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注家從臟腑經(jīng)絡(luò)思維模式都把“陽明”解釋為胃和大腸,認為陽明就是陽氣極盛之意,此說一出,便失去了陽明病的真面目。但從五運六氣臟氣法時思維模式來認識,《素問·天元紀大論》說:“陽明之上,燥氣主之?!痹锸乔锾斓闹鳉猓菍?yīng)肺金的。
釋燥:燥為陽明本氣,性涼,屬于次寒,是秋天之氣,本性屬陰而主肅降。燥甚則寒。燥金克殺肝木系統(tǒng)?!端貑枴ぶ琳嬉笳摗氛f:“陽明司天,燥淫所勝……筋骨內(nèi)變。民病左胠脅痛,寒清于中,感而瘧,咳、腹中嗚,注泄鶩溏……心脅暴痛,不可反側(cè),嗌干面塵腰痛,丈夫頹疝,婦人少腹痛,目昧眥,瘍瘡痤癰,蟄蟲來見,病本于肝。太沖絕,死不治。”燥涼本性主肅降,一旦受寒或受熱都能失去肅降功能。秋氣燥金來臨,克殺肝木系統(tǒng),故草木枯槁,水泉涸竭,是為燥金用事之驗。經(jīng)云:天人合一,有驗于天者,必有驗于人。人體也如斯也。 唐容川說:“燥氣太過……必賴太陰脾濕以濟之?!秲?nèi)經(jīng)》言陽明不從標本,從中見之氣化,正是賴中見太陰濕氣,以濟其燥之義,仲景存津液亦是此義?!标P(guān)于燥氣,吳鞠通《溫病條辨》中的《補秋燥勝氣論》一文論之詳細,請讀者細細品味,定會大有收獲。 陽明病定義 陽明肺金主皮毛,所以外感六淫,悉從肺入?!端貑枴の迮K生成》說:“諸氣者,皆屬于肺。”肺主呼吸之氣,其生理功能是主一身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并主宰著宣發(fā)和肅降。一旦肺氣失調(diào)就會發(fā)生一系列的病理變化,如“肺氣失宣”或“肺失肅降”等。如《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肺苦氣上逆?!薄端貑枴ぶ琳嬉笳摗氛f:“諸氣膹郁,皆屬于肺。”就是肺失宣發(fā)和肅降的病理反應(yīng)。不僅如此,還會影響到六腑的通降。《素問·五臟別論》說:“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瀉而不藏?!贝宋甯季哂谐黾{轉(zhuǎn)輸、傳化水谷的功能。而《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論》說:“天氣通于肺?!彼允欠蔚男l(fā)與肅降在決定著腑道的“通”“降”生理功能。一旦肺的宣發(fā)、肅降功能失常,就會發(fā)生“胃家實”(注意是“胃家”,包括上面的五腑,不獨指胃)的病變。無論是傷于寒,還是傷于熱,都能使肺之宣發(fā)、肅降功能失常而發(fā)病。 對于陽明肺金與胃的統(tǒng)一問題,我們認為,風寒傷人陽氣,開始于太陽;風熱傷人陰氣,開始于陽明肺金。陳平伯在《外感溫病篇》說:“風溫外薄,肺胃內(nèi)應(yīng);風溫內(nèi)襲,肺胃受病。其溫邪之內(nèi)外有異形,而肺胃之專司無二致……風溫為燥熱之邪,燥令從金化,燥熱歸陽明,故肺胃為溫邪必犯之地。”“風溫本留肺胃”。王孟英在葉天士《外感溫熱篇》注中說:“夫溫熱之邪迥異風寒,其感人也,自口鼻入先犯于肺,不從外解,則里結(jié)而順傳于胃。胃為陽土,宜降宜通,所謂腑以通為補也?!敝链耍蠹覒?yīng)該清楚陽明肺金與胃腑的關(guān)系了吧。 陽明肺系本氣為涼燥,主陰氣,其性肅降,肅降則胃腸通下。風熱傷肺,變?yōu)闊嵩铮涿C降之性而逆上,胃腸也失降而出現(xiàn)大小便不調(diào),故治法多用辛苦通降法,辛涼宣肺恢復其肅降功能,可用麻杏石甘湯、白虎湯等;苦寒通下去其結(jié)滯,可用承氣湯等;合之有宣白承氣湯等。承者,從上往下之謂,承接其氣,即肅降也,順下也。 陽明病分類:寒燥與熱燥 《傷寒論》179條:問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謂也?答曰:太陽陽明者,脾約是也。正陽陽明者,胃家實是也。少陽陽明者,發(fā)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煩實,大便難是也。 陽明肺主皮毛在表,表證不可能不涉及到陽明肺金,故與主陽氣而在表的太陽同為上焦,而為太陽陽明病,是太陽陽明同病。陽明肺金既然主表,所以陽明病自然就會有第234條的桂枝湯證和第235條的麻黃湯證,為什么有的人要把它們當作陽明病兼證處理呢?太陽之上,寒氣主之。陽明之上,燥氣主之。所以太陽陽明病,是寒燥為邪,是陽明本氣涼燥氣與寒氣合邪,故《傷寒論》說:太陽陽明合病,麻黃湯主之。燥淫為害,肺就不能宣發(fā)、不能肅降,所以要用麻黃湯之杏仁、麻黃苦溫潤降之,桂枝甘草之辛甘溫以宣通之。后世有杏蘇散、通宣理肺丸等。 少陽三焦主相火,三焦相火亢盛的主方是白虎湯。相火克肺金,而為少陽陽明病。少陽相火為病在氣分,不可發(fā)汗和利小便。少陽陽明病,燥火為害,故大便難。只有少陽陽明病才能說“陽明病是氣分熱盛”,輕者可用麻杏石甘湯,重者則用白虎湯、竹葉石膏湯、承氣湯等。 肺感受寒邪或感受火熱之邪,都能導致肺主氣的升降出入功能失調(diào),從而使肺失宣發(fā)或肅降功能,使胃腸“通降”功能失常,而出現(xiàn)“胃家實”的病狀,謂之正陽陽明病?!拔讣覍崱笨梢院w太陽陽明病和少陽陽明病在內(nèi),所以陽明病有寒燥和熱燥之分,不可不知。 對于這類陽明病的治法,石壽棠概括為“開通”,他說:“開字橫看,是由肺達皮毛,與升降之向上行者不同。通字豎看,是由肺下達胃腸,通潤、通和,皆謂之通,非專指攻下言也?!弊プ∫粋€“肺”字不放,精明??蓞⒖词瘔厶乃夺t(yī)原》、吳鞠通《溫病條辨》的補秋燥勝氣論(見圖1)。 《傷寒論》在此論述了肺的主氣、主宣發(fā)肅降、主通調(diào)水道及主治節(jié)四大功能失調(diào)的病理反應(yīng),豈能只把陽明解釋為胃和大腸? 脾約——麻子仁丸證 少陽陽明病是白虎湯證,正陽陽明病是承氣湯證,大家都好理解,只有太陽陽明病脾約證不好理解,故解說于下?!秱摗?47條: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shù)。浮澀相搏,大便則硬,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丸方:麻子仁二升,芍藥半斤,枳實半斤(炙),大黃一斤(去皮),厚樸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別作脂)。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漸加,以知為度。 《傷寒論》注家都以脾陰不足解讀,不妥。太陽陽明病,肺不肅降而胃家實,故脈浮而胃氣強,脾約不布津液則脈澀而小便數(shù)、大便難。燥氣盛,一是克肝木,肝木郁則橫克脾土,而使脾約;二是肺病及母脾土不能布散津液,而使脾約。經(jīng)云:燥氣勝,平以苦溫,左以酸辛,以苦下之。麻子仁丸,用杏仁、麻仁、厚樸苦溫平燥潤燥,白芍、枳實酸寒瀉肝,厚樸、枳實、大黃小承氣湯苦以通降下之藥。 |
|
來自: 重生之都市財尊 > 《易與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