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為何說是偉人的英明決策呢?這場由20世紀50年代提倡,60年代發(fā)展至高潮,70年代末結束的運動,是以偉人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進行的一次偉大卓越的大膽嘗試,這項運動為新中國的建設開辟了新的道路。直到多年后,很多人才懂得了偉人的良苦用心,偉人為什么要提倡讓知識青年去往農村呢?這項英明決策,究竟有著怎樣的意義?感興趣的小伙伴別忘了點贊關注,一起來了解這段探索道路上的偉大決策。
偉人
偉人的英明決策
從上世紀50年代起,偉人便提出了讓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提議,偉人為何要“上山下鄉(xiāng)”呢?從陸游的一首詩中,我們就能明白偉人的用意。
“紙上談兵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想了解中國的全貌,就必須要走入人民群眾的生活,而偉人之所以會這么認為,是因為他就是親歷者。
可以說偉人的經歷,就是知青上山下鄉(xiāng)的“典范”,而且在農村一呆就是好多年,在農村中與人民群眾一起生活,在這一過程中偉人學到了很多。可以說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是從“上山下鄉(xiāng)”中總結出來的。
正因為有過在農村生活的經歷,偉人才在深入人民群眾之后,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的真理,而“農村包圍城市”,也是在這樣的理論基礎上完成實踐的。
知青上山下鄉(xiāng)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真理,都是偉人從上山下鄉(xiāng)中得出的,比如為什么要讓人民當家做主,為什么要反對貪污官僚,反對浪費,為什么要為人民服務,而這些總結出來的理論,都是新中國發(fā)展中的寶貴財富。
不去到農村,就不知道人民群眾生活的艱辛,就不知道“粒粒皆辛苦”的來之不易。所以偉人才說,“農村是個廣闊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為”,只有下鄉(xiāng),知識青年才能有思考有進步有改變。
作為“受益者”的偉人,深知上山下鄉(xiāng)的重要性,所以他才會積極鼓勵大家,去到農村去收獲去學習,只有真正沉下心來辦實事,才能沿著正確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送知青下鄉(xiāng)
除此之外,當時中國所處的國際環(huán)境,也堅定了偉人的這一決定,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來當時正值美蘇爭霸期間,面對中國的這位后起之秀,美國提出了“和平演變”的戰(zhàn)略,并斷言:“共產主義將從內部瓦解”。
美國的這一重大戰(zhàn)略,也引起了偉人的高度重視,為了防止黨內變質,偉人提出了應對的戰(zhàn)略,就是培養(yǎng)千百萬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接班人,而要實現這一戰(zhàn)略任務,就必須要讓青年堅持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也就是讓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去往農村。
讓生活在城里的那些,生活條件優(yōu)渥沒有吃過苦的青年,切身感受下基層老百姓的生活,讓知識青年們擺脫溫柔鄉(xiāng),深入人民群眾才能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
上山下鄉(xiāng),為人民服務
更要讓青年們明白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只有居安思危,保持著危機感和緊迫感,才能帶領人民不斷前進。
讓新時代下的年輕人,養(yǎng)成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這是具有十分重大意義的。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大批城市里的知識青年都涌向了農村,十幾年上山下鄉(xiāng)的政策下,全國有2000萬余人,都參與到這項偉大的運動中,而事后“上山下鄉(xiāng)”的政策,也再次印證了偉人的英明神武。
這是偉人的又一次英明決策!是我黨卓越而意義非凡的一次大膽嘗試,這場聲勢浩大,絕無僅有的運動,就是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運動,這場運動,將城市人口的10%遷移到了農村,讓知識青年在廣闊的農村大展身手,更給整個國民經濟,都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偉人“上山下鄉(xiāng)”的英明決策,到底給新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呢?
上山下鄉(xiāng)
深遠而重要的意義
“上山下鄉(xiāng)”的第一個貢獻,就是解決了城市青年的就業(yè)問題,在之前的蘇聯,就做過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
1954年蘇聯大規(guī)模墾荒運動,就改變了過去移民墾荒的辦法,主要墾荒的主體就是城市青年,在墾荒運動中,共有將近30萬的蘇聯城市青年,參與到了其中。這樣的舉動不僅為當時的蘇聯,解決了糧食短缺的問題,還解決了城市青年的就業(yè)問題。
而偉人提出的“上山下鄉(xiāng)”政策,第一個貢獻也是解決了城市就業(yè)難題,減輕了國家對城市的供給壓力。
解決城市就業(yè)問題
在新中國成立后,短短十多年的時間,中國的人口就增長到了8億,而且都集中在城市,給我國體系不太完善的城市,帶來了不小的壓力,讓知青去往農村后,這一情況得到了改善,城市人口過多的問題也得到了緩解。
第二個貢獻,就是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在來到農村后,不少地方的知青們,為當地的農民購置了拖拉機,鋪設了柏油馬路,還建立了小型的發(fā)電廠和煤礦。
這些改變對農村的幫助非常大,俗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道路修好了修通了,人民的富裕日子也就要來臨了!
除了拖拉機以外,幫助農作物脫谷等先進設備,也都因為知青的到來進入了當地,這極大的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fā)展。
帶動當地經濟
“上山下鄉(xiāng)”的第三個貢獻,就是起到了傳播知識和文化的作用,很多農村孩子對廣闊世界的了解,都是通過知青們知道的。
有很多知青在當地當起了老師,將所學的知識傳授給了當地的孩子們,對普及農村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僅極大改善了偏遠地區(qū)落后的風貌,還將知識的種子,播撒在了農村的每一個角落。在傳播文化和文明方面,知識青年對農村的幫助十分重大。
“上山下鄉(xiāng)”的第四個貢獻,就是充實了國家的戰(zhàn)備力量。當時面對蘇聯核威脅,和美國“和平演變”的威脅。
知青
偉人清醒地認識到,要把青年一代,培養(yǎng)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讓新一代的青年通過勞動鍛煉,健康地成長起來,才能抵御強國的威脅。
“上山下鄉(xiāng)”運動中,全國有將近500萬的城市青年,趕赴到了農村和邊疆,在各個建設兵團里接受歷練,成為了戰(zhàn)備儲備力量。
這些都是“上山下鄉(xiāng)”政策的積極意義,也是偉人的良苦用心,而偉人“上山下鄉(xiāng)”的第一個“實驗對象”,很多人卻并不知道!
知青下鄉(xiāng)
大家肯定不知道,第一位“上山下鄉(xiāng)”的人,竟然是偉人的兒子毛岸英,這場上世紀60年代,才大力開展的知青上山下鄉(xiāng)運動,其實早在4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將偉人提出的,知識分子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理論,付諸實踐的第一人,就是偉人的兒子毛岸英,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偉人又是如何讓毛岸英,完成“上山下鄉(xiāng)”的呢?
上山下鄉(xiāng)第一人
1945年年底,在蘇聯學習多年的毛岸英回到了中國,毛岸英的回國,讓偉人的心情又激動又復雜。離家多年的兒子終于回到了自己身邊,但偉人卻高興不起來,一個月之后,偉人便將兒子送往了農村,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偉人和長子毛岸英
原來偉人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讓毛岸英多歷練歷練,改一改在蘇聯養(yǎng)成的“壞習慣”。其實從剛見到兒子的那一刻,偉人就意識到了這一問題。
學成歸來的毛岸英意氣風發(fā),但他的那身蘇軍軍服,以及與別人交談時不自覺的擺手搖頭,這種派頭讓偉人十分生氣。
在偉人看來,兒子毛岸英身穿蘇軍軍服,腳蹬大頭皮鞋的模樣,與周圍的百姓、將領戰(zhàn)士們是格格不入的。
作為偉人的兒子,毛岸英這樣的派頭,顯然讓老百姓感受不到親近,更讓老百姓們搞不清楚他的身份。
毛岸英穿蘇制軍裝
為了讓毛岸英學習延安的作風,了解中國的國情,偉人將毛岸英送到了農村,只有深入人民群眾,才能了解中國的現狀。
經過這一番歷練后,毛岸英也深切理解了父親的用意,而他的身上再也看不到曾經的做派,有的只是對黨的理想的堅定信念,和對革命的崇高追求。
讓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是偉人開創(chuàng)的偉大先河,更是偉人的一項英明決策,而“上山下鄉(xiāng)”的第一個實驗對象,就是偉人的長子毛岸英。
事實證明,只有深入群眾腳踏實地為人民服務,才能讓中國社會發(fā)展的越來越好,偉人的英明決策成就了偉大的中國,而他老人家的良苦用心,也激勵著一代代年輕人奮勇向前,共同建設我們美好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