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縱橫洪荒繪濼邑 自春秋戰(zhàn)國之后,雖然墨家學說已非主流,但是墨家的俠客文化對后世影響極大。行走江湖,混跡綠林,從來不會少了大俠的身影。 按照現(xiàn)在人的俠客觀念,俠通常都是武藝高強、講究義氣,且正直勇敢,具有俠義精神的人。當然俠的正義也要看自身所處背景,在封建黑暗統(tǒng)治下,大俠往往除暴安良。在較為開明強盛的封建管制下,俠往往會當做盜匪打擊。 總的來說,古時候的俠都是置身王法之外,敢于同封建統(tǒng)治做斗爭的能人。在濟南歷史上最早的一位有記載的俠,叫做朱云?!稘h書.傳第三十七.楊胡朱梅云傳》記載: 朱云字游,魯人也,徙平陵。少時通輕俠,借客報仇。 也叫朱游,是從魯南遷移到濟南章丘的濟南人。年輕時就喜歡做江湖俠客,但凡當大俠,就要動手打斗,少不了挨揍,所以自己打不過的時候,就請別人幫忙出手報仇。 朱云朱大俠雖然經(jīng)常找人幫忙打架,但是他的大俠形象還是很受認可的。因為朱云天生自帶大俠形象。不去行俠除害,枉費了自己一身好體格。《漢書.傳第三十七.楊胡朱梅云傳》記載: 長八尺余,容貌甚壯,以勇力聞。 身長八尺開外,漢代八尺大約在185cm至190cm之間,長得也很英雄氣,勇敢且力大無窮??梢娭煸埔彩窃摮鍪謺r就出手,那也是有身體本錢的。 再能打的大俠,到了年紀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眼看將到不惑之年,朱云這些年行俠仗義、報仇雪恨不知闖了多少大禍??傊谄搅辏菕焯柍雒拇髠b,也是官府三進三出的斗毆之徒。 隨著見識和閱歷的增長,朱云開始變成熟了?;畹剿氖畾q的時候,料到自己再這么行俠仗義打架報仇,身體也快吃不消了。當然仇家不會放過朱云,為了躲避仇家,朱云決定流亡異地,一去千里,跑到關(guān)中混跡。 到了京師長安,朱云開始熱愛學習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癡迷于學習,那是攔都攔不住。朱云為了學到高水平的知識,開始尋訪名師,在長安求學。《漢書.傳第三十七.楊胡朱梅云傳》記載: 年四十,乃變節(jié)從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將軍蕭望之受《論語》,皆能傳其業(yè)。 變節(jié)就是說摒棄習武好斗的秉性,跟隨京師博士白子友學習《易經(jīng)》;學到一定水平后,又跟隨前將軍蕭望之學習《論語》。難能可貴的是朱云學到了真東西,掌握了這些知識。 當一個人的知識儲備足夠多,做人的厚度也就增加了。何況朱云是大俠出身,有俠客仗義豪爽的一面,加上他高大脫俗的外表,智勇雙全的印象,得到了當時世人的稱贊。《漢書.傳第三十七.楊胡朱梅云傳》記載: 好倜儻大節(jié),當世以是高之。 在名家、官宦之間游走多了,也被官場中人所看好。當時漢元帝在位,華陰縣的縣丞叫做“嘉”,沒有記載姓氏。嘉向漢元帝上奏,舉薦了朱云。《漢書.傳第三十七.楊胡朱梅云傳》記載: “平陵朱云,兼資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試守御史大夫,以盡其能?!?/span> 意思是濟南章丘的朱云,文武雙全,忠正而有謀略,可以讓他以六百石的官秩試任御史大夫,以展示他的才能。 漢元帝肯定不了解朱云這樣一個布衣百姓,便詢問朝中大臣。時任太子少傅的匡衡首先反對,《漢書.傳第三十七.楊胡朱梅云傳》記載匡衡說: “云素好勇,數(shù)犯法亡命,受《易》頗有師道,其行義未有以異。今御史大夫禹潔白廉正,經(jīng)術(shù)通明,有伯夷、史魚之風,海內(nèi)莫不聞知,而嘉猥稱云,欲令為御史大夫,妄相稱舉,疑有奸心,漸不可長,宜下有司案驗以明好惡?!?/span> 這段話分別評價了朱云和縣丞嘉,前半部分意思是朱云一向喜歡勇武,多次犯法的亡命之徒,流竄至此,學習《周易》雖然很有水平,但他的德行沒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后半部分意思是現(xiàn)任的御史大夫貢禹,廉潔正派,通曉經(jīng)史,有伯夷、史魚的風范,天下沒有不知道的,可是嘉卻妄言稱贊朱云,想讓他擔任御史大夫,妄加稱頌舉薦,恐怕懷有奸臣之心,決不不能助長,應(yīng)對嘉審訊查辦。 朱云沒有被朝廷任用,那位叫做嘉的縣丞還因此問罪。 雖然匡衡否定的朱云的能力,但是朱云在《易經(jīng)》方面的進步,眾所周知。當時西漢經(jīng)學家都會展開辯論,漢元帝朝中頭號辯士復姓五鹿,名叫五鹿充宗,朝中論辯無人能比。這時,又有人向漢元帝推薦,請朱云和五鹿充宗論辯。 朱云一個亡命之徒,這個也推薦,那位也保舉,終于引起了漢元帝的關(guān)注,特批讓朱云與五鹿充宗當庭論辯。五鹿充宗位列九卿之一、擔任少府;而朱云是位改行的布衣大俠。朱云這次只動嘴不動手。 漢元帝最熱衷的是《梁丘易》,也就是《易經(jīng)》的梁丘氏學派。當時朱云提著衣袍登堂。昂首闊步,聲音高亢,驚動四座。在論辯過程中,連續(xù)反駁五鹿充宗,論辯勝利。當時的儒家弟子因為這場知名的論辯,還編一句俚語。《漢書.傳第三十七.楊胡朱梅云傳》記載: “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span> 意思是五鹿的鹿角長得很高,但是朱云折斷了鹿角。也因為這次論辯勝利,漢元帝終于認可了朱云的學識,封其為博士。 后來調(diào)任地方擔任杜陵令,如愿入仕做官,有學問是很好,但是大俠出身的朱云有很重的江湖義氣。為了那些江湖義氣,竟然故意放走了逃犯,也因此第一次獲罪免職。但是大俠就是大俠,不因一次觸犯王法而跌倒。不久趕上大赦天下,朱云再度復出。 這次復出,朱云遇到了一個閹黨大臣名叫石顯,其實也是位濟南人。原本朱云朝中沒有背景,攀附石顯可以大樹之下好乘涼。 老鄉(xiāng)歸老鄉(xiāng),但是大俠沒有依附太監(jiān)的道理,在反對石顯專權(quán)的過程中得罪了閹黨,因此被石顯、五鹿充宗聯(lián)手誣陷了朱云罪名,使其下獄充軍。《漢書.傳第三十七.楊胡朱梅云傳》記載: 減死為城旦。 赦免了死刑,改為服五年兵役去修筑、戍守長城。 其實朱云雖然學得滿腹經(jīng)綸,但始終沒少得罪人。到漢成帝繼位時,成帝的老師名叫張禹,封安昌侯,仗著帝師身份,假公濟私胡作非為,被主持正義的朱云參劾。《漢書.傳第三十七.楊胡朱梅云傳》記載: “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謂'鄙夫不可與事君’,'茍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余?!?/span> 意思是當今的朝廷大臣,對上不能輔佐皇上,對下不能關(guān)愛百姓,占著職位不辦正事吃閑飯。臣請求陛下賜一柄斬馬劍,斬殺佞臣,以此來勸誡百官。 漢成帝很驚訝,就問應(yīng)該殺哪個佞臣?朱云回答就陛下您的老師張禹。這次直接觸怒了漢成帝,《漢書.傳第三十七.楊胡朱梅云傳》記載漢成帝說: “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span> 意思是你作為下級謗議上級,當堂惡心我老師,其罪該殺!漢成帝這么一發(fā)怒,當堂就有御史揪著朱云往外推。朱云在朝堂門口一把扳住殿檻,殿檻就是朝堂的欄桿或者門檻。 朱云八尺身高,生來力大,胳膊一使勁,當場扳斷了殿檻,毫無畏懼。《漢書.傳第三十七.楊胡朱梅云傳》記載朱云大呼道: “臣得下從龍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 意思是微臣能夠和夏朝忠臣龍逢、商朝忠臣比干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滿足了!只是不知大漢朝是個什么后果。 朱云路見不平一聲吼的江湖習氣頓時爆發(fā),幸好有左將軍辛慶忌感慨朱云一片忠心,辛慶忌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綬帶,殿前伏地叩頭,為朱云求情。《漢書.傳第三十七.楊胡朱梅云傳》記載辛慶忌說: “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誅;其言非,固當容之。臣敢以死爭。” 意思是朱云這人總是輕狂直率。如果他說得對,就不該殺;若他說些反對意見,也應(yīng)允許他進諫。我冒死爭求寬恕! 辛慶忌腦袋像大錘一樣,磕頭磕出血來,這時漢成帝才消了火,沒有追究。而后宮人準備更換被朱云折斷的殿檻,漢成帝卻主動阻止了。《漢書.傳第三十七.楊胡朱梅云傳》記載漢成帝說: “勿易!因而輯之,以旌直臣?!?/span> 不要換了!就把舊的殿檻修補一下,用它來表彰正直的臣子。由此朱云名望大震,真正實現(xiàn)了用大俠做派教育了漢朝君主。 朱云一生沒有做到高官顯爵,但是朱云死后享受了西漢王朝的特殊待遇,那就是陪葬平陵。西漢時期的名臣,竇嬰、夏侯勝、朱云、張禹、韋賢等均陪葬于此。 因為朱云的早年落戶濟南章丘,章丘漢代也稱平陵,因此章丘當?shù)匕傩諡橹煸七@位義薄云天,行俠仗義的義士建立了衣冠冢,緬懷濟南史上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俠之大者。乾隆年間《歷城縣志.卷第十七.古跡考四.陵墓》記載: 朱云墓古平陵南。 朱云是古代文官之中少有俠義之士,強大的英雄氣場,無所畏懼的魄力,大起大落的人生軌跡,以及能文能武的才華,連漢成帝也信服不已。北宋詩人宋祁做《朱云傳》詩云: 朱游英氣凜生風,瀕死危言悟帝聰。 殿檻不修旌直諫,安昌依舊漢三公。 |
|
來自: 朱長孝原創(chuàng)書館 > 《濟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