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時都有哪些購物習(xí)慣?
一個人的外部世界其實是內(nèi)心的投射,而通過觀察一個人的行為,就能判斷這個人的心理存在哪些問題。通過購物這件事,就能看到很多內(nèi)心深處的秘密。對購物上癮的人德國有一項研究表明,導(dǎo)致購物上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購物的整個過程體驗很好,讓人更有自信了。你隨便走進一個服裝店,店里的導(dǎo)購都會迎上來,你想聽什么他就說什么,你的自信心就會急劇膨脹。雖然你也明白,導(dǎo)購是為了賣東西才對你這么畢恭畢敬的,但你在潛意識里還是很享受這個過程的。第二個導(dǎo)致購物上癮的原因是,購物會刺激我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多巴胺是控制我們快樂的物質(zhì),所以購物的時候我們就感覺很好,但是一旦多巴胺回到正常水平,我們總覺得會有點不舒服。有研究表明,大多數(shù)購物者表示購物所帶來的快感不會持續(xù)超過一天。所以人需要不停地買東西,讓大腦一直維持在一個高多巴胺的狀態(tài)。像煙酒這樣容易讓人上癮的東西也是這個原理,不停的抽煙就是為了維持一個高多巴胺的狀態(tài)。英國喜劇男星拉塞爾·布蘭德(Russell Brand)的著作《從癮君子到康復(fù)者》提出了一個觀點:我們之所以會上癮,除了商家宣傳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沒能看透消費社會“我買,所以我快樂”的陷阱。 換句話說,抽煙喝酒、暴飲暴食等上癮行為,都是在滿足我們的個人欲望,都隱藏著“我快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的價值判斷。所以,“以自我為中心”才是上癮的深層本質(zhì)。那些控制不住一直購物的人,其實是在追尋快感,但卻忽略了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忽略了這些真正的快樂。在生活中,這樣的人需要你全天候的關(guān)注,每次談話時,話題總是圍繞他們而展開,這樣的談話總讓你感到筋疲力盡。面對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你可以把他們從你的生活中剔除。如果他們不是你無法回避的人,就切斷與他們的聯(lián)系。如果無法回避,你就需要設(shè)定界限。比如,可以與他們吃午飯或者喝咖啡,但沒有必要邀請到家里來,而且要注意掌握時間。在交往中,你可以不給他們反饋和回應(yīng),這樣他們就會失去興趣。最重要的是,你要學(xué)會說“不”,你可以是一個有愛心、有同情心的人,但同時也能對別人說不。非理性購物沖動消費越來越成為人們所探討的話題,每次雙11后,“剁手”都會成為熱點詞匯。《超市里的原始人》這本書用進化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看當(dāng)代人的消費行為。我們現(xiàn)在的各種心理機制,至少也是形成在幾萬年前,就是狩獵采集時代。在進化心理學(xué)看來,理解現(xiàn)代人的心理,不用想他們是現(xiàn)代人,你就想他們?nèi)渴窃既?,甚至是森林里的類人?/strong>,舉個例子,你看見一個人,買了一輛豪華車,上百萬的那種。你知道的,這種車,光從性能上講肯定不值這么多錢,甚至更耗油,維修費用也更高,那他為啥買呢?你可能說,他就是為了炫耀。但問題是,他的車,在家停在地下車庫里,到了工作單位,還是停在地下車庫里。在路上開的時候,旁邊的人也不知道他是哪路神仙。這和穿金戴銀買包包不同,那還是能被周邊人看到的,這買豪車,他是炫耀給誰看的呢?從進化心理學(xué)的角度看,原因很簡單,我們的炫耀心理,形成在狩獵采集時代。那個時候,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小圈子里,村子一般也就100多人。這個心理機制一直保留到了現(xiàn)在,我們炫耀什么,本質(zhì)上都是炫耀給腦子里假想的小圈子看的。雖然現(xiàn)代社會的某些消費品,已經(jīng)沒有這個作用了。但我們很難發(fā)現(xiàn)這個變化,仍然是用小圈子的坐標(biāo)系來看待自己的行為。所有說,非理性消費是人類的天性,而那些能夠抑制住自己的天性,每次消費都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人,一定是個理性的人。不僅僅是在消費方面,這種人無論做任何決定都會按照自己的偏好進行選擇,不會聽從原始的沖動。你自己有哪些消費的習(xí)慣呢?你覺得自己是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你有對購物上癮嗎?看起來只是個習(xí)慣,其實這些習(xí)慣的背后隱藏著我們的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