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與界限 施琪佳 我們將人們在社會上行使生存功能的主體以“自我”而稱之,“自我”在行使其功能時就同時在界定著一個界限,王杰有首歌中唱到:從此后,你是你,我是我!而這對嬰兒和很多兒童來說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孩子的視野有如管中窺豹,所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達到“由點及面、由表及里”的成熟自我,還需要花費相當長的發(fā)育時期(直至青春期),我們稱孩子的思維是“初級思維”,在這個模式里,你是我,我是你! “界限”或“邊界”(border)等詞出現(xiàn)在眾多場合下,國家之爭如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際關(guān)系如小學生與同座間劃定的“三八”線,或家有不速之客來訪,按中國的傳統(tǒng)“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國外,這則屬于侵犯了別人的“界限”,再進一步,還有個人內(nèi)部的“界限”,如所受的教育指導自己能否超越某個道德“界限”,俗話說:兒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別人的好,覬覦之心,袒露無疑!但又有“朋友妻,不可欺”的說法。凡此種種,我們究竟應該如何來理解界限的含義呢? 今年6月份在德國漢堡見過一個年輕的女性病人,主要問題為皮膚瘙癢,完全不能接觸任何化學東西(如肥皂),此外還有嚴重的抑郁和人際關(guān)系障礙。仔細問診后了解到其母親因為父親拋棄了她,與女兒相依為命,但從小就非常小心地“看護”女兒,傳遞著“你爸爸拋棄了我們,所有男性不是好東西”的信息,當病人青春期到來時,母親緊張起來,經(jīng)常翻查女兒的內(nèi)褲,偷看其日記等。 從生理角度上來看,皮膚是抵御外界不良因素、隔絕導致我們發(fā)生感染的屏障,但也是通往外界的介質(zhì),通過皮膚我們感受舒適與痛苦、冬暖夏涼及鐵韌棉綿。研究表明,那些經(jīng)常為母親有皮膚接觸與那些沒有或少有皮膚接觸的嬰兒(如棄嬰)相比,后者在發(fā)育到青春期或成人后患情感性疾病的幾率明顯增加。 原來,在嬰兒和兒童的心中,精神上的“界限”是通過具體的“軀體界限”(如皮膚)來界定的。如果母親非常小心,捧著怕化了,拿著怕摔了,孩子對外界一定是非??膳?、非常危險的印象,同時也形成不了清晰的界限,如母親可以隨便看我的日記,我也可以這樣要求別人(如果有男友的話):你的就是我的,我想到的你也應該想到……。(記得《心理輔導》雜志曾登過一個與婆婆住一起的女子,其痛苦在于其丈夫完全不以其母親對夫妻生活的限制為異)反之,根本就缺少皮膚接觸的人,則發(fā)展為非常孤立于這個社會的生存方式(如孤獨癥),多半有病理性的結(jié)果(如嚴重的抑郁癥和人格障礙)。50年代,印度曾發(fā)現(xiàn)一個“狼孩”,從狼群中發(fā)現(xiàn)時雖然只有5歲,以后一直按人的方式培養(yǎng),到11歲仍不能連續(xù)說話,更談不上人際交流了。我們可以說任何成人的反應方式代表著其早年父母(或撫養(yǎng)者)對其的教育模式。 什么時候,孩子能夠?qū)Ω改刚f:從此后,你是你,我是我!并不代表孩子不要繼續(xù)孝順父母了,更多代表父母的成功:他們?yōu)樯鐣囵B(yǎng)出一個獨立的成人,他/她將以獨立的人格說話!傳統(tǒng)中提到的君臣父子友的關(guān)系實際上全面地反映了界限的互動:君仁臣忠,父慈子孝,朋友之間,信義為上。老子早就對成熟的自我界限作出過定義:“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誰能真正明了其中的微言大義,誰就參透了界限與自我的含義,簡單和通俗的說法還有:君子之交淡如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