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開講選擇性必修中冊文言文單元。第一篇文章是《屈原列傳》。編教材的專家選得實在太好了,這篇文章中有很多經(jīng)典句子,涉及很多文言文常見重要詞語,并且對了解屈原這個人很有幫助。記得上屆講《離騷》時,我用了幾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一句句抄了《屈原列傳》全文,進行了簡單講解。沒想到新教材居然選了此篇,這屆不用費事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屈原列傳》和《離騷》不在一本書上。對比原文,課文節(jié)選部分只刪了《懷沙賦》,其余一字不差。原文全文為《屈原賈生列傳》,屈原死后一百多年,賈誼橫空出世,少年才俊,能力超群,和屈原不相上下,也因其他大臣讒言,被貶至長沙王太傅。他在經(jīng)過湘水時,寫了《吊屈原賦》,很是經(jīng)典。到長沙三年后,一鸮飛入賈誼屋子,是不祥之兆,于是賈誼寫了《服鳥賦》(因為楚人稱“鸮”為“服”),讀起來感覺和《莊子》的語言和思想都極其接近。再后來,賈誼被召進京,在宣室得到文帝接見,還被李商隱寫詩嘲弄。賈誼又做了梁懷王太傅,懷王騎馬摔死,他自感失職,郁郁而終,享年33歲。“太史公曰”在兩篇人物傳記后,司馬遷奇怪的內(nèi)容和賈誼在《吊屈原賦》中表達的觀點是一樣的。而“同生死,輕去就”體現(xiàn)在賈誼《服鳥賦》里。我不知太史公“爽然自失”什么,我只是覺得,既然賈誼在《懷屈原賦》里慨嘆屈原為什么不離開楚國這個狹小污濁之地,另尋他地施展才華,卻自尋死路,又在《鵩鳥賦》里表現(xiàn)得那么達觀,好像已經(jīng)參透生死,是得道高人,為什么懷王騎馬摔死他還卻要歸咎于自己,導致郁郁而終??磥恚瑒駝e人的話未必能勸得了自己,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屈原,出身王族,家世顯赫,天賦異稟,文學才能和工作能力雙一流,政治感覺敏銳,大局觀強,潔身自好,清醒而堅定,愛國又愛民,是一個沒有瑕疵的完人。偏偏生在禮崩樂壞的時代,遇上了一群豬隊友,在世俗人眼里,明明一手好牌,他卻往壞了打,甚至直接棄牌。我非常能理解他。“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格局還是小,只想到自己如何如何。屈原何曾想過自己?他想的是江山社稷、家國天下。當一個人心中裝的事物多了,個人的榮辱得失就不重要了。當然,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屈原想的是自己,他不想讓自己的心受委屈,他不想做不想做的事,不想走不想走的路。我也非常敬佩他。首先在于他作為一個貴族子弟,能夠突破階層限制,站在更高更大的角度思考全國百姓的問題,哪怕與所在階層決裂,也在所不惜。其次無論是什么樣的處境,他都有對自己的清醒認知,他始終堅信自己是對的,他人是錯的,哪怕全世界的人都站在他的對立面,他也堅定不移。然后是他對于國家那種深沉的愛,哪怕上至國君下至權(quán)臣都爛到了底,根本無藥可救,他也絕不肯放棄這種無望的愛。雖然林庚說屈原沒有受到孔子的影響,但他的所作所為,確是對《論語》思想的踐行。如“君子固窮”,如“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如“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如“知其不可而為之”。實質(zhì)上,對理想信念的堅守不一直是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嗎?劉禹錫“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蘇軾“一肚子的不合時宜”,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艾青“我的眼里為什么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不都表達的同樣的感情嗎?即便司馬遷同意賈誼的觀點,認為就憑屈原的才干,到哪里都能過得很好,為什么要死待在楚國,他自己本人不也是明知道危險,還要替李陵辯護?有時候,有些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哪怕會招來禍患;有時候,有些事,明知不可為,還要為之,哪怕根本改變不了大局。這是我們的局限,但也是我們的魅力所在。屈原的反面,楚懷王,反派角色,也是搞笑擔當。國君蠢的很多,但蠢到他那樣的,卻是少見。不辨忠賢,蠢倒罷了,關(guān)鍵還貪,關(guān)鍵還自不量力。他自己也不想想,秦惠王是什么樣的人,張儀是什么樣的人,人家要白送他六百里的地,他居然也敢信,屁顛屁顛真的和齊國絕交。齊楚友誼的小船翻了后,六百里秒變六里,他怒不可遏,興兵伐秦,偏偏還沒戰(zhàn)斗力,偏偏還是個賭徒,打敗一仗,那就再打一敗仗,反正是主打一個不服氣,損兵折將不說,還搭上了漢中地。然后秦國再次要求送他土地求和,他這次不要了,不要的原因不是變聰明了,而是被張儀愚弄的憤怒還未消,漢中土地哪里能泄憤啊,地是不會要的,一定得要張儀。真的沒見過這樣沒有職業(yè)素養(yǎng)的國君,個人的憤懣重要還是國土的完整重要,他心里倒是一點概念都沒有。結(jié)果,人張儀作為外國人,心疼秦國的土地,情愿以己換地,到了楚國。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個一心想要得到張儀殺死泄憤的懷王,居然聽信寵妃鄭袖的謊話,放走了張儀,真的是離大譜。更離譜的是,下一任秦王約他會晤,他在鄭袖兒子的勸說下居然一腔孤勇真的去了,也不想想一代代的秦王都是什么人物,敢不敢入這個龍?zhí)痘⒀?,他這次去心里打的什么小九九,是想得六百里地還是得到張儀?反正不管他是怎么想的,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的生命徹底定格,光榮“犧牲”在了異國他鄉(xiāng)。被媽坑完再被兒子坑,懷王也算是“坑爹”始祖了。這樣屈辱的國君估計獨此一家,別無分號吧?屈原遇上這個又蠢又貪的人,就像孫悟空被死死壓在五指山,即便有通天本領(lǐng),又能如何?再想想諸葛亮,想想魏征,他們得遇明君,該是多么幸運!可惜他們把肉全吃了,也沒肯留一口湯給可憐的屈原。最后再說一點八卦話,子蘭勸懷王到秦國去結(jié)果懷王死在了那里,國人都責怪子蘭,屈原甚至恨上了子蘭,可是子蘭的哥哥,懷王的長子,即位的頃襄王,卻不僅絲毫沒有責備弟弟的意思,還給他了個令尹高官,真的是細思極恐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