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425
作者:jiangchunhui
《去年的樹》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這篇童話情深意濃,帶著少許的傷感色彩,贊美高尚、令人蕩氣回腸的友情。整篇童話故事內容簡單,語言樸實無華,但其中卻蘊涵著豐富的內涵。 吳老師的這堂課就整體而言是比較成功的,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和細節(jié)處理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地方。下面我就將自己在本次聽課中的一些感受作如下評議: 一、情感主線簡明,教學版塊清晰有層次 同樣一堂課,一百個老師可能有一百種上法,同樣一篇文章,一百個老師可能有一百種解讀。吳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本文的情感定位在贊頌鳥兒珍惜友情和信守誠諾的品質上,以此作為課堂教學的情感主線。將感情目標分成:“整體感知、初步體驗;感情朗讀、逐層體驗;引導想象、升華體驗”三步達成。通過與文本三次親密接觸,層層深入,步步遞進,讓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感受鳥兒誠信。 [建議]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老師的理解不一定就是學生唯一的理解,我們控制的是教學的一個大方向,畢竟語文的學習是多元的。我們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鼓勵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真實體會,只要不脫離文本的本意就可以了。努力使作品潛在的含義、教師所理解的含義和學生所能接受的含義這三者之間的進行有機的融通,所以在確定了以“贊頌鳥兒珍惜友情和信守誠諾的品質”為情感主線的基礎上,還應允許其它主題作為副線而存在。如:愛護樹木,不能亂砍伐等。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讓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思維的自由王國。 二、在多種形式的“讀”中體會小鳥的真情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應該是閱讀教學永恒的主題,“以讀為本”應該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理念,而在閱讀教學中,朗讀和默讀,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必須同等訓練,比翼雙飛。 《去年的樹》這篇文章中的對話較多,比較適合學生的感情朗讀。同時,文中留白較多,供學生思考的空間也很大,他們更需要有一個細細品位、靜靜思索的“場”。吳老師抓住這一文本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指名讀、加提示語讀、分角色讀等等,并將朗讀與默讀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讀與悟、品與思并重,且對每一次的“讀”都有不同的要求,盡量讓學生在每一次的讀中都能有不同的收獲,不同的體驗。如: 初讀課文時,老師說:“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這個童話,讀著,讀著,你有什么想說的?”引導學生把自己與文本接觸后,最原始的,沒有受到過任何影響的感受談出來。同時利用提示,讓學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 教學1—4自然段時,老師則讓學生帶著問題“鳥兒和樹是一對好朋友,表現在什么地方?”自由讀課文,把找到的地方多讀幾次。 抓住重點詞“天天”,談感受以體會他們間的友情,為下文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礎。 對于5—14自然段的學習,吳老師要求他們采用的是默讀的方式,讓他們在靜思默想中,細細咀嚼,慢慢品味,讓他們逐步深入到童話故事中去,感受鳥兒在找樹過程中的辛苦與他當時的心情,為有效對話進行必要的鋪墊。在充分體會小鳥真情之后,指導感情朗讀。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與情景的創(chuàng)設,吳老師逐步把學生帶入文本中,引領著他們深入到童話中的角色,體會著小鳥的情感世界。 [不足]本文雖然是一篇童話,但整個教學中童話的意蘊并不濃,學生的學習興趣似乎也不是很高。在朗讀的指導過程中,學生讀的層次并不明顯。特別是小鳥因找不到大樹一次次詢問樹根、門、女孩的三句話。這是不是因為吳老師在教學小鳥三次詢問的片段時,將小鳥的話單獨出示在投影中,讓學生在讀中體會的緣故呢? [建議]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對詞語的理解,還是句子的感悟,只有放在具體的語境當中才能體會得更深刻。小鳥的詢問沒有了對方的回應,顯得空洞無力。那又怎么能讓學生感受到鳥兒的那份焦急呢?沒有感受的朗讀,當然也就沒有感情可言了。如果將對話成組出現進行教學,其效果會不會更好呢? 三、抓住兩個“看”,引導想象,深化主題 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文字很簡單,作者略去了鳥兒面對燈火時的心理描寫,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吳老師抓住文中的兩個“看”加以想象與比較: 第一次鳥兒“看著”燈火,他仿佛看到了什么?第二次他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他又會想些什么呢?這兩次有什么不同?學生交流后,感慨較多,在多元理解中,進一步深化了主題:誠實守信。 [不足]語文教學,永遠離不開聽說讀寫,永遠是在想一想、讀一讀,讀一讀、想一想,想一想、寫一寫這樣的過程中螺旋上升的。讀為想打下了基礎,而想象寫話又能促進更好地讀,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課文人文內涵的理解也將一步一步加深。對課文結尾這部分的處理,吳老師對于兩個“看”字的想象說話訓練比較到位了,可惜沒有將學生的多元的感悟寫下來。 [建議]如果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老師能抽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動動筆,將自己體會到的感情,或者是小鳥看著燈火想對大樹說的,或者是當大樹聽見了小鳥的心聲后心中的所想寫下來,會不會讓情感的落實更到位呢? 此外,我對字詞教學方面還有一點疑惑。吳老師執(zhí)教的是本篇課文的第一課時,但整堂課似乎沒有接觸到生字詞的學習,完全成了一堂閱讀課。雖然這篇課文要認識的生字只有一個“伐”,要求會寫的也只有“融、剩、伐、煤”四個字。但是字詞是構建語文大廈的基石,即使是四年級的閱讀課,識字教學也不能放松。再加上“融、伐”兩個字在書寫時又極易寫錯。教師在初次接觸時就應該明確點出,強調容易寫錯的筆畫,引起學生的注意,甚至還可以讓學生動手寫一寫
(語文課堂網 www.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原文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