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夏七月,赤日停天,亦無風,亦無云;前后庭赫然如洪爐,無一鳥敢來飛.汗出遍身,縱橫成渠.置飯於前,不可得吃.呼簟欲臥地上,則地濕如膏,蒼蠅又來緣頸附鼻,驅之不去.正莫可如何,忽然大黑車軸,疾澍澎湃之聲,如數(shù)百萬金鼓.檐溜浩於瀑布.身汗頓收,地燥如掃,蒼蠅盡去,飯便得吃.不亦快哉!
其二:十年別友,抵暮忽至.開門一揖畢,不及問其船來陸來,并不及命其坐床坐榻,便自疾趨入內,卑辭叩內子:「君豈有斗酒如東坡婦乎 」內子欣然拔金簪相付.計之可作三日供也.不亦快哉!
其三:空齋獨坐,正思夜來床頭鼠耗可惱,不知其戛戛者是損我何器,嗤嗤者是裂我何書.中心回惑,其理莫措,忽見一狻貓,注目搖尾,似有所瞷.歛聲屏息,少復待之,則疾趨如風,唧然一聲.而此物竟去矣.不亦快哉!
其四:於書齋前,拔去垂絲海棠紫荊等樹,多種芭蕉一二十本.不亦快哉!
其五:春夜與諸豪士快飲,至半醉,住本難住,進則難進.旁一解意童子,忽送大紙炮可十余枚,便自起身出席,取火放之.硫磺之香,自鼻入腦,通身怡然.不亦快哉!
其六:街行見兩措大執(zhí)爭一理,既皆目裂頸赤,如不戴天,而又高拱手,低曲腰,滿口仍用者也之乎等字.其語剌剌,勢將連年不休.忽有壯夫掉臂行來,振威從中一喝而解.不亦快哉!
其七:子弟背誦書爛熟,如瓶中瀉水.不亦快哉!
其八:飯后無事,入市閑行,見有小物,戲復買之,買亦已成矣,所差者甚少,而市兒苦爭,必不相饒.便掏袖下一件,其輕重與前直相上下者,擲而與之.市兒忽改笑容,拱手連稱不敢.不亦快哉!
其九:飯后無事,翻倒敝篋.則見新舊逋欠文契不下數(shù)十百通,其人或存或亡,總之無有還理.背人取火拉雜燒凈,仰看高天,蕭然無云.不亦快哉!
其十:夏月科頭赤足,自持涼繖遮日,看壯夫唱吳歌,踏桔槔.水一時湥涌而上,譬如翻銀滾雪.不亦快哉!
其十一:朝眠初覺,似聞家人嘆息之聲,言某人夜來已死.急呼而訊之,正是一城中第一絕有心計人.不亦快哉!
其十二:夏月早起,看人於松棚下,鋸大竹作筩用.不亦快哉!
其十三:重陰匝月,如醉如病,朝眠不起.忽聞眾鳥畢作弄晴之聲,急引手搴帷,推窗視之,日光晶熒,林木如洗.不亦快哉!
其十四:夜來似聞某人素心,明日試往看之.入其門,窺其閨,見所謂某人,方據案面南看一文書.顧客入來,默然一揖,便拉袖命坐曰:「君既來,可亦試看此書.」相與歡笑,日影盡去.既已自饑;徐問客曰:「君亦饑耶 」不亦快哉!
其十五:本不欲造屋,偶得閑錢,試造一屋.自此日為始,需木,需石,需瓦,需磚,需灰,需釘,無晨無夕,不來聒於兩耳.乃至羅雀掘鼠,無非為屋校計,而又都不得屋住,既已安之如命矣.忽然一日屋竟落成,刷墻掃地;糊窗掛畫.一切匠作出門畢去,同人乃來分榻列坐.不亦快哉!
其十六:冬夜飲酒,轉復寒甚,推窗試看,雪大如手,已積三四寸矣.不亦快哉!
其十七:夏日於朱紅盤中,自拔快刀,切綠沉西瓜.不亦快哉!
其十八:久欲為比邱,苦不得公然吃肉.若許為比邱,又得公然吃肉,則夏月以熱湯快刀,凈割頭發(fā).不亦快哉!
其十九:篋中無意忽檢得故人手跡.不亦快哉!
其二十:存得三四癩瘡於私處,時呼熱湯關門澡之.不亦快哉!
其廿一:寒士來借銀,謂不可啟齒,於是唯唯亦說他事.我窺其苦意,拉向無人處,問所需多少.急趨入內,如數(shù)給與,然而問其必當速歸料理是事耶,為尚得少留共飲酒耶.不亦快哉!
其廿二:坐小船,遇利風,苦不得張帆,一快其心.忽逢艑舸,疾行如風.試伸挽鉤,聊復挽之.不意挽之便著,因取纜纜向其尾,口中高吟老杜「青惜峰巒,共知橘柚」之句;極大笑樂.不亦快哉!
其廿三:久欲覓別居與友人共住,而苦無善地.忽一人傳來云有屋不多,可十余間,而門臨大河,嘉樹蔥然.便與此人共吃飯畢,試走看之,都未知屋如何.入門先見空地一片,大可六七畝許,異日瓜菜不足復慮.不亦快哉!
其廿四:久客得歸,望見郭門,兩岸童婦,皆作故鄉(xiāng)之聲.不亦快哉!
其廿五:佳磁既損,必無完理.反覆多看,徒亂人意.因宣付廚人作雜器充用,永不更令到眼.不亦快哉!
其廿六:身非圣人,安能無過.夜來不覺私作一事,早起怦怦,實不自安.忽然想到佛家有布薩之法,不自覆藏,便成懺悔,因明對生熟眾客,快然自陳其失.不亦快哉!
其廿七:看人作擘窠大書,不亦快哉!
其廿八:推紙窗放蜂出去,不亦快哉!
其廿九:作縣官,每日打鼓退堂時,不亦快哉!
其三十:看人風箏斷,不亦快哉!
其卅一:看野燒,不亦快哉!
其卅二:還債畢,不亦快哉!
其卅三:讀虬髯客傳,不亦快哉!
[附]金圣嘆(1608-1661),明末清初文學家、文學批評家。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嘆。長洲(今屬江蘇省吳縣)人。明末諸生出身,為人狂傲有奇氣,他本姓張,因明亡誓不仕清,常喟然漢曰“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嘆?”歷而改姓“金”名“喟”。生活清貧,卻人狂放不羈,時人稱之為“幽默大師”。少時即有才名,能文善詩,喜批書。入清,絕意仕途,讀書著述,有評點“六才子書”:《離騷》、《莊子》、《史記》、《杜詩》、《水滸》、《西廂記》,并對后兩種進行批改。節(jié)評《左傳》、《國語》、《國策》以及《沉吟樓詩選著作》、《三國演義》等許多名著,共計百余篇。文中常有“憤時傲世”之筆,其批評文字雅訓、透脫、精妙,可謂“透發(fā)心花,窮搜詭譎”,“一時學者愛讀圣嘆書,幾乎家置一篇”。他將《水滸》作了全局性刪改,把七十一回以后關于受招安、打方臘的內容刪去,增入盧俊義夢見梁山頭領全部被捕殺的情節(jié)以結束全書,在批語中頗有獨到見解,但也表現(xiàn)了反對梁山起義軍的立場,成書于崇禎末期。他還提出了較為系統(tǒng)的小說戲曲創(chuàng)作理論,他的文學理論和批評業(yè)績,為我國的文學理論批評發(fā)展史作出了特殊貢獻。他對清統(tǒng)治者極為不滿,因對長洲知縣搜刮民財、盜賣庫糧不滿,順治十七年(1660年)與諸生聚合孔廟行哭以示抗議,乘機向巡撫朱國治控告,反遭蒙冤入獄,終以“哭廟”案被斬殺于南京。墓葬于藏書五峰山下博士塢。有《沉吟樓詩選》傳世。
錄:【金圣嘆幽默三則】
文壇巨子金圣嘆,是個幽默大師。據說他年輕時在鄉(xiāng)鄰們的促使下前往參加鄉(xiāng)試,考題為“西子來矣”(西子即西施的美稱),題意要求以越國的西施出使吳國的史實,給予評說。金圣嘆把功名視若草芥,他面對試題,援筆書曰:“開東城,西子不來;開南城,西子不來;開北城,西子不來!開西城,則西子來矣!西子來矣(西門的人來了)。”主考見他把功名視若把戲,即在卷上批道:“秀才去矣!秀才去矣!”于是,金圣嘆名落孫山。
金圣嘆對清朝大興文字獄極為憤慨,他奔走呼號“孔子死了”,并帶領學生去哭孔廟,表示抗議。清統(tǒng)治者遂以蠱惑倡亂,判以死罪。其子梨兒、蓮子前往探監(jiān),涕泣如雨,父子相對慘然。臨別,兩兒詢問父親有何遺囑?金圣嘆叫他們附耳過來,悄聲說:“花生米與五香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道,千萬不要讓那些劊子手知道,免得他們大發(fā)其橫財。”金圣嘆把生死置之度外,幽默詼諧,表現(xiàn)了他對清朝統(tǒng)治者的輕蔑與反抗。
金圣嘆被處決時,正值山河淡裝素裹,雪化冰消之際。他翹首蒼天,觸景生情,立就一首自悼詩,并高聲吟誦道:“天生悼我地丁優(yōu),萬里江山盡白頭。一時太陽來吊唁,家家戶戶淚珠流。”吟罷,金圣嘆人頭落地。那頭顱滾出數(shù)丈,從耳內拋出兩個紙團,監(jiān)斬官將紙團打開一看,一紙團上寫的是“好”字,另一紙團上寫的是“痛”字。這兩個字是他對人民深重災難的呼號,也是為自己不幸的哀嘆。
【金圣嘆自題聯(lián)】
老拳搏古道;
兒口嚼新書。
——金圣嘆自題
蓮子心中苦;
梨兒腹內酸。
——金圣嘆刑場訣別自題
金圣嘆因冒犯皇帝,受“抗糧哭廟”案牽連而被朝廷處以極刑。行刑日,凄涼肅穆,方圓不大的一塊陰森森空地,四周閃著刀光劍影,顯得陰森恐怖。胸藏秀氣,筆走龍蛇,蔑視朝廷的一代文學批評家金圣嘆,披枷戴鎖,巋然立于囚車之上。刑場上,劊子手手執(zhí)寒光閃閃的鬼頭刀,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眼看行刑時刻將到,金圣嘆的兩個兒子梨兒、蓮子(小名)望著即將永訣的慈父,更加悲切,淚如泉涌。金圣嘆雖心中難過,可他從容不迫,文思更加敏捷,為了安慰兒子,他泰然自若地說:“哭有何用,來,我出個對聯(lián)你來對,”于是吟出了上聯(lián)。兒子跪在地上哭得氣咽喉干、肝膽欲裂,哪有心思對對聯(lián)。他稍思索說:“起來吧,別哭了,我替你對下聯(lián),”接著念出了下聯(lián)。旁聽者無不為之動容,黯然神傷。上聯(lián)的“蓮”與“憐”同音,意思是他看到兒子悲切慟哭之狀深感可憐;下聯(lián)的“梨”與“離”同音,意即自己即將離別兒子,心中感到酸楚難忍。這副生死訣別對,出神入化,字字珠璣,一語雙關,對仗嚴謹,可謂出神入化,撼人心魄。只見寒光閃處,伴著這驚天地、泣鬼神的千古絕唱,一代才華橫溢的飽學之士、文壇巨星過早地隕落了。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水歸器內,各現(xiàn)方圓。
——金圣嘆自題
上聯(lián)是從杜甫《北征》詩中“雨露之所濡,甘苦齊結實”兩句化出,杜詩原意為天賜雨露相同,而果實甘苦各別。“雨入花心自成甘苦”,則指同樣是雨露滲入花心,只因花自身的變化出現(xiàn)或甘或若的結果。繼上聯(lián)表現(xiàn)水的質變,下聯(lián)強調水的形變,即放入不同的器皿中,其形不同,器方則方,器圓則圓。此聯(lián)寫得是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但給人的啟迪是多方面的,如人應如何對待外界影響,應如何把握自身努力等等,正因此,當細讀而深究。
【金圣嘆撰題聯(lián)】
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
——金圣嘆題佛經
千古絕吟太白詩;
大江東去學士詞。
——金圣嘆題書房
真讀書人天下少;
不如意事古今多。
——金圣嘆感題時勢
一個文官小花臉;
三朝元老大奸臣。
——題舅父錢謙益
金圣嘆的舅父錢謙益,老奸巨猾,玩世不恭,原是明崇禎手下禮部尚書,后李自成進京,他投靠了南明奸相馬士英。清兵南下,眼看南明快要覆滅,他又搖身一變,屈膝投降,當上清朝的禮部侍郎。這天,錢侍郎生日作壽,金圣嘆母命難違,前往祝壽。酒席宴上,一個個搖頭晃腦,彈冠相慶。獨有金圣嘆板著臉,不卑不亢,沉默不語。酒過三巡,一個打秋風的賓客過來拍馬屁了。他說:“錢大人,令甥金相公乃江南才子,今日盛會,正好置酒論文,讓我等開開眼界。”一時間贊聲四起,金圣嘆倒也不推辭,站起來淡淡一笑:“盛情難卻,只好獻丑了。就提一對聯(lián)吧!”只見金圣嘆手握斗筆,飽蘸濃墨,寫道:“一個文官小花臉;”眾人一見,大驚失色,錢侍郞正在捋須的手一顫抖,不覺拔掉了幾根胡子。心想,這小子也太狂妄了!這七個字可以亂寫?只見金圣嘆不慌不忙又寫了四個大字:“三朝元老……”眾賓客一見,臉上露出笑容。錢侍郎怕金圣嘆又來什么邪勁,便走上前沖他伸大母指:“人瑞,真人才也!”誰知金圣嘆卻冷冷一笑,毫不遲疑,“刷刷刷”寫完,把筆一擲,拂袖而去。眾人一看,只見金圣嘆寫下的是十四個字:“一個文官小花臉;三朝元老大奸臣。”錢謙益兩眼翻白,手腳冰涼,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臺榭如富貴,時至則有;
草木知名節(jié),久而后成。
——金圣嘆題書齋
大小子,上下街,走南到北買東西;
少老頭,坐睡椅,由冬至夏讀春秋。
——金圣嘆撰技巧聯(lián)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夜年尾,明朝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金圣嘆題時令年節(jié)
一年中秋賞月,金圣嘆偶得上聯(lián),可是苦思半夜未有下聯(lián),次日他把這上聯(lián)寫在壁上,每天沉思,終不能對。直至大年三十除夕夜團年守歲,其妻嘆曰:“今夜是最后一天,到明日又是一年的開頭了。”金圣嘆一聽,突然跳起來說:“下聯(lián)有對了!”隨即在壁上續(xù)接寫出了下聯(lián)。
這老翁舍得幾文錢,齋僧布道,加幾年陽壽足矣。胡為乎,使金童玉女引上天堂;呀呀呀,玉帝也嫌貧愛富;
那婆子偷嘗兩片肉,破戒載葷,打兩個嘴巴夠了。又何必,差馬面牛頭拿歸地獄,哈哈哈,閻王乃重畜輕人。
——金圣嘆題戲臺(41+41=82字)
【金圣嘆評《水滸》第四十四回聯(lián)批】
李逵忽然有假;
宋江到底無真。
宋江爺生不如死;
李逵娘死賢于生。
李逵取娘,村中遇鬼;
宋江取爺,寨里見神。
宋江爺不忍見活強盜;
李逵娘不及見死大蟲。
李逵遇鬼,只見兩板斧;
宋江見神,受三卷天書。
宋江遇玄女,是奸雄搗鬼;
李逵遇白兔,為純孝格天。
李逵取娘歸時,帶兩只真虎;
宋江取爺還時,攜三卷假書。
【金圣嘆應對、合撰聯(lián)】
〖金圣嘆應對老者聯(lián)〗
貓伏墻頭風吹毛,毛動貓不動;(中年人)
鷹立樹梢月照影,影移鷹不移。(老者)
——附錄:老者應對中年人
金圣嘆一生評點過不少古人名著,曾以《離騷》、《莊子》、《史記》、杜甫的詩歌、《水滸》和《西廂》合稱為天下“六才子書”。并對《水滸》、《西廂》兩書進行批改,很有獨到見解。后又把《三國演義》稱為“天下第一才子書”。一天早晨,金圣嘆在茶館吃茶,聽到近旁桌子上有四五個人在談論對對子。其中一長須老者對一個中年人說:“這個下聯(lián)我有了。你上聯(lián)是:‘貓伏墻頭風吹毛,毛動貓不動’,我下聯(lián)對:‘鷹立樹梢月照影,影移鷹不移。’”。中年人聽了忙說:“您老真不愧對對子老手,佩服佩服!”
上素月公餅;(老者)
中糖云片糕。(金圣嘆)
——金圣嘆應對老者
長須老者捻捻胡須說:“我也出一副聯(lián)給你們對對。”說著用手指盤中月餅:“上聯(lián)就出個‘上素月公餅’吧,但我上聯(lián)指的是食物,所以下聯(lián)也只準以食物相對。”長須老者說完,大家抓耳撓腮,因其中“上素”是“尚書”諧音,不容易對。金圣嘆見半天無人對出,心里一急,脫口而出:“這有何難!對‘中糖云片糕’不就行了。”他這下聯(lián)中,不但“中糖”和官名“中堂”同音,云片糕也是食物,大家都點頭稱是。
小大子,上下街,走南到北買東西;(老者)
少老頭,坐躺椅,由冬至夏讀春秋。(金圣嘆)
——金圣嘆應對老者
長須老者看看金圣嘆,見他一表人才,出言不凡,便邀金圣嘆一起吃茶。金圣嘆也不推辭,端著茶壺坐了過來。長須老者拱供手說:“看來先生十分精于對句。我這里有一對子,想請教先生,不知意下如何?”金圣嘆高興地說:“快請講出,讓我試試。”長須老者不慌不忙地說出了上聯(lián):“小大子,上下街,走南到北買東西。”眾人都以為金圣嘆難以對出。怎料金圣嘆低頭略一思索就說:“少老頭,坐躺椅,由冬至夏讀《春秋》。”他話音剛落,就博得満堂喝彩。長須老者請教姓名方知是大名鼎鼎的金圣嘆,大家更是贊嘆不已。
〖金圣嘆綜合應對聯(lián)〗
半夜三更半;(某方丈)
中秋八月中。(金圣嘆)
——金圣嘆屬對報國寺方丈
金圣嘆在“哭廟”案被冤殺的三年前,剛剛批點完了《水滸傳》、《西廂記》,便走進報國寺信步小憩。一天夜里,已批書成癖的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到了半夜乃毫無睡意,便披衣秉燭去見寺里方丈,想借佛經予以批點。鶴發(fā)童顏、長須飄飄的老方丈得知其來意后,慢條斯理地說:“想批書可以,我有一個條件在先,我出一聯(lián),如你能對出,即取出佛經讓你批點,否則請恕老僧不給臉。”當時正值半夜子時,忽聽外面“篤篤”幾聲梆子聲,老方丈靈機一動,脫口說出了上聯(lián)??山鹗@冥思苦想,絞盡腦汁,就是對不出下聯(lián)來,只得抱憾而歸,一直郁記在心。三年后,金因“哭廟”案被判斬殺。刑場上,剛逾知天命之年的金圣嘆,泰然自若,臨刑不懼,昂然地向監(jiān)斬索酒酣然暢飲,邊酌邊說:“割頭,痛事也,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其心愛的兒子痛不欲生,呼天搶地、淚流滿面地趕到刑場,與慈父訣別。他看見兒子哭得淚人似的,勸慰道:“別哭了,告訴我今天是什么日子?”兒子哽咽著說:“八月十五日,中秋。”聽到“中秋”二字,金圣嘆突然仰天大笑,高興地說:“有了!有了!……中秋八月中。”并要兒子馬上去報國寺告訴老方丈,他對出了下聯(lián)??墒?,一代文壇巨子,再也不能為佛經批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