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的師傅實為太上老君幻化的菩提老祖本書簡介:家喻戶曉的《西游記》歷來被人們作為經(jīng)典娛樂欣賞,有誰解其中的深刻寓意?有誰能從中領(lǐng)悟人生的智慧和管理的謀略?本書以管理學(xué)、社會科學(xué)的視角,對《西游記》進(jìn)行了解讀。上篇講述孫悟空的心路歷程,認(rèn)為孫悟 太上老君化作菩提老祖訓(xùn)練孫悟空?
我們先不直接討論孫悟空的師父是誰,而是暫時放下這個話題,看看孫悟空與太上老君是什么關(guān)系。我們首先看太上老君都給了孫悟空哪些好處。 ◆太上老君給孫悟空的好處 (1)太上老君給悟空的第一個好處是如意金箍棒 金箍棒是悟空的唯一法寶,隨身兵器,這金箍棒和太上老君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我們慢慢看來。 首先我們看孫悟空獲得金箍棒的過程,孫悟空到龍宮去借兵器,在東海龍王感到為難之際: 后面閃過龍婆、龍女道:“大王,觀看此圣,決非小可。我們這海藏中,那一塊天河定底的神珍鐵,這幾日霞光艷艷,瑞氣騰騰,敢莫是該出現(xiàn),遇此圣也?”龍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是一塊神鐵,能中何用?”龍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與他,憑他怎么改造,送出宮門便了。”(第三回) 龍婆、龍女的話再清楚不過,就是這幾天金箍棒對悟空生出了感應(yīng),以至于“霞光艷艷,瑞氣騰騰”。如果說法寶能對主人產(chǎn)生感應(yīng),這感應(yīng)應(yīng)該是在孫悟空身上,而不是別人,畢竟,金箍棒在孫悟空手中被使用得最為得心應(yīng)手,孫悟空自己也確實感到離不了這條棒子。法寶是由主人注入法力和靈氣形成的,它的靈氣,是由制造者注入和感化。定海神珍見到悟空的異常情況應(yīng)是其制造者發(fā)出的,那么定海神珍的主人是誰呢? 在第七十五回,孫悟空與獅駝嶺的老魔青毛獅子有一段對話: 那老魔舉刀架住道:“潑猴無禮!什么樣個哭喪棒,敢上門打人?”大圣喝道:“你若問我這條棍,天上地下,都有名聲。”老魔道:“怎見名聲?”他道: 棒是九轉(zhuǎn)鑌鐵煉,老君親手爐中煅。 禹王求得號神珍,四海八河為定驗。 中間星斗暗鋪陳,兩頭箝裹黃金片。 花紋密布鬼神驚,上造龍紋與鳳篆。 名號靈陽棒一條,深藏海藏人難見。 成形變化要飛騰,飄飖五色霞光現(xiàn)。 老孫得道取歸山,無窮變化多經(jīng)驗。 時間要大甕來粗,或小些微如鐵線。 粗如南岳細(xì)如針,長短隨吾心意變。 輕輕舉動彩云生,亮亮飛騰如閃電。 攸攸冷氣逼人寒,條條殺霧空中現(xiàn)。 降龍伏虎謹(jǐn)隨身,天涯海角都游遍。 曾將此棍鬧天宮,威風(fēng)打散蟠桃宴。 天王賭斗未曾贏,哪吒對敵難交戰(zhàn)。 棍打諸神沒躲藏,天兵十萬都逃竄。 雷霆眾將護(hù)靈霄,飛身打上通明殿。 掌朝天使盡皆驚,護(hù)駕仙卿俱攪亂。 舉棒掀翻北斗宮,回首振開南極院。 金闕天皇見棍兇,特請如來與我見。 兵家勝負(fù)自如然,困苦災(zāi)危無可辨。 整整挨排五百年,虧了南海菩薩勸。 大唐有個出家僧,對天發(fā)下洪誓愿。 枉死城中度鬼魂,靈山會上求經(jīng)卷。 西方一路有妖魔,行動甚是不方便。 已知鐵棒世無雙,央我途中為侶伴。 邪魔湯著赴幽冥,肉化紅塵骨化面。 處處妖精棒下亡,論萬成千無打算。 上方擊壞斗牛宮,下方壓損森羅殿。 天將曾將九曜追,地府打傷催命判。 半空丟下振山川,勝如太歲新華劍。 全憑此棍保唐僧,天下妖魔都打遍! (第七十五回) 此外,在第八十八回,孫悟空在玉華縣收徒之時,把此棒的來歷又講了一遍: 鴻蒙初判陶镕鐵,大禹神人親所設(shè)。 湖海江河淺共深,曾將此棒知之切。 開山治水太平時,流落東洋鎮(zhèn)海闕。 日久年深放彩霞,能消能長能光潔。 老孫有分取將來,變化無方隨口訣。 要大彌于宇宙間,要小卻似針兒節(jié)。 棒名如意號金箍,天上人間稱一絕。 重該一萬三千五百斤,或粗或細(xì)能生滅。 也曾助我鬧天宮,也曾隨我攻地闕。 伏虎降龍?zhí)幪幫?,煉魔蕩怪方方徹?/p> 舉頭一指太陽昏,天地鬼神皆膽怯。 混沌仙傳到至今,原來不是凡間鐵。 這兩首詩比較長,從中我們可以讀出以下幾方面的意思: 第一,這條棒確實是與悟空有緣。因為它本來是一件世上無雙的寶貝,可是已“流落東洋”,“深藏海藏人難見”,以至于連老龍王都沒有覺出這是一個寶貝。由于孫悟空要到龍宮去取寶,結(jié)果寶貝發(fā)生了異變,“霞光艷艷,瑞氣騰騰”。按孫悟空第三回對眾猴的說法,“這寶貝鎮(zhèn)于海藏中,也不知幾千百年,可可的今歲放光”。“可可的”就是“趕巧了”。憑什么他就有這么好的運氣,就趕得這么巧?不管怎么樣,結(jié)果是“老孫有分取將來”。而且,這寶貝“長短隨吾心意變”,孫悟空拿著它,也不用什么特殊的法門和口訣,就能讓金箍棒小大隨心,甚至可以變成一根繡花針放在耳朵眼里(也不怕戳穿了耳膜)。那么,是不是隨便來個人就能讓這寶貝小大隨心、變化自如呢?可能不見得,要不然金箍棒早就被妖怪變成繡花針偷走了。而且偷走了,悟空也沒有辦法把它找回來。悟空詩中又有一句,“變化無方隨口訣”,如果使用金箍棒是有口訣的,似乎孫悟空沒有經(jīng)過學(xué)習(xí)就知道了使用它的口訣,這就更有緣了。 第二,這根棒乃是太上老君用“九轉(zhuǎn)鑌鐵”,在他的八卦爐中親手煉制的。老君在這根棒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你看,“中間星斗暗鋪陳,兩頭箝裹黃金片。花紋密布鬼神驚,上造龍紋與鳳篆”,這顯然說的是金箍棒的內(nèi)部構(gòu)造。從表面上看它只是一根普通的棒子而已,實際上內(nèi)部另有洞天,中間還有“星斗”鋪陳,而所謂的“花紋密布鬼神驚”,這些花紋應(yīng)該是老君設(shè)計的符箓、法訣之類,所以才會有“鬼神驚”的效果。對于這些,孫悟空一開始并沒有什么認(rèn)識,而到他說這話的時候,應(yīng)該已經(jīng)逐漸參透了金箍棒中的一些秘密。 可見定海神珍是老君所煉,應(yīng)具有老君的靈氣和思維,換句話說,老君可以駕馭和操縱它。從龍婆的話中我們得知,定海神珍開始異變,好像與悟空有緣,這難道不是老君在幕后操縱嗎?可見棒子是老君冥冥之中贈予悟空的。金箍棒是悟空唯一貼身的東西,是唯一屬于悟空的法寶,吳承恩把這樣一個重要物品的主人歸于老君應(yīng)該是有深意的。
第三,金箍棒在天界其實大有名聲。“曾將此棍鬧天宮,威風(fēng)打散蟠桃宴。……掌朝天使盡皆驚,……金闕天皇見棍兇”,這幾句話很有意思。由于孫悟空在大鬧天宮之時,手持的武器是金箍棒,而這條棒,在天上眾神中肯定有不少知道其來歷的(當(dāng)然只限于資歷很老的高級上位諸神),說不定太白金星就是其中一個,這些人心里會怎么想?我們可以假想一下,某一天突然從下界冒出一個妖仙,在天界某個地方鬧將起來,派去的神仙一看,來人手中的兵器是觀音的楊柳枝,或者如來的金缽盂,那這些神仙該怎么辦,還不是只好假打一番,佯裝不敵,然后啟奏玉帝,將此人招安了事①。
?、佼?dāng)然,金箍棒與這些寶貝不同,它只是老君眾多寶貝中的一個,也不是貼身寶貝。所以,這個身份關(guān)系要費更多琢磨。 正因為他拿的是這樣一件武器,所以才有“掌朝天使盡皆驚”的效果和局面,更有意思的是這句話,“金闕天皇見棍兇”,玉皇大帝看到的是“棍兇”,而不是人兇。玉帝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可謂見多識廣,經(jīng)驗豐富,自然知道此棒的來歷。所以,他見到這種情況,覺得十分難辦。玉帝在對孫悟空的處置上,基本上是別人怎么說他怎么辦,只有去請如來這個主意是他自己拿的。看來,玉帝能坐穩(wěn)這個位置,說他只是運氣好,其實十分無能,顯然是不夠準(zhǔn)確的。 最后,這里面也隱含地說出這樣一個意思,就是如來找孫悟空保護(hù)取經(jīng)人,是大有深意的。你看悟空說的,“西方一路有妖魔,行動甚是不方便。已知鐵棒世無雙,央我途中為侶伴”。知道“鐵棒世無雙”并作出請悟空保護(hù)取經(jīng)人決策的顯然不是唐僧,而是如來佛。悟空這話大有意思。為什么不說因為孫悟空的本事大,所以才要找他保護(hù)取經(jīng)人呢?佛祖、觀音顯然十分識貨,他們自然知道金箍棒背后的秘密,并由金箍棒而看中了孫悟空的價值。由孫悟空來保護(hù)唐僧,那就意味著取經(jīng)行動成了一件佛道聯(lián)手的事業(yè)了。至少老君不會暗中給取經(jīng)事業(yè)制造什么麻煩。如果找一個其他什么人來保唐僧,情況就不太好說了。 正因為其中有這許多關(guān)節(jié),所以,當(dāng)真假美猴王一節(jié),唐僧再次趕走悟空之后,悟空怕唐僧不肯收留他,求如來褪下緊箍,放他還俗而去時,如來說,你不要胡思亂想,我讓觀音送你到唐僧那里去;另外,你到了西天,也能夠成佛。如來為什么派觀音護(hù)送悟空回去見唐僧,因為他知道觀音了解其中的關(guān)節(jié)與奧秘,有些話由觀音去說更合適。觀音對唐僧說:“你今須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須得他保護(hù)你,才得到靈山,見佛取經(jīng),再休嗔怪。”觀音這話,微言大義,說得再明白過了。她明確地告訴唐僧,“須得他保護(hù)你,才得到靈山,見佛取經(jīng)”,這話該怎么理解呢?是沒有孫悟空的保護(hù),唐僧就到不了西天;還是沒有孫悟空的保護(hù),就算唐僧到了西天,也拿不到真經(jīng)?或許這兩種含義都有,也就是說,如果孫悟空不在取經(jīng)隊伍中,唐僧既到不了西天,而且就算到了西天,也拿不到真經(jīng)。觀音還說“再休嗔怪”,這也是給唐僧的一個警告,讓他以后不要再羅哩羅嗦地怪孫悟空了。唐僧此時已經(jīng)在前往西天的路途上走了好幾年,也從大小妖怪的口中知道自己是什么金蟬子轉(zhuǎn)世、十世修行的長老,覺得自己身份不錯,可以在這個大徒弟面前耍耍脾氣。觀音不好說破悟空的身份,只好給了他一點隱晦的警告。 在《西游記》中,金箍棒的來歷到此時才由孫悟空的口中說出,以孫悟空張揚、愛吹牛的性格,應(yīng)該是他現(xiàn)在才知道金箍棒的來歷。在悟空親口念出的詩中,如此詳細(xì)地介紹了金箍棒的來歷,看來此時他已經(jīng)逐漸知道很多事情的來龍去脈了。 (2)偷吃五葫蘆金丹 偷吃五葫蘆金丹,使悟空的修為大大提高。我們且看他是如何偷吃到金丹的: 好大圣,搖搖擺擺,仗著酒,任情亂撞,一會把路差了,不是齊天府,卻是兜率天宮。一見了,頓然醒悟道:“兜率宮是三十三天之上,乃離恨天太上老君之處,如何錯到此間?也罷,也罷!一向要來望此老,不曾得來,今趁此殘步,就望他一望也好。”即整衣撞進(jìn)去。那里不見老君,四無人跡。原來那老君與燃燈古佛在三層高閣朱陵丹臺上講道,眾仙童、仙將、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聽講。這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尋訪不遇,但見丹灶之旁,爐中有火。爐左右安放著五個葫蘆,葫蘆里都是煉就的金丹。大圣喜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寶。老孫自了道以來,識破了內(nèi)外相同之理,也要煉些金丹濟(jì)人,不期到家無暇。今日有緣,卻又撞著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幾丸嘗新。”他就把那葫蘆都傾出來,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第五回) 原來是老君與燃燈古佛在三層高閣朱陵丹臺上講道,而老君也很有趣,竟把兜率宮的人全部帶走了,以至于孫悟空走錯了路,來到兜率宮,進(jìn)去一看,“四無人跡”,完全是一座“空城”。這金丹“偷吃”的也太容易了,沒有任何技術(shù)含量,簡直就是白撿的嘛。老君難道連一個童子都不能留下嗎?鎮(zhèn)元大仙去聽元始天尊講道,不也還要留下清風(fēng)、明月看門嗎。而且這五葫蘆金丹,竟然都是煉就的。老君出門時,就算要帶走所有童子,那把這“仙家的至寶”讓幾個童子隨身帶上不行嗎?反正又累不著他本人。 (3)用金剛啄打?qū)O悟空 大鬧天宮之時,悟空和二郎神楊戩打得難解難分,不分勝負(fù)。玉帝與太上老君、觀音菩薩、王母娘娘以及眾仙卿到南天門觀看戰(zhàn)況。在觀音菩薩與太上老君之間進(jìn)行了一場對話: 菩薩開口對老君說:“貧僧所舉二郎神如何?果有神通,已把那大圣圍困,只是未得擒拿。我如今助他一功,決拿住他也。”老君道:“菩薩將甚兵器?怎么助他?”菩薩道:“我將那凈瓶楊柳拋下去,打那猴頭;即不能打死,也打個一跌,教二郎小圣好去拿他。”老君道:“你這瓶是個磁器,準(zhǔn)打著他便好,如打不著他的頭,或撞著他的鐵棒,卻不打碎了?你且莫動手,等我老君助他一功。”菩薩道:“你有什么兵器?”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個圈子,說道:“這件兵器,乃錕鋼摶煉的,被我將還丹點成,養(yǎng)就一身靈氣,善能變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諸物;一名‘金鋼琢’,又名‘金鋼套’。當(dāng)年過函關(guān),化胡為佛,甚是虧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丟下去打他一下。”話畢,自天門上往下一摜,滴流流,徑落花果山營盤里,可可的著猴王頭上一下。猴王只顧苦戰(zhàn)七圣,卻不知天上墜下這兵器,打中了天靈,立不穩(wěn)腳,跌了一跤,爬將起來就跑,被二郎爺爺?shù)募?xì)犬趕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他睡倒在地,罵道:“這個亡人!你不去妨家長,卻來咬老孫!”急翻身爬不起來,被七圣一擁按住,即將繩索捆綁,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變化。(第六回)在天庭眾位領(lǐng)導(dǎo)面前,觀音想顯示自己的實力和態(tài)度,提出要用玉凈瓶打悟空一下,幫二郎神奏功。老君急忙制止了觀音的做法。按老君的說法,是擔(dān)心菩薩的瓶子是瓷器,可能會被摔碎,這可能嗎?觀音已經(jīng)說了,“我如今助他一功,決拿住他也”,就是肯定能行的意思,而且其結(jié)果是,“即不能打死,也打個一跌”,老君卻說不一定行。觀音的玉凈瓶還會有打不著孫悟空的頭這樣的事嗎?觀音做事向來牢靠,她這一次舉薦二郎神降服孫悟空,也算是舉薦得人。老君竟然對觀音的本事起疑,這不是強(qiáng)詞奪理嗎?此外,從老君一貫散仙般的性格看,觀音想用玉凈瓶打就讓她打吧,就算打破了,關(guān)他什么事呢?讓她先試試,失敗了自己再上不行嗎? 老君以前有很多次出手的機(jī)會,但他一直不出手,直到旁邊有高人要出手時他才急忙出手,這其中很有玄機(jī)。觀音菩薩說“即不能打死,也打個一跌”,說明凈瓶拋下去,至少能打?qū)O悟空一跌,但也不排除打死悟空的可能性。觀音說話,向來有分寸,應(yīng)該不是在吹牛。 金剛琢在天界是一等一的寶物,如果不是第一,至少也是天界頂尖。這個寶物“善能變化”,“又能套諸物”,結(jié)果卻被老君拿來當(dāng)磚頭使,用它打了悟空的腦袋一下,害得悟空“立不穩(wěn)腳,跌了一跤”。以這樣的方式使用金剛琢實在是太浪費了。后來青牛怪偷了老君的金剛琢下界,才顯出寶貝的厲害來,制得孫悟空幾乎無計可施。另外,老君要對付孫悟空的辦法很多,根本用不上金剛琢這樣的仙家至寶,例如,他可以用幌金繩捆住孫悟空,也可以把悟空收入紫金紅葫蘆或羊脂玉凈瓶,這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他卻拿出金剛琢來,是不是表示他很賣力呀。 二郎神等人抓住悟空后,為了防止悟空變化逃竄,用勾刀穿了悟空的琵琶骨,使他再也不能變化。這一招其實不難,后來取經(jīng)路上的很多妖魔卻不懂,從而未能使用這一招有效地對付孫悟空。 (4)八卦爐中的煅燒 孫悟空被捉住后,包括玉皇大帝在內(nèi)的天庭眾神長舒了一口氣,這個禍害總算被解決了??山酉聛淼那闆r,卻令玉皇大帝感到有點難辦,孫悟空竟然是“刀砍斧剁,雷打火燒,一毫不能傷損”。在這種情況下,老君又開始出主意了: 太上老君即奏道:“那猴吃了蟠桃,飲了御酒,又盜了仙丹。我那五壺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運用三昧火,鍛成一塊,所以渾做金鋼之軀,急不能傷。不若與老道領(lǐng)去,放在八卦爐中,以文武火鍛煉。煉出我的丹來,他身自為灰燼矣。”
那老君到兜率宮,將大圣解去繩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爐中,命看爐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將火扇起鍛煉。(第七回)
這猴子為什么會刀砍斧剁,雷打火燒,一毫不能傷損,原來是偷吃那五壺仙丹、煉成了金剛之軀,看來這仙丹吃的真是及時。如果只是吃蟠桃,飲御酒,而不偷吃五壺仙丹,對于孫悟空來說,后果將是極其嚴(yán)重的,很可能就性命不保了。 前面說了,二郎神為了防止悟空變化逃竄,穿了他的琵琶骨。可老君在把悟空推入八卦爐之前,卻先為悟空松了綁,然后又“放了穿琵琶骨之器”,為孫悟空的行動提供了很大方便。老君為什么要去掉勾刀,連人帶鉤子一起煉豈不是更安全。他難道不知道放開悟空的琵琶骨可能會生出事端,讓他逃去。老君真要處理孫悟空,不僅不應(yīng)該“放了穿琵琶骨之器”,而且還應(yīng)該從孫悟空身上收回屬于自己的金箍棒才對呀,這老君也沒有管。唯一的解釋是老君不希望孫悟空死,想讓他自救活命。 老君這一番把悟空放入八卦爐中煅燒,給孫悟空帶來了什么結(jié)果呢。我們看孫悟空后來的一段話,他被蓮花洞的銀角大王收進(jìn)紫金紅葫蘆,擔(dān)心被葫蘆化為膿水,但他轉(zhuǎn)念又想:“沒事,化不得我!老孫五百年前大鬧天宮,被太上老君放在八卦爐中煉了四十九日,煉成個金子心肝,銀子肺腑,銅頭鐵背,火眼金睛,哪里一時三刻就化得我?”(第三十四回) 可見老君并不是想殺他煉丹。實際是在密授他銅頭鐵背,火眼金睛之術(shù)。老君如果有意要殺他,何須如此大費周折。以老君之能,更不會去做這種讓親者痛、仇者快的糊涂之事。孫悟空說起在八卦爐中這件事時,似乎無怨恨之情,而有感激之意,可見悟空明白老君從客觀上其實是幫了他。試想紅孩兒的火都可以讓悟空幾乎殞命,更何況是老君。更有趣的是,老君的八卦爐雖然煉起丹來是個好東西,但用來燒人卻不行,因為這爐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卦。“巽乃風(fēng)也,有風(fēng)則無火”,孫悟空將身子鉆在巽宮位下,所以一點火也沒燒著,只是熏得眼睛難受。八卦爐是老君常用的物件,老君深通八卦爐的原理,對其性能特點有純熟的把握,也只有這樣,他才能用它煉出高質(zhì)量的仙丹來。老君難道不知道用八卦爐燒人存在著設(shè)計上的重大缺陷?那應(yīng)該不大可能吧。不要說孫悟空了,在被放在爐子里燒的時候,誰不知道要找個沒火的地方躲起來。 當(dāng)孫悟空從八卦爐中逃出來時,發(fā)生了有趣的事情: 那大圣雙手侮著眼,正自揉搓流涕,只聽得爐頭聲響,猛睜睛看見光明,他就忍不住將身一縱,跳出丹爐,唿喇一聲,蹬倒八卦爐,往外就走?;诺媚羌芑鹂礌t與丁甲一班人來扯,被他一個個都放倒,好似癲癇的白額虎,風(fēng)狂的獨角龍。老君趕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個倒栽蔥,脫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風(fēng)幌一幌,碗來粗細(xì),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卻又大亂天宮,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第七回) 悟空推了老君一個倒栽蔥,很多人據(jù)此認(rèn)為老君的本事其實不咋的。我們當(dāng)然很難相信老君竟是如此不中用。其實,從老君對悟空的暗中保護(hù)可以看出,他情急之下拉悟空是想讓他別把事情鬧大,否則局面不好處理,但悟空已經(jīng)進(jìn)入狂暴狀態(tài),“好似癲癇的白額虎,風(fēng)狂的獨角龍”,哪里肯聽,推了老君一把,便大鬧天宮去了。我們可以想一想,如果孫悟空此時出來,被老君拉住不鬧了,會有什么后果,事情會如何發(fā)展?如果這樣,孫悟空也就不會被如來佛收編了。不過,這個情節(jié)也許從側(cè)面表明,老君雖然道法無邊,但并不是武力派,不講究身體的打熬和本體武功的修煉。 (5)西天路上指點迷津 在平頂山,孫悟空費盡心力,終于打敗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他們不過是老君兩個看爐子的童子。悟空說老君“縱放家屬為邪,該問個鈐束不嚴(yán)的罪名”,老君答道:“不干我事,不可錯怪了人。此乃海上菩薩問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師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老君這話,表面看似乎沒什么,其實是泄露了重要機(jī)密。他向?qū)O悟空挑明觀音向他借金角、銀角之事,一方面提醒悟空,對菩薩也要多一個心眼;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暗中指點迷津,讓孫悟空看清取經(jīng)行動的真相。這可以加快悟空覺悟的速度。要不然,以老君在天界崇高的身份,犯不著跟悟空說這個。后面有很多神仙縱放下屬下界為妖,他們對悟空不是也沒做什么解釋嗎。 這一次,老君還在悟空面前顯了一點本事。當(dāng)時,金角、銀角已經(jīng)在葫蘆和凈瓶中化為膿水,老君“揭開葫蘆與凈瓶蓋口,倒出兩股仙氣,用手一指,仍化為金、銀二童子,相隨左右”,真是舉重若輕,不需要什么施為,實在是絕世高手才有的架勢。 講了這么多,總結(jié)一下,孫悟空的不死之身是由于老君的仙丹,銅頭鐵背和火眼金睛是由于老君的八卦爐,唯一的貼身武器金箍棒是老君親手打造的。凡此種種表明,老君與悟空的關(guān)系非同小可。 ◆孫悟空師父的特征 關(guān)于菩提祖師,我們可以明確以下幾點: 第一,師父的神通一定是非常了不得的,要不然不可能在十年時間內(nèi)使悟空的能力得到如此大的提升,教出的徒弟也不可能給天庭惹出這么大的麻煩。從師父本事大小這一點,就已經(jīng)大大縮小了人選的范圍。 第二,師父是佛道兼修的高手。 這一點的證據(jù)很多。你看祖師洞府外的景象,“煙霞散彩,日月?lián)u光”,“時聞仙鶴唳,每見鳳凰翔”,完全是一派道家氣象。為祖師開門的仙童兒,“髽髻雙絲綰,寬袍兩袖風(fēng)”,也是道家打扮。住的地方“一層一層深閣瓊樓,一進(jìn)進(jìn)瓊宮貝闕,說不盡那靜室幽居,直至瑤臺之下”,佛家住的是寺廟,這里卻是樓閣,佛家坐的是蓮臺,這里卻是瑤臺,分明是道家神仙的排場。但主人卻道號菩提,又是一個佛教的稱謂。祖師給美猴王起名,也兼容二教。那個“孫”字,“猻字去了獸旁,乃是個子系。子者兒男也,系者嬰細(xì)也,正合嬰兒之本論”這是道教的理論。而“悟空”二字又帶有濃厚的佛教色彩。祖師講授的內(nèi)容也大半是道教方面的,如請仙扶鸞、問卜揲蓍、休糧守谷、采陰補(bǔ)陽等等。但祖師說法的時候,“天花亂墜,地涌金蓮。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又有靈山法會的氣象。不過他總體上是“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本如然。”是一個兼有道、佛兩教氣質(zhì)的人物。 當(dāng)孫悟空打破盤中啞謎,半夜跪在師父床前時,祖師假裝睡著了,還口中自吟道:“難,難,難!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閑。不遇至人傳妙訣,空言口困舌頭干!”師父給他講長生之道時也說道: 顯密圓通真妙訣,惜修性命無他說。 都來總是精氣神,謹(jǐn)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體中藏,汝受吾傳道自昌。 口訣記來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涼。 得清涼,光皎潔,好向丹臺賞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烏,自有龜蛇相盤結(jié)。 相盤結(jié),性命堅,卻能火里種金蓮。 攢簇五行顛倒用,功完隨作佛和仙。 (第二回) 道家講“金丹”,佛家講“心性”,祖師講了半天,基本上是丹道之學(xué),從這些內(nèi)容判斷,祖師不像佛門中人,是道家的可能性較大。不過祖師佛道皆通,特別是最后一句“功完隨作佛和仙”,口氣很大,內(nèi)容也很奇特,意思是說,你跟著我學(xué)了本事,要成佛或者做神仙都沒有問題,只是取決于你的愿望罷了。如來一系的人應(yīng)該不會說這樣的話。但這話如果放到太上老君身上,倒挺符合。因為老君在第六回介紹金剛琢?xí)r說,“當(dāng)年過函關(guān),化胡為佛,甚是虧他。”既然老君化胡為佛,那佛教其實是他所創(chuàng),他佛道雙修不足為奇,“功完隨作佛和仙”也就不是大話了。 至于“化胡為佛”這件事,歷史上似乎沒有,但我們這里只是就《西游記》這本書來讀其中的故事。老君“化胡為佛,甚是虧他”這話是當(dāng)面對觀音菩薩說的,觀音是佛教中的重要人物,卻沒有進(jìn)行反駁,算是對此默認(rèn)了。于是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在《西游記》的神魔體系中,佛教是老君創(chuàng)立的,老君既是道祖,在佛教中也有極高但超然的位置。后來在第五十二回,老君曾對悟空說:“我那金剛琢,乃是我過函關(guān)化胡之器,自幼煉成之寶。”再次提到“化胡為佛”之事,是不是在向悟空暗示一點什么東西? 當(dāng)菩提祖師初次出場時,書中是這樣描寫的: 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yán)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第一回) 第一句“大覺金仙沒垢姿”明說祖師的身份是仙而不是佛;但第二句又說他是“西方妙法祖菩提”,看來同時也是西方之祖。后面又說“與天同壽莊嚴(yán)體”,說明他是天地開辟之時就存在的人物,要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實在是太難了,如來佛的弟子輩人物自然可以排除在外。我們基本上可以將其鎖定在太上老君的身上了。 ◆三星洞是個什么所在 我們再看祖師所居的洞府。祖師洞口有一個石碑,上面寫著“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實際上,這些指的都是心,靈臺、方寸都是心的意思,如方寸已亂就是心已亂,而方寸大亂是心神大亂,這就很不好了;靈臺清明則是心靈清明。斜月三星是一個字謎,是一個彎勾上面三個點,就是心字。很多人認(rèn)為孫悟空到三星洞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本心,從而開發(fā)出自身的潛能。清人陳士斌認(rèn)為,“以此心為天地之心,則可;以此心為人心之心,則失之遠(yuǎn)矣”。劉一明認(rèn)為,“菩提心,即天地之心,亦名道心”。不管是“人心”還是“道心”,著眼點還在于心本身。 在這里,我們提出一個與主流的觀點稍微有些不同的說法。 三星洞洞府所在是西牛賀洲。第八回中如來曾這樣評價西牛賀洲:“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yǎng)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說西牛賀洲“無上真”,就是沒有真正的高手??磥砣鐏矸痣m然神通廣大,卻沒有覺察出方寸山中的三星洞。有人據(jù)此認(rèn)為,菩提的道行不遜于如來,因為他可以避開如來的法眼。我認(rèn)為對這件事還可以有另外的解釋。這個地方的地名到處都用“心”字,可能是指它不過是絕世高手虛構(gòu)出來的,是老君用意念開辟出來的一個空間,以在這里點化悟空,使其悟道。這個三星洞的歷史上,除了孫悟空以外,也沒有培養(yǎng)出什么別的出眾人物,似可構(gòu)成一個佐證。如果是這樣,如來探測不到這個所在就很正常了。也正因此,當(dāng)孫悟空學(xué)成畢業(yè)之時,祖師不許悟空說是他的徒弟,不讓悟空以后再去找他。其實,孫悟空一個筋斗云可飛十萬八千里,從東勝神洲到西牛賀洲經(jīng)常飛來飛去,應(yīng)該多次從靈臺方寸山上空飛過,難道心中能沒有一點感觸,沒有一點異動。悟空尋師和學(xué)藝的過程也很古怪。他在南贍部洲游蕩了八九年,一無所獲。然后渡海來到西牛賀洲。一天,他聽到一個樵夫在唱歌,這樵夫唱什么“觀棋柯爛,伐木丁丁”等等,也聽得沒有頭緒,不過,最后一句總算聽懂了,“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這神仙不就在這里嘛。然后由樵夫的指引,找到了祖師所在的洞府。在洞門口,也是從里面走出一個童子把他引進(jìn)去,而不是他自己敲門進(jìn)去的。如此看來,從樵夫的唱歌到他給猴王指引路線,再到童子把猴王領(lǐng)進(jìn)山洞,表面上是孫悟空主動尋訪找到師父,但實際上這也可能都是祖師安排好的。畢竟,孫悟空到了洞門口都還不敢進(jìn)去呢。沒有樵夫在孫悟空的聽力范圍內(nèi)大聲唱歌,吸引他的注意力,也許他在西牛賀洲再游蕩個八九年,也難免一無所獲的結(jié)果。對這件事,我們可以問一下,到底是孫悟空找到了師父,還是他在祖師的指點之下才找到了師父? 祖師教孫悟空本領(lǐng)的時間維度也很有意思。悟空入門以后,師父一直上了七年的課,孫悟空經(jīng)過七年時間,終于開悟了。在這種情況下,師父決定在晚上秘密向他傳授長生之道,這個教學(xué)過程很短,其實只有一個晚上。然后很有意思的是,書中緊接著是這樣一句話:“卻早過了三年,祖師復(fù)登寶座,與眾說法。”這個“復(fù)登寶座與眾說法”,說明在孫悟空獨自暗中修煉的三年內(nèi),祖師再也沒有出來與眾徒弟會過面??磥?,師父并沒有把其他徒弟放在心上。而且,這一次復(fù)登寶座,講了半天,全都是考察孫悟空的道法進(jìn)展,并附耳傳了他七十二般變化的口訣??梢姡渌降茉谧鎺熜哪恐谢旧鲜强捎锌蔁o的。 綜上所述,我們發(fā)現(xiàn)所有線索幾乎都指向了一個人,就是太上老君。如果菩提祖師真是太上老君所化而成,那么祖師門下弟子的“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這十二個輩分也就好理解了,其中包括“如”字輩也不足為奇。如果祖師門下真有這十二個輩分的弟子,那么,他的實力實在是不容小視啊。孫悟空是從仙石中生出來的,這塊石頭“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九宮八卦”顯然是道教的名詞,可見孕育孫悟空的仙石“道氣十足”。仙石采天地之靈氣,吸取日月之精華,這也與道家的修煉法門頗為一致。 菩提祖師到底是誰,很難說有什么定論。這里說菩提祖師是老君的化身,也不過是一種猜測,而不可能有什么確鑿的證據(jù)。關(guān)于祖師身份的猜想,每一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到了最后,就需要比證據(jù),看支持哪種說法的證據(jù)最多、最有力。即使如此,最后的結(jié)論還是要由每個人自己拿,這其中涉及不同人的喜好問題。 我們認(rèn)為,祖師的身份對整個故事的完整性有重要的影響。由此,書中很多看似偶然、不合理的事情,都可以有比較合理的解釋,包括從大鬧天宮到保唐僧取經(jīng),這些發(fā)生在孫悟空身上的宏觀故事都有了合理性。你看取經(jīng)隊伍的組合,唐僧是如來的弟子,悟空是老君的弟子,充分體現(xiàn)了利益的平衡,佛道雙方都很滿意,達(dá)到了雙贏的結(jié)果。祖師的身份,也有助于解答兩個常見的疑難問題:一是孫悟空本領(lǐng)的前后反差;二是大鬧天宮時天庭為何對孫悟空有那么寬大的處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