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你的心理弱點被人洞悉,而且這個人又精于鬼谷子式的控制技術,很可能會對你施加影響與控制。因此,鬼谷子強調,掌握了人性的弱點,運用超限影響力,就可以影響或控制人物。。。。。。.
由于資料有限,現在還沒有找到一個有代表性的現代商業(yè)案例,通過對于歷史事件的搜索,我們最終還是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案例,這就是號稱“縱橫家鼻祖”的子貢的故事。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故事,希望以后在行銷中大家能夠有更多、更好的故事講給我們聽,我們期待著這一天。 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曾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1、齊國要攻打魯國 春秋時期,齊國大臣田常陰謀政變,但是忌憚: —— 高固、 —— 國佐、 —— 晏嬰、 —— 鮑叔牙 等人在齊國的政治影響力。 為了轉移國內矛盾,田常便調動他的部隊攻打魯國。 孔子聽到這個消息,感到憂慮,便對學生們說:“魯國是我祖宗墳墓所在之地,父母所在之邦,國家這樣危急,你們?yōu)槭裁床怀雒嬷浦鼓兀?#8221; 性格剛烈、辦事比較魯莽的子路請求去齊國勸說田常,被孔子制止。 子張、子石也請求前往,孔子也不同意。 子貢請求出面,孔子立刻同意了。 2、子貢臨危受命 子貢到了齊國,向田常說: “先生選擇魯國作為攻打目標,實在是大錯特錯!魯國是很難攻取的,因為: —— 魯國的城墻又矮又?。? —— 魯國的土地狹小又不富有; —— 魯國的國君愚不可及; —— 魯國的老百姓不擁護他們的國君; —— 魯國的大臣們都是一群碌碌無能之輩。 你不如攻打吳國,因為: —— 吳國的城墻高而且牢固; —— 吳國的土地廣闊而且富有; —— 吳國的軍事力量強大; —— 吳國的大臣非常賢明。 這些都是吳國容易攻打的理由。” 子貢所言,是典型的縱橫家口吻,先用鋪墊性的說辭,來激發(fā)對方做出反應,然后根據對方的反應來順勢控制對方,達到“欲擒故縱”的效果。 果然,田常臉色大變,生氣地說: —— 先生所認為的困難,恰恰是人們認為容易的; —— 先生所認為的容易,恰恰是人們認為困難的。 你用這樣荒謬的言辭來迷惑我,居心何在? 子貢不慌不忙地說: “我聽說: —— 憂患在內的,攻擊強敵; —— 憂患在外的,攻擊弱者。 現在你想攻取魯國來壯大你在齊國的勢力,當然容易取勝。 然而: —— 取得勝利,國君就會變得驕傲自滿; —— 攻破敵國,下屬就會變得居功自傲。 打敗弱小的魯國并不能證明你的能力,但卻是你與國君疏遠的開始;打敗魯國,齊國國君會越發(fā)驕橫,甚至看輕你,下屬也會越發(fā)恣意妄為,甚至野心膨脹,你在齊國就更危險了,想成就大事也就難矣。 反過來,你倒不如攻打強大的吳國,如果失敗,大量的戰(zhàn)士、將領戰(zhàn)死于外,國內必然空虛,也就沒有人與你抗衡了。 這時候,國君被孤立,一切不就是你說了算嗎?” 真不知道后世儒家是如何評價孔子的這位寶貝學生,子貢簡直給是田常出了個餿主意,根本與孔子的王道理念相差十萬八千里。 相信如果是子路前去游說,一定會拿出一副正義凜然的架式,講一些: ——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之類的硬道理來。 子貢能言善辯,本為孔子所反對,《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曾說:“子貢利口巧辭,孔子常黜其辯。” 但是孔子這一次派子貢去游說田常,是經過充分的權衡利弊,并深信子貢的縱橫游說才能的,這雖然與孔子的根本主張有些違背,也可以看出孔子在推銷其王道政治理念時,也有處理具體問題的靈活性一面,這與后世將孔子描述為滿口“仁義道德”的迂腐形象大相徑庭。 田常很高興,不愧是孔圣人的學生,講出來的話就是受聽。 于是他說:“好啊,但是我的部隊已經派往魯國了,如果轉而攻打吳國,別人必然產生懷疑,這可如何是好?” 田常同意,于是子貢到南方去見吳王。 3、謀劃齊吳之戰(zhàn) 有人說“春秋無義戰(zhàn)”,當時各國都是打著冠冕堂皇的理由來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 自從吳國打敗了越國,令越王勾踐伏首稱臣之后,吳王夫差的野心也極度膨脹,四處用兵,連年征戰(zhàn),遂成為春秋后期的強國。 子貢到了南方見到吳王,說道: “我聽說: —— 實行王道思想的國家能夠長治久安; —— 建立霸業(yè)的國家不允許有競爭對手。 當今齊國是軍事強國,是與大王爭霸的強勁對手。 如果大王能夠: —— 保護弱小的魯國,就會使美名顯揚于天下; —— 打敗強大的齊國,就會令其他國家拱手稱臣。 建立霸業(yè)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如果大王肯發(fā)兵拯救危在旦夕的魯國,打敗強大的齊國,就可以在國際間提高威望,沒有比這更好的機會了。” 子貢用霸業(yè)的誘餌來游說吳王,果然正中吳王心思。 吳王說:“好啊。不過,我曾與越國作戰(zhàn),雖然令越王勾踐臣服,但勾踐‘臥薪嘗膽’,對我始終存有報復之心。當務之急,我還是先討伐越國再說吧。” 子貢說:“越國實力不如魯國,吳國的強大不如齊國。你放棄與強大的齊國交戰(zhàn),而與弱小的越國交戰(zhàn),則齊國會趁機吞并魯國。況且,天下人都認為大王有存危亡、繼絕世的美名,如今你只想討伐微不足道的越國,而畏懼與強大的齊國交戰(zhàn),算不得勇敢! 因為: —— 勇敢的人是不會逃避危險的; —— 講仁義的人總是一諾千金的; —— 有智慧的人是不會錯失良機的。 今天,你不攻打越國,就可以向諸侯顯示你的仁義;解救處于危難的魯國,打敗侵略者齊國,就可以向晉國這樣的強國施威,天下各國歸順吳國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嗎?” 鬼谷子認為: —— 內心仁愛又辦事講原則的人,往往輕視金錢利益的茍得,不能以私利誘惑之,相反,曉以大義,可以使仁義之人出資相助; —— 勇敢的人蔑視危難,不能用困難來阻嚇他,可以利用他的勇氣讓他做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 —— 有智慧之人明白事理,不能用欺騙的手段來迷惑他,相反,可以擺事實、講道理,用客觀事實來說服他工作。 中國人對于人物的衡量與評價,多以: …… 仁、 ………… 義、 ……………… 禮、 …………………… 智、 ………………………… 信 等“五常”內容為考核標準。 正是受這種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影響,那些政治上的大人物都害怕別人說自己: …… 不仁、 ………… 不義、 ……………… 不禮、 …………………… 不智、 ………………………… 不信。 無不標榜自己在“五常”方面的表率作用。 即便在今天,盡管現代人格心理學對于人格的界定有了更科學、更細致的標準,但融合了傳統(tǒng)道德意識的“五常”思想仍為現代的中國人所廣泛運用。 常常聽人對某客戶的評價是: —— 這個人很仁義,值得深交; —— 這個不講信用,要多加提防。 吳王夫差,少年得志,其父闔閭當年被越王勾踐打敗并戰(zhàn)死,國人一片悲哀。 于是,吳王夫差勵精圖志,發(fā)展國力,最終一戰(zhàn)而滅越國,雪了吳國的恥辱,甚為世人所稱道,但也養(yǎng)成了夫差自視甚高,好大喜功、虛榮心很強的性格。 子貢針對夫差的這一性格特征,極力鼓吹保護弱小的魯國,打敗強大的齊國就可實現稱霸天下的志向,又用: —— 仁義之人、 —— 勇敢之人、 —— 智慧之人 的標準來激勵吳王,果然燃起吳王對齊用兵的雄心,這與當初子貢刺激齊國田常對吳國用兵的手法如出一轍,都是一種隱性策略的運用,通過利害分析來施加影響。 唯一不同的是,吳王追求的利是“霸名”,田常追求的利是個人“政治利益”。 按照鬼谷子的觀點,一旦人物對某種事物或觀點產生興趣之時,就是控制人物的最佳時機,鬼谷子將這種控制與影響的技巧稱之為“飛箝技術”的運用。 人有很多的需求,例如: —— 物質方面的、 —— 精神方面的, 等等。 這些需求同時也決定了人有很多很多的心理弱點。 一旦你的心理弱點被人洞悉,而且這個人又精于鬼谷子式的控制技術,很可能會對你施加影響與控制。 因此,鬼谷子強調,掌握了人性的弱點,運用超限影響力,就可以影響或控制人物: —— 讓他向東,他不會向西; —— 讓他向南,他不會向北; —— 讓他回來,他不會離開; —— 即使失敗了,也能夠重新崛起。 總之,一切盡在掌握之中,這就是超限影響力的神奇啊! 對于吳王的顧慮,子貢說:“如果你對越國確實不放心的話,請讓我到東面去面見越王,讓他把軍隊派出來,跟隨你一同討伐齊國,這樣就可以免除你的后顧之憂了。” 吳王同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