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玩不過一個讀透司馬懿的人
年少時讀三國,對那些謀士武將心生向往。 文想成為多智近妖的諸葛亮,武想學(xué)一身是膽的趙子龍。 到了一定年紀,碰了硬壁、受了冷箭后,卻想向司馬懿學(xué)習(xí)一二。 力不及人時就忍,時不我待時就等。 在這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三國舞臺上,藏鋒而動的司馬仲達成了最后的贏家。 01 力不及人時就忍 著名文學(xué)批評家毛宗崗譏嘲司馬懿:堅守不出,是他看家拳。 意思是將司馬懿比作只會躲著對手的拳師。 世人都笑話,司馬懿忍了曹操一輩子,又躲了諸葛亮一輩子。 我卻覺得司馬懿是一個很通透的人,知己知彼,能屈能伸。 曹操何許人也? 討伐董卓,潰敗袁紹,最后挾天子以令諸侯,統(tǒng)一北方。 麾下武將如雨,謀士如云,本就一絕世梟雄。 說實話,輸給這樣的人物不丟臉。 而且之前曹操因為三馬同槽之不祥之兆,又因司馬懿有狼顧之相,懷疑其有不臣之心。 以曹操多疑的性格,司馬懿早已身首異處。 偏偏司馬懿保全了性命,足見心性之沉穩(wěn)。 諸葛亮何許人也? 少年風流之時,就以隆中對劃分天下。 出山之后,火燒博望坡和赤壁,智取荊州,為劉備定下了一大份基業(yè)。 西和諸戎、南撫夷越,讓蜀國有穩(wěn)定的根據(jù)地。 跟這樣的人物過招,誰能不吃癟? 這時候你就會明白為什么諸葛亮以巾幗女衣相羞辱,司馬懿只是笑著接納,卻受之不戰(zhàn)了。 況且到最后,司馬懿也成功熬死了諸葛亮。 人生,有時需要學(xué)會認輸?shù)闹腔邸?/strong>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總有人落在你身后,也會有人在你面前遙遙領(lǐng)先,如果一個人過不了這一關(guān),就容易栽跟頭。 適時低頭認慫,不爭不硬剛,看似是一種懦弱,實際是一種對自我、對他人的洞察。 光武帝劉秀在一點上也是有深刻的認知。 當更始帝因為猜忌而殺了劉秀的兄長劉演之后,劉秀沒有沖冠一怒,也沒有利用在昆陽之戰(zhàn)立下的聲望另起爐灶。 而是放下一切,返回宛城向劉玄請罪,功勞不表,舊部不聯(lián)系,不為劉演服喪。 這讓劉玄消除了對他的猜忌,讓劉秀得以繼續(xù)韜光養(yǎng)晦。 逞一時之勇,終將因小失大;學(xué)會放低姿態(tài),才能不立危墻之下。 認慫、認栽其實沒什么好丟臉的,最為不堪的是因為沒有自知之明,而誤了人生。 02 時不我待時就等 看《三國演義》時,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 在三國這個舞臺上,武將謀士們紛紛登臺亮相,又紛紛下場落幕,一茬換了一茬。 周瑜的江左風流已名噪一時,孔明的臥龍之策早是坊間佳談,司馬懿卻還是名聲不響。 直至快落下帷幕時,司馬懿像一個謹小慎微的中年人,緩緩走上歷史舞臺開始撿漏。 因此有人對于司馬懿,是一種時無英雄,豎子成名的觀感。 可真是如此嗎? 古人說得好:下坡走馬,順風使船。 一個人的能力在大勢面前是有限度的,你處于什么時代,擁有什么舞臺,決定你成就高低。 諸葛亮深得劉備器重,國之大小事務(wù),皆攬于手中;周瑜為孫權(quán)孫策所信任,拜為大都督,可以充分地展示才華。 但司馬懿太慘了,一入曹魏深似海,被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人壓得喘不過氣。 面對曹操,司馬懿不敢張揚亦不敢爭先,勤勤懇懇地干好分內(nèi)的事,像采樵牧馬這些小事,也要親自走動詢問。 等到曹丕上位時,雖然重用起司馬懿。但曹丕謹記曹操的叮囑,基本上都是給文職,鮮少讓他帶兵。 魏明帝曹叡即位后,也開始處處提防司馬懿,終日讓司馬懿誠惶誠恐。 在面見曹叡時,司馬懿嚴格按照大臣覲見皇上的規(guī)矩,解下佩劍,脫掉鞋子,快步上前,對著曹叡就是一個跪拜大禮,盡顯謙卑的姿態(tài)。 曹家三代人皆是人中之龍,司馬懿這把鋒利的劍只能一直藏于劍鞘里。 直到曹叡,曹芳上位,茍了五十多年的司馬懿等來了機會。 趁著君弱臣強之際,發(fā)動高平陵政變,取曹氏而代之。 在新版《三國演義》里,曹爽怒諷司馬懿:你只用了一天時間,卻奪取我們曹氏四代君臣建立的江山。 司馬懿哂笑道:我揮劍只有一次,可磨劍磨了十幾年。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人生也該如此,風未來時,韜光養(yǎng)晦;風來之時,憑風而起。 03 以前,我們看小說、看演義時,總會羨慕那些主角永遠熠熠生輝。 但是司馬懿告訴我們這些普通人:人生是一場長跑,有時候“不當主角”恰恰是最大的智慧。 何時藏鋒,何時露鋒,都考驗著一個人的智慧和定力。 東漢末年,董卓成為只手遮天的大權(quán)臣。 為了鞏固權(quán)勢,董卓對世代為官的司馬家十分器重,對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許以高官厚祿。 沒想到,司馬朗非但不接受任命,反而只求回鄉(xiāng)讀書。 不少長輩跳出來,勸司馬朗抓住機會。 只有司馬懿站在哥哥這邊,認定亂世之下,盲目投靠,絕非明智之舉。 司馬懿力排眾議,竭力協(xié)助兄長帶領(lǐng)全族回鄉(xiāng)避亂。 因為司馬懿和司馬朗的這次選擇,司馬氏族躲過了一次禍患。 司馬懿被人稱為“?;ⅰ?,即隱藏在石冢中的猛虎。 一個“藏”字,意味著他是一個藏鋒斂銳的高人。 但一個“虎”字,又說明了他喜歡伺機而動,一動則事成。 魏明帝猜忌司馬懿,讓其遠離政治中心,駐扎偏遠地區(qū)。 但在景初二年,公孫淵叛變,可惜曹真去世,沒有頂?shù)蒙先サ拇髮ⅲ好鞯鄄坏貌慌伤抉R懿率兵討伐。 這次,司馬懿沒有再玉韞珠藏。 魏明帝問他:估計公孫淵有什么對策。 司馬懿運籌帷幄道:“事先棄城逃走,是上計。憑借遼水抗拒我大軍,這是次計。坐守襄平,那他就要當俘虜了?!?/span> 魏明帝問:“往還需要多少時間?” 司馬懿自信地說:“去百日,回百日,攻戰(zhàn)百日,用六十天休息,一年時間足夠了?!?/span> 臨行時親友相送,司馬懿感慨作歌:肅清萬里,總齊八荒。 最后,司馬懿大勝公孫淵而歸,重回政治中心。 真正厲害的人,一半藏,一半露。 時機未到時,不急不躁地積蓄力量,等到那個一飛沖天的機會。 命運的轉(zhuǎn)折點來臨時,該爭要爭,該拼要拼,努力乘風上青云。 ▽ 記得扮演過司馬懿的魏宗萬就曾在節(jié)目上說,他翻了司馬懿的履歷之后,發(fā)現(xiàn)他幾乎沒有敗績。 其實司馬懿也輸過、敗過。 但是司馬懿懂得審時度勢,看清別人,也認清自己,用一時的認栽、認慫、認輸換最后的勝利。 ???? 發(fā)布于 安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