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食養(yǎng)食療的理論基礎古代醫(yī)家把食物多種多樣的特性和作用加以概括,建立了食物的性能概念,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中醫(yī)食養(yǎng)和食療的理論,這一理論與中醫(yī)的陰陽五行、臟腑經(jīng)絡、氣血精液、病因病機、治則治法等基礎理論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中醫(yī)藥的又一大特色。 (一)食性與食味 食物的性能,古代簡稱為食性、食味。 食性是按寒、涼、平、溫、熱把食物分為寒涼、平、溫熱三大類。以常見300多種食物統(tǒng)計數(shù)字來分析,平性食物居多,溫熱性居次,寒涼性食物相對較少。從生活與臨床應用經(jīng)驗看,寒涼性質(zhì)的食物多有滋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作用。溫熱性質(zhì)食物有溫經(jīng)、助陽、活血、通絡、散寒等作用。現(xiàn)將常用食物的食性分類介紹如下: 1.寒性食物 淡豆豉、馬齒莧、公英、醬、苦瓜、苦菜、蓮藕、蟹、蕹菜、食鹽、甘庶、蕃茄、柿子、茭白、蕨菜、荸薺、紫菜、海藻、海帶、竹筍、慈菇、西瓜、甜瓜、香蕉、豬腸、桑椹、蟶肉、柚、瓠瓜、冬瓜、黃瓜、田螺。 2.熱性食物 芥子、肉桂、辣椒、花椒。 3.溫性食物 韭菜、小茴香、刀豆、生姜、蔥、芥菜、香菜、油菜子、韭子、香花菜、大蒜、南瓜、木瓜、高粱、糯米、酒、醋、龍眼肉、杏子、杏仁、桃、櫻桃、石榴、烏梅、荔枝、栗子、大棗、胡桃仁、鹿肉、雀、鱔魚、淡菜、蝦、蚶、鳙魚、鰱魚、草魚、海參、熊掌、雞肉、羊肉、羊乳、狗肉、豬肝、豬肚、火腿、貓肉、鵝蛋、香櫞、佛手、薤白、橘子。 4.涼性食物 莙荙菜、茄子、白蘿卜、冬瓜子、冬瓜皮、絲瓜、油菜、菠菜、莧菜、芹菜、小米、大麥、綠豆、豆腐、小麥、柑、蘋果、梨、枇杷、橙子、西瓜皮、杧果、橘、槐花、菱角、薏仁、茶葉、蘑菇、豬皮、鴨蛋、養(yǎng)麥。 5.平性食物 洋蔥、蘿卜子、白薯、藕節(jié)、南瓜子、土豆、黃花菜、香蕈、薺菜、香椿、青蒿、大頭菜、元白菜、芋頭、扁豆、豌豆、胡蘿卜、白菜、豇豆、黑大豆、赤小豆、蠶豆、黃豆、粳米、玉米、陳倉米、落花生、白果、百合、橄欖、白砂糖、桃仁、李仁、酸棗仁、蓮子、黑芝麻、榛子、荷葉、無花果、李子、葡萄、白木耳、木耳、海蜇、黃魚、泥鰍、鯧魚、青魚、鰒魚、塘風魚、鯉魚、豬肺、豬心、豬肉、豬腎、鵝肉、龜肉、鱉肉、豬蹄、白鴨肉、鯽魚、雞蛋、鴿蛋、燕窩、鰻鱺魚、鵪鶉、鶉蛋、蜂蜜、蜂乳、榧子、芡實、牛肉、牛奶。 食物的味,既是指食物的具體口感味覺,又是功能的抽象概念。把食物概括為“酸(澀)、苦、甘(淡)、辛、咸五味。其功能為酸收、苦降、甘補、辛散、咸軟等。以常見300多種食物統(tǒng)計數(shù)字來看,甘味食物最多,咸味與酸味次之,辛味更次之,苦味較少。食物的味還與藥物的味有所不同,大多兼有補益作用,如辛味食物(如辣椒、胡椒)及苦味食物(如苦瓜、苣荬菜)尚有健胃作用;咸味食物(如魚、蝦蟹),尚有補腎、養(yǎng)血作用。 歷代本草學也常把“芳香”概念包括在“味”的性能概念之中。中醫(yī)認為,芳香性食物一般具有醒脾、開胃、行氣、化濕、化濁、辟穢、爽神、開竅、走竄等作用?,F(xiàn)將常用食物按“味”歸類如下: 1.酸性食物 蕃茄、木瓜、馬齒莧、醋、赤小豆、蜂乳、柑、橄欖、檸檬、杏、梨、枇杷、橙子、桃、山楂、椰子瓤、石榴、烏梅、荔枝、橘、袖、杧果、李子、葡萄、蹲魚、貓肉、香櫞、佛手。 2.苦性食物 苦瓜、苦菜、大頭菜、香椿、淡豆豉、公英、槐花、香櫞、佛手、薤白、慈菇、酒、醋、荷葉、茶葉、杏仁、百合、白果、桃仁、李仁、海藻、豬肝。 3.辛性食物 生姜、蔥、芥菜、香菜、白蘿卜、洋蔥、芥子、油菜子、香花菜、油菜、蘿卜子、大蒜、青蒿、大頭菜、芋頭、芹菜、韭子、肉桂、辣椒、花椒、茴香、韭菜、薤白、香櫞、陳皮、佛手、酒。 4.甘性食物 莙荙菜、蓮藕、茄子、蕹菜、蕃茄、茭白、蕨菜、白蘿卜、冬瓜子、絲瓜、洋蔥、竹筍、香花菜、蘿卜子、藕節(jié)、土豆、菠菜、薺菜、黃花菜、青蒿、大頭菜、南瓜、洋白菜、芋頭、扁豆、豌豆、胡蘿卜、白菜、芹菜、瓠瓜、冬瓜、冬瓜皮、黃瓜、豇豆、肉桂、豆腐、黑大豆、綠豆、赤小豆、黃豆、薏仁、蠶豆、刀豆、養(yǎng)麥、高粱、粳米、糯米、玉米、小米、陳倉米、大麥、小麥、木耳、蘑菇、白薯、蜂蜜、蜂乳、白木耳、牛奶、羊乳、甘蔗、柿子、橄欖、柑、蘋果、荸薺、杏子、百合、梨、落花生、白砂糖、白果、陳皮、桃仁、西瓜、西瓜皮、甜瓜、菱角、山楂、李仁、香蕉、桃、椰子瓤、羅漢果、櫻桃、桑椹、荔枝、黑芝麻、榛子、橘、柚、杧果、栗子、大棗、無花果、酸棗仁、蓮子、李子、葡萄、胡桃子、龍眼肉、百合、黃魚、泥鰍、鯧魚、青魚、鳙魚、鰱魚、鰻鱺魚、鰻魚、龜肉、鱉肉、塘風魚、鯉魚、鯽魚、田螺、鱔魚、蝦、海馬蚶、酒、豬肺、豬腸、豬肉、豬髓、豬皮、豬蹄、豬肝、豬肚、羊肉、鹿肉、貓肉、雞肉、鵝肉、蟶肉、牛肉、白鴨肉、紫河車、雀、鴿蛋、豬心、鵪鶉、鶉蛋、熊掌、火腿、鴨蛋、燕窩、枸杞子、榧子、南瓜子、芡實、香蕈。 5.咸性食物 莧菜、大醬、食鹽、小米、大麥、紫菜、海蜇、海藻、海帶、蟹、海參、田螺、豬肉、豬髓、豬腎、豬蹄、豬血、豬心、鰒魚、淡菜、火腿、熊掌、蟶肉、龜肉、白鴨肉、狗肉、鴿蛋。 (二)飲食對人體的作用 飲食的作用是由它的“性”、“味”等特性決定的,它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疾病的預防作用 中醫(yī)認為合理安排飲食,可保證機體的營養(yǎng),使臟腑功能旺盛,氣血充實,即所謂“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早在一千年以前的中醫(yī)文獻中,就有用動物肝臟預防夜盲癥,用海帶預防甲狀腺腫大,用谷皮,麥麩預防腳氣病等記載,現(xiàn)在則常用蔥白、生姜、豆豉、芫荽等來預防感冒,用甜菜汁或櫻桃汁預防麻疹,用鮮白蘿卜、鮮橄欖煎服預防白喉,用大蒜預防癌癥,用綠豆湯預防中暑,用荔枝預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癥狀,用紅蘿卜粥預防頭暈等。 現(xiàn)代研究表明,有的食物如大蒜確能殺菌和抑制病毒,故可防治呼吸道感染和腸道傳染??;生山楂、紅茶、燕麥片能夠降低血脂,故可預防動脈硬化。近年來,人們還主張用玉米粉粥預防心血管病,用薏苡粥預防癌癥等。 2.對人體的滋養(yǎng)作用 中醫(yī)認定飲食對人體的滋養(yǎng)作用也是與其自身的理論體系密切結(jié)合的。中醫(yī)認為飲食進入人體,通過胃的吸收,脾的運化,然后輸布全身,成為水谷精微,而滋養(yǎng)人體。這種后天的水谷精微和先天的真氣結(jié)合,形成人體的“正氣”,從而維護正常的生命活動和抗御邪氣(致病因素),同時還形成維持機體生命的基本物質(zhì)“精”。“精”藏于五臟,是臟腑功能活動和思維、意識活動,即“神”的基礎。“精、氣、神”為人體之三寶,生命之所系,而它們卻離不開飲食的滋養(yǎng)。所以,戰(zhàn)國時期的名醫(yī)扁鵲曾經(jīng)說:“安身之本必資于飲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 中醫(yī)常用的食補方法有以下幾種: (1)平補法:有兩個含義。一個是應用不熱不寒,性質(zhì)平和的食物。多數(shù)的糧食、水果、蔬菜,部分禽、蛋、肉、乳類食物,如梗米、玉米、扁豆、白菜、鶉蛋、鵪鶉、豬肉、牛奶等均屬此類。另一個含義是應用既能補氣,又能補陰或既能補陽,又能補陰的食物。如山藥、蜂蜜既補脾肺之氣,又補脾肺之陰,枸杞子既補腎陰,又補腎陽等。這些食物適用于普通人保健。 (2)清補法:是應用補而不膩不礙胃,性平或偏寒涼的食物,有時也以瀉實性食物祛除實證,如清胃熱,通利二便,加強消化吸收,推新而致新,以瀉中求補,均屬此列。常用的清補食物有蘿卜、冬瓜、西瓜、小米、蘋果、梨、黃花菜等,以水果、蔬菜居多。 (3)溫補法:是應用溫熱性食物進行補益的方法。適用于陽虛或氣陽虧損,如肢冷、畏寒、乏力、疲倦、小便清長而頻或水腫等癥患者,也常作為普通人的冬令進補食物。如核桃仁、大棗、龍眼肉、豬肝、狗肉、雞肉、鲇魚、鱔魚、海蝦等。 (4)峻補法:是應用補益作用較強,顯效較快的食物來達到急需補益的目的。此法的運用,應注意季節(jié)、病情等條件,做到既達到補益目的,而又無偏差。常用的峻補食物有羊肉、狗肉、鹿肉、鹿胎、鹿尾、鹿腎、甲魚、熊掌、鱒魚、黃花魚、巴魚等。 歷代本草文獻所載具有保鍵作用的食物歸納如下: 聰耳(增強或改善聽力)類食物:蓮子、山藥、荸薺、蒲菜、芥菜、蜂蜜。 明目(增強或改善視力)類食物:山藥、枸杞子、蒲菜、豬肝、羊肝、野鴨肉、青魚、鮑魚、螺螄、蚌、蜆。 生發(fā)(促進頭發(fā)的生長)類食物:白芝麻、韭菜子、核桃仁。 潤發(fā)(美發(fā))類食物:鮑魚。 烏須發(fā)(頭發(fā)早白早黃者得以恢復)類食物:黑芝麻、核桃仁、大麥。 長胡須(指不生胡須的男性)類食物:鱉肉。 美容顏(指潤肌膚、助顏色等)類食物:枸杞子、櫻桃、荔枝、黑芝麻、山藥、松子、牛奶、荷蕊。 健齒(指使牙齒堅固、白潔)類食物:花椒、蒲菜、萵筍。 輕身(指消肥胖)類食物:菱角、大棗、榧子、龍眼、荷葉、燕麥、青粱米。 肥人(指改善瘦人體質(zhì),增加肥胖)類食物:小麥、粳米、酸棗、葡萄、藕、山藥、黑芝麻、牛肉。 增智(指益智、健腦等)類食物:粳米、蕎麥、核桃、葡萄、菠蘿、荔枝、龍眼、大棗、百合、山藥、茶、黑芝麻、黑木耳、烏賊魚。 益志(指增強志氣感)類食物:百合、山藥。 安神(指使精神安靜、利睡眠等)類食物:蓮子、酸棗、百合、梅子、荔枝、龍眼、山藥、鵪鶉、牡蠣肉、黃花魚。 增神(指增強精神,減少疲倦)類食物:茶、蕎麥、核桃。 增力(指健力,善走等)類食物:蕎麥、大麥、桑椹、棒子。 強筋骨(指強健體質(zhì),包括筋骨、肌肉、以及體力)類食物:栗子、酸棗、黃鱔、食鹽。 耐饑(指使人耐受饑餓,推遲進食時間)類食物:蕎麥、松子、菱角、香菇、葡萄。 能食(指增強食欲、消化等能力)類食物:蔥、姜、蒜、韭菜、芫荽、胡椒、辣椒、胡蘿卜、白蘿卜。 壯腎陽(指調(diào)整性機能,使陽痿、早泄等復常)類食物:核桃仁、栗子、刀豆、菠蘿、櫻桃、韭菜、花椒、狗肉、狗鞭、羊肉、羊油脂、雀肉、鹿肉、鹿鞭、燕窩、海蝦、海參、鰻魚、蠶蛹。 種子(指增強助孕能力,也稱“續(xù)嗣”,包括安胎作用)類食物:檸檬、葡萄、黑雌雞、雀肉、雀腦、雞蛋、鹿骨、鯉魚、鱸魚、海參。 3.抗衰老作用 臨床表明,肺、脾、腎三臟的實質(zhì)性虧損,以及功能的衰退,常導致若干老年性疾患,如肺虛或肺腎兩虛所致的咳喘、脾肺兩虛的痰飲喘咳,脾虛或脾肺雙虛的氣短、倦怠、消化不良、營養(yǎng)障礙,腎虛的腰酸腿疼、小便失常、水腫、低熱、消瘦,以及健忘、牙齒松動、須發(fā)早白或脫落等未老先衰的征象。因此,中醫(yī)在應用飲食調(diào)理進行抗衰老方面,除因時、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做到辨證用膳,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外,應特別注意對肺、脾、腎三臟的調(diào)理。 4.治療作用 中醫(yī)歷來主張“藥療”不如“食療”。古時人們稱道能用食物治病的醫(yī)生為“上工”,如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夫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清神爽志以資氣血,若能用食平疴,適情遣疾者,可謂上工矣。”表明了古人對食療的推崇。飲食的治療作用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扶正補虛:人體各種組織、器官及整體的機能低下是導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中醫(yī)學把這種病理狀態(tài)稱為“正氣虛”,其所引起的病證為“虛證”。根據(jù)虛證所反映的癥狀和病機的不同,還可分為肝虛、心虛、脾虛、肺虛、腎虛、以及氣虛、血虛等等。主要表現(xiàn)如心悸氣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食入不化,咳嗽虛喘,腰膝竣軟等。 中醫(yī)主張體質(zhì)虛弱或慢性虛證患者可用血肉有情之品來滋補。如雞湯可甲于虛勞,當歸羊肉湯可用于產(chǎn)后血虛,牛乳飲用于病愈后調(diào)理,胎盤粉用于補腎強身,豬骨髓用于補腦益智,動物臟器用于滋補相應的臟腑等。 米面果菜等也有改善人體機能,補益臟腑氣血的作用。如粳米可補脾、和胃、清肺,荔枝甘溫能益血,益人顏色,身體虛弱,病后津傷都可用它們來滋養(yǎng)調(diào)攝;花生能健脾和胃,滋養(yǎng)調(diào)氣,營養(yǎng)不良、乳汁缺乏皆可用以補虛益氣;黑芝麻有補血、生津、潤腸、烏發(fā)的作用;銀耳有益氣生津等作用,可用于肺脾兩虛,津虧陰虛體弱之人等。 (2)瀉實祛邪:外部致病因素侵襲人體,或內(nèi)部功能的紊亂和亢進,皆可使人發(fā)生疾病。如果病邪較盛,中醫(yī)稱為“邪氣實”,其證候則稱為“實證”。如果同時又有正氣虛弱的表現(xiàn),則是“虛實兼夾”。此時既要針對病情進行全面的調(diào)理,又要直接去除病因,即所謂“祛邪安臟”。如大蒜治痢疾,山楂消食積,鰻魚治肺癆,薏米法濕,藕汁治咳血,赤豆治水腫,豬胰治消渴等。 (3)調(diào)整陰陽:人體生理機能的和諧協(xié)調(diào),中醫(yī)稱謂陰陽調(diào)和,從而使人體處于健康狀態(tài),兔受病邪的侵襲。生活中,飲食得當可起到維持陰陽調(diào)和的作用。此外,對因為陰陽失調(diào)而導致的疾病狀態(tài),也可利用飲食的性味進行調(diào)節(jié),根據(jù)陰陽失調(diào)的不同情況,用扶陽抑陰、育陰潛陽、陰陽雙補等方法進行調(diào)整。如陽虛的人可選用牛肉、羊肉、狗肉、干姜等甘溫、辛熱類食物溫補陽氣,陰虛的人可選用百合、淡菜、甲魚、海參、銀耳等甘涼、咸寒的食物養(yǎng)陰生津。 偏熱的體質(zhì)或熱性疾病,可選用寒性食品。如梨汁、藕汁、橘汁等清熱、止渴、生津,西瓜、茶水等清熱、利尿,蘿卜、甘草治外感喉痛,赤小豆、白扁豆可清熱除濕等。 偏寒的體質(zhì)或寒性疾病,可選用性質(zhì)屬熱的食品。調(diào)味品中性熱者偏多,如胡荽面、姜糖湯可溫中發(fā)汗,辣椒、生姜能通陽健胃,胡椒、茴香可治胃寒痛,小茴香和石榴皮煎服可用于治療痢疾,蔥白合生姜煎服可用于治療風寒外感,大茴香炒焦研末,紅糖調(diào)合,黃酒沖服可用于治療疝氣疼痛等。 歷代本草文獻所載具有治療作用的食物歸納如下: 散風寒類(用于風寒感冒病癥)食物:生姜、蔥、芥菜、芫荽。 散風熱類(用于風熱感冒病癥)食物:茶葉、豆豉、楊桃。 清熱瀉火類(用于內(nèi)火病態(tài))食物:茭白、蕨菜、苦菜、苦瓜、松花蛋、百合、西瓜。 清熱生津類(用于燥熱傷津病癥)食物:甘蔗、西紅柿、柑、檸檬、蘋果、甜瓜、甜橙、荸薺。 清熱燥濕類(用于濕熱病癥)食物:香椿、蕎麥。 清熱涼血類(用于血熱病癥)食物:藕、茄子、黑木耳、蕹菜、向日葵子、食鹽、芹菜、絲瓜。 清熱解毒類(用于熱毒病癥)食物:綠豆、赤小豆、碗豆、苦瓜、馬齒莧、薊菜、南瓜、莙荙菜、醬。 清熱利咽類(用于內(nèi)熱咽喉腫痛病癥)食物:橄欖、羅漢果、荸薺、雞蛋白。 清熱解暑類(用于暑熱病癥)食物:西瓜、綠豆、赤小豆、綠茶、椰汁。 清化熱痰類(用于熱痰病癥)食物:白蘿卜、冬瓜子、荸薺、紫菜、海蜇、海藻、海帶、鹿角菜。 溫化寒痰類(用于寒痰病癥)食物:洋蔥、杏子、芥子、生姜、佛手、香櫞、桂花、橘皮。 止咳平喘類(用于咳嗽喘息病癥)食物:百合、梨、枇杷、落花生、杏仁、白果、烏梅、小白菜。 健脾和胃類(用于脾胃不和病癥)食物:南瓜、包心菜、芋頭、豬肚、牛奶、杧果、柚、木瓜、栗子、大棗、粳米、糯米、扁豆、玉米、無花果、胡蘿卜、山藥、白鴨肉、醋、芫荽。 健脾化濕類(用于濕阻脾胃病癥)食物:薏苡仁、蠶豆、香椿、大頭菜。 驅(qū)蟲類(用于蟲積病癥)食物:榧子、大蒜、南瓜子、椰子肉、石榴、醋、棒子、烏梅。 消導類(用于食積病癥)食物:蘿卜、山楂、茶葉、神曲、麥芽、雞內(nèi)金、薄荷葉。 溫里類(用于里寒病癥)食物:辣椒、胡椒、花椒、八角茴香、小茴香、丁香、干姜、蒜、蔥、韭菜、刀豆、桂花、羊肉、雞肉。 祛風濕類(用于風濕病癥)食物:櫻桃、木瓜、五加皮、薏苡仁、鵪鶉、黃鱔、雞血。 利尿類(用于小便不利、水腫病癥)食物:玉米、赤小豆、黑豆、西瓜、冬瓜、葫蘆、白菜、白鴨肉、鯉魚、鯽魚。 通便類(用于便秘病癥)食物:菠菜、竹筍、西紅柿、香蕉、蜂蜜。 安神類(用于神經(jīng)衰弱、失眠病癥)食物:蓮子、百合、龍眼肉、酸棗仁、小麥、秫米、蘑菇、豬心、石首魚。 行氣類(用于氣滯病癥)食物:香櫞、橙子、柑皮、佛手、柑、蕎麥、高粱米、刀豆、菠菜、白蘿卜、韭菜、茴香菜、大蒜、火腿。 活血類(用于血瘀病癥)食物:桃仁、油菜、慈菇、茄子、山楂、酒、醋、蚯蚓、蚶肉。 止血類(用于出血病癥)食物:黃花菜、栗子、茄子、黑木耳、刺菜、烏梅、香蕉、萵苣、枇杷、藕節(jié)、槐花、豬腸。 收澀類(用于滑脫不固病癥)食物:石榴、烏梅、芡實、高粱、林檎、蓮子、黃魚、鯰魚。 平肝類(用于肝陽上亢病癥)食物:芹菜、西紅柿、綠茶。 補氣類(用于氣虛病癥)食物:粳米、糯米、小米、黃米、大麥、山藥、莜麥、秈米、馬鈴薯、大棗、胡蘿卜、香菇、豆腐、雞肉、鵝肉、鵪鶉、牛肉、免肉、狗肉、青魚、鰱魚。 補血類(用于血虛病癥)食物:桑椹、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蘿卜、豬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魚、海參、草魚。 助陽類(用于陽虛病癥)食物:枸杞菜、枸杞子、核桃仁、豇豆、韭菜、丁香、刀豆、羊乳、羊肉、狗肉、鹿肉、鴿蛋、雀肉、鱔魚、海蝦、淡菜。 滋陰類(用于陰虛病癥)食物:銀耳、黑木耳、大白菜、梨、葡萄、??啊⑴D?、雞蛋黃、甲魚、烏賊魚、豬皮。 |
|
來自: nqj0108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