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橋梁不僅承擔著連接各地、促進區(qū)域間交流與合作的使命,在國家的經濟發(fā)展中同樣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作為一項民生工程,橋梁在美學與實用性的結合上展現出了獨特的魅力。通過藝術設計的巧妙融入,它們成為城市建筑景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提升了城市的美觀度,也極大豐富了居民的生活質量。這些橋梁不僅是審美價值的體現,更是承載著歷史與人文精神的載體,是國家和城市形象的文化象征。 橋梁之美,是人類為了更好地生存發(fā)展,在征服自然阻隔中發(fā)揮本質力量所散發(fā)的智慧。橋梁美學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它要求在保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通過美學處理,形成一種實用與審美相結合的造型藝術,即橋梁建筑實體與空間的形態(tài)美及相關因素的處理。隨著橋梁技術的發(fā)展,人們不再僅僅從工程技術的角度出發(fā)設計和評價橋梁,而是必須考慮到技術中“人”的因素,從人的情感出發(fā),展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要求橋梁設計師不僅要具備深厚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術,還要有藝術和美學的修養(yǎng),將橋梁藝術與工程完美融合。在彰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同時,實現功能性與審美性的平衡藝術,推動藝術設計在橋梁領域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在橋梁設計中,功能一致性、環(huán)境協(xié)調性、造型創(chuàng)新性、文化融入性都是重要的考慮因素。一致性原則即橋梁的建筑形式必須與使用目的和功能相一致,這包括考慮橋梁的使用目的,如聯結兩岸、跨越河流等,以及車行、人行、速度功能上的要求。協(xié)調性則強調橋梁與周圍環(huán)境的和諧共存,包括橋梁與建筑的協(xié)調性,以及橋梁與自然景觀的融合。造型的創(chuàng)新性,體現在對橋型的選擇和設計上,考慮到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影響,以及對橋型方案的構思和調查,運用形式、尺度、協(xié)調和比例等造型基本原則進行創(chuàng)新。文化融入性則指能夠增強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在藝術蘊含、造型特點和結構形式等方面都帶有不同時期的文化、藝術特點。這些原則的實現,使得橋梁不僅僅承擔著運輸的職能,更成為實現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鄉(xiāng)村振興的多維動力 基礎設施的完善是推進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核心要素之一,而橋梁建設則是基礎設施最有力的支撐。橋梁在鄉(xiāng)村振興中的作用是多維的,可以類比為“容器”“催化劑”及“燈塔”。作為“容器”,橋梁為多樣化的需求和豐富的業(yè)態(tài)提供了必要的物理空間,這是它們的基礎功能,確保了人們日常生活和各種活動的有序進行。作為“催化劑”,優(yōu)秀的橋梁設計能夠以點帶面,盤活周邊環(huán)境,激發(fā)當地社區(qū)的潛力。作為“燈塔”,橋梁還以其獨特的標志性和識別度吸引著遠方的目光。 景詹沙河大橋 景詹沙河大橋位于江蘇省溧陽市天目湖景區(qū),地處天目湖蓄能電站的出水口節(jié)點,是連接天目湖環(huán)湖線南北的交通大動脈。大橋串聯沿途村莊和旅游景點,具備鄉(xiāng)村旅游公路旅游特性的同時,又與周圍環(huán)境和諧相融,為鄉(xiāng)村振興和旅游業(yè)的繁榮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橋梁總長248米,突破性地采用異形拱曲梁協(xié)作結構體系。主體結構以“山—鋼拱”“水—蜿蜒橋面”的元素,回應溧陽的青山綠水,又將結構的力量與美學融合,成為這座城市的獨特名片。62米高的主拱與V墩采用對勾函數曲線一體化設計,造型靈動;橋面之下,V型橋墩還能有效地縮短鋼梁的跨度,增強結構的剛度和穩(wěn)定性。10根鋼絞線吊桿上端集中錨固在拱頂,下端沿曲線分散錨固在梁上,呈扇形展開,不僅美觀,而且保證了特殊拱型的受力最小化,實現了結構的最優(yōu)化。 景詹沙河大橋 在細節(jié)設計上,大橋將橋體兩端的慢行空間擴展為觀景平臺,使橋梁本身也成為既可遠觀亦可近游的空間載體。在天目湖的綠水青山之間,大橋將空間異形拱與曲線主梁完美結合,充分展示了溧陽的城市精神 ——“ 美音自在溧陽”。 城市形象的立體展現 我國對橋梁景觀的理解從“景觀”一詞的內涵拆解中可窺見一二,即“觀”橋與橋上觀“景”,兩者的結合構成了“景觀”,反映了人、橋、環(huán)境的空間聯系。自古以來,我國古典園林和風景園林中的橋梁設計就在“景”與“觀”方面有此獨到考慮。隨著城市化建設的飛速發(fā)展,橋梁的景觀設計也被賦予了更為豐富的內涵?,F代橋梁在滿足交通功能的同時,更加注重與城市空間的協(xié)調和對城市風貌的提升。這些復合景觀不僅成為城市獨特性、唯一性的象征,更是城市文化與人文內核的顯著標志。 “汾河之冠”人行橋 “汾河之冠”人行橋是太原市汾河景區(qū)的標志性建筑,也是全國首個以皇冠為造型的跨河人行景觀橋。作為架設在太原的母親河——汾河上的大型專用人行橋,在遠景視點中,大橋以其流暢的橋面曲線、精致漸變的桁架結構、V形交叉的拉桿,以及錯層雙幅橋面的布局,構筑出立體且豐富的空間層次。其外形宛如一頂皇冠,優(yōu)雅地鑲嵌在汾河之上。這一創(chuàng)新的美學設計,不僅將建筑藝術與太原人民的鄉(xiāng)土情懷緊密相連,更為市民在汾河岸邊營造了一處迷人的城市親水空間。 “汾河之冠”人行橋 “汾河之冠”全長約403米,橋體呈曲線形,以灰白色為基調,立面正弦曲線、平面新月形鏤空區(qū)的設計賦予了橋梁在視覺上的沖擊力。通過引入曲線元素和構件尺度的有序變化,使得橋梁整體結構擺脫了傳統(tǒng)桁架的直線條和單調感。每個墩身高低、每個橋梁的構件都不盡相同,賦予了靜態(tài)建筑以動態(tài)之美。在結構設計上,主橋采用七跨連續(xù)鋼桁漸變結構,無論是平面還是立面,都呈現出圓潤的弧形曲線。橫向以規(guī)律有序的空間菱形桁架為主受力構件,縱向以橋面和上下弦桿組成承載體系,桁間拉桿和橋面則承擔了縱橫向體系力的轉換傳遞,實現了形式與內在受力的完美平衡。“汾河之冠”不僅完美地滿足了連接汾河兩岸的交通需求,更與城市濱河綠地環(huán)境實現了和諧共融。特別是當夜幕降臨,橋梁上的燈光點亮,與水面上的倒影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美輪美奐的夜景畫卷,為太原的夜晚增添了無限魅力。 “汾河之冠”人行橋 與“汾河之冠”人行橋相距不遠的通達橋位于太原市南部綜改區(qū)核心位置,是跨越汾河兩岸連接東西向主干路的大型城市景觀橋梁。該橋采用拱形獨塔四跨自錨式懸索橋的設計,主橋橋塔以空間拱形設計著稱,塔高123.4米,兩側各配備一座全互通型立交橋,與南北向的城市主干路濱河東、西路無縫對接。 通達橋的設計理念取意“時代之門”,主橋方案的主塔由曲線形拱門構成,拱門層層疊加,在組成簡潔、高效、穩(wěn)定的建筑結構體系的同時,還賦予了橋梁獨特的雕塑感。為了打破傳統(tǒng)高聳橋塔的單調形象,該橋塔正面采用了拱形造型,橋塔塔柱從下至上均采用弧線形過渡,使得整個橋塔宏偉卻不乏纖細的美感。橋塔側面也采用了弧線造型。與正立面不同的是,橋塔的側面尺寸從塔底的9.6米逐漸收窄至塔頂的3米,采用八邊形斷面,既確保了橋塔的結構受力,又在視覺上營造出更加纖細、銳利的效果。橋塔側立面從上到下采用了貫穿式的凹槽處理,避免了大面積塔柱的呆板感。夜晚大橋的主塔在燈光的映襯下宛如一塊玉璧,與主纜上的點點燈光交相輝映,呈現出一幅珠聯璧合的美景,不僅成為太原市的一張亮麗名片,也展現了這座城市的時代精神和未來發(fā)展的無限可能。 文化符號與城市內涵 橋梁作為中國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觀,還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符號。它們如同歷史的書簽,在承載著地域文化和歷史記憶的同時,也反映著社會發(fā)展的腳步和時代的變遷。在現代橋梁設計中,橋梁作為文化符號的角色屬性越發(fā)凸顯。通過在造型、結構和材料上融入當地文化元素,橋梁也成為展現地域特色和時代精神的完美藝術品。 攝樂大橋 攝樂大橋位于太原市城市主干路攝樂街上,跨越汾河,與濱河東、西路的準快速路完美銜接,構成了一個全互通的立體交通樞紐。設計師在深入挖掘橋址區(qū)域的自然景觀資源和太原深厚的歷史文化后,巧妙地將地方特色元素融入橋梁設計之中。其靈感源自太原古稱“并州”中“并”字的甲骨文,采用大幅變寬空間曲面塔柱設計,兩片舒展的變寬人字形塔向上延伸,在塔頂合二為一形成A形塔柱,象征著“并州之塔”。塔柱的顯著變化,打破了傳統(tǒng)橋塔設計的常規(guī),景觀上令人耳目一新,展現了設計的創(chuàng)新精神。 攝樂大橋 由于攝樂大橋常有候鳥棲息,因此橋塔造型便與空間變化扭索面相結合,形似翩翩起舞的天鵝,與汾河的生態(tài)之美相得益彰。對稱布置的扭索面高度與跨徑采用黃金分割比例,索面的空間變化使斜拉橋均衡而有韻律,體現了建筑與結構、美學與力學之間的精妙平衡。橋塔立面的比例參照巴黎鐵塔比例演變優(yōu)化,立面增加的突出折線線條增加了塔柱的空間感,塔頭的加寬設計則使得腰部的曲線更加優(yōu)美。 鵝城大橋位于廣東省惠州市,全長約2974米,寬45米,是四跨連續(xù)斜跨異型系桿拱橋。在設計構思中,橋梁充分融合了惠州的地域文化,以及那則流傳已久的“鵝城傳說”。它講述了一位仙人騎著木鵝降臨惠州,被其湖光山色所吸引,最終化作山嶺的美麗故事。這一傳說還在2018年被正式列入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鵝城大橋的設計注入了靈魂。 鵝城大橋 鵝城大橋設計的另一個靈感來源則是東江之“水”。其空間布局的拱肋與曲線型中心塔整體觀感優(yōu)美簡潔,細部構造刻畫傳神。橋上的吊桿索面呈放射狀展開,宛如天鵝展翅,優(yōu)雅地勾勒出其曼妙的身姿。橋梁方案設計以現代的筆觸呼應了“鵝城”的千年美譽,拱肋如同天鵝的雙翼,凝練了其美麗的形態(tài),總體造型既有張力又充滿靜態(tài)之美,展現了一種平衡的力量感??臻g拱肋之間通過陣列有序的斜桿桿件相連,配合以散射布置的吊桿,在精細雕刻天鵝翅膀形態(tài)的同時,進一步增強了全橋的層次感。遠眺,由橋塔和拱肋勾勒出的天鵝造型,猶如兩只美麗的天鵝在東江上曲頸游曳,姿態(tài)輕盈優(yōu)美。近觀,由空間拱肋和斜桿描畫出的天鵝羽毛潔白如雪,為惠州的山水注入了生機。 橋梁,以其獨具匠心的造型設計和與環(huán)境的和諧融合,展現了工程結構中美學的完美應用,在兼具實用性與審美價值的同時,通過獨特的設計理念和現代手法,詮釋了文化與城市的融合 。在現代橋梁設計中,使用美學藝術已成為一大趨勢,這是因為橋梁已不僅是交通運輸的構筑物,還是融合在地社會文化與民俗風情的載體。城市的橋梁設計更是講究融合,不僅需要詳細了解城市的歷史與文化,還要結合自然環(huán)境及周邊建筑環(huán)境,在定制出既與周邊建筑環(huán)境協(xié)調又保護自然之美的橋梁方案的同時,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橋梁美學。 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橋梁建設不僅是國家經濟建設的堅實基石,更是美學與技術融合的典范,在推動國家經濟持續(xù)發(fā)展、提升人民生活質量中的作用不可估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