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下讀書
□李信
農(nóng)歷七月初七是我國漢族民眾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七夕節(jié),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內(nèi)容以乞巧為主,故也稱這天為“乞巧節(jié)”或“少女節(jié)”、“女兒節(jié)”。在這天晚上,婦女們在庭院中陳列花果女紅,禮拜織女星,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儀式虔誠而隆重,也頗具浪漫色彩。
七夕源于我國家喻戶曉的牛郎織女天河相會的凄婉神話故事。該故事最早的記載見于《詩經(jīng)·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jiān)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天上的銀河閃爍著粼粼波光,鼎足而立的織女星,一天七次行路忙,卻總也織不成美麗的花樣??茨敲髁恋臓颗P?,不愿順從在一旁。詩的本意,是用比、興的手法,通過對牽牛星、織女星有名無實的描述,傾訴對上層統(tǒng)治者的不滿。這成了牛郎織女故事的雛形,孕育了流傳千古的美麗神話。
清代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詠物詩無寄托,便是兒童猜謎?!蹦敲丛伿略姛o寄托,就該是老奶奶講古了。產(chǎn)生在東漢末年的《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脫胎于《大東》,又有了新的演繹:“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fù)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币粭l清淺的銀河,只不過是盈盈一水,卻將苦苦相戀的牛郎、織女分隔在兩岸,既不能相見,更難訴衷腸,讓織女只能以淚洗面,終日里勞作也織不成一匹布。全詩情景交融,哀怨動人,表現(xiàn)了思婦對游子的真摯愛戀和深切思念。
大約在東漢末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牽牛和織女七夕鵲橋相會的故事逐漸定型,并形成了乞巧等習(xí)俗。在南宋人所編的《白孔六帖》中引《淮南子》說:“烏鵲填河成橋,渡織女?!眰鳀|漢劉歆撰《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具習(xí)之?!蹦铣捍淖阢痢肚G楚歲時記》中說:“七月七日為牽??椗蹠?。是夕,人家婦女結(jié)彩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為針,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碧拼鷻?quán)德輿《七夕》詩,詠的就是七夕習(xí)俗:“今日云渡鵲橋,應(yīng)非脈脈與迢迢。家人競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p>
古人詠七夕詩,更多的是感嘆牛郎織女的悲苦遭遇和忠貞戀情,或寄予同情,或借以澆自己胸中塊壘。白居易《七夕》:“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七夕之際,一彎上弦月高掛天空,牛郎和織女在銀河邊演繹著千古不變的哀婉故事,多少相會的喜悅和離別的痛苦,都要在這短短的瞬間傾訴。杜牧《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恰!逼呦Φ耐砩希⑷醯臓T光為畫屏涂上了幾分幽冷的色調(diào),一名宮女正百無聊賴地用絲羅團扇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已到夜深,寒氣襲人,她依舊毫無睡意,坐在冰冷的石階上,久久地仰望著夜空中的牛郎織女星兀自發(fā)呆。詩人用冷色調(diào)的筆觸,生動傳神地描寫了失意宮女的孤寂生活和凄涼心境。
北宋詞人秦觀的《鵲橋仙》,可說是詠七夕詩詞中的千古佳作:“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全詞將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語言雅致清新而不奢華秾麗,委婉含蓄又明白曉暢,立意高遠,自出機杼?!敖痫L(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和“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更是驚世駭俗、震聾發(fā)聵。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相會,遠勝過人間無數(shù)夫妻的卿卿我我;真正能做到天長地久的愛情,更不在乎能否朝朝暮暮相廝守。詞人對庸常夫妻生活的鄙視和對忠貞不渝的愛情的贊頌,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乞巧是七夕節(jié)中的重要活動,即女子擺設(shè)瓜果,遙拜織女星,祈求織女星幫助提高自己的女紅技藝,增加智慧。這只是一種美好的愿望,由于人類自身的不斷努力探索,才創(chuàng)造了人間奇跡。清代徐瑛玉《乞巧》詩,以其女性所獨具的細心和體貼來看乞巧,別有新意:“銀漢橫斜玉漏催,穿針瓜果置妝臺。一宵要話經(jīng)年別,那得工夫送巧來?”七夕這天,女人們早早地就把針線和瓜果擺在梳妝臺上。只見銀河橫流,時光飛逝,可牛郎織女要在短短的一夜時間里訴說積攢了一年的知心話,那里還有工夫送巧?。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