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燈 野史對于康熙平定三藩是這樣的形容:當時的康熙已經(jīng)做好了回到老家從頭開始的準備。 可見這一戰(zhàn)的艱難不易。 康熙壓上了滿清的未來,即使重新回到東北的白山黑水,康熙也要這一戰(zhàn)。 所以,平三藩究竟是什么開始和結局? 公元1673年,是大清康熙十二年。 這一年,鎮(zhèn)守云南的平西王吳三桂,鎮(zhèn)守廣東的平南王尚之信,鎮(zhèn)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一同發(fā)起反清復明的戰(zhàn)役。 這場戰(zhàn)爭,維持了八年,最后以清軍攻入云南,吳三桂孫子吳世璠自殺,結束。 而這個過程,從大明王朝滅亡,已經(jīng)埋下了伏筆。 最后的大明,因為東林黨黨政所以朝綱敗壞。 對內(nèi),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開始農(nóng)民起義;對外,滿蒙一開始蠢蠢欲動。 為了抵擋滿清大軍,27歲的吳三桂守住了遼西重鎮(zhèn),抵住了滿清大軍前進。 吳三桂還在抵抗,大明卻先一步亡國。 此時的吳三桂,半路被偷家。 其一,自殺殉國,名留青史。 其二,投降闖王,背負罵名。 其三,投靠滿清,遺臭萬年。 其四,自立為王,但沒膽子。 吳三桂想活著享太平富貴,所以打開山海關,八旗入關,吳三桂投靠了滿清。 其實吳三桂還算是堅挺,因為在吳三桂投靠之前,耿精忠的爺爺耿忠明投降,被封為懷順王。尚之信的爹尚可喜投降,被封為智順王。而吳三桂投降后,被封為平西王。 這是三藩的雛形。 作為最熟悉內(nèi)陸的三藩,他們帶領著滿清大軍,幾乎從無敗績。 二十年,南明被消滅,滿清走上歷史舞臺,三藩功不可沒。 但是滿清的兵力都駐扎在北方,保衛(wèi)著京師周圍,所以對于南方是鞭長莫及。 而三藩則被派去了南方,吳三桂駐扎云南,兼管貴州,為平西王。尚可喜駐扎廣東,為平南王。此時耿忠明已死,孫子耿精忠駐扎福建,為靖南王。 要知道此時的滿清,只有他們是異姓王,和清朝皇室比肩。 遠在云南的吳三桂自比沐英,想要子孫后代世襲爵位,做云南王。 在順治初期,三藩合兵有二十萬。而朝廷內(nèi)一直發(fā)展,暫時關不上管他們。 等順治坐穩(wěn)了皇位,開始有反擊之力的時候,吳三桂已經(jīng)不安分,甚至和臺灣的鄭成功有來往。 此時的天下,已經(jīng)南北兩制,而且三藩索要糧餉數(shù)目巨大。 吳三桂私自鑄錢,壟斷鹽鐵,操練兵馬。 耿精忠掌控農(nóng)商,大肆斂財。 尚可喜走私貨物,在年老后,將權利交給兒子尚之信。尚之信橫征暴斂,狂傲無知。 他們?nèi)思由吓_灣的鄭成功,連成一片。 康熙繼位后,下令削藩,吳三桂宣布反清,拉開了三藩之亂的序幕。 吳三桂起兵,響應的只有耿精忠,而垂垂老矣的尚可喜堅持效忠大清,甚至以自己十萬兵力牽制吳三桂。 甚至尚可喜做好了隨時去死的準備,吳三桂還沒有攻破廣州,尚之信坐不住了,奪權尚可喜,響應吳三桂。 被奪權后尚可喜,不過半年之久,就73歲高齡去世。 這場持續(xù)八年的戰(zhàn)爭,前兩年因為滿清準備不足,一直被吳三桂和耿精忠壓著打。 后面三藩開始內(nèi)亂,不再主動進攻,甚至吳三桂想和大清和談。 這個時候,大清有所喘息,提拔岳樂等名將,先是切斷吳三桂和耿精忠的聯(lián)系,占據(jù)江西。 然后圍困吳三桂,攻打耿精忠,耿精忠被打的投降,隨后尚之信也投降。 最后只剩下吳三桂。 吳三桂和大清打的你來我往,雙方都無可奈何。 還是吳三桂去世,給了大清的可乘之機,大清才反擊成功。 所以說,大清能贏,是因為吳三桂死的太早了,要不然還會繼續(xù)耗著,難分輸贏。 三藩的結局:吳三桂在云南去世。耿精忠投降后,和親信等人被凌遲處死,但是保全了家族。尚可喜被康熙追封謚號“敬”,尚之信被康熙處死,尚之信弟弟尚之孝承襲尚可喜爵位,尚之孝弟弟尚之隆娶了和順公主,成了額駙。 有人生,有人死,三藩之亂,結束!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zhuǎn)發(fā)和評論。 |
|