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清朝宮斗劇中,我們都能看到一個很香艷的情節(jié):妃子每到被皇帝臨幸之時,總是會香湯沐浴,然后赤著身子被裹進一床棉被中,然后由敬事房的太監(jiān)抬著,去皇帝的寢宮相會。 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上,情況卻完全不是這樣。那么,歷史上真實的情況如何呢? 電視劇中的這個場景,是真的有記載,還是純粹地杜撰呢?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敬事房。敬事房是清朝宮廷中,隸屬于內(nèi)務(wù)府的一個部門。 在民間的傳說里,敬事房是管理皇帝房事的部門。 其主要的工作,除了如上面所說的那樣,把妃子扛到皇帝的龍床上之外,還負(fù)責(zé)記錄皇帝臨幸的檔案。 比如說某某妃子在哪年哪月哪日的哪個時刻被臨幸,以備妃子有了身孕后好核對。 但實際上,這是對敬事房職能的一種訛傳。真正的敬事房,根本不是管這些事情的。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說,敬事房“專司太監(jiān)的賞罰”。 而一些清宮的檔案也顯示,敬事房主要的職能是管理宮女太監(jiān),以及在內(nèi)廷和外廷之間,幫助傳遞圣旨。 所以,在敬事房的人員配置上,才會有滿蒙漢三個書房的總管。 敬事房的總管太監(jiān),在清朝宮廷內(nèi)是權(quán)力極大的。 清朝的其他太監(jiān),品級都很低,只有敬事房的總管太監(jiān),品級才能達(dá)到正四品。 歷史上的幾個極品大太監(jiān),比如安德海、李蓮英、崔玉貴等人,才有資格當(dāng)敬事房的總管太監(jiān)。 清朝雖然是滿族建立的政權(quán),某些規(guī)矩顯得比較“野”,但是也絕不至于讓一個負(fù)責(zé)圣旨和內(nèi)廷管理的部門,去監(jiān)管皇帝的房事。 否則,他們一個說漏嘴,宮闈大內(nèi)的香艷秘密,豈不就是盡人皆知了?所以這一點根本站不住腳。 敬事房不負(fù)責(zé)房事,那么皇帝臨幸妃子的情況,就肯定與影視劇中不一樣了。 真實的情況,也確實是不一樣。 說到這里,我們就不得不提一下燕喜堂,一個清朝后妃們的集合場所。 燕喜堂是皇帝寢宮的西耳房,位于故宮養(yǎng)心殿的后側(cè)。 每天下午兩點之前,妃子們就會從如意門進入,在此集合,等待皇帝召見。 而皇帝通常是在下午兩點用晚膳,吃飯前就會有太監(jiān)拿上綠頭牌子,請皇帝“翻牌子”。 皇帝翻了誰的牌子,那么太監(jiān)就會到燕喜堂通知對應(yīng)的妃子做好準(zhǔn)備。 至于其他的妃子,就會各自散去。 如果當(dāng)天有哪個妃子來了月事,或者身體有病,要提前告知太監(jiān),將自己的牌子撤下來,并且告知皇帝。 皇帝選中了當(dāng)天侍寢的妃子后,這名妃子就會來到前殿,與皇帝一起用晚膳。之后,該名妃子會陪伴皇帝,度過一段比較休閑的時光。 兩人可能一起看看書說說話,或者一起到御花園走一走。這一個過程,與尋常的老百姓夫妻并無太大區(qū)別。 等到晚上八點左右,則會有專人伺候妃子洗浴,然后妃子和皇帝就會自然而然地上床就寢。 整個過程還算是比較人性化,并不像影視劇中的那樣霸道。 而且,我們在這里,也要就手破掉另一個謠言。 傳說中,敬事房的太監(jiān)還有一個職能,就是在寢宮外面“聽窗根”,計算皇帝臨幸后妃的時間。 如果皇帝和妃子在一起的時間過長,就會有人在外面高聲呼喝,然后強行打斷二人的好事,將妃子接走。 事實上,雙方顛鸞倒鳳之后,妃子確實要自動退出寢宮,不能在寢宮過夜。 這是因為,皇帝第二天四五點鐘就要起床。妃子侍寢時間過久,怕皇帝第二天休息不好。 但是,當(dāng)天侍寢具體的時間長短,并無具體限制,更無人敢強行打斷。 畢竟皇帝是九五之尊,誰又敢讓他不痛快呢? 那么,離開皇帝寢宮的妃子,又要何去何從呢?是不是被棉被裹起來送走呢? 當(dāng)然不用。妃子在侍寢后,通常是自行走回自己的居所。 如果當(dāng)天皇帝開心,就有可能讓妃子在燕喜堂留宿一宿。 要知道,燕喜堂是西耳房,而東耳房名叫體順堂,那是皇后的居所。 妃子在燕喜堂留宿,那就是皇帝所給的格外恩典了。 當(dāng)然,以上的這個流程,僅僅是對應(yīng)妃子的。 皇后在這方面擁有特權(quán),可以不用皇帝翻牌子就能侍寢,這是“東宮之主”的特權(quán)。 另外,還有一個特殊情況,就是皇帝出巡。 皇帝出巡之后,這些妃子侍寢的規(guī)矩就比較隨便了,往往是皇帝住在哪兒,就直接讓太監(jiān)召喚自己喜歡的妃子去哪兒侍寢。 但是不管在哪里,都沒有影視劇中表現(xiàn)的那樣惡俗和香艷。 事實上,清朝宮廷的秘聞,遠(yuǎn)不止妃子侍寢這一條。 還有很多,諸如所謂的“暖腳奴”制度,也是假的。 之所以會有這么多假的秘聞流傳于世,主要的原因就是與清朝和當(dāng)時文人的特殊關(guān)系。 清朝雖然是以武力定天下,但是不管是順治還是康熙,都知道“能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的道理。 所以他們等到天下稍定后,就開了所謂“博學(xué)宏詞科”,廣招天下文人。 但是,也有一大批人不聽他們的召喚。 有些人的表現(xiàn)是不配合,比如“八大山人”朱耷,和全才傅山傅青主。 也有些人是直接扯旗造反,比如說張煌言。 文人的手未必可以動刀,但是絕對可以寫東西來惡心人。 所以有清一朝,各種香艷的所謂“宮闈秘事”就沒有斷過。 主張反清復(fù)明的張煌言,就曾寫下了著名的《建夷宮詞》,以諷刺的口氣造謠,說孝莊太后下嫁給了多爾袞。 雖然這個謠言,至今未被證偽,但是也同樣無法證實。但是,文人捏造清宮密事的這個趨勢,已經(jīng)是很清晰的了。 接下來的二百多年,清朝雖然通過自己“改良”過的科舉,將很多文人框入了牢籠之內(nèi),但是卻仍更多的文人終生不得志。 因此,清朝出了很多小說大家,比如說寫《紅樓夢》的曹雪芹,和寫《聊齋志異》的蒲松齡。 就連官拜左都御使的紀(jì)曉嵐,也利用業(yè)余時間,寫了本《閱微草堂筆記》。 除了這些著名的作品之外,其實在社會上流傳最廣的,還是寫清朝宮廷密事的筆記小說。 相應(yīng)的,這類作品的“潤筆”也比較豐厚。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流量大”。 清宮小說的暢銷,是老百姓反清心理,和文人生存需要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 而在清朝晚期,隨著朝廷對國家控制力的下降,街頭巷尾的各種謠傳也就越來越多了。 我們?nèi)缃衤犝f過的很多故事,也都是此時開始流行的。 我們熟知的雍正篡位、乾隆是漢人后裔等等傳說,就都是此時出現(xiàn)的。 到了民國初年,有人將這些傳說編輯成冊,出了一本刊物,名叫《清代野記》。 而影視劇中的那種妃子的獨特侍寢方式,就是這里面記載的。 至于這本刊物所載內(nèi)容的來源,我們已經(jīng)無從考證。 而我們前面所說的,皇帝在燕喜堂召見嬪妃的事情,卻是在皇帝的《起居注》中有明確記載的。 一個是正式的歷史檔案,一個是坊間流傳的地攤文學(xué),誰更可信已經(jīng)不言而喻。 影視劇中的那種侍寢方式,其實是民間文人為諷刺清朝帝王而編出來的。 而如今,很多人卻深受影響,將這個謠傳當(dāng)成了現(xiàn)實。這對于歷史研究的嚴(yán)肅性,是沒有什么好處的。 希望大家在觀看影視劇時,能有一個分辨事實的能力,不要被一些情緒化的東西所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