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學字】稷
我們簡單看下這個字的演變。關(guān)于它的甲骨文有不同的觀點,未形成定論。 這個字在《甲骨文字典》的第779頁,截圖比較模糊,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字形。 《說文》: 稷, 稷,粟米。邵晉涵《爾雅正義》:“即北方之稷米也。北方呼稷為谷子,其米為小米?!墩f文》所謂五谷之長,以先種為長也。稷為庶民所恒食,厥利孔溥。” 或謂高粱,程瑤田《九谷考》:“稷、,大名也。黏者為秫,北方謂之高粱。” 此處或可知“兄長”一詞的來源。 稷,古農(nóng)事官,《尚書·舜典》:“汝后稷,播時百谷?!笨追f達疏:“稷是五谷之長,立官主此稷事?!?/span> 稷,五谷之神,《周禮·地官·大司徒》:“設其社稷之壝(wéi)?!薄吨芏Y·春官·大宗伯》:“祭社稷、五祀、五岳?!编嵭ⅲ骸吧琊ⅲ笸良疤镎?。”古書記載厲山氏(神農(nóng))、棄(后稷)等先后為稷神,掌稙百谷。 稷,動詞,祭祀谷神,《荀子·禮論》:“故社,祭社也;稷,祭稷也?!?/span> 晉·陶潛《桃花源詩》:“桑竹垂馀蔭,菽稷隨時藝?!?/span> 【小書學字】秉 這是“秉”,還挺形象的吧。 《甲骨文字典》解字:從又從禾,象持禾形。 《說文》: 秉,禾束也。從又持禾。 秉,禾一把。由“又”(手)持握著“禾”表意。 手持握禾束之象,表示:一、名詞,“禾束”;二、量詞,禾一“束”;三、動詞,把著,握著,拿著。造字之始,名、動常合一。
有時間大家再看下“兼”(手持兩禾),再想想“柄”。 《詩經(jīng)·邶風·簡兮》:“左手執(zhí)龠,右手秉翟?!?/span> 《論語·雍也》:“冉子與之粟五秉。” 《管子·勢》:“不亂民功,秉時養(yǎng)人?!?/span> 《晉書·李含傳》:“實有史魚秉直之風?!?/span> 王夫之《楚辭通釋·九昭》:“來無蹤兮去無秉,思心發(fā)兮遺光景?!?/span> 《史記·天官書》:“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斗秉兼之?!边@例子挺妙。 《管子·小匡》:“治國不失秉?!?/span> 【小書學字】齊 這是“齊”,不同的人看到它會有不同的想法。我會想到插秧,學美術(shù)的同學覺得象一群游泳的魚,還有個領頭的O(∩_∩)O 這個字在《甲骨文字典》上這樣解字:象禾麥吐穗似參差不齊而實齊之形,故會意為齊。
《說文》: 齊,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 這是一個說文部首。徐鍇系傳:“生而齊者,莫若禾、麥也。二,地也。兩傍在低處也。” 《廣雅·釋言》:“齊,整也。”《易·說卦》:“(萬物)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 《禮記·大學》:“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span> 《論語·為政》:“道之以政,齊之以刑?!?/span> 《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 《孫子·九地》:“兵合而不齊?!睆堫A注:“其兵雖合而不能一。”《荀子·議兵》:“民齊者強,民不齊者弱?!睏顐娮ⅲ骸褒R,謂同力?!薄豆旁娛攀住分模骸褒R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唐·韋莊《臺城》:“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span> 唐·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span> 清·姚鼐《登泰山記》:“至日觀數(shù)里內(nèi)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參差不齊,成語,雜亂不整齊。語出漢·揚雄《法言·序》。 舉案齊眉,成語,將放置飯菜的木盤高舉,與眉平齊,為東漢孟光對其夫梁鴻敬愛的表示。典出《東觀漢記·卷一八·梁鴻列傳》。后用來比喻夫妻相敬如賓。 【小書學字】秦 這是“秦”字,看起來不是那么容易認出。 《甲骨文字典》中說,象抱杵舂禾之形。
金文(秦公簋guǐ)為籀文由來。戰(zhàn)國秦系文字,二禾省作一禾,為小篆所承。 《說文》: 秦,伯益之后所封國,地宜禾。從禾,舂省。一曰秦,禾名。 秦,伯益的后裔被封的國名。此地適宜禾谷的生長。 《段注》:“堯時有伯翳者,實皋陶之子,佐禹治水,水土既平,舜命作虞官。掌上下草木鳥獸。賜姓曰嬴。歷夏商興衰。亦世有人焉。周孝王使其末孫非子養(yǎng)馬于汧渭之間。孝王封非子為附庸,邑之于秦谷。至曾孫秦仲,宣王又命作大夫。始有車馬禮樂侍御之好。國人美之。秦之變風始作。按伯益、伯翳實一人。皋陶之子也?!?/span> 周代秦國。秦國嬴姓,伯爵。周孝王封伯益之后于秦,始建國于此。其地“宜禾”,故假“秦”為名。秦孝公時定都咸陽,國勢逐漸強大,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后逐步吞并六國,至秦始皇時統(tǒng)一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帝國——秦王朝。(可參《史記·秦本紀》)王鳴盛《蛾術(shù)編》:“秦地本因產(chǎn)善禾得名,故從禾從舂省。禾善則舂之精也。”(《千字文探源》:八百里秦川“地宜禾”,故以“秦”名地,借為國名。秦的祖先伯益(或作柏益、伯翳)佐禹治水,舜命作守山林的虞官,賜姓嬴氏。周孝王時,封其后非子為附庸,與以秦邑,在今天水境內(nèi)。秦襄公始立國……春秋時,秦奄有今陜西省地,故習稱陜西為秦。) 《通志·氏族略二》:“秦氏,嬴姓。少皞(hào)之后也,以皋陶為始祖……自子嬰降漢,秦之子孫以國為氏焉?!庇执笄兀戳_馬帝國)人來中國,有的就以秦為姓?!肚ё治摹罚骸熬胖萦碹E,百郡秦并?!?/span> 張舜徽《約注》:“禾稻既刈(yì)之后,則手持之反復拂擊,俗稱打禾,或曰打稻,亦有鋪禾于地用椎杵擊之者。秦字從??廾(gǒng)持午,午者杵也,即其事矣?!?/span> 漢時西域諸國沿稱中國為“秦”,傅玄《豫章行苦相篇》:“昔為形與影,今為胡與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