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文章
發(fā)文工具
撰寫
網(wǎng)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chuàng)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北京坐落在華北平原的北部,位于平原與山地奇絕的交會處和交通要沖,集山脈之險峻、河流之幽靜、平原之肥沃于一身,以藏風蓄水之吉地形成古都。北京的西邊是太行山山脈、西山拱衛(wèi),北邊是太行山、軍都山形成一處半圓形山灣,東北部就是著名的北龍燕山山脈構成的天然屏障。 北京坐落在華北平原的北部,位于平原與山地奇絕的交會處和交通要沖,集山脈之險峻、河流之幽靜、平原之肥沃于一身,在藏風蓄水之吉地形成古都。太行山巍峨雄渾,自北向南,氣勢磅礴,奔騰而來。燕山莽莽蒼蒼,蜿蜒曲折,像兩條巨龍守衛(wèi)著京師。森林密布,山色青蒼,如歌的山風在林海中激蕩,霧氣郁集,云蒸霞蔚。東邊是潮白河、溫榆河,西邊是永定河、小清河,自西北向東南,繞城蜿蜒流淌。雄渾的桑干河夾雜著大量的黃土高原的泥沙呼嘯而來,與來自蒙古草原的洋河匯合,在北京地區(qū)形成浩浩蕩蕩的永定河,一路奔騰澎湃,洶涌激蕩,如入無人之境地穿梭在青山密林之間。在北京西部的三家店,永定河仿佛從天而降,呼嘯著沖出山谷,沖向胸懷博大、幽靜美麗的平原,這就是有小江南之稱的北京小平原。其間,玉泉河、高梁河、濕余河等大小河流,縱橫交錯,滋潤著這塊土地,在蛛網(wǎng)般的河流之間,構成星羅棋布的湖海、水淀和河泊。 北京就建筑在這太行山和燕山兩條山脈交會之地,永定河與潮白河之間的永定河沖積扇平原的頂端,跨越山麓和平原、丘陵之地,在滄海之畔的永定河古渡口之上,南臨大河。這里是龍脈之地,是藏風蓄水、聚氣蓄勢的龍虎奔騰之都會,更是三大地理區(qū)域和文化區(qū)域的交匯之區(qū)。 華北大平原、東北大平原、蒙古高原,在北京地區(qū)交會。華北大平原是以農耕種植業(yè)為主,是中原農業(yè)經濟文化區(qū)域。東北大平原是以林業(yè)和種植相結合,是北方型的經濟文化區(qū)域。蒙古高原是以游牧業(yè)為主,是沙漠高原的經濟文化區(qū)域。三種地理形態(tài),三種經濟類型,三種文化形式,在這里交會、融合、沖撞和吸收,將一座古渡口演化為一座文化古都,進而成為政治、文化中心,巍然聳立數(shù)百年,依舊風華正茂。 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歷史悠久,文明源遠流長。先后有燕、前燕、大燕、遼、金、元、明、清8個朝代建都在這里。北京是一座歷史名城,也是一座文化古城。周口店北京猿人,在70萬年前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山頂洞文明。 從西周到唐代,北京稱為薊。自西周燕國算起,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這一帶肥沃之地,盛產一種奇異之草,人稱薊草,尤其是西北隅的山丘,薊草十分繁茂,人稱薊丘,因此,人們習慣于稱這里為薊。從薊丘到周末的燕都,從唐代的幽州城到遼代的燕京,從金中都到元大都到北平、北京,八朝古都,數(shù)百年的興衰繁華,在這風水吉地輪番上演。 明清時期北京城區(qū)圖西漢時,北京地區(qū)稱為燕國、燕都、涿郡、幽州、廣陽國、廣陽郡。東漢時,又稱為上谷郡。隋時稱為幽州、范陽,唐人稱為漁陽。遼代時,正式改稱為燕京。金代稱北京為圣都、中都,元代稱為中都、大都。明代時,稱為北平、北京,清代改稱為燕京。民國時,稱為京都、北平,1949年以后,稱為北京。 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是:居庸疊翠、玉泉垂虹、瓊島春蔭、太液秋風、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盧溝曉月、金臺夕照。同時,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歷代帝王都對北京進行了營建。 北京北面、西面、東北面三面高山環(huán)繞,形成天然屏障,拱衛(wèi)著這座氣勢非凡的文化古都。北京北扼居庸關,右聳太行山,左面是滄海,南襟河、濟。地理位置十分險要。 周武王封功臣召公奭于燕地,北京成了燕都邑,時稱薊城,城址在今北京房山琉璃河鄉(xiāng)董家村。當時營造的薊城呈長方形,東西850米,南北600 米,城墻都是用細土夯筑而成。早期的薊城城墻十分獨特,分為三個部分:主墻、內附墻、護城坡。這是為了有效的防御和自衛(wèi)。燕王在燕都薊城營建了輝煌壯麗的宮殿,著名的有寧臺、元英宮、燕昭王建碣石宮,筑黃金臺,招納天下英豪才俊。 五胡十六國時期,后趙鮮卑貴族慕容傍統(tǒng)兵打敗了大將石季龍,占領薊城,建立前燕,作為燕都。前燕正式建筑太廟、宮城、正陽殿。隋唐時,北京稱為幽州城,城墻高大結實,四面設門,南北7里,東西9里,周長32里。 五代時期,劉守光囚禁他的父親,奪取幽州城,建立大燕,以幽州城為都城。遼主耶律德光升幽州為燕京,就是遼南京。燕京墻高三丈,墻厚一丈五尺,城周36里,四周設8個門。遼燕京城店鋪林立,十分熱鬧。大內位于燕京西南,宮室樓閣鱗次櫛比。著名的宮室包括永興宮、積慶宮、興圣宮、延慶宮、太和宮、延和宮、長春宮、永昌宮、延昌宮、長寧宮、洪武殿、昭慶殿、元和殿、臨水殿。金王完顏亮改燕京為圣都,不久改稱中都。金中都在遼寧省燕京城址上仿北宋汴京宮室規(guī)制大規(guī)模營建,由漢人張浩、孔彥舟主持。征用民夫一百萬,歷時三年,中都建成。金中都城分三重:大城、皇城、宮城。金中都宮城位于大城正中。宮城前有千步廊,正門是通天門,門樓系琉璃瓦頂,高8丈,深11間。宮城中主要宮殿有仁政殿、仁政門、大安殿。元世祖忽必烈在開平府即蒙古汗位。開平府在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四年后,忽必烈下詔升開平府為上都。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頒詔,以燕京為中都。至元八年,忽必烈建元。第二年,改中都為大都。 元大都的營建早在至元四年便已著手進行,主持營建工程的是漢人劉秉忠,歷時二十余年方基本完成。元大都是在元中都東北郊大寧宮元大都城圖的基礎上,利用高梁河的水源加以全面、系統(tǒng)地改造,形成一座宮殿密布、水網(wǎng)交錯的繁榮大都城。 元大都系三重城結構:大城、皇城、宮城。元大都大城周長60里,城呈長方形,四周城墻設門11座。城墻都是用上好的細土夯筑而成,堅固結實,墻基厚度達24米,土中間夾雜永定柱和纖木。城墻上部有半圓形瓦管,用以排水。城墻外表覆以蘆葦編成的草席。大城城墻四隅建有巍峨的角樓,城外還設有墩臺。 元大城內前為宮殿,后為坊市,五十條街坊錯落有致,星羅棋布。大旅游家馬可·波羅來到大都,置身于一片繁華之中,不禁由衷感嘆:“大都城實在太美了,城市布局這樣巧妙,我簡直是無法形容、無以描述!” 元皇城在大都城內,城周20里,俗稱闌馬墻。皇城中心是萬歲山和太液池,以此將宮室分成三個宮殿群:大內、隆福宮、興圣宮。元宮城在皇城東部,位于太液池延東一帶,城周9里,四周設6個城門:南面三門是星拱門、崇天門、云從門;北為厚載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 元宮城正門是位于南面正中的崇天門。門樓是琉璃瓦頂,深11間。崇天門后為大明門,門內是宮城正殿大明殿。大明殿是元朝皇帝舉行大典的所在,登極、朝會、節(jié)令等一應重大典儀都在這里舉行。大明殿深11間,南北120尺,東西200尺,彩磚玉石,威嚴壯觀。大明殿戒備森嚴。元宮城大明殿東為文思殿,西為紫檀殿,后為寶云殿。寶云殿后是皇后正宮延春閣。 元隆福宮在大內西部,環(huán)境幽雅,景致宜人,東臨碧波蕩漾的太液池?;侍笸ǔW≡诼「m。元興圣宮位于隆福宮正北,在大內西北部。興圣宮十分僻靜,環(huán)境優(yōu)美。元皇太后、皇后、嬪妃常居興圣宮。元帝后宮中生活,有一首宮詞作了生動的描述: 北幸和林幄殿寬,句麗女侍婕妤官。 君王自賦昭君曲,敕賜琵琶馬上彈。 北京城歷史悠久,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輝煌。 舊時期時代(70萬年前—1萬年前) 回到50萬至70萬年前的北京。這時的北京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在北京西南郊的山洞里生活著北京猿人,他們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火的原始人類之一。有了火,文明就開始了。 新石器時代(1萬年前—4000年前) 很顯然,北京猿人勤勞和好學精神是值得后人們學習的,他們從山中洞穴來到廣闊平原。伐木蓋房,抵御野獸,建立家庭。并學會了制作簡單的工具和飾品:男人們制作出石磨盤、石磨棒,甚至能燒制出精美的陶器,少女們則把精美的貝殼串起來,做成項鏈。 制陶技術是人類進入農業(yè)社會的標志之一,北京猿人學會了放牧和種植莊稼。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商代(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 好景不長,炎黃時期,在北京附近的阪泉,炎帝和黃帝策劃了三場戰(zhàn)爭,并將戰(zhàn)爭擴大到黃河、江漢地區(qū)。從此,中國形成了統(tǒng)一的華夏民族,“炎黃子孫”誕生。 同時,在距今3000多年以前的北京地區(qū),出現(xiàn)了一些地方小國,其中薊和燕最為有名。薊國的名稱據(jù)說和一種名叫薊的草本植物有關。燕國的名稱據(jù)說來源于氏族部落時期對燕子的崇拜。 西周時代(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和東周時代(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大約在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打敗商王紂建立周朝后大封諸候。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周武王封功臣于燕和薊。這一年被認為是北京建城的開始。 北京建城后長期是燕的都邑,在戰(zhàn)國還是“七雄之一”。 漢代(公元前206年—220年) 2200多年前的秦朝統(tǒng)一了中國后,取消了分封制,建立了中央集權的郡縣制。漢朝承秦制,變化不多。這時北京是個聞名的大城。 西漢末年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后,不斷向四面八方擴展。大約在1700年前北京有了第一座佛寺,即潭柘寺。今天的潭柘寺林木參天,廟宇錯落,是一大瀏覽勝地。其中的兩棵被稱為“帝王樹”的古銀杏最為有名。 韓晉南北朝時期(220—589年) 1700年前的晉代,中國出現(xiàn)了300年的戰(zhàn)亂和分裂。東晉政權在南方,北方則是匈奴、鮮卑、羯、氐等少數(shù)民族的天下。此時北京成為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政治中心。 隋代(581—618年)和唐代(618—907年) 隋朝統(tǒng)一中國后開鑿了舉世聞名的大運河,運河的北部終點就是北京,此時北京被稱為涿郡,擁有13萬人口。 公元645年,唐太宗集大軍于北京,自水陸兩路攻打遼東高麗。卻久攻不下,后被迫退回北京。回到北京城,唐太宗為追念陣亡凍死的士兵,下令修建了憫忠寺(既是如今座落在宣武門外的法源寺)。 此時的北京被稱作幽州,不僅是軍事重鎮(zhèn),也是貿易中心。 宋、遼金時期(960—1234年) 唐朝以后,政治陷入混亂,北方少數(shù)民族日益壯大。公元907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機建立了遼朝,北京作為陪都城被稱為南京,城址在今天的白云觀一帶。 公元1153年(金),東北少數(shù)民族首鄰海陵王定都北京,名為金中都。 如今的牛街禮拜寺和盧溝橋都是這個時代遺留下來的。 元代(1271—1368年) 公元1215年(元),崛起的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統(tǒng)領下攻占北京。他的繼承者忽必烈建立“大元”,在北京建元大都,北京第一次成為統(tǒng)一國家的首都。 明代(1368—1644年) 公元1399年,北平的燕王朱棣舉兵南進,奪取了建文帝朱允的帝位。朱棣認為北平乃“龍興之地”,可北控大漠,南扼中原,于是遷都北平,并改北平為北京。 朱棣在元朝皇城基礎上改建擴建。如今北京的絕大多數(shù)古典建筑,都是明代的遺物。 清代(1644—1911年) 滿族人進北京后,大興土木修建園林。 公元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英法聯(lián)軍侵入北京,燒毀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公園-圓明園。并將東交民巷改名“使館街”。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站在北京城中心的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首都定為北京。
來自: lilianying > 《北京民俗文化》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讀懂北京城的由來
不過,薊國并沒有存續(xù)多長時間,燕國興起,薊國被吞并,國都薊城被改為燕國國都,直到秦統(tǒng)一中國,建立歷史上首個中央集權制國家,分天...
李建臣:水上漂來的北京城
李建臣:水上漂來的北京城。主要是兩大水系:元代之前的二千年,是永定河水滋養(yǎng)了北京城。而我們石景山,又是西山的一個侵蝕殘丘,也可...
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
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地球遠古中生代的”燕山運動”時期,隆起的燕山和太行山形成了北京地區(qū)的基本地形骨架。永定河憑借著太行山西簏...
永定河——北京的母親河
永定河水系示意圖。永定河造就了北京小平原。為彌補對斷流30年的母親河的虧欠,北京從2009年開始實施永定河治理工程,投入169億元巨資建...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哺育北京城成長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哺育北京城成長。新中國成立后于1955年建成了設計庫容為22億立方米的官廳水庫,不僅使永定河成為名副其實的“永定河”,還為北京西郊的石景山工業(yè)區(qū),乃至天津提供水源,并...
《水經注》與北京
酈道元見到的薊丘,一定不是一座廢城,也不是一座廢墟,肯定就只是一個“丘”,他只知道這個丘的名字叫“薊”,這個城的名字就因為這個...
考古發(fā)現(xiàn)北京建城已3060年
考古發(fā)現(xiàn)北京建城已3060年。薊城。據(jù)酈道元的《水經注》載,薊城之名得于薊丘。由此可斷定西晉薊城的西城墻,就在今天會城門附近。幽州...
舊京拾遺略(一)| 老北京有多“老”
薊國后來被戰(zhàn)國七雄之一的燕國所滅,燕國不但滅了薊國,還把薊國的都城薊城,變成了燕國的都城。但是沒有南土城,因為元大都的南城墻在...
從薊城的興起看北京的地理位置有多牛
從薊城的興起看北京的地理位置有多牛。蓮花池曾是薊城的主要水源,薊城正是靠此形成的定居點(今廣安門一帶)。薊城為燕國都城最早的記...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