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 曾國藩 【原文】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極品,而學業(yè)一無所成,德行一無許可,老大徒傷,不勝悚惶慚赧。今將永別,特將四條教汝兄弟。 【譯文】 我作官做了三十多年,官職已經(jīng)到了最高等級,可是學業(yè)一點也沒有成就,德行一點兒也沒有可贊許的地方,到歲數(shù)大了只有傷悲,不勝驚慌慚愧?,F(xiàn)在將要與你們永別,特將以下四條教給你們兄弟。 一曰:慎獨而心安。 當自己一個人、沒有外界監(jiān)督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道德準則,不做違背良心、違背道德規(guī)范的事。當做到了慎獨,內心便會獲得一種安寧的狀態(tài)。因為沒有因背地里做了不當之事而心懷愧疚、忐忑不安,而是始終秉持著端正的品行,內心自然坦蕩,由此達到心安的境界。 【原文】 自修之道,莫難于養(yǎng)心;養(yǎng)心之難,又在慎獨。 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 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 此心??熳銓捚?,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譯文】 修身養(yǎng)性做人做學問的道路,最難的就是養(yǎng)心,養(yǎng)心中最難的,就是做到在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 能夠做到在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就可以問心無愧,就可以對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質問。 如果一個人在獨處時沒有做過一件問心有愧的事,那么他就會覺得十分安穩(wěn), 自己的心情也是快樂滿足寬慰平安的,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強不息的道路,是最好當尋找快樂的方法,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礎。 二曰:主敬則身強。 內心持守恭敬的態(tài)度。這種恭敬體現(xiàn)在多個方面,包括對自己的行為舉止莊重謹慎,對待他人、事物以及各種禮儀規(guī)范等都懷有敬畏之心。當一個人能夠秉持這樣的態(tài)度時,身體也會隨之強健,精神上的堅毅和有力量。 行為舉止,保持端莊、嚴謹?shù)淖藨B(tài),避免散漫、隨意的行為,能讓人在日?;顒又斜3至己玫木珰馍瘛?/span> 精神層面,“敬” 能讓人內心有所敬畏,不輕易放縱自己的欲望和情緒。當人們對事物懷有敬畏之心時,就會更加自律,避免過度消耗自己的精神和體力,如避免沉迷于聲色犬馬等不良行為。這種自律有助于保持精神的充沛和穩(wěn)定,從而讓身體也呈現(xiàn)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健康狀態(tài)。 【原文】 內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氣象也; 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 聰明睿智,皆由此出。 莊敬日強,安肆日偷。 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 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 【譯文】 內心專一寧靜渾然一體,外表衣著整齊態(tài)度嚴謹,這是對人對事對物態(tài)度恭恭敬敬的方法; 一出門就像要去拜訪一個尊貴的客人,就像普通老百姓在祭祀祖先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恭恭敬敬的樣子,這是對人對事對物態(tài)度恭恭敬敬的氣氛。 想要憑借自己掌握的知識來安撫老百姓,必須做到一絲不茍恭恭敬敬這樣老百姓才能信服,這是對人對事對物態(tài)度恭恭敬敬的效果。 聰明的人和機智的人,就是從這里來的。 一個人如果能始終保持莊重恭敬的態(tài)度,他就會一天天地變得強大。 一個人如果陷入安逸放縱的狀態(tài),就會一天天地懈怠、墮落。 如果能做到無論對一個人還是一群人、無論對小事情還是大事情都態(tài)度恭恭敬敬,不敢有一絲一毫松懈怠慢的意思, 那么自己身體和內心的強健,還用值得懷疑嗎? 三曰:求仁則人悅。 當一個人積極地追求仁德時,他人會因此感到愉悅。“仁”包含了諸多美好的品德,如仁愛、仁慈、仁義等諸多道德準則和價值觀。一個人如果能夠以 “仁” 為目標,在言行中踐行仁愛之心,對他人關懷備至、寬容大度、公正仗義,就會給周圍的人帶來積極的影響。例如,當有人以仁愛之心去幫助那些身處困境的人,如救助貧困者、照顧孤寡老人、關心弱勢群體等,這些善良的行為會讓受助者感受到溫暖和關懷,同時也會讓其他看到這些善舉的人內心產(chǎn)生愉悅之感, 【原文】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 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于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饑之責。 讀書學古,粗知大義,既有覺后知覺后覺之責。 孔門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shù)語。 立人達人之人,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 【譯文】 天底下當人,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機理才成就自我的性格, 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氣息才成就自我的形象, 我(指曾國藩)和普通老百姓相比,對于生命生生不息的意義其實都是相同的。 假如我(指曾國藩)只知道自私自利而不知道對老百姓講究仁愛對事物加倍愛惜,那么就是違背甚至拋棄了生命生生不息的意義。 至于那些享有豐厚俸祿的大官,高高地位于眾人之上,就應該承擔起拯救老百姓于溺水之時和拯救老百姓于饑餓之中的責任。 讀古書學習古人的思想,大概知道了古書中的意思,就應該有大力推行古書中自己已經(jīng)領悟的古人正確思想的責任。 孔子的儒家學派教育子弟,大都要求子弟要講究仁愛,而講究仁愛最根本的,就是要想成就自己首先就要成就他人,要想富貴自己首先就要富貴他人。 能夠成就他人富貴他人的人,人們哪會有不心悅誠服的歸順于他的呢? 四曰:習勞則神欽。 習慣于勞作、勤奮努力做事,是連神靈都會欽佩。 【原文】 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之食,與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 則旁人韙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 【譯文】 一個人每一天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食物,能做到與他白天所做的事情所用的力氣相匹配的, 就會得到旁人的認可和鬼神的贊許,這是因為他是在靠自己的本事吃飯。 【原文】 若農(nóng)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shù)石之粟數(shù)尺之布, 而富貴之家終歲逸樂,不營一業(yè),而食必珍饈,衣必錦繡,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許也,其能久乎? 【譯文】 假如普通人家男人耕田女人織布,一年到頭辛苦勞動,才有了幾擔谷和幾匹布的收入, 而富貴人家的老爺少爺卻一年到頭安逸淫樂,不做一件事情,而吃的都是山珍海味,穿的都是錦羅綢緞。喝醉了酒以后就像豬一樣呼呼大睡,醒來后他一叫喚就有下人們對他唯唯喏喏,這是天底下最不公平的事情,連鬼神看見了都不會允許他(富貴人家)這樣胡作非為,難道富貴人家就可以長期這樣安逸淫樂享福嗎? 【原文】 古之圣君賢相,蓋無時不以勤勞自勵。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練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長見識。 為天下計,則必已饑已溺,一夫不荻,引為余辜。 【譯文】 古代圣明的帝王和賢良的大臣,沒有一個無時不刻不是把勤勞工作作為座右銘來激勵自己。如果從個人安身立命的角度來說,就應該努力操練和學習技術本領,積極煅練自己的體魄,感覺到自己知識太少時就加倍努力去學習知識,時時刻刻做到居安思危,這樣才能夠做到通過增長自己的學識來增長自己的才干。 而從為天底下老百姓著想的角度來說,就應該做到讓普天下的百姓都吃飽飯、穿暖衣,不再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讓他們都接受教育,不再像水邊的蒿草一樣沒有自己的主見,這些都是我們應該背負的責任。 【原文】 大禹、墨子皆極儉以奉身而極勤以救民。 勤則壽,逸則夭, 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勞而見棄, 勤則博濟斯民而神祇欽仰, 逸則無補于人而神鬼不歆。 【譯文】 大禹、墨子大都提倡對于個人生活應該非常節(jié)儉,而對于工作應該非常努力,辛勤勞動以使自己豐衣足食。 勤苦勞動的人長壽,安逸享受的人短壽, 勤勞的人因為經(jīng)常參加社會勞動,學有才干而能夠派上用場,安逸享受的人因為從不參加社會勞動,毫無才干而會被社會所淘汰, 一個人努力工作辛勤勞動就能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給別人帶來好處從而使神明都對他的行為感到欽佩敬仰, 一個人貪圖安逸享樂就不能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不能給別人帶來好處從而使鬼神都他的行為感到厭惡。 【原文】 此四條為余數(shù)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并傳之于子子孫孫, 則余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 【譯文】 這四條是我從數(shù)十年的人生中積累的,你們兄弟們記住并且履行,而且要把它傳給子子孫孫, 這樣,我們曾家就可以長盛不衰,每代都有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