點,有選擇地將兩味以上藥物配合同用。 前人把單味藥的應用同藥與藥之間的配伍關系稱為藥物為七情。七情的提法首見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其序例云 藥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視之。其中首先談到單行。單行就是指用單味藥治病。病情比較單純,選用一味針對性較強的藥物即能獲得療效,如清金散單用一味黃芩治輕度的肺熱咳血 現(xiàn)代單用鶴草芽驅除絳蟲,以及許多行之有效的單方等。它符合簡便兼驗的要求,便于使用和推廣。但若病情較重,或病情比較復雜,單味藥力量有限,且難全面兼顧治療要求 有的藥物具有毒副作用,單味應用難以避免不良反應,因此往往需要同時使用兩種以上的藥物。藥物配合使用,藥與藥之間會發(fā)生某些相互作用,如有的能增強或降低原有藥效,有的能抑制或消除毒副作用,有的則能產(chǎn)生或增強毒副反應。因此,在使用兩味以上藥物時,必須有所選擇,這就提出了藥物配伍關系問題。前人總結的七情之中,除單行者外,其余六個方面都是講配伍關系?,F(xiàn)分述如下 ㈠相須 即性能功效相類似的藥物配合應用,可以增強原有療效。如石膏與知母配合,能明顯增強清熱瀉火的治療效果 大黃與芒硝配合,能明顯增強攻下瀉熱的治療效果 全蝎、蜈蚣同用,能明顯增強止痙定搐的作用。 ㈡相使 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雖然不相同,但是治療目的一致的藥物配合應用,而以一種藥為主,加一種藥為輔,能提高主藥療效。如補氣利水的黃芪與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時,茯苓能提高黃芪補氣利水的治療效果 黃連配木香治濕熱泄痢,腹痛里急,以黃連清熱燥濕、解毒止痢為主,木香調中宣滯、行氣止痛,可增強黃連治療濕熱瀉痢的效果 雷丸驅蟲,配伍瀉下通便的大黃,可增強雷丸的驅蟲效果。 ㈢相畏 即一種藥物的毒性反應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減輕或消除,所以說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 ㈣相殺 即一種藥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減輕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說生姜殺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由此可知,相畏、相殺實際上是同一配伍關系的兩種提法,是藥物間相互對待而言的。 ㈤相惡 即兩藥合用,一種藥物能使另一種藥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喪失。如人參惡萊菔子,因萊菔子能削弱人參的補氣作用。 相惡,只是兩藥的某方面或某幾方面的功效減弱或喪失,并非二藥的各種功效全部相惡。如生姜惡黃芩,只是生姜的溫肺、溫胃功效與黃芩的清肺、清胃功效互相牽制而療效降低,但生姜還能和中開胃治不欲飲食并喜嘔之證,黃芩尚可清泄少陽以除熱邪,在這些方面,兩藥并不一定相惡。 兩藥是否相惡,還與所治證候有關。如用人參治元氣虛脫或脾肺純虛無實之證,而伍以消積導滯的萊菔子,則人參補氣效果降低。但對脾虛食積氣滯之證,如單用人參益氣,則不利于積滯脹滿之證 單用萊菔子消積導滯,又會加重氣虛。兩者合用相制而相成,故《本草新編》說 人參得萊菔子,其功更神。故相惡配伍原則上應當避免,但也有可利用的一面。由此可以解釋,為什么歷代本草文獻中所列相惡藥物達百種以上,而臨床醫(yī)家并不將相惡配伍通作配伍禁忌對待。 ㈥相反 即兩種藥物合用,能產(chǎn)生或增強毒性反應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藥物(見用藥禁忌)。 上述六個方面,其變化關系可以概括為四項,即在配伍應用的情況下 ①有些藥物因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而增進療效,是臨床用藥時要充分利用的 ②有些藥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藥時應加以注意 ③有些藥物則由于相互作用,而能減輕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應用毒性藥或烈性藥時必須考慮選用 ④一些藥物因相互作用而產(chǎn)生或增強毒副作用,屬于配伍禁忌,原則上應避免配用。 基于上述,可知從單味藥到配伍應用,是通過很長的實踐與認識過程逐漸積累豐富起來的。藥物的配伍應用是中醫(yī)用藥的主要形式。藥物按一定法度加以組合,并確定一定的分量比例,制成適當劑型,即為方劑。方劑是藥物配伍的發(fā)展,也是藥物配伍應用的較高形式。 中藥配伍禁忌有哪些? 十八反歌訣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遂戟芫藻俱戰(zhàn)草,諸參辛芍叛藜蘆。這十八反包括32種中藥的相反。如果相反藥物合用,會增強或產(chǎn)生毒副作用,原則上應禁用。即 半夏、瓜萎(包括瓜萎皮、萎仁、天花粉)、貝母(包括浙貝母、川貝母)、白鼓、白及反烏頭(包括川烏、草烏、附子、天雄、側子) 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 人參、黨參、太子參、丹參、玄參、沙參、苦參、細辛、白芍、赤芍反藜蘆。十九畏歌訣 硫黃原是火中精,樸硝一見便相爭 水銀莫與砒霜見,狠毒最怕密倫僧 已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 丁香莫與郁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棱 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 官桂善能調冷氣,石脂一見便相欺 |
|
來自: huangsan123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