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小學新生入學語言類口試卷 請你用響亮的聲音與老師交談一下:(任選) 1、 學會自己穿、脫衣服,擺放整齊,并會自己背好書包。
2、 認識書本、文具并能說出名稱,學會整理書包,做到快速、整齊。 3、 知道上學不能遲到,不早退,有事要提前請假。 4、 愛護學習用具和公物。 5、 學會看課表,并在下課時安排好下一節(jié)課的書本。 6、 學會禮貌待人,要主動與別人打招呼,與老師或家長說話要聲音響亮,目光正視對方。 7、 學會站隊和排隊行走,知道在隊列中不亂走,放學后等待家長接再離開隊伍。 8、 上課精神集中(注意教師的眼睛、黑板、課本)養(yǎng)成課上聽講的習慣。 9、 能聽懂老師的每一句話,養(yǎng)成舉手回答問題的習慣。 10、 學會開動腦筋積極思考,不懂就問。 11、 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做到三個一(手距筆一寸,眼距書一尺,胸距桌子一拳)。 12、 做到上課鈴響后立即回教室。 13、 遵守公共規(guī)則,不隨地吐痰,扔紙屑,上下樓靠右走。 14、 做游戲時能遵守游戲規(guī)則,與伙伴有合作意識,有不同意見可以正面提出,不打架,不自私。 15、 認識人民幣,同時養(yǎng)成不亂花錢的習慣。 16、 能從事簡單的勞動,比如掃地、擦桌子、自己端飯、打水等。 17、 有自我的保護意識和基本的安全常識,知道不聽信陌生人的話,了解一些應急電話號嗎,能正確記憶自已家的地址和父母的聯系方式。 18、 有明辨非的能力,能分清好壞事,培養(yǎng)正義感。 19、 做到心中有他人,懂得尊重、謙讓、幫助別人。 有自信心,遇到困難不低頭,先想辦法解決。在必要的時候能夠尋求老師和家長、朋友的幫助。生活態(tài)度樂觀、不哭鬧。 入小學前的測試(摘抄)
測試題(請認真觀察孩子的表現后,選擇“是”或“否”)
恭喜你!你的孩子已經達到了“入學成熟水平”。
從現在開始,你可以開始選擇適合孩子的小學,并帶孩子去參觀了?! ≈劣诤⒆記]有達到的一些方面,請抓緊在入學前的這幾個月里好好操練哦! 讓我們的孩子不斷進步
——給一年級學生家長的建議 一、 孩子入學,家長準備好了嗎?
孩子即將跨入小學的校門,開始人生的新階段,家長應和孩子共同做好以下幾點: 1、孩子的心理準備。 家長要多與孩子進行交流,向孩子表示祝賀,讓孩子知道上小學是一件值得高興的、光榮的、驕傲的事,家長可以用贊嘆、喜悅、欣賞的語氣和孩子談上學的話題。如:“寶寶長大了,馬上就要成一年級小學生了!” “這些好聽的故事都寫在書里,等你上學認識了字,就能自己看了,還能從書里知道很多爸爸媽媽不知道的更好聽的故事呢!”當他做了一件讓大人滿意的事時,這樣夸獎他:“要成為小學生了就是不一樣,真懂事!”父母也可以向孩子講述自己童年在小學的趣事,讓孩子產生對小學生活的向往。但是也要讓孩子明白,上學是一件無商量余地的必須做的事。小學生活和幼兒園生活有著很大的不同,要向孩子介紹一下小學的學科內容,班級授課形式
2、物質準備。 在開學之前,父母要為孩子購買書包、鉛筆盒、尺、橡皮、鉛筆刀、鉛筆,以及必要的練習本等文具用品。購買的文具用品都應簡單實用,不可過分花哨,以免分散孩子的學習注意力。書包不必太大,實用、結實就行。最好是雙肩背,在上面顯眼的地方寫上孩子的班級、姓名。 3、家長的心理準備。 (1)了解學校是學習的的場所。 學校是孩子在團體生活中磨練學習力、培養(yǎng)社會性、形成健全人格的場所,其中學習是為了讓小孩走向社會后,具備生存能力。將來走上社會要憑自己能力去做,無法借助他人之力。在以前狩獵時代,不會拿弓箭就無法生存,相同的,現在在學校學習知識、技術,就是生存的武器。家長不要只局限于希望孩子考上好高中、好大學,社會性及人格性培養(yǎng)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家長首先要認識到,學校不同于幼兒園,多多少少會有一些辛苦,孩子必須努力讀書學習,適應團體生活的規(guī)律。 (2)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需要反復訓練。 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不是一次就可以牢記的,要經過反復復習,否則很快就會忘記。雖然課堂上充分理解了,但如果沒有反復練習,則理解無法持久,也無法記住學過的知識。優(yōu)秀的選手必須忍耐嚴格的訓練,不是相同的道理嗎? (3)孩子的訓練從入學開始。 “學問沒有捷徑”,家庭學習非得從入學后立刻開始不可。家長不要天真地認為:隨隨便便讀一讀,便想得到好成績,如果認為小孩可憐,這是父母親太溺愛孩子了,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設想一下:如果現在放松,兩三年后,您是笑還是哭呢?
二、調整學習環(huán)境,安排家庭學習生活。
1、每天在相同的場所、相同的時間用功。 上學以后,孩子必須養(yǎng)成家庭學習的好習慣。孩子放學后,還留有上學時的緊張感,請家長先笑臉相迎,讓孩子放松一下。接著讓孩子坐在書桌前,攤開教科書及作業(yè)本,復習當天所學習的功課,時間從10分鐘到20分鐘,習慣以后,慢慢延長時間至30分鐘到40分鐘,游戲、看電視都得在做完功課以后。特別提醒的是:即使當天老師沒有布置作業(yè),也要讓孩子在書桌前學習學習,如此每天在相同場所、相同時間實施,漸漸地,小孩就養(yǎng)成放學后在家用功的習慣。在養(yǎng)成習慣之前,要注意克服壞習慣,所以家長陪在身邊比較好,當小孩表示:“做完功課了!”家長應親自檢查,如果做得好,必須加以贊美,如此小孩不但可得到成就感,也會產生興趣,不對之處,可以讓小孩立刻改正。如果不檢查,小孩會自恃:“反正媽媽也不看。”所以馬馬虎虎應付了事,看起來用功,實際上呢,有名無實。家長看是很辛苦,但如果不在小學低年級就養(yǎng)成認真用功的習慣,到了中高年級就無法自發(fā)的用功,所以請父母親要認真對待這一點。 2、讀書要在不會分心的場所。 孩子的書桌安排在什么地方?注意:馬路噪音,電視聲音等都會分散注意力,使讀書缺乏效率。如果在餐桌上做作業(yè),會無意中產生餐桌是吃飯的地方的想象,對于集中注意力不利。所以為孩子單獨準 備書桌,書桌就只能讀書,值得提醒的是:很多孩子有單獨房間,家長要事先向孩子聲明:雙親必須可以自由出入孩子的房間。 3、書桌前不要亂擺東西。 書桌最好面向干凈的墻壁,墻上如果有圖片就會吸引目光,無法集中精神用功。書桌正面不要放多余的物品,如果書桌上充滿了筆記本、字典、文具用品,就換大一點的桌子。 4、準備必要的參考書籍。 入學后,光有教科書是不夠的,最好準備一些學習參考書、字典、工具書、百科全書等,以便孩子隨時使用。
三、在家庭中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 孩子喜歡讀書,養(yǎng)成讀書習慣,可以培養(yǎng)聽力、理解力,成為“聽話高手”,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另一方面,聽多了故事的孩子,接觸各種文章的內容,表現能力及語言表達也很好。對于書中人物的言語、行動,小孩也會思考為什么這么說這么做,思考力、解讀力也同樣得到培養(yǎng)。低年級的家長可以考慮小孩的年齡、發(fā)育、興趣,選擇好的圖畫書、故事書。家長還要注意,小學1年級還是幼兒園的延長教育,所以家長說給他聽、念給他聽是有必要的,千萬不要一概拒絕:“自己看!”最好念小孩自己想看的故事書給他聽,不要強迫小孩接受大人的選擇,不喜歡讀書的小孩,多半討厭看見許多密密麻麻的小字,家長可選擇適合幼兒的圖畫書,字體要大一點的。 2、養(yǎng)成寫字的習慣。 書寫能力是學力的指標,有的小孩雖然話說得很流利,卻不太會寫字,有的小孩寫字速度很慢,如果老師出的生字練習多一點,他就嘮叨半天,到中高年級就可能討厭作文,這是因為思考力、想象力、文字表現力不足的緣故。所以從一年級開始就得訓練寫字,例如小孩放學后,總向家長敘述:“媽媽,今天在學校……” 即使只是很簡單的幾句話,家長也可以準備一個日記本鼓勵他寫下來,慢慢的,家長可以問他:“為什么這樣呢?”“你怎么想?”“老師怎么說?”等等,讓他漸漸將文章擴大,加長。一年級的孩子喜歡使用學過的文字寫字,家長看過之后要夸獎他、鼓勵他、并慎重地保存起來。 3、 養(yǎng)成做事情精力集中的習慣。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讓孩子邊學習邊做其它事。有的小孩總是一邊看電視,一邊聽音樂,一邊做功課,這樣,學習不夠專心,注意力容易轉移。有的孩子精力不夠集中,家長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培養(yǎng)孩子用眼睛聽的習慣:在安靜之處,將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互相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不管什么話題都沒關系,每天進行一次。只要視線相連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聽,只要每天持續(xù)不斷,就能培養(yǎng)出很會聽“話”的孩子。另外,家長注意,有的小孩玩得最起勁時不要叫他,因為這正是他最集中注意力的時候。 4、讓小孩有廣泛的興趣。 應該盡量培養(yǎng)小孩的興趣,對各種事物表示關心,一年級正是好奇心旺盛有活力的年齡,家長可以依照孩子興趣參加各項活動,讓孩子成為有個性有魅力的人。 5、主動學習的習慣是家長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家長和孩子之間必須維持良好的關系,養(yǎng)成家庭學習的好習慣,要讓孩子盡早養(yǎng)成主動學習、自覺學習的好習慣,就像嬰兒會自己站起來走路一樣,能夠自己努力用功,不懂之處自己思考、解決,具備了“自己學習力”,就擁有了一生進步向上的原動力,這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自己培育力”,這樣的孩子自然會自發(fā)、自主地用功,也就不會感覺學習很辛苦了。作為家長,要注意稱贊孩子、鼓勵孩子,讓他慢慢養(yǎng)成一個人主動學習的習慣,這是家長送給孩子的最佳禮物。
四、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早睡早起,生活有規(guī)律。 一年級孩子大約需要10小時睡眠,家庭學習時間、游戲時間、入浴、用餐時間都必須確定,過著有規(guī)律的生活。如果上小學后,還得家長叫才起床,則是依賴心的表現。早晨起得晚,連上廁所、吃早餐都來不及就到校的孩子,第一堂課就哈欠連連,缺乏朝氣,只是坐在位置上發(fā)呆,也有很多孩子忘了帶這,忘了帶那……這樣就無法集中精神上課。如果生活沒有規(guī)律、零零散散,則孩子的內心也是零零散散、缺乏規(guī)律。生活有規(guī)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疊被子,疊衣服、打掃房間、洗自己的襪子、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選擇適當的項目,和小孩約定好必須做哪些事,讓小孩遵守約定。 2、會幫忙做家事的孩子會學習。 五六十年代,小孩每天要花3小時做家事,現在則是花3小時看電視。孩子之所以討厭做家事,是因為從小沒有訓練之故,自己的事情當然自己做,還要幫助家里做事,像拿報紙、擺鞋子、拿碗筷,他做完了家長要向他道謝“謝謝你幫忙!”告訴他,要認真做,不要隨隨便便,養(yǎng)成無論大事小事,都要好好做的態(tài)度。如此一來,小孩就會自覺、自豪是家庭中的一員,產生體貼心、責任感、協調性、耐性、集中性、自信心等等。給小孩與年齡相符的工作,不但家長輕松,還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在幫忙中小孩可以培養(yǎng)出好奇心與自發(fā)性,不讓小孩幫忙,就是剝奪他們重要的學習機會。提醒家長要注意寬容與忍耐,就算小孩做不好,也不要當面抱怨,做家長的待會兒再偷偷重做一次即可,如果小孩弄得一團糟,也不要生氣,為了教育,一定要讓他做家事。 另外,幫忙做家事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各種能力。在讓小孩幫忙時,應該教他,例如:不要將油膩的碗盤疊在一起,擦拭餐具時不要將比手大的餐具拿在空中,以免滑落打破。應該放在臺上,邊擦拭邊移動。這不單單是教他知識,技術而已,也是教他做事的順序,培養(yǎng)判斷力,洞察力。一旦決定家長孩子一起做菜,就必須先訂計劃,列出需要的材料,然后上街購買,準備用具、調味料,可以請小孩說說看,該按什么順序進行調理。經常幫忙做家事的小孩,很自然就記得訣竅,讀書、做題、寫作文等都得有計劃,有順序,所以幫忙做家事的孩子多半是成績優(yōu)秀有自主性的孩子。 3、必須限制孩子看電視、玩游戲機的時間。 長時間看電視的小孩,會流利地和人交談,具有協調性。但問題也很多,很多調查都指出,看太多電視會帶來負面影響。有報告指出,看電視的時間越短,提出問題的積極性越佳。因為小學生聽看的節(jié)目,以娛樂性質的節(jié)目居多,不需要像讀書般認真思考發(fā)揮想象。只是一直坐在那兒,看著不斷變化的畫面,感到有趣而已。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被動的性格,持續(xù)盯著電視看的小孩,的確缺乏集中力,會變成不安定的小孩,這類孩子缺乏感動心的傾向,不大會思考問題,所以成績不好。“電視兒童”總顯得沒有活力,因此有些學者還主張,12歲之前的小孩不應該看電視。原則上不要邊看電視邊用餐、聊天,每天限制時間,而且規(guī)定完成功課才能玩,節(jié)目內容也必須注意,家長與孩子之間應該針對節(jié)目內容充分交換意見。 4、在生活中讓孩子學會忍耐。 家庭教育中,最容易被家長忽略的就是忍耐。能夠忍耐的孩子,在學業(yè)及社會生活上都容易獲得成功。所以不論運動或游戲,讓孩子學習忍耐吃苦是很重要的,家長讓孩子忍耐饑餓、口渴、寒冷、疲勞等等身體的苦痛,一些昂貴的玩具叫孩子忍耐到生日或重要節(jié)日再買,這樣,孩子對于想要之物沒辦法立刻得到,可以培育出忍耐心,精神因此得到鍛煉,使孩子擁有自信。在這個物質豐富的時代,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受限制真是有點痛心,但是請家長記?。河苋菀讜玫綕M足的孩子,因此不懂得珍惜。而不懂得忍耐的小孩很令人傷腦筋,那些在舒適的房間里,始終維持飽腹狀態(tài)的小孩,將來沒有什么大出息。 家長要對小孩的物質欲望嚴格,情緒欲求寬松。當他向你撒嬌時就抱抱他、摸摸他的頭、用心疼他。,當小孩忍耐痛苦的時候,大人也要忍耐,并請家長稱贊他!只要家長與孩子之間以愛心、信賴維持感情,孩子不但成績優(yōu)異,而且擁有自信,也會受到朋友的歡迎和信賴。
五、家長要掌握有效的指導學習的方法。
1、讓孩子每天堅持復習和預習。 根據美國學者研究,即使是100個完全學會的事物,第一天只能記住60%、第2天40%、第三天30%而已??墒峭蟮挠洃洔p少就很慢了,1個月后大概還能記住20%,為了不將學過的忘記,復習很有必要。當天復習由于記憶仍新,所以學習過的能記住,也可達到學習的成就感、滿足感。如果兩三天后才復習,由于記憶已經淡薄,所以效率很差,如果完全不復習的話,學過的就漸漸忘記了。低年級如果每天復習,課業(yè)一定跟得上,而且會對功課產生自信。復習以后再預習,了解什么地方懂,什么地方不懂,不懂之處可以在上課時特別注意聽。 2、家長依條理指導。 要依條理思考是有點難,尤其是數學,因為小孩還不習慣理論性思考,不會的地方家長請畫圖說明,以漫畫的方式寫出來,讓小孩整理一下思路。 3、回到“絆住”之處重點指導。 當小孩帶回的作業(yè)或測驗卷上有“×”的記號時,注意這代表孩子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不要用這樣的話麻痹自己和孩子:“你很聰明,都會了,就是太粗心,下次細心點!” 所謂的“粗心”其實是知識掌握不夠熟練,一定讓他弄清楚熟練掌握不可。從一年級開始,父母就得注意小孩是否真正了解和掌握了知識,如果基本的部分不會,“漏洞”就會越來越大,以后出現問題再回過頭來尋根求源,家長和孩子將會很辛苦,而且收效甚微。 4、文字與演算的練習本要認真準備。 讓孩子養(yǎng)成認真寫字的習慣,如果家長把不要的紙拿來當小孩的草稿紙,演算紙,小孩會認為反正扔掉,亂寫也無所謂,自然無法養(yǎng)成規(guī)規(guī)矩矩寫字的習慣,因此,為孩子準備好筆記本,演算本,讓孩子方便書寫,養(yǎng)成認真寫字計算的習慣。 5、決定學習目標與時間。 家庭學習要分配時間,先訂計劃,星期幾學習什么科目,以及多久時間,一般而言,家庭學習的時間是“學年×10分鐘”,但因為還有作業(yè),所以低年級大約30——40分鐘,在此必須注意的是如果小孩依計劃完成功課,必須給予鼓勵與贊美,中途做完了,坐得住的孩子延長學習時間沒關系,但坐不住的孩子,只要功課做完,就可以讓他解放,出去游玩散心。因為最初依計劃完成功課,得到成就感與滿足感是非常重要的。注意兩點:第一,不要在小孩讀書途中叫他做事,否則他的節(jié)奏會亂掉,變得缺乏集中力、持續(xù)力;第二點,要遵守家長與孩子的約定,不要本來說好寫一頁,結果因為很快完成,就要求小孩再多寫一頁,也不要因為他沒有認真做完,就以延長學習時間來當作懲罰,這樣會帶來不信任感。
六、家長的期待和鼓勵會推動孩子不斷進步。
1、不要忘了“皮格馬列翁”的效應。 1968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羅森塔爾等完成了一項著名的實驗。他對100名兒童進行了“發(fā)展測試”中,在進行智能、體力等項目測試后,向教師提供了虛構的信息,說100名兒童中有20名發(fā)展優(yōu)異并出示名單。一年后復試的結果表明,出示名單的兒童,成績明顯提高,并且求知欲旺盛,活潑開朗,虛幻變成現實。這種由于期望不同而導致兒童發(fā)展出差異的現象就是期望效應。羅森塔爾借名于現象相類同的皮格馬列翁神話,稱這種效應為“皮格馬列翁效應。”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態(tài)度也是一樣,父母在心里想著:這個孩子的頭腦怎么這么笨,怎么花了那么多錢補習,還是看不見什么效果呢?這樣想,就會表現在態(tài)度上,小孩子很敏感,感覺出大人這種態(tài)度后,便會喪失興趣,這就是負面的皮格馬列翁效應。家長發(fā)現孩子優(yōu)點,就稱贊:“好棒!”看見他為朋友做了什么事,不要責怪他:“你怎么這么做……”應該稱贊他:“真會幫助別人,乖孩子。”當孩子沮喪時,不要說:“你看,誰叫你不聽我的話的!”應該安慰她:“你的心情,我了解。”相信自己的孩子不笨,一定有進步的潛力,在學習方面也是這樣,如此一來,就能養(yǎng)育出正面的皮格馬列翁效應期待下的小孩。 2、讓孩子體驗“學會”的喜悅。 明白一件事,學會一件事,對小孩而言,就像開啟另一個世界的門一樣,充滿感動,這種感動會帶給小孩自信,不斷地明白、學會,小孩就越來越愛學習了,讓小孩燃起學習的興趣。因此,雖然在家長眼中看起來程度很低的事,當小孩終于明白了、學會了時,家長也要跟著高興,如果表現出“你本來就應該會”的態(tài)度,則小孩的感動與喜悅也不見了。所以要讓孩子盡量體驗了解、學會的喜悅,扎穩(wěn)知識的根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