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字庫應用 一般來講,人的視角為120°,有效角約為60°,關注角大概只有幾度。人在打開一本書時的距離約為一尺,30厘米(可以看清老五號字體);稍近,20厘米,可以看清小五號字體;在極近的情況下(10厘米),可以看到六七號字,不過這大概已經(jīng)是一個不衛(wèi)生的舉動了,好象是不應當提倡的;打開一張報紙的距離,大概60厘米左右,在這個距離,只能去看標題;3~5米左右,人與人相互之間可以看清對方的面部表情;10米左右,大概可以看清對方的體式語言(這些是人際交往的基本條件);人的主觀注意只在視網(wǎng)膜的黃斑之內(nèi)。不論在出版界還是在教育界,這個概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不論是否想有思想準備。 人對任何事物的審美、關注,都是在對整體的審視之內(nèi),對標題的審視也是這樣。人對標題的注意與審美也是對一個單獨物體的完整認識,是把標題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的。不知你有過這樣一種經(jīng)驗沒有:當你打開一本書或雜志的時候,如果整頁都是文字的,你會覺得很枯燥或者很漫長。如果是一本長篇小說的話,這種感覺還可以容忍,如果是一本雜志的話,從編輯首先就不能容忍了,他會用小標題將整篇的死板打破。這是一種什么心理呢?顯然是打破死板,使之與我們?nèi)粘5膶徝澜?jīng)驗相一致的主觀愿望。我們?nèi)粘5闹饔^愿望的形成與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緊密相關。我們?nèi)粘?吹降囊磺卸际怯泄?jié)奏的。我們所關注的每一件事物,(主觀)都會將其它事物作為背景來處理。所以我們形成了節(jié)奏的觀念。如果我們創(chuàng)造的事物不符合節(jié)奏的觀念的話,主觀意識就要求我們對其進行修改。這就是編輯想要加小標題的心理過程。 我們對標題的審美過程也是這樣:我們看到了一個標題,首先是它的內(nèi)容是否能夠吸引我。如果能,我會掃視全文,看一看文章有多大,是否需一讀。如果說給文章起名字是屬于內(nèi)容的范疇的話,那么,給標題配上一種好字體就屬于純形式了。作為美編來說,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給文章標題配上一個好的、恰如其分的標題字體,吸引人們的目光,從而更加方便地吸引人們對內(nèi)容的理解和關注。我們知道,人類對概念的知覺是鈍于審美知覺的。概念方面的事情需要想一想,而審美方面的事情不要想,只管跟著你的感覺走就是了。這就是審美的力量。標題字體的選擇也屬于這個范疇。 標題藝術(shù)包括哪些問題,僅僅是一個字體問題嗎?題花算不算?壓題照片算不算?字體變形、大小錯落算不算?都算,這些本身就是版面美化之中的課題,已經(jīng)有過很多研究了,在此不去研究。本文側(cè)重的是書法之于標題。書法標題的藝術(shù)處理,關鍵點是對書法的理解,而對書法的理解又關系到對書法的分類??梢赃@么說,沒有分類就無所謂什么理解。書法的分類是什么呢?歷史上做過嗎?有什么結(jié)論?真是很可惜,由于書法標題的豐富的現(xiàn)象只有當今才會遇到,所以古代是不會對此作出判斷的。我在此貿(mào)然地提出對書法標題的幾個主要審美藝術(shù)判斷的形式類別:濃淡、輕重、虛實、專泛、平動。 |
|
來自: haroo > 《人文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