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人、處事、修身,都有獨(dú)特的有章法。 一靜 、二平 、三忍 、四讓、五淡。 說透中國人的大智慧! 01 靜 《道德經(jīng)》里講:“清靜為天下正?!?/span> 人生如水,唯有靜,方能沉淀下來。 萬事靜中求,人也要從靜上下功夫。 一切智慧、美德,無不從清凈的心里流淌出來。 煩躁的心,就如同污濁的水。 一片混沌,什么都看不清。 世事變化無常,無論是喜怒哀樂,還是苦辣酸甜,都要我們自己用心體會。 心態(tài)好的人,心靜如水,天大的事兒壓在心頭,也能舉重若輕; 心態(tài)不好的人,容易煩躁,芝麻大點(diǎn)的小事,也會寢食難安。 這正好暗合《道德經(jīng)》的本意: 好心態(tài),源于清靜心。 心態(tài)守靜,好事才能不請自來。 02 平 平,是平淡、是平衡,是一顆平常心。 《莊子》里有一則比喻: 白天鵝不需要天天沐浴,身上的羽毛也一直都是潔白的; 黑烏鴉的羽毛永遠(yuǎn)都是黑色,也不是因?yàn)樗鞚L在黑色染料里。 天鵝的白和烏鴉的黑都是出于本然,不是苛求的結(jié)果。 守住平常心,就要做到: 面對別人不攀比,面對自己不苛求。 《菜根譚》中講道:“世態(tài)有炎涼,而我無嗔喜; 世味有濃淡,而我無欣厭。” 世間總有不平事,不要?dú)鈶崱⒉灰г埂?/span> 一來損傷身體,二來無益于解決問題。 人生的成與敗、得與失,總是不斷交替,卻又大致平衡的。 心若不平,世間萬物跟著煩亂,紛紛攘攘,無窮無盡。 心若放平,不執(zhí)著、不著急,安安穩(wěn)穩(wěn)的幸福感也就隨之而來。 王小波曾說:“人生在世,會遇到一些好事,還會遇上些壞事。 好事承擔(dān)得起,壞事也承受得住。 就這樣坦蕩蕩做個(gè)尋常人也不壞?!?/span> 懷平常心,行平常事,交平常人。 享受平常的的生活,平平常常才是真。 03 忍 生活中,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 大多數(shù)時(shí)候,我們選擇了忍。 等忍多了,忍習(xí)慣了,內(nèi)心就回歸于平靜。 忍是大人的氣量,忍是君子的根本。 《百忍歌》里講: “不忍小事變大事,不忍善事終成恨; 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愛敬; 朋友不忍失義氣,夫婦不忍多爭競?!?/span> 俗話說:“將軍額頭能跑馬,宰相腹里能撐船?!?/span> 一個(gè)人要想成事,一定要有過人的肚量。 《道德經(jīng)》里講:“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span> 意思是,能包容一切,才能坦然大公; 坦然大公,才能行事周全。 符合了“道”的規(guī)律,才能長長久久,免于危險(xiǎn)。 04 讓 張英、張廷玉父子二人,曾先后高中進(jìn)士。 張家的第三代張若靄,又高中探花。 張廷玉替兒子請旨,主動讓出探花的席位。 皇帝說:“朕選才公允,并未因你們是父子而徇私?!?/span> 張廷玉卻說:“三年一次殿試,人人都盼望金榜題名。 臣已身居高位,今兒子又登一甲。 擠天下寒士進(jìn)階之位,心實(shí)不安?!?/span> 皇帝大為感動,將其子降為三甲第一名。 張氏一族卻因此得到康、雍、乾三代皇帝的重用。 可謂“合家頂戴,滿門朱紫”。 俗話說:“讓一步,寬一分?!?/span> 待人接物,需抱以寬厚態(tài)度。 因?yàn)樽屢徊?,就等于為日后進(jìn)一步做準(zhǔn)備。 在狹窄的路上行走,要讓出一點(diǎn)余地,留給他人走。 如果爭先恐后,人人都有墮入深淵的危險(xiǎn)。 一個(gè)人的名望、地位,都不是無可替代的。 唯有謙讓的氣度,別人無法模仿。 寧吃小虧,不惹大怨,這才是長久的處世之道。 05 淡 弘一大師晚年隱居,不問俗世。 吃飯時(shí),桌上只有一碟咸菜。 有人問他:“只吃咸菜,不覺得太咸嗎?” 弘一大師答:“咸有咸的滋味?!?/span> 飯畢,大師手里端著一杯白開水。 又有人問:“只喝開水,難道不覺得寡淡嗎?” 弘一大師笑笑說:“淡有淡的滋味。” 雞鴨魚肉、山珍海味,吃得多了也會覺得膩。 粗茶淡飯,反而最益于身體,也最耐吃。 人們往往忽視平淡,卻追逐刺激的東西。 卻不知:繁華難得久,平淡才是真。 一切都看淡些,對名利、對金錢、對感情。 越是看得淡,心就越平靜,找回最踏實(shí)的幸福。 來源:微信公眾號“儒風(fēng)大家”,原標(biāo)題“一靜 、二平 、三忍 、四讓、五淡” 作者:儒風(fēng)君 編輯:杭以凡 【聲明: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號,轉(zhuǎn)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及時(shí)更正、刪除,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