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白降壓湯(王翹楚經(jīng)驗方) 1. 方名:二白降壓湯 2. 來源:老中醫(yī)自擬方。 3. 組成:桑白皮30g、白蒺藜30g、淮牛膝30g、夏枯草30g、天麻10g、鉤藤15g、合歡皮30g。 4. 功用:平肝瀉肺,活血利水,安神。 5.方解:本方以桑白皮為君藥,取其性味甘寒,功能瀉肺利水,白蒺藜為臣藥,取其性味苦、微溫,有平肝明目作用,現(xiàn)代藥理研究均證明有較好降低血壓作用,二者配合可互補(bǔ)增效?;磁Oァ⑾目莶?、天麻、鉤藤為佐藥,淮牛膝味苦、酸、平,善入下焦,有補(bǔ)肝腎,強(qiáng)筋骨,活血消瘀作用,夏枯草味苦、辛、寒,有清肝明目,清熱散結(jié)作用,現(xiàn)代藥理實(shí)驗研究亦有明顯降壓作用,天麻、鉤藤平肝潛陽降壓作用亦較明顯,合歡皮為使藥,以引諸藥同奏安神之效。 6.主治:高脂血癥伴失眠。對原發(fā)性中、輕度高血壓患者療效更好。證見頭暈?zāi)垦?,視物模糊,少寐健忘,心煩口渴,舌紅,苔薄,脈細(xì)弦。 7. 臨床應(yīng)用及加減化裁: 本方主要用于原發(fā)性中、輕度高血壓伴失眠患者。 加減化裁:若頭暈脹痛少寐,大便干結(jié),舌紅少苔,脈細(xì)或細(xì)弦,加川芎、蔓荊子、玄參、麥冬。若血壓控制不理想,兼見頭目不清,口苦者,加玄參、黃芩。若兼有糖尿病口渴多飲、心煩易怒,面紅目赤,易熱汗出者加地骨皮、黃連。若頭暈頭痛,腰酸少寐,面色無華,脈細(xì)澀,加決明子、狗脊、蔓荊子。若血壓正常,時有口腔潰瘍,神疲乏力,舌胖質(zhì)淡,加澤瀉、枸杞、山萸肉、竹葉。 8. 驗案舉要: 案一:不寐肝陽上亢,瘀熱交阻之證,治以平肝潛陽,清熱活血安神。二白降壓湯加減。 [醫(yī)案編號] 027Q035 [醫(yī)院病歷號] H04624797 李某,男,74歲,2009年1月16日初診。失眠半年,始于腦梗后?,F(xiàn)偶服安定,夜寐2-3小時,白天精神不振,頭暈?zāi)垦?,咽喉不適,口干苦,心情平靜,胃納差,大便偏干。舌質(zhì)偏暗,苔薄,脈弦。有高血壓和腦梗塞病史。BP:160/90mmHg。中醫(yī)診斷:不寐,眩暈。乃肝陽上亢,瘀熱交阻而致。治以平肝潛陽,清熱活血安神。加減:桑白皮30g,白蒺藜30 g,懷牛膝30 g,夏枯草30 g,天麻10 g,鉤藤后15 g,葛根30 g,川芎15 g,柴胡10 g,煅龍牡各30 g,廣郁金15 g,菖蒲10 g,焦山梔15 g,蘆根30 g,赤白芍各15 g,丹參30 g,合歡皮30 g,遠(yuǎn)志10 g,蟬衣6 g,僵蠶10 g,14劑,落花安神口服液臨睡前半小時服2支。 二診(2009年2月6日):停服安定,夜寐5-6小時,精神不振,頭暈?zāi)垦p輕,咽喉不適好轉(zhuǎn),但有少量粘痰,不口干,畏寒,胃納略增,大便不干,日行一次。舌質(zhì)偏暗,苔薄,脈弦。BP:125/85mmHg。前方去蘆根加淡附片10g,生黃芪30g。 三診(2009年2月20日):不服安定,夜寐5-6小時,精神轉(zhuǎn)振,頭暈?zāi)垦p輕,口苦,畏寒減輕,無咽喉不適,胃納略增,大便不干,日行一次。舌質(zhì)偏暗,苔薄,脈弦。BP:140/85mmHg。前方再加蘆根30 g鞏固2周。 9. 注意事項:此方因牛膝對子宮有收縮作用,故孕婦忌服。 10. 參考資料:二白降壓湯常用于以失眠為主癥及其相關(guān)高血壓患者。 |
|
來自: 石門易卜 > 《中風(fēng)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