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趙文敏公書《巫山詞》.(明)楊慎
巫山十二峰在楚蜀之交[1],余嘗過之,行舟迅疾,不及登覽。近巫山王尹于峰端摹得趙松雪石刻小詞十二首[2],以樂府《巫山一段云》按之[3],可歌。 古傳記稱:帝之季女曰瑤姬,精魂化草,實為靈芝[4]。宋玉本此以托諷[5]。后世詞人,轉(zhuǎn)加緣飾[6],重葩累藻,不越此意。余獨愛袁崧之語[7],謂:“秀峰疊崿[8],奇構(gòu)異形,林木蕭森[9],離離蔚蔚[10],乃在霞?xì)庵?。仰矚俯睇,不覺忘返。自所履歷,未始有也。山水有靈,亦當(dāng)驚知己于古矣!”尋此語意,使人神游八極,而爽然自失于曄花溫瑩之外[11]。 欲以袁意和趙詞,以洗茲丘之黷[12],未睱也,乃臨松雪墨妙一紙,邀曹太狂作圖[13],藏之行笥,為他日游仙興端云。 注釋: [1]巫山十二峰:在巫峽的長江北岸,正當(dāng)楚(今湖北)蜀(今四川)的交接處。[2]巫山王尹:巫山縣王縣令。[3]《巫山一段云》:唐代教坊曲名,所用作詞牌名。[4]“古傳記稱”四句:引文見《水經(jīng)注.江水》:“宋玉所謂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陽,精魂為草,實為靈芝。”宋玉《高唐賦》《文選》李善注引《襄陽耆舊傳》說:“赤帝女曰姚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陽,故曰巫山之女。”[5]宋玉本此以托諷:宋玉本巫山瑤姬的傳說,寫了《高唐賦》和《神女賦》,用來諷喻楚襄王。見《文選》卷十九及李注。[6]緣飾:文飾。[7]袁崧:一稱袁山松,東晉人。少有才名,博學(xué)能文,著《后漢書》百篇,及《宜都山川記》。下段引文見《水經(jīng)注.江水》引《宜都記》,略有刪節(jié)。[8]疊崿(è):重疊的山峰。[9]蕭森:錯落聳立的樣子。[10]離離蔚蔚:羅列茂密的樣子。[11]曄堂溫瑩:形容神女花茂玉潤的美貌。《神女賦》寫巫山神女“曄兮如華,溫乎如瑩”。華即花。[12]黷(dú):蒙辱,玷污。[13]曹太狂:即曹學(xué),字行之,號太狂,眉山人。嘉靖時流寓云南大理。能詩,善書畫。 楊慎(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新都(今屬四川)人。正德六年(1511)殿試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世宗即位,充經(jīng)筵講官,參與修《武宗實錄》。性剛直,每事必直書。嘉靖三年(1524),召為翰林學(xué)士。因“議大禮”觸怒世宗,謫戍永昌衛(wèi)(今云南保山)。自是,或歸蜀,或居云南會城,或留戍所,這樣過了三十多年才去世。 楊慎少即以詩文名世,曾受業(yè)于李東陽,與何景明等為友。好學(xué)窮理,老而彌篤。“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為第一”(《明史.楊慎傳》)。善詩文,亦善詞曲。他的散文古樸高逸,筆力奔放。著有《升庵集》及雜著一百多種。據(jù)四川省圖書館所編《楊升庵著述目錄》所載,竟達(dá)298種。 本文選自《太史升庵全集》卷十。趙文敏公,指元代著名文學(xué)家兼書畫家趙孟頫。他字子昂,號松雪,謚文敏,吳興人。楊慎的書法就是師法他的。楊慎于嘉靖二十年(1541)回成都,得到巫山縣令王道贈送的趙孟頫自書《巫冊詞》拓片,因作此跋。此跋一出,當(dāng)時遠(yuǎn)近附庸風(fēng)雅的官僚們,不斷向巫山縣索取拓片,不勝其煩,至萬歷時被當(dāng)?shù)毓倮舭掩w孟頫書刻在巫峽中的刻詞鑿去,連拓片也沒有留存。今所見十二首詞文,見《全蜀藝文志》卷二十五。這篇跋文否定了后世詞人對巫山神女所作的陳詞濫調(diào)的褻瀆,贊美了袁崧對巫峽自然景物的描寫,由此可略窺楊慎的學(xué)說文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