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式金剛大力功,作為一種源自民間武技的坐式內壯功法,融合了內外兼修、動靜合一的精髓,其方法簡潔而效果顯著。修煉此功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在防身方面展現(xiàn)出顯著的效用。 采用盤坐姿勢,推薦雙盤,對于初學者可從單盤開始,逐步過渡到雙盤。選擇一處安靜無擾的環(huán)境,坐穩(wěn)后,雙眼微閉,舌抵上腭,呼吸保持自然輕松。掐手訣為:左手拇指掐住無名指根部,右手拇指從左手虎口處插入,觸及左手勞宮穴,其余四指則抱捏左手。此手印被稱為安神印。隨后,口中緩緩誦念:“松——全身放松,靜——大腦入靜,動——氣機發(fā)動”,誦念時聲音可適當拉長,舌頭可輕微活動,并根據(jù)誦念內容調整身形。當身體感到極度舒適時,繼續(xù)誦念:“嚶、嗡、哼”,此時舌體保持不動。重要的是保持心態(tài)平和,不急不躁。雙目內視全身,靜觀身體的變化。一旦有感覺,便用強烈的意念將氣聚集于下丹田。隨著氣的不斷聚集,呼吸將變得愈發(fā)綿長,當感覺氣似乎將肚皮充起時,在呼氣時(即吸氣后的呼氣),用意念將氣向命門擠推。如此練習片刻后,呼吸恢復自然勻緩,進入初級入定狀態(tài)。接下來進行運氣練習,松開手訣,雙手停于腹部,掌心向上,從腹部向上運行至膻中穴。同時收縮腹部,注意吸氣,用意念將氣團引向中丹田,然后閉息。當無法忍受時,配合口中發(fā)出“絲”音,將氣推擠向下丹田,雙手可上下運動以輔助導引。如此反復練習,直至熟練。熟練后,進行更進一步的運氣練習。將氣導引至膻中后,雙手向兩側推開呈一字型,同時含胸,將中丹田之氣分兩路從手臂內側用意念推擠至手掌,手掌隨之放下(掌心向下)。此時應感覺氣充盈于整個手部,然后閉息。當無法忍受時,手掌心轉向上,朝頭頂摟,同時吸氣,用意念將太空天罡氣從掌心吸入,匯聚于膻中。雙手向臉前落下,至膻中穴前時,配合吐音將氣呼入下丹田,腹部稍鼓。重復練習此過程,每做3次運氣后,進行1次調息,即專注于下丹田,雙掌抱于丹田前,進行自然均勻的呼吸。如此反復練習。靜力功的目的是將氣運至手臂,并以手臂支撐軀體,從而增強手臂的功能。首先進行培元運氣練習,然后將氣運至手掌,不再上摟而是下落,以雙拳為支撐點支撐全身。初期可能只能抬起臀部,但隨著功力的加深,全身將能騰空。此時應專注于丹田,吸氣時氣上行至中丹田至肩部閉息,呼氣時則以意念推氣至雙拳,透出拳面,并發(fā)“哼”音以氣助力。重復3遍后進行1次調息。動力功主要通過氣化力,使力量更具滲透性和破壞性。其練習分為意勁法和實勁法兩個步驟。保持姿勢不變,想象前方1米處有一棵樹,觀想其從種子到參天大樹的生長過程。然后雙手上抬至膻中穴握拳,拳心相對。接著用意念吸氣將丹田之氣提至膻中,最后至肩部。呼氣時,用意念將氣呼向雙臂和手,想象充氣后變得水火不浸、硬如鋼鐵。以鼻噴氣發(fā)“哼”音,再想象雙拳將大樹擊碎。重復3次后,手掐安神印,專注天目穴片刻。此法全靠心意練功,需仔細體會。此法是將意勁法的意念動作付諸實踐。在實勁法中,要貫徹意到氣到、氣到勁到的原則。與意勁法的區(qū)別在于實際將拳擊出去,而不僅僅是發(fā)出意勁。出拳時應注意模仿獅子抖毛的感覺,拳到盡頭時猛然一緊。練習片刻后,需結印意守丹田、培元調息以積蓄能量。收功至關重要。首先通過意念采集宇宙之氣3分鐘,然后用意念引氣聚于丹田,并順時針轉36圈。接著用手按摩全身,特別是在丹田部位,要以手貼丹田逆時針按摩,以散開丹田之氣。1.練功過程中出現(xiàn)的酸、麻、脹、痛感要仔細分辨,并及時排解。4.練功需修心養(yǎng)性,否則功夫雖進,心魔亦隨之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