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字數(shù) /3149 閱讀時長 / 7分鐘 厥證的知識點全貌 高清版詳見:MindMaster(一林學(xué)習(xí)錄)/“聯(lián)系我”
分型與選方的趣味記憶(強聯(lián)系) 分型&方藥: 厥證氣血痰 2通2參1痰 記憶思路: “厥證”的證與方不算難,難點在辨證。 用電視劇的場景,記5個分型。 肥皂劇里,有好幾類人容易暈倒(厥證): 氣暈的、流血過多暈倒的、胖子(肥人多痰)餓暈的 對應(yīng):氣厥、血厥、痰厥 而氣厥、血厥又分虛、實。 血厥(虛證、實證) 氣厥(虛證、實證) 方藥也簡單: 減法,由易到難一一梳理。 ① 痰厥——導(dǎo)痰湯 “痰”要“導(dǎo)痰”,自帶答案。 ② “厥證”病機: 氣機逆亂,升降乖戾,氣血陰陽不相順接 “逆”、“不順”,則要“通”。 5個選方中,2個帶“通”字,且都是實證。 血厥(實證)——羚角鉤藤湯或通瘀煎 “血瘀”自然要“通瘀”; 羚角或能通血瘀 血厥后,手拿羚羊角(羚角鉤藤湯),去通(通瘀煎)血管里的血瘀。 只不過這是或(“或”方)許有用的辦法。 氣厥(實證)——通關(guān)散合五磨飲子 排除法:僅兩個“通”,那么“通關(guān)”只能對應(yīng)“氣虛”; 五魔下通關(guān) 在五個魔(五磨飲子)王的眼皮底下通關(guān)(通關(guān)散),差點嚇到氣厥。 ③ 最后2個虛證,都屬于“急癥”,皆用大補元氣的人參,選方也復(fù)雜。此類證型,往往是不會考的。 單記一個“參”字,掛住兩者印象即可。 精力有余,再記詳細的方名。 氣厥(虛證)——急用生脈注射液、參附注射液,繼用四味回陽飲 回陽(四味回陽飲)氣(氣厥)。 血厥(虛證)——急用獨參湯灌服,繼服人參養(yǎng)榮湯 有血(血厥)色的人,看上去才有榮(人參養(yǎng)榮湯)光。 證候拆解 辨證: 把“厥證”的證型名稱轉(zhuǎn)換一下,辨證思路就清晰了: 依然用減法,從易到難去梳理 痰厥——痰證 血厥(虛證)——血虛證 血厥(實證)——血瘀證 氣厥(虛證)——氣虛證 氣厥(實證)——氣滯證 這些辨證本質(zhì),在治法中能得到佐證。 為什么氣厥(實證)最難? 因為無論“氣、血厥”,無論“虛、實”, 都能看到有情志因素,這會讓人誤判。 可以這么理解: 電視劇中,無論是彪形大漢、還是柔弱女子,能讓他們突然昏厥的,要么受到了驚嚇,要么惱怒過極。 都是情志因素為誘因,它不被作為辨證的關(guān)鍵。 所以“厥證”的辨證,首先排除情志因素的迷惑。 認識到這一點, 痰厥、血厥(虛證、實證)都很好辨, 辨證線索給的相對明朗。 而氣厥(虛證)的辨證線索,給的就不算爽快了。 沒有經(jīng)典的神疲、乏力、氣短。 僅能從呼吸微弱,汗出,看出一點點“氣虛”的影子, 但其實這些表現(xiàn),在血厥(虛證)中也有。 并且“面色蒼白”還具有迷惑性,會讓人誤判成“血虛”。 所以氣厥(虛證)的辨證其實是用了排除法的。 “厥證”僅2個虛證:氣虛、血虛。 血厥(虛證)中,“血虛”的表現(xiàn)十分明顯: 面色蒼白、口唇無華、舌色淡; 甚至血虛生風(fēng):四肢震顫; 脈芤:大量失血。 那么另一個脈虛、無實證的證候,就只能是氣厥(虛證)了。 這種不爽快,在我看來,大可不必,反而有點刁難人的意味。 這里似乎并沒有多精巧的思維,而僅是不必要的“猶抱琵琶半遮面”。 作為應(yīng)當(dāng)從考試中學(xué)到真正知識的醫(yī)學(xué)生來說,我們只要學(xué)會了證候的本質(zhì),就可以運用在臨床中,對病人負責(zé)了。 而不是來學(xué)答題技巧、揣摩出題人心思的。 若考試的丟分,僅因出題人給出曖昧不清的字眼,或咬文嚼字,大可不必難過。 氣厥 實證 證候:常因由情志異常、精神刺激而發(fā)作(氣滯),突然昏倒,不知人事,或四肢厥冷,呼吸氣粗,口噤拳握,舌苔薄白,脈伏或沉弦。 舌象: 薄白苔:正常舌象,或見于表證初期,或是里證病輕,或是陽虛內(nèi)寒。 脈象: 沉弦脈(相兼脈):肝郁氣滯,或水飲內(nèi)停。 沉脈:里證。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虛。亦可見于正常人。 弦脈:肝膽病、疼痛、痰飲等,或為胃氣衰敗者。亦見于老年健康者。 伏脈:邪閉、厥病和痛極的病人。 代表方:通關(guān)散合五磨飲子加減 虛證 證候:發(fā)病前有明顯的情緒緊張、恐懼、疼痛或站立過久等誘發(fā)因素,發(fā)作時眩暈昏仆,面色蒼白,呼吸微弱(氣虛),汗出肢冷,舌淡,脈沉細微。 舌象: 淡白舌:主氣血兩虛、陽虛。 脈象: 沉脈:里證。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虛。亦可見于正常人。 細脈:氣血兩虛、濕邪為病。 微脈:氣血大虛,陽氣衰微。 代表方:急用生脈注射液、參附注射液,繼用四味回陽飲 人參:補虛藥(補氣)——大補元氣,復(fù)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yǎng)血,安神益智 附子:溫里藥——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 麥冬:補虛藥(補陰)——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 血厥 實證 證候:多因急躁惱怒而發(fā),突然昏倒,不知人事,牙關(guān)緊閉,面赤唇紫,舌暗紅(氣血津液辨證——血瘀證),脈弦有力。 舌象: 舌紫暗或有瘀點:瘀血內(nèi)阻。 脈象: 弦脈:肝膽病、疼痛、痰飲等,或為胃氣衰敗者。亦見于老年健康者。 代表方:羚角鉤藤湯或通瘀煎加減 羚羊角:平肝息風(fēng)藥(息風(fēng)止痙)——平肝息風(fēng),清肝明目,散血解毒 鉤藤:平肝息風(fēng)藥(息風(fēng)止痙)——息風(fēng)定驚,清熱平肝 羚角鉤藤湯:治風(fēng)劑(平息內(nèi)風(fēng))——涼肝息風(fēng),增液舒筋——肝熱生風(fēng)證 虛證 證候:因失血過多而發(fā),突然昏厥,面色蒼白,口唇無華(氣血津液辨證——血虛證),四肢震顫,自汗肢冷,目陷口張,呼吸微弱,舌質(zhì)淡,脈芤或細數(shù)無力。 舌象: 淡白舌:主氣血兩虛、陽虛。 脈象: 芤脈:大量失血、傷陰之際。 細脈:氣血兩虛、濕邪為病。 數(shù)脈:熱證,亦見于里虛證。 代表方:急用獨參湯灌服,繼服人參養(yǎng)榮湯 人參:補虛藥(補氣)——大補元氣,復(fù)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yǎng)血,安神益智 痰厥 證候:素有咳喘宿痰,多濕多痰(氣血津液辨證——痰證),惱怒或劇烈咳嗽后突然昏厥,喉有痰聲,或嘔吐涎沫,呼吸氣粗,舌苔白膩,脈沉滑。 舌象: 苔白厚膩:濕濁內(nèi)停,或為痰飲、食積。 脈象: 沉脈:里證。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虛。亦可見于正常人。 滑脈:痰濕、食積和實熱等病證。亦是青壯年的常脈,婦女的孕脈。 代表方:導(dǎo)痰湯加減 |
|
來自: 幽默的數(shù)據(jù)線 > 《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