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周國平的哲學思考:我們都是幸存者——對生命和災難的哲學思考 5月24日,周國平先生作客長江美聯(lián)大講壇,作題為“我們都是幸存者——對生命和災難的哲學思考”的演講,記者趕赴現(xiàn)場記錄并作相應提問。 周國平一開始就說:“這些天來我的心情一直很沉重。我在我的博客里曾經說道:‘有多少個家庭,曾經和我的家庭一樣,在天倫之樂中過著平凡的日子,突然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有多少個孩子,曾經和我的孩子一樣,在無憂無慮中唱著黎明的歌曲,突然就沉落在永恒的黑夜里了。’我自己是經歷過喪子之痛的,所以我知道這是什么樣的一種滋味。 ” “我甚至覺得,我的生存也是莫大的奢侈。我惟一能夠原諒自己的理由是,我也是一個幸存者。我只是僥幸逃過了一劫而已。災難完全可能落在我的頭上,倘若那樣,我也只好承受。”他說:“況且對于任何活著的人來說,死是遲早的事,幸存只是暫時的。然而,正是在這暫時的幸存中,我們一邊懷念死者,一邊唱響了生命的凱歌。” 周國平認為,人類的歷史就是災難和重建的歷史。而在大災難面前,我們需要用大尺度來衡量大損失,而不是斤斤計較。而這個所謂的大尺度就是哲學和歷史。 周國平特意提到溫**總理在這次地震中表現(xiàn)出他是一個大悲憫的人,而他以前也沒有想到溫**總理竟然特別喜歡讀古希臘皇帝奧留斯的《沉思錄》,一位斯多噶派的哲學家的著作。而在這個著作中,奧留斯特別提到人一定不要太在乎,“亞歷山大大帝曾經那么輝煌,他現(xiàn)在到哪兒去了?你為一件事情非常痛苦時,想一下歷史上曾經有過相同的痛苦的人現(xiàn)在到哪兒去了?”,基于此,周國平認為人不要去太在乎,要和身外的世界保持距離。 當然,他也注意提到在日常生活中總用這樣的尺度看待問題是消極的,但是碰到大災難時,這樣的尺度是很有必要的。 隨后,周國平又提供了他查資料得出的結果,證明中國一直都是地震高發(fā)區(qū),僅在上個世紀全球因地震而死亡的一百一十萬人中,就有五十五萬是中國人,基本上占到了一半。因此我們需要在心里做好災難的精神準備,在心里知道災難是隨時可能降臨的,但同時有幾個問題不得不思考。 首先,為什么學校有那么多的豆腐渣工程?很多孩子本來是可以不死的!還有就是大部分倒塌的房屋都是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的,而最令人感動的老師們這次也是大部分是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的,他們?yōu)榱吮Wo孩子們很多人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可是他們活著的時候呢?有誰關心過他們呢?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卻最讓人感動。我們應該對全國所有的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教師們說一聲:中國對不起你們。 其次,我們應該思考一下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應該從如下兩個方面去探討:一.人和自然誰厲害?我們以前總是認為人定勝天,人可以讓高山低頭讓河水改道,但我們真的能夠做到嗎? 二.人是地球的主人嗎?周國平援引一位地質學家的話說,人實際上是地球上綠色植物的客人,我們推而廣之,可以說人是地球上生靈的客人。既然是客人,就要好好的當客人,不要鬧到被主人趕出去。 當然,地球會形成,自然也會毀滅,也就是地球總會有毀滅的那一天,有的時候想起這些來,會覺得很沒勁。但如果這是事實的話,我們該怎樣面對呢?對于個人而言,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活一天就要好好的活,由此而推及到人類,整個人類也應該抱這種態(tài)度。 對待災難的四種態(tài)度:理智 倫理 審美 宗教 周國平認為有這樣四種對待災難的態(tài)度。 一是理智的對待 “聽天命,盡人事”。有位偉大的哲學家曾經說過,哲學就是預習死亡。周國平特別提到一句西藏的諺語,說“明天和來世哪一個先到來,誰都不知道”。并且評價說是一種修煉的結果,只有平時放得下,面對死亡的時候才會有安詳?shù)木辰纭? 二是倫理的態(tài)度 這樣的態(tài)度要求我們去肯定災難的精神價值,我們都可以說“災難是美德的機會”,就像奧地利心理學家弗蘭克以其自身在納粹集中營中的經歷告訴我們,人應該以一種有尊嚴的方式承受最后的苦難,而我們該采取的態(tài)度是“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不可剝奪的精神自由”。 三是審美的態(tài)度 持有這種態(tài)度的人認為人生的所謂意義都是我們自己去賦予的,但其實人類本身是無意義的。但這不是消極的看法,按照尼采的看法,如果我們敢于把人生的無意義承受下來,就是偉大的,這本身就是種意義,這樣的人是很悲壯的。這樣的態(tài)度通常會涉及一個問題,當人類有一天真的在走下坡路時,我們是一片哭聲,還是勇敢的去面對呢? 四是宗教的態(tài)度 毫無疑問,從教義上我們也可以看得出很多宗教本身就在探討這樣的問題。如果我們保留相信靈魂不死的話,那么我們就會更坦然的面對死亡。周國平說,無論如何,肉體是會死的,而靈魂可能會存在得更久,所以不應該只追求肉體享受,而應該去追求精神享受。 災難是展開對生命的思考的契機 周國平認為震災提供了一個契機,讓我們想一想生命的意義究竟是怎樣的,我們一直都在為之奔波的事情究竟有沒有價值。 周國平認為,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有兩個:生命的享受和靈魂的享受,可是我們卻常常忘記了。健康、安全感、閑暇以及最重要的親情和愛情都是我們生命中至關重要的事情。周先生提到一個例子,就是美國現(xiàn)代舞的創(chuàng)始人伊莎多拉·鄧肯在自傳中說道,當看著自己幼小的孩子時,不禁感嘆:上帝啊,和這個鮮活的生命比起來,我的全部藝術算得了什么? 然后,周國平又談到了自己現(xiàn)在對于幸福的看法,一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得讓自己滿意,并且能以此養(yǎng)活自己;二是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并且讓他們也快樂。說到這兒,他意味深長地說很多東西不是生命本身所需要的,是社會所刺激出來的,可以去追求,但不能本末倒置。 最后,周國平先生特意就地震問題作了如下的闡述: 我們不能在面對地震問題時光去感動,不能只靠感動,感動是會淡忘的,要靠法制,尊重生命是法制之本。 我在我的博客里面曾說,對于那些把今年奧運和這次地震的意義都歸結為愛國主義的家伙,我完全無話可說,只有徹底的蔑視。最后加上的這句話引起了很大爭議,大家要么完全反對,要么大力支持。我的意思并不是說這些事情體現(xiàn)不出愛國,而是我們并非因為這些事情才愛國的,我們愛國是一直愛的。但除此以外,我們應該看到別的東西。這些事情的主要問題和愛國無關,只看到愛國的人,我當然是徹底蔑視。 這次地震之前我對人的道德是很灰心的,我看到人和人之間不斷斗爭,但這次我們做得很好。我們表現(xiàn)出了很大的同情心。但是地震之后我們能不能保持下去?人是需要有同情心的,同情心首先是愛自己,然后才能推己及人,一個合理的社會應該鼓勵每個人去愛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